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从既往史中有无攻击行为和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以区分有攻击行为者(研究组)和无攻击行为者(对照组),并比较两组上述血脂的水平;同时采用BPR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以比较与血脂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的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BPRS量表的总分及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攻击行为可能与胆固醇水平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不同类型的发生情况,并探索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中文版攻击行为-教师核查表、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问卷攻击行为分量表对上海市148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评估.结果 根据CBCI量表攻击分量表,约8.8%(13/148)的学龄前儿童有攻击性行为;反应性攻击分数为(1.46±0.85),主动性攻击分数为(0.86±0.87);主要管教者为父母,以及每天看电视时间高于1h以上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且这些儿童的反应性攻击行为明显多于主动性攻击行为,可能会给儿童带来许多心理社会问题.父母管教方式以及看电视等习惯可能会影响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水平、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以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区分,有攻击行为者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胆固醇水平、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以比较与血清胆固醇水平、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研究组BPRS敌对猜疑因子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胆固醇水平、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MOAS及BPRS存在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可能与血清胆固醇水平、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与血清胆固醇水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以既往史和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区分,有攻击行为者为冲动行为组,无攻击行为者(无冲动组)及健康者(正常对照组)为对照,比较3组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并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MOA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冲动行为组较无冲动组及正常对照组胆固醇水平显著低。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可能与胆固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儿童青少年双相抑郁伴攻击行为患者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就诊的45例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患者,按照有、无攻击行为分为攻击组(16例)与无攻击组(29例).纳入5例有攻击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患者(攻击组)及5例无攻击行为的儿...  相似文献   

6.
攻击行为是具有他向性的故意伤害另一个体或者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攻击行为的产生存在神经生物学基础,其中关于攻击行为的脑影像学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脑灰质结构研究发现了部分与攻击行为相关的脑结构,本文从脑灰质体积变化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综述,希望加深两者间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攻击(aggression)指有意伤害别人并对其躯体与心理造成伤害的行为。非躯体接触的直接或间接的有意伤害归为敌意。攻击包括生理唤醒、攻击情绪、攻击认知与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分为显性攻击和内隐性攻击;敌意性攻击与工具性攻击;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躯体攻击、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指意图通过操纵、威胁或者损害关系来伤害他人的行为),其中关系攻击又称间接或心理攻击。有攻击行为的青少年常常执行认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炎性标志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纳入精神分裂症 患者50 例,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40 名。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修订版外 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和攻击行为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检测受试者血浆IL-6、IL-10 水平。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浆炎性标志物的水平,分析炎 性标志物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 水平和IL-6/IL-10 比值高于健康对照 (P< 0.01),IL-10 水平低于健康对照(P< 0.01)。有攻击行为的患者血浆IL-6 和IL-6/IL-10 比值明显高于 无攻击行为的患者(P < 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 水平与MOAS 总分及体力攻击分量表得分呈 正相关(r=0.363、0.309,P< 0.05),IL-10 水平与对财物的攻击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281,P=0.048), IL-6/IL-10 比值与MOAS 总分、对财物的攻击分量表得分及体力攻击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523、 0.421、0.303;P< 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攻击行为与免疫炎性反应失衡有关,IL-6、IL-10 及比值可 能成为精神分裂症和攻击行为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攻击行为是指意图伤害他人的言语或身体行为,它与精障碍关系密切,可见于各种精神障碍.攻击行为在儿童时期即可出现,在青少年时期发生率明显增加,可引起少年犯罪,并且可能持续终身[1].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伴攻击行为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具有攻击行为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外显版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及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愿意接受研究的78例汉族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攻击组(MOAS≥4分,38例)积极应对分[(12.31±7.28),P0.05]低于非攻击组(MOAS4分,40例)(16.15±6.95);攻击组消极应对分[(13.29±5.28),P0.05]显著高于非攻击组(10.68±4.07)。攻击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显著低于非攻击组(P0.05或P0.01)。结论:具有攻击行为的双相障碍患者消极应对方式更多,积极应付方式较少,其社会支持度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临床症状以及执行功能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 16~44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107例,评估其一般资料、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临床症状,采用箭头测验检测执行功能,并于首次检测 6个月后再次检测其外显攻击行为,比较 6个月后有攻击行为的患者与无攻击行为患者首次检测时的相关资料,并分析患者 6个月后攻击行为的预测因素。结果无攻击行为组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高于攻击行为组,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得分、箭头测验 2干扰分(AT-2-I)低于攻击行为组(P< 0.05),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客观支持、阳性症状、抑制功能可预测其 6个月后的攻击行为。结论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客观支持、阳性症状、抑制功能是其 6个月后的攻击行为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特征及相关因素,以利防范。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35例,以有攻击行为的52例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的183例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既往攻击行为史、自知力、幻觉妄想、脑电图和地形图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各种可能因素,对重点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并加强精神科监护,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甲状腺轴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索甲状腺激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以既往史和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区分,有攻击行为者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对其与精神症状、攻击行为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研究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对照组升高,甲状腺素(T4)水平与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行为有显著性相关,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与焦虑抑郁症状有关。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贡献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 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CTQ(儿童创伤经历问卷)评定儿童期虐待,用YSR(儿童行为量表CBCL自我报告版)评定攻击行为,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对600名中国青少年检验其儿童期虐待、5-HTTLPR基因多态性对攻击行为的主效应及两者问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儿童期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对攻击行为始终有预测效应(P〈0.01),5-HTTLPR基因型无主效应(P〉0.05);此外,男性青少年5-HTTLPR与性虐待对攻击行为有交互作用(P〈0.05),SS基因型个体在受到性虐待后较SL、LL基因型个体更易出现攻击行为;女性则无任何交互作用。结论儿童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攻击行为受到5-HTTLPR的调节,不同性别青少年对不同虐待类型存在敏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期创伤对攻击行为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171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估患者的攻击行为,根据MOAS结果将其分为攻击组(89例)和非攻击组(81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童年创伤问卷(CTQ)收集患者的创伤情况。结果 攻击组病程短于非攻击组(P<0.05)。攻击行为组PANSS总分、阳性因子、兴奋激越因子分、CTQ总分和五个分量表分均高于非攻击行为组(均P<0.05),阴性因子、抑郁焦虑因子和认知因子分低于非攻击行为组(均P<0.05)。兴奋敌对因子、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情感忽视与攻击行为密切相关(P<0.05)。结论 兴奋敌对因子、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情感忽视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有的独立贡献。有攻击行为患者的病程短与非攻击行为患者,可能是攻击行为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根据病史及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加权总分≥5分为界将95例处于急性发作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攻击组(50例)和非攻击组(45例);给予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三维人格问卷(TPQ)评估,分析患者的攻击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MOAS总分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以及TPQ中的预期忧虑和悲观主义(HA1)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多愁善感(RD1)评分存在负相关(P0.05);自身攻击评分与PANSS总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呈正相关(P均0.01),体力攻击与RD1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伴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预期忧虑和悲观主义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攻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智力结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以WAIS—RC对150例有攻击行为和150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总智商、操作智商、言语智商,及操作智商和言语智商差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攻击组中知识、算术、数字符号分均明显低于非攻击组,Hewson比率异常的分布明显高于非攻击组。因此认为,攻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智力障碍,其攻击行为与低智商无明显相关,但可能存在一定的神经心理功能障碍。这些也许可作为攻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责任能力评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冲动攻击行为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修订版Barratt冲动量表(BIS-11)、修改版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及Stroop测验工具对愿意接受研究的72例双相Ⅱ型障碍患者进行测评,分析比较伴攻击行为组(38例)和非攻击行为组(34例)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结果:攻击组与非攻击组在Mo CA量表抽象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1,P0.05);攻击组在Stroop测验上单词、颜色、词色得分显著低于非攻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0,t=-2.096,t=-2.254;P均0.05)。结论: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攻击行为与认知功能损害无显著关系;不能作为预测认知功能损害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以SAIS-RC对150例有攻吉行为和150例无攻击行为象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总智商、操作知识商、言语智商,及操作科研部商和言智商差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攻击组中知识、算术数字符号分均明显低于晨攻击组,Hewson比率异常的分布明显高于非攻击组。因此认为,攻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智力障碍,其攻击行为与低智商无明显相关,但可能存在一定的神经心理功能障碍,这些也许可人秋攻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入伍军人睡眠质量及攻击行为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为新入伍军人攻击行为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某部816名新入伍军人进行测评。结果:新入伍军人MOAS总分为(1.15±3.49),PSQI总分为(3.21±3.07)分,攻击行为检出率为3.7%,睡眠异常检出率为13.8%,明显高于正常男性群体(9.76%,P0.001);新入伍军人睡眠异常者MOAS各项目分及总分均高于睡眠正常者(t=2.10~4.38,P0.05或P0.01);睡眠质量异常者攻击行为发生率(9.73%)高于睡眠质量正常者(2.7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P0.001);新入伍军人MOAS总分及各项目分与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整体正相关(r=0.197~0.911,P0.05或P0.01)。结论:新入伍军人的攻击行为与其睡眠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