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眼心反射通常发生于眼科手术中, 尤其是眼外肌手术多见, 一般会引起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房压下降、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室性二联律、头晕、恶心等症状, 严重者会出现心脏骤停, 呼吸停止等。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眼心反射发生机制的研究及其在眼外肌手术中手术操作及麻醉方式等与眼心反射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 以期对降低眼外肌手术中眼心反射的发生及处理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斜视矫正术后眼心反射一例钟兆贝在眼科,由于牵拉眼球或压迫眼球等操作可引起心率相对减慢、或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称为眼心反射。眼心反射常在眼外肌手术时发生,此外,也见于白内障摘除手术时压迫眼球(降低眼压措施)以及眼球摘除手术和眶内容摘除手术时等,每分钟心...  相似文献   

3.
1908年Aschner和Dagnini首先描述眼科手术时发生缓脉及心脏功能改变称为眼心反射。国外曾有报道斜视手术中因严重眼心反射而死亡者。从此眼心反射渐为医务人员所重视。眼心反射最常发生在眼肌手术和网膜脱离手术,眼球摘除后,直接压迫眶内容可发生,但双重睑术后拆线引起眼心反射不多见。我院眼科门诊于1981—1986年共行双重睑手术728例。拆线引起眼心反射者18例占同期双重睑手术总数的2.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眼心反射于1908年由Aschwer和Deginim首先报道,眼心反射为加压眼球或牵拉眼肌心率减慢10—11次/分,合并胸闷,心跳骤停等不良现象及后果,由于有导致死亡的报告,因此引起眼科界的重视。笔者对健康,无心脏疾患的老、中、青三组青光眼,白内  相似文献   

5.
全麻儿童眼肌手术的眼心反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亚琴  徐丹舟 《眼科学报》1997,13(4):219-220
眼心反射早在1908年由Aschwer和Degnini首先 报道。以往有文献从不同角度对眼心反射作过一些描述,并且认为15岁以下儿童眼心反射发生率高于成人,全麻多于局部。而严重眼心反射也可导致死亡。我们综合国内诊断眼心反射阳性标准并加以分级,同时深入分析眼心反射的发生情况,这对预防和处理眼心反射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现从1990年1月—1997年6月对93例全麻儿童眼肌手术中眼心反射进行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62例斜视手术眼心反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报道了心电监护下62例斜视手术中的心电图所见。其中40例为氮胺酮全麻,术前肌注阿托品,眼心反射阳性率为22.6%。局麻22例,用2%利多卡因局麻,加0.5%地卡因表面麻醉,眼心反射阳性率为83.7%。全麻眼心反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局麻。说明斜视手术时,使用阿托品和氯胺酮作为术前和麻醉用药可以预防或减轻术中严重的眼心反射。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白内障术中的眼心反射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探讨老年人在现代白内障摘除术中眼心反射发生情况以及术中哪些操作更易诱发眼心反射。方法由动态心电记录器分别记录术前及术中球后麻醉、软化眼球、上直肌牵引缝线、板层切开角巩膜缘、娩核及人工晶体植入等6项主要操作开始后30~60秒钟的心电活动。以每一手术步骤使心率减慢的次数超过其前一步骤心率的10%为眼心反射阳性。结果30例中有10例(33.3%)发生眼心反射,共发生14次。除缝上直肌牵引缝线外,其余各项操作均记录到眼心反射。术中5例出现房性或室性早搏。结论现代白内障摘除术可影响老年人的心电活动。或许眼心反射的标准过于保守,有待重新修定。  相似文献   

8.
眼心反射早在1908年由Aschwer和Degnini首先报道。以往有文献从不同角度对眼心反射作过一些描述[1,2],并且认为15a以下儿童眼心反射发生率高于成人,全麻多于局部。而严重眼心反射也可导致死亡[4]。我们综合国内诊断眼心反射阳性标准并加以分级,同时深入分析眼心反射的发生情况,这对预防和处理眼心反射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现从1990年1月~1997年6月对93例全麻儿童眼肌手术中眼心反射进行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回资料和方法I.1对③93俩[JIat中.男74例.41(例,年龄2~工Za,平均6士1.24a。其中共同性内斜42例,共同性外斜25例…  相似文献   

9.
斜视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眼心反射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中不同的麻醉方式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4例斜视患者根据手术需要分为局麻组和全麻组,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传统麻醉组及传统麻醉联合球后麻醉组,记录勾取眼外肌前后心率变化,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对眼心反射发生的阳性率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全麻患者眼心反射发生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局麻,无论患者是全麻还是局麻,球后麻醉均可有效降低眼心反射的发生率,术后呕吐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结论在传统麻醉的基础上联合球后麻醉可以减少眼心反射的发生,有效提高斜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眼心反射于1908年由Aschwer 和Deg-inin 首先报道,为加压眼球或牵拉眼肌时心率减慢10~12次/分,合并胸闷,心跳骤停等不良现象。由于有导致死亡的报告,因此引起眼科界的重视。笔者对健康,无心脏疾患的青光眼,白内障、眼球摘除,斜视等需手术的病人,术前进行了眼球压迫试验,并观察心电图的改变,对于迷走神经亢进型的患者,术前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术中出现眼心反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中眼心反射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方法使用美国产Gode,Master心电监护仪观察记录106例(126眼)年龄在65~80岁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中心率变化,并与基础心率相比较,分析眼心反射发生的情况。结果眼心反射主要在加压软化眼球时,发生率为32.08%(34/106)。其中,男性眼心反射发生率为40.39%(21/52),女性为24.07%(13/54)。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中有眼心反射发生的风险,值得手术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眼科治疗中严重眼心反射的发生原因,从而进行有效的预防,降低眼科门诊的护理风险;方法对眼科治疗中发生的两例严重眼心反射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探讨;结果在治疗中眼局部疼痛和压力的刺激下,患者产生对眼科治疗的紧张和恐惧、坐位治疗的情况下发生了严重的眼心反射;结论为了防止治疗中严重眼心反射的发生,眼科治疗护士治疗前应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治疗时操作轻柔,尽可能减少对眼的刺激,平卧位治疗以增加患者的心脑供血并执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早发现严重眼心反射的先兆症状,及时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13.
预设心率报警限降低小儿斜视手术中眼心反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减少眼心反射发生次数的非药物途径.方法 将160例小儿斜视手术随机分2组,每组80例.心率下降基础值10%为眼心反射报警限.Ⅰ组:鸣笛与灯闪;Ⅱ组:无报警措施.记录每次眼心反射,心率下降超过基础值30%时停止操作.结果 眼心反射发生次数:Ⅰ组1.151±0.858,Ⅱ组2.287±1.371(P<0.05);心率下降幅度(bpm):Ⅰ组23±19,Ⅱ组35±28(Р<0.05);眼心反射持续时间(s):Ⅰ组4.36±4.26,Ⅱ组7.62±6.41(P<0.05);眼心反射恢复时间(s):Ⅰ组15.36±13.28,Ⅱ组32.36±19.57(P<0.05);被迫停止手术例数:Ⅰ组8例(10%),Ⅱ组26例(32%)(P<0.01).结论 预设心率报警限可显著降低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眼心反射→心脏停跳恢复后眼肌手术完成一例熊凤枝,王启智,侯小胭,张瑞(驻马店市人民医院眼科心电图室463000)眼心反射的病例和论述,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导。但是,由于眼肌手术引起眼心反射并导致心脏停跳,以及心跳恢复后,继续完成手术的报导,所见资料尚未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兔模型中利用局部麻醉来研究两种麻醉剂的眼心反射发生率及其预防,同时我们还研究了局部麻醉对角膜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的成年新西兰白兔(雌雄皆有)48只,分成两组(A组和B组),分别用氯胺酮(A组,24例)、异丙酚(B组,24例)麻醉。在此双盲研究中,通过用或不用局部麻醉(40g/L利多卡因,5g/L盐酸丙美卡因,5g/L布比卡因)对眼睛的不同干预,记录各组眼心反射发生率。应用每种局部麻醉后,通过对眼睛的临床检查,组织病理学,胶原染色以及投射电子显微等方法对术后1d长达7d角膜毒性和愈合进行评估。结果:在氯胺酮的麻醉下未出现眼心反射,而在异丙酚的麻醉下,心率显著下降(P<0.01)。因此,局部麻醉可以成功地防止眼心反射的发生并且不影响角膜愈合。结论:局部麻醉没有任何局部副作用,可以被推荐用来预防眼心反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监护情况下成人水平斜视手术中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情况。

方法:临床确诊为水平斜视的17例成人患者19眼36条眼外肌纳入研究。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8~71(平均32.65)岁; 外斜视14例(男8例,女6例),内斜视3例(男2例,女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角膜荧光及眼科同视机检查。术中由专业麻醉医师采用监护仪对手术采取全程密切监控。对比分析术前与局部麻醉监护术中的心电图、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对比内外直肌、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的区别。

结果:局部麻醉监护下17例成人水平斜视手术中牵拉眼外肌共36条,眼心反射发生率86.1%; 牵拉内、外直肌,眼心反射阳性率分别为100%,72.2%。眼心反射在男女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18~30岁眼心反射阳性率明显高于31~71岁。术中呼吸频率的增高与眼心反射同步,与牵拉内外直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无关。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血压在手术刚开始时出现一过性增高,首次牵拉眼内外直肌时出现一过性降低,在性别和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结论:在局部麻醉监护下成人水平斜视手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高,牵拉内直肌时100%发生; 呼吸增快与眼心反射同步; 手术即将开始时血压增高、牵拉眼内外直肌时血压降低。  相似文献   


17.
睫状体冷冻手术致眼心反射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眼科疾病较少危及生命 ,但有时会在手术麻醉期间或者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 ,如眼心反射引起全身严重症状 ,甚至心跳骤停[1] 。现报告 2例睫状体冷冻手术致眼心反射而需抢救者 ,以期引起同道重视。1 病例  例 1 :患者女 ,81岁 ,农民。因左眼失明伴疼痛 2天 ,于 2 0 0 3年 1 0月  相似文献   

18.
眼心反射在不同斜视手术中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牵拉眼外肌可使心率减慢 ,这种现象首先为As chner和Dagnin于 1 90 8年发现[1] 。以后人们把眼受机械刺激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而导致心律失常的现象称眼心反射。加压眼球或牵拉眼外肌后心率减慢 1 0次以上者称为阳性眼心反射 ,严重者每分钟可减缓 60次 ,甚至停止心跳而死亡。对象和方法 本文 40例共同性内、外斜视患者 ,术前心电图检查均正常。第一组 :2 0例共同性内斜视 ,男性 1 1例 ,女性 9例 ,年龄 9~ 1 2岁 ,行内直肌后徙术。第二组 :2 0例共同性外斜视 ,男性 1 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 9~ 1 1岁 ,行内直肌缩短术。均在心电监护仪监…  相似文献   

19.
眼肌手术时发生眼心反射,国内外均有大量报道。但关于双重睑手术时发生的眼心反射未见报道。我们於1991年3月—9月对100例双重睑手术者进行了术前及术中的心电图检查。其中91例为缝线法、9例为切皮  相似文献   

20.
眼心反射(OCR)是眼科常见并发症,斜视手术中的发生率为80%。据统计,15岁以下儿童眼心反射发生率为90%,成人约50%。多数为一过性,能自行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例1女,32岁。因右眼外伤后失明、眼眶凹陷畸形10余年于2014年7月16日入院。既往体健。查:T36.5°,P76次,min,R22次/min,BP110/70mmHg。VodNLP,Vos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