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3例罕见的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5岁。患者因影像学检查示脾占位就诊。大体观察均为局限单个边界清楚肿物。镜下均可见大量血管内皮泡沫样细胞、血管增生及扩张。免疫组化:CD31和CD34(+),CD68局部(+),SMA(■),CK(-)。结论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具有细胞内血管腔的上皮样瘤细胞并呈血管内皮标记物阳性是该病病理诊断的两个重要特征。需同脾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杂病例胰腺内异位副脾(IPAS)的MSCT表现,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能力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2例病情较复杂的IPAS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分析其MS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1例IPAS位于胰尾部,病灶较小,动脉期表现为结节样明显强化,1例IPAS位于胰体尾交界部背侧,较大病灶,动脉期表现为花瓣样强化,2例门静脉期均匀强化,且密度均高于胰腺,延迟期均匀强化,与胰腺强化一致.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IPAS多为单发的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块,位于胰腺体尾部,动态增强扫描各期强化特征与病变的大小有关,较小病灶时,动脉期表现为结节样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胰腺等特征均有助于IPAS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不典型部位表皮样囊肿(atypical intracranial epidermoid cysts)的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不典型部位表皮样囊肿的MRI检查资料及组织病理结果。28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0例行DWI检查,16例行MRI增强检查。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 28例颅内不典型部位表皮样囊肿中位于硬膜外8例、脑实质12例、脑室6例、岩骨尖2例。8例硬膜外肿瘤信号复杂多样,T_1、T_2、DWI信号均高低不等,增强扫描囊肿不强化。20例非硬膜外不典型部位(脑实质内+脑室内+岩骨尖内)的肿瘤MRI均以长T_1、长T_2信号为主,混杂不等量的点条片状等T_1、等T_2信号影,DWI均呈不均匀高信号。MRI增强扫描脑室内的肿瘤未见强化,而脑实质内及岩骨尖的肿瘤边缘可见断续条状强化。组织病理学显示本组中硬膜外表皮样囊肿内容物以角化物为主,大体标本呈豆腐渣状,而非硬膜外不典型部位表皮样囊肿内容物以胆固醇结晶为主,大体标本呈腊块状或结晶样。结论颅内不典型部位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不同,深刻理解其病理基础,对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颅内表皮样囊肿恶变鳞癌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患者女,37岁,主因双颞部胀痛20d加重伴恶心、呕吐1周,间断肢体震挛3次就诊.患者于1997年11月曾在我院行左颞表皮样囊肿切除术.头颅CT显示为左颞脑脊液样低密度灶,无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CT无强化,诊断:左颞表皮样囊肿.术中显示肿瘤内乳白色带珠光质软的肿瘤组织,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尽量切除囊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椎管内占位误诊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原因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9年1月椎管内占位误诊为JIA 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中,因跛行就诊6例,肢体疼痛就诊2例,椎体局部疼痛就诊1例,均误诊为JIA。误诊时间为2~36个月。行脊椎MRI检查诊断为腰骶椎椎管内表皮样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2例,神经鞘瘤、皮样囊肿、椎管内脂肪瘤、胸椎椎管内皮样囊肿各1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证实诊断,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腰椎椎管内占位患儿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或跛行时易误诊为JIA。接诊医生应仔细查体,对可疑者应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病例 男,29岁.因无意间发现左阴囊肿物10d而就诊.查体:左睾丸扪及肿块,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超声检查:左睾丸无明显增大,左睾丸下极靠近白膜处可见15 mm×l4 mm圆形实质低回声,边缘清晰规整,内部回声欠均匀,为低回声及强回声相间,呈"洋葱皮样"改变,后方组织回声未见明显衰减.CDFI显示肿物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超声诊断:左侧睾丸占位性病变(表皮样囊肿可能性大).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经腹股沟行睾丸内肿物单纯切除术.术中大体所见:肿物包膜完整,光滑,呈灰白色,较硬,实质感.切开肿块,切面为囊实性,内充填"豆腐渣样"物.高倍镜下可见:囊壁表面衬以角化鳞状上皮,囊内充满层状角化物.病理诊断:睾丸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颌骨中心性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中心性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回顾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患者男性,27岁,3年前发现左侧牙龈出现肿胀,进行左上颌窦囊肿手术,术后病理符合囊肿改变。1月前发现左鼻反复流脓性鼻涕、鼻塞,伴有少量血丝,异味明显。CT示:左侧上颌骨、硬腭占位。术中冷冻:倾向为成釉细胞瘤(滤泡型)。术后诊断:黏液表皮样癌(透明细胞型,中分化)。结论发生在上颌骨的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十分罕见,病理诊断尤其是术中冷冻极易误诊。确诊有赖于广泛取材、HE、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颌骨中心性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中心性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回顾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患者男性,27岁,3年前发现左侧牙龈出现肿胀,进行左上颌窦囊肿手术,术后病理符合囊肿改变。1月前发现左鼻反复流脓性鼻涕、鼻塞,伴有少量血丝,异味明显。CT示:左侧上颌骨、硬腭占位。术中冷冻:倾向为成釉细胞瘤(滤泡型)。术后诊断:黏液表皮样癌(透明细胞型,中分化)。结论发生在上颌骨的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十分罕见,病理诊断尤其是术中冷冻极易误诊。确诊有赖于广泛取材、HE、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8岁,睾丸坠胀疼痛半年。查体:左睾丸扪及肿块,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彩超:左睾丸内见一3.5cm×2.2cm边界清晰的、椭圆形的、环绕以高回声的肿块,环壁较规则,直径约为0.3cm,内为强弱回声环交替的洋葱样结构,肿块可见较为明显的侧后声影,后方组织回声未见明显衰减(图1、2)。CDFI: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余左侧睾丸实质回声尚均匀,血供正常。超声诊断:左侧睾丸内实性占位(睾丸表皮样囊肿可能性大)。患者于半月后硬膜外麻碎下经左腹股沟行左睾丸内肿物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睾丸表皮样囊肿。讨论本病较为罕见,约占睾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 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21例椎管内表皮样囊肿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术前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18例,诊断准确率85.7%;MRI表现T1WI呈均匀等信号9例、均匀低信号6 例、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5例、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8例肿瘤边缘可风脂肪信号;T2WI呈高信号18例、等高信号3例,19例肿瘤边缘可见环殂等低信号囊壁;17例行增强扫描,3例肿瘤周围可见轻微强化,14例无强化.结论 MRI有助于术前椎管内表皮样囊肿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临床病史,回顾性分析4例IPMN的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4例IPMN均为老年男性,临床均以"胰头占位"收治入院。临床症状包括黄疸、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愈后、进行性消瘦及肝功能异常。镜下见扩张的导管衬覆黏液柱状上皮细胞,形成含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上皮有异型性,局灶伴浸润。结论IPMN是胰腺最常见的导管内病变,多表现为胰腺囊肿。IPMN的诊断需要结合大体与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和组织学分型有一定帮助。IPMN应与胰腺的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根据是否伴有浸润性癌,IPMN患者预后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并肝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上腹部不适10个月余,多饮、多尿、消瘦2个月入院。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胰腺癌肝脏转移、继发性糖尿病、重度贫血。予相应治疗,多饮、多尿、消瘦症状有所缓解,但上腹部症状无改善,为进一步诊治转我院。经实验窀、腹部CT及MRI检查初步诊断:胰腺头颈部占位、肝脏多发占位原因待查;胰腺体尾部囊肿;脾大,门脉高压;继发性糖尿病;重度贫血。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理诊断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并肝脏多发转移。结论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临床罕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可为其定性定位诊断提供依据,病理检查是确诊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增强扫描对颅后窝占位性病变 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评价增强扫描对颅后窝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颅后窝占位性病变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其中星形细胞瘤8例。髓骨细胞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转移瘤5例,脑膜瘤9例,脑脓肿2例,表皮样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4例。结果 血管母细胞瘤呈大囊小结节型。壁结节显著均匀强化,囊壁囊液不强化;髓母细胞瘤实质强化较明显,内部囊变区较小;星形细胞瘤可呈实质性或囊实性,强化表现复杂;转移瘤及脑脓肿强化表现相似,可结合病史加以鉴别;脑膜瘤明显强化,并可显示:脑膜尾征“,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不强化,9例患者术后进行了11次复查,1例诊断肿瘤残留复发,8例可见不同程度的术后改变。结论 MRI增强扫描能对大多数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进行定性诊断,对临床治疗及术后随访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表皮样囊肿是罕见的表皮良性肿瘤,可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内,发生于阴囊部位的表皮样囊肿尤其少见[1].我院2013年2月收治阴囊表皮样囊肿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男,60岁,因左侧阴囊肿块5年就诊.无发热、肉眼血尿等症状.否认手术及外伤史.专科检查:左侧阴囊上部可触及一个直径约4.0 cm的包块,边界清晰,质软,无压痛.左侧睾丸被包块推挤至阴囊下部,睾丸体积缩小,右侧睾丸无异常.二维超声显示:左侧阴囊内可见睾丸形态缩小,于睾丸左上方可见一个形态规则的团块,可见包膜,其回声均匀一致,类似于对侧正常睾丸回声,压之略变形.包块紧邻左侧睾丸侧面.彩色多普勒显示:团块内部及周边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图1).临床行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可见:左侧阴囊上部见肿物,大小约4.0 cm×3.1 cm,囊状感,包膜完整,内容物为豆渣样坏死组织.术后病理诊断:阴囊表皮囊肿(图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表皮样囊肿10例。回顾性分析病灶的位置、形态、MRI平扫信号特点及增强后表现。结果 10例椎管内病变中9例位于胸腰段,1例位于骶部;8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髓内;多数病灶长度少于3个椎体(8/10)。MRI平扫T1WI上4例病变呈稍低、等信号,6例呈高、稍高信号;T2WI上病变均呈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后3例病变边缘轻度强化,7例无明显强化。1例患者行DWI扫描,病变表现为高信号。结论椎管内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的MRI特征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临床病理及相关性、免疫表型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脾LCA进行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形态学分析,进行多种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脾LCA有相似的临床表现(脾大、脾功能亢进),CT示脾实质内多发及单发性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有对比增强表现。2例大体病理均为脾不同程度增大,例1脾实质内有多个暗红色结节;例2为单发结节,并伴多发性肾囊肿病、肝囊肿。2例镜下改变均为瘤组织由大小不等的窦样腔隙构成,腔壁向腔内形成乳头状结构,少数呈囊状扩张,内衬单层内皮样细胞。这些细胞有两种类型,一类内衬细胞呈高柱状,具有巨噬细胞/组织细胞样形态,体积较大,部分游离在腔内呈稀疏片状;另一类内衬细胞形似正常窦岸细胞,体积较小;两类细胞无明显异型。2例LCA大细胞CD68/kp1、CD163和溶菌酶(+),少数大细胞CD31(+),CD34(-);2例小细胞CD31、多克隆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21(+),CD8弱(+)/(-),CD34(-),组织细胞抗原均(-)。大、小细胞S-100、单克隆FⅧAg均(-)。结论 LCA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良性病变,特征性的病理形态改变及CD31、多克隆FⅧ抗原和组织细胞抗原的检测有利于诊断,应密切随访,以除外肿瘤复发及伴发恶性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17.
乳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罕见的乳腺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9岁。左乳腺包块巨检为灰红色类圆形肿块,与周围界限清楚;镜下肿瘤组织结节分叶状,以表皮样细胞为主,混杂有中间细胞和黏液细胞,可见较多大小不等的囊腔,腔内有黏液,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偶见核分裂。免疫组化示AE1/AE3、34βE12和E-cadherin弥漫(+),S-100局灶(+)。结论乳腺黏液表皮样癌非常罕见,其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类似,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有时需要与腺鳞癌、腺样囊性癌或黏液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例曾误诊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急性未明系别白血病(ALAL)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初诊为PNET的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常规Eli Vision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RT-PCR检测,最终明确诊断为ALAL后分析误诊原因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女性,62岁,以右腮腺区肿物就诊。镜下为小圆或卵圆形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或岛状,在腮腺中弥漫生长。免疫组化示瘤细胞vimentin、Td T和CD99(+),LCA、MPO、CD7、PAX5、CD68、CD163和CD15(-);RT-PCR检测示EWS-FLI-1及EWS-ERG融合基因(-)。结论 ALAL是一种罕见类型的血液肿瘤,由于罕见故治疗和预后未见报道。诊断依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并结合免疫组化标记;鉴别诊断除与PNET鉴别外,还应与其他类型淋巴瘤及其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区别。  相似文献   

19.
脾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患者常无症状,儿童和青壮年多发,预后好[1]。现报道2例脾表皮样囊肿,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例1男性,17岁。缘于外伤致腹痛2小时入院,全腹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否认有遗传疾病史,家族中无同病患者。专科查体:腹平坦,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左上腹为著,  相似文献   

20.
睾丸表皮样囊肿1例诊治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睾丸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对1例双侧睾丸多发性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该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侧阴囊隐痛,睾丸触摸到肿物,双侧腹股沟触及肿大淋巴结.B超、磁共振均提示双侧睾丸恶性肿瘤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双侧睾丸肿物切除术及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为表皮样囊肿,腹股沟淋巴结慢性炎症.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表皮样囊肿.随访7个月无不适.结论:睾丸表皮样囊肿是少见的睾丸良性肿瘤,B超、磁共振检查对诊断本病有筛查作用,但主要依靠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