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线粒体DNA突变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发病机制与线粒体DNA突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链构像多态性法(SSCP)和点突变特异性引物PCR法(MSP-PCR)检测18例MS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11778突变。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未能检测出MS患者线粒体DNA突变。结论 在MS患者中发现线粒体DNA突变,说明MS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种族差异,亚洲人MS的发生可能与免疫、环境因素的关系更密切,但确切结论有待收集更多的资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对于神经元的生存发挥关键作用,氧化应激引起细胞凋亡是AD早期的主要特征.线粒体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和线粒体DNA突变都可以造成线粒体功能紊乱,表现为电子传递链的损伤如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如线粒体自噬增加、分裂融合失衡、生物合成障碍、转运功能下降等,淀粉样蛋白生成进一步增加,最终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元损伤,散发性AD发生.针对线粒体损伤的治疗措施,为AD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与痴呆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已证实家族聚集性 AD与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及早老素1、早老素2基因的突变有关,而迄今为止,仍未发现与散发性 AD 相关的致病基因。研究表明,线粒体 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可导致能量代谢障碍、氧化应激增多以及β淀粉样蛋白的积累,进而导致 AD 的发生、发展。然而,关于 mtDNA 突变或单倍群与 AD关系的研究结果是有争议的。现对 mtDNA 与 AD 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指导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观察Alzheimer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上点突变的情况,并探讨mtDNA点突变与AD发生的关联性。方法入组了111例AD患者作为AD组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正常老人117名组成对照组,应用PCR-RFLP的方法对被研究对象mtDNA上分别位于第4336、5460和8021三个位置的点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第4336位置上的碱基未发现存在突变的现象。第8021位置上的碱基仅在正常老人组内检测到1例突变型,其余均为野生型。在第5460位置上对照组突变率为2.6%(3/117),AD老人组中突变率为6.3%(7/111),显著性检验χ2=1.902,P=0.168。结论在我国上海汉族人群中线粒体DNA上第4336位置上可能不存在点突变的现象,第8021位置上突变也很少发生,在第5460位置上的碱基可能出现A或T的点突变,但这种突变的发生可能与AD的发生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尽管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异常是帕金森病发病的关键。本文主要从线粒体动态变化、线粒体自噬、线粒体DNA突变,以及线粒体复合物Ⅰ抑制等方面对线粒体异常与帕金森病发病的相关性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尽管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异常是帕金森病发病的关键。本文主要从线粒体动态变化、线粒体自噬、线粒体DNA突变,以及线粒体复合物I抑制等方面对线粒体异常与帕金森病发病的相关性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单纤维PCR技术在单细胞水平研究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的突变,不仅能确定线粒体肌病与脑肌病患者骨骼肌是否存在线粒体DNA突变及其类型,还能研究线粒体DNA突变类型和突变比例与骨骼肌病理改变的相互关系,认识线粒体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线粒体是细胞的“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1例33岁男性,头痛后继以卒中样发作,影像学提示基底节区和颞枕叶缺血性改变,肌肉活检证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者的基因突变。方法我们应用基因分析未发现常见致病性突变,因此应用DNA芯片扫描线粒体基因全序列,寻找可能的致病突变。通过DNA芯片扫描线粒体基因全序列,应用直接测序法证实突变。结果在线粒体DNA共发现了3个新突变,其中T6253C突变导致细胞色素C氧化酶1第117位保守的蛋氨酸被苏氨酸取代,患者的母亲也携带相同的突变,而98名健康个体无人携带此突变,我们认为T6253C是导致该患者发病的致病突变。结论这是首例关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1基因点突变导致线粒体脑肌病伴有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伴视神经炎的多发性硬化 (MS)患者线粒体DNA 1 1 778突变情况 ,探讨线粒体DNA突变在MS中可能的致病作用。方法 收集 1 5例伴视神经炎的MS患者 ,应用点突变特异性引物PCR法 (MSP PCR)和单链构像多态性法 (SSCP)检测其外周血线粒体DNA1 1 778突变。结果 经两种方法检测 ,1 5例伴视神经炎的MS患者均未发现线粒体DNA 1 1 778突变。结论 线粒体DNA突变与MS的关系有待增加样本例数尤其是女性患者例数 ,检测更多的线粒体突变位点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DNA突变与线粒体脑肌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线粒体DNA的基本结构、功能及特性,并着重讨论线粒体DNA点突变与几种临床常见的线粒体疾病如Leber's病,MELAS,MERRF之间的联系及特异性线粒体DNA点突变的基因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线粒体DNA部分点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验证线粒体DNA点突变与早发性帕金森病 (PPD)的相关性 ,并了解中国人线粒体DNA点突变特点。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斑点杂交、放射显影定性方法对 4 0例PPD患者及 4 8名健康对照组A4 336C、G5 4 6 0A、A10 398G、A13780G突变点进行检测 ,对 2 0例PPD组和 2 0例对照组碱基位点 10 2 5 6~ 10 5 77线粒体DNA片段测序。结果 PPD组A10 398G、G5 4 6 0A、A4 336C、A13780G ,4个位点的突变率均高于对照组 ,而且PPD组A10 398G突变率 (5 0 0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4 6 % ) (P =0 0 0 0 1) ;其他 3个突变点PPD组的突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新发现碱基位点 10 4 0 0C/T多态性。结论 线粒体DNA突变与PPD的发病存在相关性 ,A10 398G突变很可能是PPD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人线粒体DNA存在 10 4 0 0C/T多态性和PPD患者A10 398G高突变率 (5 0 0 % )特点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胶质瘤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神经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虽然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其发生和发展是多个癌基因过度表达和抑癌基因失活的结果。近年来,脑胶质瘤发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核基因突变。作为高等动物细胞内唯一的核外DNA,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随着对线粒体及其DNA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发现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mtDNA突变不仅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而且在肿瘤发生过程中也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肌病患者骨骼肌细胞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情况及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总结5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特点,并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BglⅠ、ApaⅠ酶切,PAGE电泳鉴定DNA片段长度的方法,检测5例患者骨骼肌细胞中mtDNA是否发生nt3243和8344位点A→G突变。结果 5例患者(3例MELAS和2例MERRF)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等方面均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1例MELAS患者仅存在3243A→G点突变,1例MERRF患者存在8344A→G点突变,1例MERRF上述2个位点均存在突变。另2例呈家系起病的MELAS患者这2个位点都无突变。结论 3243及8344位点突变分别与MELAS和MERRF的发病有关,MERRF患者可以同时存在上述2个位点的突变。临床表现仍是确诊和分类的主要依据。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血液及尿液中线粒体DNA突变情况,提供无创基因检测方法的证据支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线粒体基因分析,对患者血液、尿液标本中线粒体DNA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筛查并确诊线粒体脑肌病。结果 7例患者被确诊为A3243G杂合突变,血、尿标本中突变负荷分别为17.80%和60.16%、20.88%和73.96%、29.62%和92.58%、36.01%和91.29%、5.14%和48.78%、5.74%和58.57%、0.57%和5.99%。结论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尿液中线粒体DNA突变率明显高于血液中的突变率,且尿液标本为无创取得,可作为基因检测的首选标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点突变与遗传性共济失调(HA)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26例HA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用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有无A3243G、T8993G或T8993C点突变。结果所有H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到线粒体DNA点A3243G、T8993G或T8993C点突变。结论线粒体DNAA3243G、T8993G或T8993C基因突变导致HA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Clayton曾报道线粒体不能清除粒体DNA(i mtochondri-cal DNA,mtDNA)中由紫外钱诱导生成的嘧啶二体,因而一直认为线粒体没有mtDNA修复功能。近年来,通过对原核生物和低等真核生物的研究,人们对DNA修复系统有了深入的认识,证明mtDNA修复系统可保持mtDNA遗传物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遗传物质突变的产生,保证DNA复制的高保真度。但是对其仍缺乏完整的理解。目前报道在线粒体中存在碱基切除修复、错配修复、重组修复、直接修复等修复系统。较多研究证实mtDNA修复系统与一些神经疾病发病相关。1线粒体DNA(mtDNA)基因组结构及其修…  相似文献   

17.
正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episodes,MELAS)是因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或核DNA(nuclear DNA,n DNA)突变致线粒体结构和(或)酶功能障碍,ATP生成不足,临床表现为以中枢神经系统及肌肉组织功能受损为主的多系统功能障碍的  相似文献   

18.
遗传性听神经病一家系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一个遗传性听神经病家系进行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为确定其遗传方式提供分子基础。方法 选择一个4代11人的听神经病核心家系为研究对象,对现存9名成员及40例散发聋患者外周血DNA进行12 S rRNA(nt1095)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以及对一例患者进行线粒体DNA全序列PCR扩增。扩增产物通过基因测序进行突变检测和分析。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的基因区域均扩增成功。9名家系成员及40例散发聋个体12 S rRNA(nt1095)突变检测均为阴性。对一例患者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发现了一系列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以及一个位于MT-C01区的nt6251T→C转换,后者为一同义突变。结论该家系成员不存在线粒体DNA 12 S rRNA T1095C突变,对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也未发现有意义的突变位点。结合临床特征和家系谱患者传递规律,确定该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9.
发现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系线粒体DNA 突变所致,这是近几年神经病学和遗传病学的最新进展。它对一些具有遗传倾向的某些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带来了希望。作者就线粒体DNA 点突变、缺失及重复与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关系,以及机制和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早老素-1基因突变三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早老素-1基因突变在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机能障碍和卒中研究所及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AD诊断标准对AD家系的三代人共23名进行筛查和诊断,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变性高效液相(DHPLC)和DNA序列分析技术对该家系以及对照组的早老素-1(PS-1)基因第4、5号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 家系23名中有3例被确诊为FAD。研究发现这3例FAD患者的PCR-SSCP泳动发生异常,又经DHPLC检测有双峰出现,提示有突变存在的可能。最后经DNA序列分析确认,PS-1基因第4号外显子的97号密码子发生了GTG→TTG错义突变(289位点发生G→T突变),此密码子的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亮氨酸(Val 97Leu),第5号外显子未发现突变。家系内健康人及对照组的第4、5号外显子经以上检测也未发现突变。结论 该AD家系中的AD患者存在早老素-1第4号外显子的突变,此突变点与中国人FA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