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伤寒论》载方 112首 ,用药 87种 ,其中与生姜为伍的方剂就有 37首 ,遍及三阴三阳六经 ,通贯表里、寒热、虚实诸证。本文就《伤寒论》对生姜的应用浅析如下。1 解表散寒 ,生姜功著从《伤寒论》六经辨证篇幅来看 ,太阳病证治篇幅居于首位。太阳主一身之表 ,统摄营卫 ,固护肌表 ,寒邪入侵人体 ,太阳首当其冲 ,太阳感邪后临床以“恶寒发热 ,头痛项强 ,脉浮”为主要脉证 ,在《伤寒论》中 ,凡称太阳病者一般都具备此证。因此 ,辛温解表法是本病总的治则。在太阳病篇 5 2方中 ,仲景选用生姜为伍的方剂就有 2 4首之多 ,如 :桂枝汤、桂枝加厚朴、…  相似文献   

2.
刘渡舟教授应用经方治验刘宝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京100075)关键词刘渡舟;伤寒论;经方随家严刘渡舟侍诊,每见用经方取效,简捷明快而深有启迪。今录验案四例如下:1不孕案:贺某,女,30岁。初诊日期:1989年12月20日。婚后四年未孕,妇...  相似文献   

3.
经方探微     
从六个方面探讨了经方的制方之理.1.顺应生理功能;2.重视脏腑联系;3.突出主证;4.固护阳气;5.保津养阴;6.药物配伍。  相似文献   

4.
依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主治证候、配伍应用两方面,考查123条原文、76首经方中生姜的运用规律.结果发现:①生姜可对症应用于呕吐,主要适用于内有水饮或津液代谢障碍伴有表证未解的呕吐;②生姜不与甘草、大枣配伍时,常与半夏、橘皮等行气消痰药同用,主治呕、哕等病证,提示生姜在二陈汤中具有重要的配伍意义;③经方加减时,生姜主...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生姜、大枣同用之效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立法准,用药精,疗效高,被后世奉为众方之祖。纵观其载方112首,生姜、大枣同用者达33方,占近 1/3强,可见仲景擅用姜、枣而提高疗效。姜、枣同用用意如何?正如《内经》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凡病证中阴阳错杂者,则姜、枣同用。故调和阴阳,便  相似文献   

6.
经方起重症——杨继荪应用经方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故国家级名中医、原浙江中医学院顾问、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杨继荪业医60余年,经方时方运用自如,学验俱富.20年前笔者在该院进修期间有幸侍诊左右,目睹杨老应用经方救治危重病症,随手而愈.现从侍诊笔记中择录数则,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7.
考察《伤寒杂病论》经方中配伍应用芍药的61首经方(56首原方,5首加减方)及126条相关条文。通过对经方剂量、比例、配伍、病位主症的分析,认为:经方中芍药为白芍;白芍并非补血药,其益阴补血的功效是通过配伍实现;经方中"分"为计量单位;芍药在丸散汤中的常见用量;经方中芍药主治的症状包括四肢挛急、腹痛、烦满、下利、小便不利等。与不同药物配伍,作用部位与症状随之变化,常见配伍有桂枝、附子、甘草、柴胡、黄芩、枳实、当归、茯苓等。  相似文献   

8.
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作为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的专著,在中医学史发展史上具有奠定中医临床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其影响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许多经方亦被运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此笔者根据所查到的文献资料,粗略地归纳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从中可以看出,仲景治疗心血管病证,不仅仅从心论治,还从脾、肾、肝胆等脏腑角度入手,治法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9.
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作为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的专著,在中医学史发展史上具有奠定中医临床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其影响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许多经方亦被运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此笔者根据所查到的文献资料,粗略地归纳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从中可以看出,仲景治疗心血管病证,不仅仅从心论治,还从脾、肾、肝胆等脏腑角度入手,治法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0.
经方桂芍联用验证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金匮要略》所栽经方的药物联用,以桂枝、白芍两味药物为最。以桂枝、白芍各三两等量为最多,用于表证能解肌和营卫,施于里证为化气调阴阳。桂芍不等量联用的方剂,多适于治疗表里兼证者。因其适应证和药量变化,其功能则复杂而多变,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表现为四肢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滑膜炎,并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目前无特效疗法及针对性治疗药物。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临床中多运用经方治疗本病,颇有疗效,现将近年来乌头汤、白虎加桂枝汤、木防己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本病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经方治疗妇科寒冷症验案5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运用仲景方剂治疗妇科临证中腰部、下腹身体寒冷症的临床经验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通过系统整理、考证与分析记载温胆汤的古代文献,梳理温胆汤的历史发展源流,正确认识其方剂组成、主治病证、方义、剂量、药物炮制等关键问题,为经典名方开发与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数据支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中医古籍中温胆汤的相关文献,共获取相关古代文献197条,涉及古代医籍84种.经分析与考证认为,温胆汤出自已佚方书南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汉州干姜与姜炭的炮制方法。[方法]按照《本草经集注》记载的方法炮制汉州干姜,用不同的切制方法炮制姜炭,比较炮姜、黑姜、姜炭的区别。[结果]汉州生姜两次去皮浸泡后晒干,装瓮缸,通过实践发现并没有发酵现象,而将浸泡后的生姜直接装入瓷罐中可以发酵。姜炭炮制的关键在于干姜的切制,切块是正确的方法,否则无论是清炒、火煨还是研粉,均会导致炮制过度。由于炮制方法的不同,不能简单地以干姜表面的黑褐色作为姜炭的火候标准。古人所谓黑姜,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姜炭;而古人所谓里外通黑的姜炭,现代则认为系炮制过度。[结论]姜炭炮制的关键在于干姜切块,黑姜与姜炭是两个不同的炮制品种。汉州干姜的炮制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经方起源考     
从考古发现和史料出发,分析了《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法》的成书时间,发现两书均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时,且前者成书可能还稍晚于后者。经方起源于古单方,于汉代获得空前发展而形成,成熟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相似文献   

16.
甘草性味甘平,通行十二经,其直接、间接功效颇多,是一味常用药,在《伤寒论》中甘草应用广泛,通过不同的配伍及用法,表现为不同的功用。文章仅就甘草在《伤寒论》的运用规律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7.
从药物组成、主治病证、病因病机、作用部位等方面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含有茯苓和白术的方剂(简称为苓术剂)进行了对比和梳理,认为苓术剂主要治疗的是水液代谢异常的一类病证。根据水饮内停的病位不同,苓术剂的组成也相应不同,如:停在头项,则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停在心下、胸胁,则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泽泻汤;停在膈上,则用猪苓散;停在腰腹,则用甘姜苓术汤;停在表里上下,则用五苓散。另外,兼阳虚寒甚者,用真武汤、附子汤;兼气虚者,用理中加茯苓汤;兼血瘀者,用当归芍药散。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中的方剂称为经方,至今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临床中辨证准确,应用疗效显著. 但是现在应用其方往往有不如意者,究其缘由,往往是煎服及调护法不对.故而梳理《伤寒论》之经方煎服及服药后调护法整理如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相关性分析对干姜及其不同炮制程度姜炭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研究。【方法】以干姜及轻炭、标炭、重炭的鞣质含量、吸附力、p H值以及姜酮、6-姜酚、8-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为考察指标,并根据得到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干姜及其不同炮制程度姜炭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研究。【结果】干姜及其不同炮制程度姜炭的鞣质含量、吸附力、p H值以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性和规律性,从以上指标提取出2个主成分,并且2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3.15%。相关性分析显示:鞣质含量、吸附力、p H值以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炮制程度与以上指标密切相关。【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模式及相关性分析对干姜及不同炮制程度的姜炭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全面合理,且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化瘀泄浊方治疗冠心病(CHD)的疗效。方法将183例确认为CHD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常规治疗加化瘀泄浊组(化瘀泄浊组),各组给以相应药物,用药10 d后观察各组血清CRP、IL-6、LDL-C和PPARγ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辛伐他汀组、化瘀泄浊组用药后比较,LDL-C、CRP、IL-6下降的幅度和PPARγ升高的幅度,LDL-C、IL-6、CRP与PPARγ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瘀泄浊方治疗CH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