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1978~1986年间的63例视神经脑膜瘤与胶质瘤有关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经验.这些患者均为单侧视神经受累,未累及视交叉.其中28例为视神经胶质瘤(年龄为14~56岁,单侧视力从0.5降至无光感,女性多见.),35例视神经脑膜瘤(年龄为14~60岁,单侧视力从0.9降至无光感,女性多见.).均采用经额入路,但由于视神经胶质瘤主要在视神经鞘内膨胀性生长,而脑膜瘤却对邻近结构尚有浸润.故二者的术式尚有异.对于视神经胶质瘤,先将颅内段肿瘤连同视交叉至视神经管间增粗的视神经一并切除.双极电凝视交叉与视神经管处的视神经残端.然后,开眶顶,在显微镜下显露肿瘤,在眼球后极处切断视神经,将肿瘤切除,并电凝视神经的前后两残端.不必打开视神经管.通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颅内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对我科近6年来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1例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视神经萎缩是该类肿瘤的主要表现,82%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M RI可良好显示肿瘤生长特点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手术全切除4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2例,仅1例术后视力恶化,无死亡病例,总体恢复良好。结论颅内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有其特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应该作为该类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儿视神经通路胶质瘤系典型的低恶性胶质瘤,其病程难以预测,约1/3的视神经胶质瘤病人同时为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并伴有Moyamoya病症状。对视神经通路胶质瘤患者的放射治疗作用尚有争论。作者报道1971~1990年手术治疗的该种病例47例,其中5例放疗后发生Moyamoya征。47例中26例肿瘤侵犯视交叉,12例肿瘤集中在下丘脑,8例侵犯单侧视神经,1例侵犯双侧视神经。本文重点讨论视神经通路胶质瘤、NF1的放疗与Moyamoya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求儿童眶内视神经胶质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总结3例15岁以下(分别是1.5岁、3岁和10岁)眼眶内视神经胶质瘤临床症状和体征,肿瘤影像学发现,采用经额底入路打开前颅底(眶顶),切除视神经肿瘤.根据肿瘤切除程度和患儿年龄采用术后放疗.结果 3例患儿视力下降,2例有下凸眼,患侧瞳孔扩大且无光反射.2例肿瘤向颅内生长其视乳头呈苍白色,1例眶内局限生长视乳头呈水肿改变.MRI和CT显示3例均为右侧眶内肿瘤,呈梭状外观,其中2例肿瘤向颅内生长,但没有超过视交叉.经冠状切口额底入路,去除眶顶板,眶内段肿瘤全部切除3例,其中2例向颅内生长部分没有全切除.术后1例10岁患儿行放疗,另2例为3岁以下患儿,未行放疗.3例患儿术后连续随访,最长8年,均没有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局限存眶内段的视神经胶质瘤应予全切除,对4岁以上患儿,如有肿瘤颅内生长,应行术后放疗,患儿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5.
眼眶肿瘤(附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眼眶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治疗的眼眶肿瘤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视神经起源的眼眶肿瘤视力障碍严重,而海绵状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等非视神经起源的肿瘤视力障碍相对轻微.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术后视力预后差.15例脑膜瘤获得平均为39.2月的随访,4例复发.结论眼眶肿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对于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和视神经胶质瘤,还取决于患眼的视力和肿瘤的生长状况.经颅眶入路能较好地暴露大多数眶内和眶尖肿瘤.  相似文献   

6.
儿童视神经胶质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儿童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过去7年间我科收治的18例儿童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占同期住院儿童颅内肿瘤的1.0%,发病平均年龄为7.9岁,男女之比为5:4。根据术前临床和影像表现将其分为3类:肿瘤为视神经型占16.7%;弥漫性视交叉型占11.1%;视交叉-下丘脑外生型占72.2%。显微手术全切和近全切除率达88.9%,术后尿崩及电解质紊乱(38.9%)较多见。结论:儿童视神经胶质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恰当的和疗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儿童视交叉胶质瘤只占青少年颅内肿瘤的2.3-4.5%.作者分析1955-1977年的29例视神经或视交叉胶质瘤,并复习文献加以讨论.本组男13例,女16例,近半数(14例)确诊时年龄均在2岁以下.肿瘤局限于视神经仅3例,其余26例均在视交叉.  相似文献   

8.
视神经胶质瘤多半属于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其发生率约占脑肿瘤的3~5%和眼眶肿瘤的7.3%。虽然,对其外科治疗的方法尚有争议,但随着神经外科和麻醉等技术的发展,同时经颅内和眶部一期摘除肿瘤的方法已被采用并且取得良好效果。作者在1968~1979年间采用该方法对55例年龄10个月至14岁的本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组织学证实均为星形细胞瘤。术中肉眼可见肿瘤呈结节状或浸润性生长。所有患者均可在视神经眶内部分发现肿瘤结节,其中21例在视神经的颅内部分发现第二个肿瘤结节,22例肿瘤呈浸润性生长,6例视神经变细,6例无改变。本组37例在切除的视神经颅内段时并做了组织学检查,其中25例发现有星形瘤细胞,12例未发现肿瘤细胞。其余18例仅仅在  相似文献   

9.
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少见,占脑肿瘤的0.2%~0.4%,而视路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就更少见.因这一病例伴有先天性突眼和斜视,附合先天性脑瘤的定义,对于研究神经节神经胶质瘤的起源有一定价值.患者女,15岁,因左侧肢体进行性偏瘫入院.患者出生时即有右侧突眼和斜视.8岁时因右眼视力障碍,诊断视神经胶质瘤,并行活检.12岁出现左侧肢体偏瘫.入院神经系统检查见左侧轻偏瘫,右眼盲,左眼颞侧偏盲,眼球运动正常,放射检查见蝶鞍呈"ω"型,右视神经管扩大,CT见基底池有一园形物向右膝状体伸展,右基底节区有一囊,右侧视神经眶内部分扩大呈肠型,内分泌检查,内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视神经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16例病例,分析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国内首例单发的颅内段视神经血管母细胞瘤。结果 视神经血管母细胞瘤可以发生在视神经的任何部位。首发症状为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术前与视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的鉴别诊断困难。MRI是较有效的诊断手段。外生型视神经血管母细胞瘤可以完全切除且可以达到视神经及视力保护。结论 视神经血管母细胞瘤非常罕见.术前难确诊,绝大多数视神经血管母细胞瘤病人合并有Von Hippel Lindou病,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探讨替莫唑胺治疗视神经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01-2013-01收治的40例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使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术后使用替莫唑胺进行化疗,对照组在术后未给予替莫唑胺,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化疗后,观察组肿瘤病灶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5例,病情稳定4例,有效率为85%;随访中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在随访中有4例出现视神经胶质瘤复发,为多形性母细胞瘤。观察组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观察组出现脑水肿1例,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脑水肿7例,血液学毒性4例,恶心、呕吐6例,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替莫唑胺具有不良反应小,血脑屏障通透性能优良,耐受性佳,耐药率较低等优点,在视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化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低级别视神经胶质瘤的诊治和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视神经胶质瘤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少见,作从1993年至2000年共收治核病患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视神经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眶内肿瘤,约占眶内肿瘤的1%~10%.其中视神经胶质瘤占绝大多数,约为原发视神经肿瘤的80%,视神经脑膜瘤其次,占20%;转移性肿瘤以视网膜母细胞瘤及脉络膜黑色素瘤直接侵犯视神经为主,少数病例可由全身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视神经肿瘤的定性及定位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临床如何应用影像学检查手段,术前明确定性诊断及侵及范围是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笔者旨在对22例视神经肿瘤进行CT、MR影像学分析,以提高对视神经肿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视神经胶质瘤12例。认为本病可分视神经型、视交叉型和侵蚀型3种。视神经型以单侧突眼和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视交叉型以视力和/或视野障碍为主要症状,两者预后均较好。侵蚀型以进行性视力减退和头痛为主要症状,预后差。须综合临床表现、放射学和病理检查资料才能确诊。主张经颅-眶手术和术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视神经胶质瘤为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常伴发神经纤维瘤病,而神经纤维瘤病以儿童期较常见,其发病率为60/10万。神经纤维瘤病的中枢型虽比周围型少见,但如在2~10岁的儿童出现眼球震颤、眼球突出,视力障碍等,则应考虑伴有视神经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与成人视通路胶质瘤(OPG)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2011年收治的24例OP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小儿患者13例,成人11例;均有视功能损害,伴内分泌症状者分别为4例和7例。按肿瘤部位分型,OPG在小儿和成人中视神经型分别为2例和0例,视交叉型分别为9例和5例,弥散型分别为2例和6例。小儿和成人患者手术治疗分别为12例和11例;术后辅以放化疗分别为2例和6例。小儿均为低级别胶质瘤,成人中3例为高级别或浸润性胶质瘤。术后小儿OPG复发2例,成人5例;小儿患者死亡1例,成人3例。结论小儿OPG好发于视神经及视交叉,以视功能损害为主,性质偏良性,手术效果好,预后较好;成人OPG好发于视交叉及颅内弥散生长,视功能损害和内分泌症状为主,性质偏恶性,单纯手术效果较差,需辅以放、化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视神经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眶内肿瘤,约占眶内肿瘤的1%~10%,其中视神经胶质瘤占绝大多数,约为原发视神经肿瘤的80%,视神经脑膜瘤其次,占20%;转移性肿瘤以视网膜母细胞瘤及脉络膜黑色素瘤直接侵犯视神经为主,少数病例可由全身恶性肿瘤转移所致〔1-3〕。视神经肿瘤的定性及定位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临床如何应用影像学检查手段,术前明确定性诊断及侵及范围是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笔者旨在对22例视神经肿瘤进行CT、MR影像学分析,以提高对视神经肿瘤的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临床综合…  相似文献   

18.
颅内型视神经胶质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型视神经胶质瘤临床上甚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女,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多于1995年11月6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远视力右眼0.15,左眼0.4,眼底:双侧视神经萎缩,视野:双颞侧偏盲;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头颅CT及MRI示"鞍区占位".在全麻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视神经增粗达1 cm,左视神经增粗达0.8 cm,视交叉部膨隆,增粗组织呈灰白色,于视交叉处夹取瘤样组织1块,送冰冻速切片,报告"视神经胶质瘤(颅内型)".术后病理报告:"星形胶质细胞瘤Ⅰ级".术后15天,接受直线加速器放疗.随访3年,视力未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β干扰素(IFN-β)基因对人脑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人IFN-β裸DNA治疗人脑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裸鼠SHG44胶质瘤模型,用脂质体包埋法将含IFN-β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V2IFN β)注入裸鼠皮下SHG44脑胶质瘤,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肿瘤体积,通过免疫组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以及瘤体坏死区计数检测,了解IFN-β基因对人脑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IFN-β在荷瘤裸鼠瘤体内获得表达,裸鼠皮下胶质瘤生长受到抑制,并诱导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结论 IFN-β裸DNA能够抑制人脑胶质瘤生长,该实验为IFN-β基因治疗人脑胶质瘤的应用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与手术策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叙述了侵袭性生长胶质瘤的病理机制,根据其生长机制提出了胶质瘤手术策略应遵循的手术原则。恶性脑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特点决定了胶质瘤的边界很难确定,为手术“全切”胶质瘤带来了困难[1,2]。本文对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的特点与手术策略进行了综述。一、胶质瘤的侵袭机制胶质瘤的侵袭过程,是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3,4]。这一过程有三个主要环节:粘附、蛋白溶解、迁移。这三个环节相互作用,互相渗透。胶质瘤的侵袭过程,一般可以人为分为三步:1.粘附[5-9]:是瘤细胞与瘤细胞相互之间,瘤细胞黏附到细胞外基质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