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我院对老年性高血压(EHPT)在超声心动图上解剖形态及心功能改变两方面的研究结果,并探讨其意义及与临床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对象 (一)EHPT患者共90例,男6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1±5.9岁。收缩压(SBP)≥21.3kPa和/或舒张压(DBP)≥12.6kPa。平均病程14.1±7.1年。全部的EHPT患者均收入内科心血管病区住院观察治疗,作超声心动图(UCG)前1周停用影响心血管及血压的药物,检查时均为窦性心律。 (二)老年期正常对照组:30例(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65±5.5岁,均为排除心血管病之老年受检者。 (三)老年前期高血压组;30例,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50±4.4岁。SBP≥21.3kPa和(或)DBP≥12.6kPa。二、仪器和记录方法采用M及二维超声心动图仪,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和颈动脉波图。分别探测M型超声心动图之心底波群、二尖瓣波群、左室波群,并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有左心房扩大的40例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左房充盈速度及左室舒张功能变化的关系,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原发性高血压40例,年龄42~78岁,平均58.49±7.89岁。男28例,女1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2)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径>35mm,(3)除外合并左心室肥大患者,(4)除外瓣膜性疾病及其它心血管疾病,排除糖尿病。心功能~级。正常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6岁,平均57.9±8.1岁,左房内径28~34mm,平均30.95±2.27mm。全部病例血压正常,除外心血管疾病。1.2 方法 …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及同年龄组20例正常人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对AHCM组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AHCM组心尖部明显增厚,平均15±2.3mm.EF、SV、CO、△T、PEP/LVET、V_E、V_A、V_A/V_E、D_C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AHCM组心电图特征是T波深倒,平均8.6±1.2mm,伴有S—T段压低。本研究旨在探讨AHCM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因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左室假位索与室性早搏(室早)的关系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995年6月~1997年12月,我科应用动态心电图对30例左室假位素的健康人进行连续记录观察,来探讨左定假胜索与室性早搏的关系.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检测对象:假健索组3O例,为左室假腿索的健康人,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1岁。对照组20例,为无左室假位索者,平均年龄33.5岁,两组均为经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县电解质正常的健康人。观察方法:应用日本Aloka公司SSD-870型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探头频率为3.SMHZ,受检者常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完整的超声心动图指标,评价一组正常新生儿出生后6~96h的左右心功能状况。 资料与方法 ①对象:正常新生儿32名,胎龄37~42周(平均39.3周),出生体重2504~3958g(平均3290g),其中男性15名,女性17名,无围生期缺氧史或心肺疾患。②方法:使用HP77020/AC多功能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MHz,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2mm。超声方式:M型、二维切面、脉冲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特征性改变观察和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例AHCM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特征,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HCM组左室心尖部心肌厚度(AT)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18.65±4.8mm VS 8.5±0.12mm),P<0.01。左房内径(LAD)增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41.35±3.72mm VS 36.85±2.38mm),P<0.01。5例冠脉造影正常,左室造影2例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呈黑桃征改变。胸前导联均显示巨大T波倒置。结论超声心动图是准确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临床研究证实左室舒末压与肺毛细血管嵌入压相当。嵌入压是了解左室功能及估计肺充血程度的最佳指标。微细导管及血流导向球囊漂浮导管虽可床旁测定反映左室舒末压的肺动脉嵌入压,但仍属创伤性监测方法。本文以 M 型超声心动图测算左室舒末压,并通过药物试验验证其方法学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一、受试者选择:1.正常组:84例,男63例,女21例,年龄20—63岁。全部受试者均无心血管疾病史、症状及体征;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病史;心电图、X 线及超声心动图均正  相似文献   

8.
1984年我院对高原地区中年知识分子体检,其中果洛州(海拔4,200~4,900米)共查体74人,做超声心动图(以下简UCG)检查者28人,来自全国各省市,年龄在40~52岁,均在果洛工作20~35年。使用仪器为日本 ALoka SSD—110型超声心动仪。UCG 正常组16例,右室内径14~20mm,右室流出道22~32mm,右室前壁无一例增厚。X 线胸片、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绝大多数均正常。UCG 异常组12例,右室内径18~20mm10例,24mm1例,35mm1例,右室流出道24~26mm2例,30~36mm7例,42~45mm2例,右室前壁厚度8mm1例,10mm8例,114mm例,搏动明显增强1例。X 线胸片正常8例,异常3例,心电图正常5例,异常3例,两组的左心系统超声值均正常。  相似文献   

9.
Graves病患者褪黑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患者组 :经检查确诊为 Graves病的初发患者 39名 (男 9例 ,女 30例 ) ,年龄 (4 2± 15 )岁 ;正常组 :年龄及性别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正常人 39例 (男 30例 ,女 9例 ) ,年龄 (4 3± 13)岁。两组均无糖尿病及脑出血等其他疾病史 ,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正常 ,心电图正常。1. 2 方法 所有试验对象均于 12时抽静脉血 6 m l,经肝素 (2 0 U/ml)抗凝后行放射配体一点法检测。 1 2 5I- Mel:33.3TBq/mm ol,中科院上海原子能所产品。2 结果和讨论Graves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褪黑素受体 (MR)结合容量 [(0 .…  相似文献   

10.
张梅林 《四川医学》2000,21(3):256-257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类似冠心病 ,易于混淆。本文对 1992年 5月至 1998年 7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的 3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特点。1 临床和心电图资料本组患者 37例 ,男 2 9例 ,女 8例 ,年龄 2 2~ 6 1(平均 4 2 3)岁 ,皆无高血压病史。有心悸、胸闷者 11例 ,其余患者皆无临床症状 ,均在健康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 ,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而确诊。其中 2 6例为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11例为肥厚非梗阻型心肌病。室间隔平均厚度为 2 3 4± 2 7(16~ 31)mm ,左室后壁平均厚度为 18 2± 2 1(…  相似文献   

11.
测定心脏各瓣口的血流速度和心输出量,对判断心脏泵功能及其病理状况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近年开展超声多普勒无创性测定心功能新技术,正日益受到重视并推广使用。但应用多普勒方法计算正常人心输出量,国内尚未报告。本文应用超声多普勒测量100名正常成年人各瓣口血流速度、每搏量、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等有关参数,探讨有关影响正常值的测量方法。 资料与方法 受检者为随机选择本院职工、学生和进修医生100名,男女各50名,年龄平均32岁(16~48岁)。以往及现在体检均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心电图及二维超声检查属正常者。 使用日本Aloka-SSD-720型双功能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最大脉冲重复频率为8KHz,最大奈奎斯特频率4KHz,取样容积(Sample Volume,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60例心肌炎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并同20例同年龄组正常人群的资料对比,观察和评价心肌炎患者在心功能的变化。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系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24例(占40%),女36例(占60%)。平均年龄272岁(16~34岁)。对照组为20例门诊体检患者,年龄平均26岁(18~32岁)。60例心肌炎患者均经体检、心电图、生化、X线等一系列检查确诊为心肌炎。所有受检对象均排除了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等器质性病变。1.2检查方法。应用美国HP公司77020AC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探兴频率25YnH…  相似文献   

13.
<正> 本组100例,平均年龄48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1年;收缩压均值为159.14±23.27,舒张压均值99.84±12.74,平均动脉压119.69±14.93. 结果:1.超声心动图各腔值除左室外均高于对照组(p<0.001),而左室内径明显小于正常组(p<0.001).室间隔(13.02±2.75mm,正常组8.35±1.4mm)和左室后壁(13.11±2.18mm,正常组10±  相似文献   

14.
余兰英 《中国民康医学》2021,(6):109-110,12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87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单一及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的效能。结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两者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于超声心动图、心动图单一检测。  相似文献   

15.
1 资料  为探讨尿毒症患者心脏损害 ,我们对 5 0例尿毒症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观察。   5 0例均为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2月在我院住院的尿毒症患者 ,其中男 2 8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46 .6 2± 16 .45 )岁。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38例 ,糖尿病肾病 4例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 4例 ,多囊肾 2例 ,系统红斑狼疮 2例。2 观察方法  观察血尿素氮 ,肌肝 ,心电图 ,胸卡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3 结果  尿毒症患者超声心动图改变 ,5 0例患者中有 14例超声心动图正常 (占 2 8% ) ,其余 36例均有超声心动图超声改变 (占 72…  相似文献   

16.
高东梅  宋军  杨冬艳  王辉  吴敦茁  焦丹 《吉林医学》2007,28(11):1258-126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筛选55例适合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观察周缘情况,测量分流孔径及周边的大小;监测封堵过程,评价封堵效果。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径6~36mm(平均19.4±6.69mm),选择封堵器10~42mm;室间隔缺损最大径4~10.5mm(平均6.5±2.71mm),选择封堵器6~12mm;动脉导管最大径3~14.3mm(平均6.98±3.18mm),选择封堵器4~20mm。术后复查封堵器固定良好,无移位;房间隔缺损患者两心室缩小,室间隔缺损患者左房缩小,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左室、左房均缩小。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准确测量分流孔径的大小,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进行术中监测,及时反映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善情况,在封堵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使用超声心动图(UCG)研究原发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特点及临床意义。观察对象分三组:①正常人组:共45名,男31,女14;年龄19~64岁(平均40.9)。②肥厚型心肌病组(HCM组):共31例,男20,女11;年龄19~62岁(平均43.4)。③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男22;女10;年龄22~59岁(平均42.1)。使用AlokallOS型超声心动图仪,按常规检查方法检测左室4区、2a和2b区图象,同步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右颈动脉搏动波和心音图,各项数据以连续5个心动周期的均值为准。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后壁和室间隔厚度比,缩短分数,环肌平均缩短速率(Vcf),后壁和室间隔短径平  相似文献   

18.
苏迈  王柯 《医学文选》2001,20(1):50-50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病情进展 ,严重时可导致肺循环压力增高 ,右心后负荷增加 ,最终右心及全心功能障碍。本文采用多普勒超声对 5 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右心舒张功能进行观察分析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5 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为我院 1999年 1~ 12月住院病人。其中男 37例 ,女 18例 ,年龄 19~ 5 0 (平均 2 9.5 0± 9.7)岁。均经病史询问、体检、血生化、 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确认并排除了心脏疾患引起的心源性哮喘。正常组 41例 ,男 2 7例 ,女 14例 ,年龄 18~ 48(平均2 8.4± 11.3)岁。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HC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结果,尤其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征.结果:15例AHCM患者临床症状轻轻微或缺如,心脏体征无特异性,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室造影有5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2~V6)及以R波为主的标准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如aVL)T波倒置(0.3~1.7mV),且以V3、V4导联T波倒置最为明显;上述导联ST段压低(0.1~0.3mV);V1~V3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所有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最厚处可达28mm.结论:AHCM的诊断应主要依靠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来确定,磁共振检查对确诊AHC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南  张浩然  蒋艳  梁蕾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2):118-121
目的 探讨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经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肾皮质硬度的变化。方法共收集100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为60.1±23.4岁,包括2型糖尿病肾功能正常患者50例,无2型糖尿病肾功能正常者50例,所有研究对象肾小球滤过率均正常。所有病例均记录常规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均进行肾脏常规超声检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尿素氮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肾脏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肾皮质厚度较高。剪切波弹性成像测得肾实质硬度值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获得的肾皮质硬度值在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高于未患糖尿病者。肾皮质硬度测量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常规筛查的一部分,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