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声带创伤性瘢痕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声带创伤性瘢痕的临床和病理改变。【方法】对27例创伤性声带瘢痕患者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动态喉镜观察,观察瘢痕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设立对照组检查。【结果】声带瘢痕组的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声门噪声能量、谐噪比、最大发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频闪喉镜下瘢痕声带的黏膜波减弱(n=21)或消失(n=6);声带振动不规则,病变处声带振动消失,影响声门闭合。光镜下观察见瘢痕声带上皮部分缺失,存留的上皮层增厚,复层鳞状上皮的细胞层数增多;固有层增厚,大量胶原纤维增生,且排列紊乱,弹力纤维较少,紊乱散在分布于胶原纤维中,血管明显减少,管壁普遍增厚,腺体减少或消失;肌层中可见较多散在、紊乱的胶原纤维柬。【结论】瘢痕形成后声带的各层结构均受到损害,尤以黏膜上皮层和固有层改变明显,导致嗓音质量、声带振动功能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电视频闪喉镜下419例声带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捷燕  王明方 《广西医学》1996,18(6):705-707
  相似文献   

3.
频闪喉镜在声带病变中的应用林刃舆近年来,频闪喉镜在医学科学发展中已成为检查喉功能必不可少的精密仪器,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复杂的声带振动模式,并可将有价值的资料永久保存。为嗓音喉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我科自1995年以来,对111例喉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兔声带损伤后不同时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上皮增殖活性及主要细胞外基质(ECM)的变化,探讨声带瘢痕形成机制。方法实验用兔声带锐性损伤后1周~6个月,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ELISA测定及Masson染色法,观察声带组织学结构变化、上皮增殖活性及固有层内透明质酸、胶原纤维等主要ECM的分布及含量变化。结果兔声带损伤后3个月内上皮增殖活性增强;6个月内胶原纤维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透明质酸增加不明显。结论兔声带损伤后早、中期各种ECM分泌增加,主要表现为以胶原为主的纤维组织明显增多且呈无序排列,透明质酸增加不明显;在损伤后期胶原持续高于正常,导致声带局部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5.
声带振动模式与早期声带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频闪喉镜电视录像系统可以观察到其它喉镜不能看到的声带振动图像,通过声带振动模式的改变,诊断早期声带癌。方法:对100例声带粘膜增厚、粗糙不平、白斑或红斑的患者用频闪喉镜电视录像系统进行动态监测,由3名专业人员鉴定为声带振动和粘膜波动均消失者,做病理组织检查。结果:100例患者中检出声带原位癌12例,早期浸润癌11例。结论:声带振动模式可以灵敏地反映声带病变的病理过程,对声带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声带振动模式的变化,可早期诊断声带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和常规喉显微器械切除声带息肉患者的术后嗓音恢复情况,探讨其对术后嗓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9-12月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CO2激光切除术的患者(激光组),与2009年同期行喉显微器械声带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喉显微器械组)进行病例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术后1周的疗效及在频闪喉镜下的声带状况、嗓音分析状况.结果 术后1周激光组频闪喉镜下声门闭合、声带波动幅度、嗓音分析基频微扰及噪声能量均不及喉显微器械组(P<0.05),嗓音分析振幅微扰、谐噪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O2激光摘除声带息肉短期术后反应较常规喉显微器械手术大.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视频闪喉镜,检测了48名声带白斑病人的70侧声带。检出早期声带癌(T_1N_0M_0)3例,声带原位癌2例。随访21例病人中,8例恢复正常,8例明显好转,4例变化不明显,仅1例恶变为癌。测试结果表明,应用电视频闪喉镜,对声带白斑病人的声带振动和粘膜波动进行动态观察,可以预测疾病的转归,有独特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声带麻痹后的临床特征及声音嘶哑的程度与特点.方法对45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病因、麻痹后的声带位、声带振动的改变及声音嘶哑程度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中,肿瘤占33.3%,其余依次为手术、特发性、外伤等.麻痹后的声带位以旁正中位最常见(53%),其次为中间位(35.6%),外展位和正中位较为少见.麻痹声带的声带振动常呈现不规则性,随着从正中位向外展位的移行,粘膜波动逐渐减弱,麻痹侧振幅增大的7例(15.1%);等大的22例(48.9%);减弱的16例(35.6%).声音嘶哑程度的感知评价随着从正中位向外展位的移行,代表音质的G,R,B,A因子及二重音出现的频度逐渐增大.结论单侧声带麻痹的临床表现与麻痹后的声带位密切相关,声音嘶哑的特征为气息型和无力型,二重音的出现频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分别采用支撑喉镜和电子喉镜手术对声带息肉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48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支撑喉镜手术组(n=24)和电子喉镜手术组(n=24),支撑喉镜手术组选择全麻支撑喉镜手术方式,电子喉镜手术组采用局麻电子喉镜手术方式;另选24名无嗓音障碍、声带正常的健康成人做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和术后4周分别完成一次嗓音障碍指数-10(VHI-10)量表评估、嗓音声学分析和电子喉镜检查,收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在治疗声带息肉的总有效率方面(91.67%vs 95.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两组术后嗓音质量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范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嗓音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相关指标方面如手术时间(39.4±6.7) min vs (22.5±5.3) min、住院时间(4.2±1.5)d vs (1.2±0.5)d和住院费用(4 ...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分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手段,并为进一步解释其发病机制提
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78 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内生型32 例,外生型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6 例患者行超声监测下宫
腔镜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电切除术,2 例患者行腹腔镜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楔形切除术。收集病理蜡块,进行常规病理制片,显
微镜下观察并分析其病理学特点。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3.46±5.29)岁,平均停经时间(52.02±9.64)d,临床首发症状
以阴道流血为主。超声诊断68 例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准确率为87.2%。MRI可以区分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不同临床分型。病理
学检查见瘢痕处子宫平滑肌组织不完整,失去连续性,平滑肌细胞间连接不紧密,肌层组织中有缝隙存在,绒毛存在于缝隙中,
出现这种缝隙的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内生型。结论内生型与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不同,子宫剖宫产瘢痕处肌层内有缝隙存在可能是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的主要原因。MRI检查可以明确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
分型,确定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分型对临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确诊±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声带持续振动声门图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明习  程敬之 《医学争鸣》1990,11(4):245-249
作者用研制的多功能声门图仪,对声带持续振动模式进行了定量研究;给出了胸声、假声、气声和压紧嗓音声门图波形与参数;探讨了声道特性与基频变化对声带振动的影响;并指出在临床应用中,男、女性应分别发胸声区稳态任意元音和胸声区低频部稳态任意元音。研究方法和结果区被用于喉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声带任克水肿对发音功能的影响及治疗转归。方法对65例声带任克水肿患者的发病过程、嗓音声学特点、声带运动形态、手术方式及术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任克水肿病程较长,均为中老年患者。病变累及声带任克层全长,声带振动黏膜波活跃,声门上功能亢进。术前嗓音声学参数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音音调较低(P<0.05)。任克水肿激光显微外科手术术后1个月发音改善明显,术后3个月恢复稳定。结论声带任克水肿累及声带被覆层全长,病程较长,明显影响发音功能,激光显微外科手术效果良好,可以保留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动针刺联合嗓音训练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声带小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运动针刺配合嗓音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金嗓散结丸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嗓音嘶哑评估GRBAS分级评分中的总嘶哑度评分、最长发声时间(MPT)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  相似文献   

15.
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娟  吕世军 《医学综述》2007,13(8):580-582
病理性瘢痕是人类真皮内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以过量的纤维化和胶原蛋白沉积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某些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近年又发现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受到抑制或阻断。缝隙连接可促进伤口愈合,尤其是胶原的成熟,它在病理性瘢痕中的作用将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病理性瘢痕是组织过度修复的结果,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成为目前困扰临床治疗日益突出的问题。对近年来病理性瘢痕基础研究中成纤维细胞、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研究,动物瘢痕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全面研究病理性瘢痕打下基础,有利于瘢痕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明确及烧伤医疗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应用火棉胶包埋全喉连续切片制做技术,分析了50例跨声门癌在声带运动不同形式下的病理特点。提出,跨声门癌声带运动正常者不排除甲杓肌受累的可能性;声带运动受限多是甲杓肌受累所致;声带固定多有杓状软骨、环杓关节及喉内肌的广泛破坏。  相似文献   

18.
黄克华  周国富 《医学综述》2014,(23):4252-4254
病理性瘢痕是人皮肤受到创伤后转归异常的结果,分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众多研究表明一些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信号转导物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相关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之间的作用以及两者的关系,为深入揭示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机制和生物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趋化因子IP-10在28例瘢痕疙瘩(K组)、34例增生性瘢痕(HS组)及20例正常皮肤(N组)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P-10在K组及HS组中均呈高表达,与N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K组与H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10可能通过趋化T淋巴细胞定向迁移,引发一系列免疫炎性反应,从而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嗓音训练配合颈三线按摩法治疗声带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嗓音训练配合颈三线按摩法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5例声带小结患者纳入临床观察,对患者治疗前后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计算机嗓音分析、频闪喉镜检查、最长发声时间(MPT)进行评估。结果 VHI 治疗前为(39.41±18.45),治疗后为(19.29±20.39),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jitter、shimmer、NHR 治疗前分别为(0.61±0.52)、(3.78±1.14)、(0.212±0.014),治疗后分别为(0.20±0.31)、(1.98±1.07)、(0.109±0.025),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嗓音训练配合颈三线按摩治疗声带小结,能增强颈、喉及胸部肌群的协调性,延伸患者发声时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