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是一类具有内源性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的单次跨膜膜受体。它们在调控与细胞增殖、分化等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关键作用。它与配体结合后引起二聚化或结构重排而使胞内区的酪氨酸(Tyr)被自磷酸化、Try的自磷酸化一方面可以激活胞内PTK区的活性,另一方面可以为下游的信号蛋白提供结合位点从而完成活化过程。本文对RTK家族成员的晶体结构及其活性调节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由配体诱导RTK活化的结构基础,并简要讨论了RTK抑制剂可能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
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与抗肿瘤药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在细胞的代谢、分裂、分化、生物功能及死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信号转导过度激活有关。本文简要阐述了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PTKs)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分别介绍了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Ras/Raf/MAPK和PI-3K/Akt途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Src、Bcr-Abl和JAK/STAT途径。以此5条信号转导通路中参与的重要蛋白分子为靶点,统计和介绍了相关的已经上市或处于临床研究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已报道的PTK抑制剂的相关文献,将其分为国外已经上市、国外处于临床研究和我国自主研发的PTK抑制剂进行具体介绍。结果 PTK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密切相关,目前已经有多种结构的PTK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结论随着PTK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类药物终将成为治疗肿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尽管诊断和治疗水平有所进步,但很多肿瘤生存率一直很低。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人类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新靶点。PTKs抑制剂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抗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特别是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matinib(STl571)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显著成功使得科学家们更热心于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至少有30多种酪氯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的不同临床试验阶段。在此对酪氨酸激酶在肿瘤中的作用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与肿瘤发生发展直接相关,针对这一途径研发药物已成为当前抗肿瘤治疗的热点,并且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文综述酪氨酸激酶的作用机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Src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它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Src基因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原癌基因,其编码的癌蛋白-Src激酶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迁移和侵袭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细胞和组织中Src激酶被精确调控,然而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高表达.因此,以Src激酶作为抗肿瘤药物靶点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作...  相似文献   

7.
JAK/STAT通过蛋白质酪氨酸位点特异性磷酸化作用传递细胞因子信号。近几年,在癌细胞和转染癌基因的细胞中发现,JAK/STAT的表达增高,并且发现它们与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免疫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形成过程有关。本文探讨了JAK/STAT和激酶抑制剂的筛选和理论设计策略。这些抑制剂有天然的也有合成的,同时也包括其他一些特殊的抑制剂或类似物,可用于不同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紊乱,尤其是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RTK-Ras-MAPK-CDKs)的紊乱有关。作用于该途径的蛋白激酶抑制剂,可阻抑肿瘤细胞增殖信号的细胞内传递,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近10年来.随着一批高效特异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相继研制成功,该类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逐渐受到人们重视。本文拟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肿瘤细胞增殖分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调节细胞生长的细胞外信号经细胞膜上受体转导或直接作用于细胞内受体(胞浆或胞核)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尽管PKA、PKC等细胞内信…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文军 《中国医药》2009,4(2):156-157
近年来,随着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证实了以前临床及病理诊断的平滑肌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其中一部分是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GIST被认为是起源于胃肠道能向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多潜能干细胞,多由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基因突变引起;细胞形态呈梭形或上皮样,表达KIT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特异性CD117阳性为其特征。GIST对放疗、化疔均不敏感,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选择性c—kit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复发、转移的GIST靶向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对GIST患者生存期具有根本影响。本文就GIST的概念演变、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病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抗肿瘤新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I571是一种靶向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Bcr-abl激酶呈高度特异性.本文介绍其体内外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耐药性等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肿瘤作用机理及其研究进展。方法综述了最新发现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化学结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及其发展方向等内容。结果结论蛋白酪氨酸激酶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细胞生命活动的信号转导途径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筛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经成为开发抗肿瘤药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肿瘤的不良反应与疗效性价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0日的抗肿瘤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VEGFR引起的不良反应数最好;主要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都是变态反应与消化系统反应;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价值相对较高。结论:蛋白酪氨酸激酶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筛选出合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经成为开发抗肿瘤药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索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激酶受体B6( EphB6)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一组结直肠癌组织中EphB6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以及患者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黏膜组织EphB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0%(93/124),腺瘤型息肉为73.7%(42/57),结直肠癌组织中为54.0%(67/124), EphB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腺瘤和正常黏膜(P<0.05)。 EphB6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分化(P<0.01)、淋巴结转移( P<0.01)和Dukes分期( P<0.01)有关;但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部位无关。 EphB6低表达患者比高表达患者预后差( P<0.05)。结论 EphB6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可能具有抑癌基因的作用,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预后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Janus激酶(JAK)通过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调控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等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JAK家族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存在治疗指数狭窄、免疫抑制等安全性问题。酪氨酸激酶2(TYK2)是JAK家族的成员,参与IL-23、IL-12和I型IFN的信号传导。选择性抑制TYK2能够尽可能减少潜在的副作用,在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选择性TYK2抑制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对TYK2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代谢性疾病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是否参与α1A-肾上腺素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的信号传导。方法:灌流大鼠后肢血管床标本,观察酪氨到激酶抑制剂对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收缩反应的影响。结果: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phostin和genistein均显著抑制NE引起的收缩反应,但对KC1引起的收缩反应无影响;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Na3VO4显著加强NE引起的收缩反应;tyrphostin和genistein对蛋白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物实验观察酪氨酸酶抑制剂对生育期雌性大鼠的抗生育效应。方法:将90只检查阴栓为阳性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低剂量组每日灌胃大豆异黄酮40mg·kg-1·d-1;高剂量组每日灌胃大豆异黄酮80mg·kg-1·d-1,正常对照组每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于D4观察囊胚和胚胎个数,D6观察着床胚胎数,D20剖腹检查活胎数。结果:D4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84.8%(106/125),65.63%(84/128),62.4%(78/125)。D6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平均着床胚胎数分别为5.25个,1.71个和1.33个。D20剖宫取胎,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平均活胎数分别为4.6个,0.9个和0.7个。3组相比较,正常对照组的囊胚发育率、平均着床胚胎数和平均活胎数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可抑制生育期的雌性小鼠胚泡的发育和胚胎着床,但具体剂量和机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丁健 《中国新药杂志》2000,9(3):149-154
  相似文献   

19.
细胞表面受体通过介导细胞间通信,促进蛋白运输,实际上是调节所有胞内过程而在细胞和系统生理活动中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酪氨酸激酶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与肿瘤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许多肿瘤中可见不同酪氨酸激酶受体的过度表达或过度激活 ,如上皮细胞肿瘤中常见EGFR家族受体的过度表达 ,胶质瘤中常见PDGFR家族受体的过度表达等。这些受体或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导致受体的过度激活 ,从而导致其下游信号途径的激活 ,最终导致细胞的转化、增殖和抵抗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存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 ,许多学者致力于从阻断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角度来研究新的抗肿瘤药物 ,并已取得巨大突破 ,如针对HER2受体人源化的抗体HerceptinTM 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