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1例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肿瘤发生部位及肿瘤性质等。结果: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最常见临床表现是心悸(82.4%),气短(66.7%)和心脏杂音(27.5%)。51例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中良性肿瘤25例(49.0%),恶性肿瘤26例(51.0%)。左心肿瘤23例,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7例;右心肿瘤23例,良性7例,恶性17例。结论: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中左心肿瘤以良性多见,右心肿瘤以恶性多见,良性心脏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好,恶性心脏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左心房原发性黏液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探讨其组织来源、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4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组织病理学表现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4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男性3例,女性11例,年龄20~ 64岁,平均年龄50.2岁;黏液瘤均位于左心房.除1例没有临床症状外其余均有胸闷、心悸、气促.镜下大量黏液样基质中可见散在或灶状分布的肿瘤细胞,细胞呈星芒状、梭形、圆形或卵圆形,核深染,局部可见多核瘤细胞.免疫组化:14例vimentin均(+),SMA灶性(+),Ki-67(-);6例calretinin灶性(+).结论 左心房黏液瘤可能起源于原始多潜能间叶细胞,可向平滑肌分化;但部分细胞calretinin(+).组织病理结合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该瘤复发率较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黏液瘤性心脏心包肿瘤的EBCT特征,评价EB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非黏液瘤性心脏心包原发肿瘤,男14例,女11例,年龄5个月~72岁,平均32.1岁,接受单层增强和/或电影序列EBCT扫描.结果良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6例,其中8例(脂肪瘤3例,单纯心包囊肿和淋巴管瘤各2例,血管瘤1例)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EBCT具有优良的时间、空间和密度分辨率,脂肪瘤、单纯囊肿、淋巴管瘤和血管瘤等有相对特征性表现,但对大部分肌源性、纤维瘤性等实质性肿瘤似无法做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心脏肿瘤48例临床病理分析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代强,黄锦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上无特征,易与心瓣膜病混淆。本文分析心脏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探讨心脏粘液瘤的生物学特性、组织发生、诊断与治疗。1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980~1991年6月心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6年中手术切除61例心脏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1例中良性肿瘤57例(93.4%)、恶性肿瘤3例(4.9%)、中间型肿瘤1例(1.6%)。良性者黏液瘤52例(包括感染性黏液瘤1例)、血管瘤4例、乳头状纤维弹力瘤1例;恶性肿瘤均为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 2例、黏液纤维肉瘤1例;中间型者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但部分为姑息性手术。部分切除的血管瘤1例随访至今未复发,1例失访; UPS 1例8个月后复发死亡,1例随访1个月状态良好,随后失访;黏液纤维肉瘤一年后复发转移死亡; IMT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恶性者易复发和转移。结论心脏原发性肿瘤罕见,以黏液瘤最多,恶性者以肉瘤为主。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心脏肿瘤4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45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病理类型,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HE染色,组化及免疫组化ABC技术对45例原发性心脏肿瘤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良性肿瘤36例(80.0%),包括心房黏液瘤,乳头状纤维弹力瘤,心脏横纹肌黏液瘤,心包囊肿;恶性肿瘤8例(17.8%),包括血管内皮肉瘤,恶性间皮瘤,恶性淋巴瘤及心包恶性胸腺瘤;交界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2.2%),结论: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以心房黏液瘤最多见,其他少见;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类型较多,组织学形态较复杂,易与继发性肿瘤混淆,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有效的心脏外科手术,配合以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心脏肿瘤3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艳霞  耿明  王文  曹永成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4):267-269,i0007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PCT)的发病学特点、病理组织学类型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应用HE染色、组织化学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35例原发性心脏肿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结果分析,35例中良性肿瘤33例,均为心脏黏液瘤;恶性肿瘤2例,1例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为平滑肌肉瘤。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罕见,以青壮年多见,好发于心房;主要为良性肿瘤,以心脏黏液瘤最多见;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更为罕见,但类型较多,形态结构复杂,免疫组化标记能够明确肿瘤的组织来源;有效的心脏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韵  金晶晶  殷于磊  肖立 《诊断病理学杂志》2023,(12):1102-1106+1153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MCN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CN伴低级别异型增生14例,伴高级别异型增生1例,伴浸润性癌4例,男女比例1∶18。13例位于胰体尾部,6例位于胰头部。15例MCN伴异型增生大体囊内壁均光滑,镜下见产黏液上皮及卵巢样间质。4例伴浸润性癌大体可见囊壁增厚、附壁结节或囊内坏死,浸润性癌成分包括导管腺癌、腺鳞癌、管状乳头状腺癌。免疫表型:上皮19例CK7、MUC5AC、MUC6均阳性,SMAD4/DPC4无表达缺失;卵巢样间质9例ER阳性,11例PR阳性。2例伴浸润性癌者检出Kras基因2号外显子12号密码点突变。结论 MCN是少见的胰腺外分泌部肿瘤,好发于女性患者,常位于胰体尾部。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合并浸润性癌者预后要好于非MCN相关性导管腺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HAMN)及相关性腹膜假黏液瘤(P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6-06间在航天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9例HAMN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切片进行CK7、CK20、villin、CDX2、MUC-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55~66岁,平均年龄61岁。随访6~81个月,4例死亡,4例生存,1例失访。形态学上,HAMN内衬绒毛状/乳头状/波浪状、单层平坦、筛状黏液性上皮,部分区域上皮可脱失,7例局灶见高级别异型增生,2例内衬上皮几乎均呈高级别异型增生,均未见侵袭性浸润。9例均伴有PMP,其中6例为高级别PMP,1例为低级别PMP,2例为无细胞性黏液池。9例免疫组化结果:CK20、villin、CDX2和MUC-2均(+),CK7(-)。结论 HAMN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并常伴有高级别PMP,生物学行为较LAMN更具侵袭性,在诊断过程中尤其需注意将具有局灶性高级别异型增生的AMN报告为HAMN,以提示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蔡雷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734-4735
阑尾急慢性炎症是普外科常见病,良性和恶性肿瘤少见,由于阑尾组织结构与大肠相似,黏膜上皮有分泌功能,因此黏液性肿瘤相对是比较常见的。笔者收集29例阑尾黏液性肿瘤观察其病理形态,探讨其病因、分类及外检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黏液瘤62例.右心房黏液瘤5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27例,三尖瓣叶修补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后第2年因脑梗死死亡.随访62例,随访时间5个月~4年,心功能J级51例,Ⅱ级8例,Ⅲ级2例,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心脏黏液瘤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对确诊病例应尽早实施手术;保持瘤体完整、防止其残留是手术操作的关键,并同期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9例乳腺黏液癌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进行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9例均为女性,年龄33~67岁。其中9例为单纯型黏液癌,10例为混合型黏液癌。肿物直径1.2~3.5 cm。肿物边界清楚,质地较软,切面灰白色胶冻样,有光泽。镜下肿瘤由纤细的血管纤维组织分隔,形成大小不等的黏液湖,其中漂浮多少不等的肿瘤细胞团。细胞排列成实性、簇状、筛状,偶见管状。瘤细胞比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本组19例中18例ER(+),14例PR(+),16例c-erb B-2为(0),2例为(2+),1例为(3+),CK5/6(-),其中3例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结论黏液癌是较为少见的乳腺癌,预后良好,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确诊需要靠病理检查,应与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等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6例深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35~48岁,平均年龄42.2岁。肿瘤位于外阴部3例,臀部2例,盆腔1例。6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其中3例复发。肿瘤最大径6~14 cm,平均9.3 cm。肿瘤表面欠光滑,切面实性、灰褐色,质中偏软、黏液状。镜下见肿瘤界限不清,浸润周围组织,黏液背景上分布形态较一致的短梭形、星芒状的瘤细胞,细胞排列疏松,异型性小。肿瘤内含有扩张的薄壁血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desmin、ER和PR(+)。结论深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少见,好发于中年女性的会阴、盆腔、臀部。侵袭性和复发性是重要的临床特点,属于中间性肿瘤。病理诊断容易漏诊。形态上须与多个软组织肿瘤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2例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娅  侯培云  丁文燕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3):191-191,i016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常发生于成年女性外阴、会阴、盆腔及腹股沟区。1983年由Steeper和Rosai首先提出。因其病理形态和临床表现与几种常见外阴部肿瘤相似,易引起误诊。现报道2例,着重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5.
右心房黏液瘤少见〔1〕,为探讨该瘤的形态变化、组织发生与临床表现 ,现报道 4例。1 材料与方法经手术摘除的 4例右房黏液瘤标本用 10 %福尔马林液固定 ,在肿瘤的边缘区、中心区、基底部及瘤蒂区取材 ,常规制片 ,作HE、Alcian蓝、PAS、VG、Masson’s三色及网状纤维染色 ,选肿瘤典型组织区用免疫组化ABC方法作Ⅷ因子、CD34、Vimentin、actin、Desmin、S 10 0蛋白及CK标记。2 结果2 .1 临床资料  4例患者心尖部或三尖瓣区均闻及收缩期杂音 ,其中 3例伴Ⅱ级舒张期杂音。心电图检查 3例窦性…  相似文献   

16.
双原发性阑尾及卵巢黏液性肿瘤在临床罕见,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单原发性阑尾黏液性肿瘤及卵巢黏液性肿瘤相似,需要与单原发转移性阑尾及卵巢黏液性肿瘤鉴别。因此,本文主要从双原发性阑尾及卵巢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归纳总结,以提高双原发性阑尾及卵巢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及黏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胰腺浆液性及黏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4岁,男女之比为1∶1.77。肿瘤位于胰头7例(20%),胰颈4例(11.4%),胰体尾24例(68.6%)。临床影像学表现均为胰腺囊性占位。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浆液性囊腺瘤27例(77.1%)(微囊型20例、寡囊型7例),黏液性囊性肿瘤伴异型增生8例(22.9%)(伴低级别异型增生6例、伴中级别异型增生2例)。浆液性囊腺瘤为多房囊性,囊壁衬覆扁平或立方上皮,胞质透亮,核圆形或卵圆形,无明显异型和核分裂。黏液性囊性肿瘤伴低级别异型增生为多房囊性,囊壁衬覆柱状上皮,细胞核增大、位于基底部,胞质内含有黏液,囊壁内有富于细胞的卵巢样间质;伴中级别异型增生者可见乳头状突起及隐窝样凹陷形成,细胞排列呈假复层,核拥挤、增大,可见核分裂。30例经6个月至4年的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5例术后痊愈,随访失联。结论胰腺浆液性及黏液性囊性肿瘤相对少见,掌握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准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70岁。因频繁发作心悸、胸闷入院。行心脏超声检查,于右房内可见一大小约60 mm×47mm的实性偏低回声团,几乎充满整个右房,形态不规则,质地较松散,有一定活动度,舒张期阻塞三尖瓣口,致右房内血流绕行,流速增快。结论:(1)右房内实性偏低回声团(性质待定,考虑黏液瘤可能);(2)右房内血流绕行流速增快;(3)三尖瓣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2008年11月~2011年11月60例卵巢的黏液性肿瘤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系囊性或者囊实性且常为多房,其内则系胶冻样的黏稠物质以及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其中良性者表面多光滑,并且壁薄,而交界性者表面则基本光滑,并且掺杂着乳头状多簇增生的区域,但恶性者表面则呈多房且为囊实性。其实性区要比交界者更为多见,常伴有出血以及坏死,同时少数肿瘤可呈实性,而其中掺杂着黏液样的物质。60例卵巢的黏液性肿瘤中,50例系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例。患者卵巢的黏液性肿瘤,以良性肿瘤最为多见,而交界性的肿瘤则比较少见,当表现为交界性肿瘤时,往往需多点取材,从而排除患者早期的浸润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交界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无特殊,常被忽视而造成误诊.本文收集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9例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