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中上段食管癌术后胸胃腔内种植转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6岁。因进食后胸骨后哽咽感2个月余于2007-05-18入院,门诊胃镜示食管中上段肿瘤,活组织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术前纵隔CT示中上段食管癌,无明显外侵,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食管钡剂造影示食管中上段癌。2007-05-23全身麻醉下行经左颈、右胸、上腹三切口中上段食管癌根治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探查见食管中上段可触及肿块约7 cm×3 cm×3 cm,侵及肌层,与周围无浸润性粘连,纵隔未见转移肿大淋巴结,食管下段、贲门未扪及肿块。术毕大体标本病理形态为髓质型,下段食管、贲门黏膜正常;术后病理示:(中上段)食管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并累及深肌层,食管旁、贲门、胃左淋巴结(共5枚)均未见癌,上、下切缘未见癌。患者顺利恢复出院,未化疗、放疗,随访。患者因进食后颈部哽咽感伴疼痛、呛咳2周于2008-02-16以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双侧肺炎再次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N 0.725,L 0.208,RBC 2.78×109/L,Hb 75 g/L,HCT0.234;肝功能:ALB 28.6 g/L。患者明显消瘦,进食后出现明显呛咳,考虑吻合口狭窄,咽返流导...  相似文献   

2.
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是食管主要的恶性肿瘤 ,鳞状细胞癌约占 90 %。胃肠道是结外淋巴瘤的常见部位 ,但原发于食管的淋巴瘤罕见。本文报告 1例食管原发性淋巴瘤合并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结合文献对病因、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69岁。进行性进食梗噎半年 ,一月前出现消瘦乏力症状。查体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腹部CT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发现食管占位性病变 ,横断面 2 2 6cm× 1 49cm。胃镜和X线钡餐示食管中段(30~ 55cm)隆起性病变 ,环绕管壁 2 / 3。活检病理诊断 :食管…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性,36岁。接触性出血及阴道点滴状出血伴流液1个月。外院宫颈活检示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妇检:宫颈增粗,3. 4 cm×3. 2 cm大小,中度糜烂,触诊出血。CT示宫颈增大,强化不均,宫旁结构不清。我院会诊诊断:宫颈低分化癌。完善相关检查后,患者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宫颈前唇右侧及后唇右侧面积约1 cm×1 cm糜烂病灶,质脆,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53岁。5年前因鼻咽癌接受放化疗后出现声音嘶哑,禁声休息后有所缓解,偶有呼吸困难,反复就诊未见缓解。超声检查:于甲状腺左叶见范围约3.0cm×1.6cm的片状减低回声区,与甲状腺实质分界不清,CDFI示低回声区内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a)。超声结合患者病史提示:鼻咽癌转移?术后病检:甲状腺组织中见分化差的细胞及异形细胞巢分布(图1b),仅见少许残存的甲状腺滤泡组织,多系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鼻咽癌转移来源。讨论甲状腺转移癌临床极为少见,约占甲状腺  相似文献   

5.
李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11):1754-1754
1 病例报告男 ,37岁。因进食后胸骨后疼痛不适 1个月入院。消化道钡餐检查示食管中下段约 5cm食管粘膜中断 ,提示食管癌。电子胃镜检查距门齿 35cm处食管壁僵硬 ,膜增粗破坏 ,质地硬 ,触之易出血。2 0 0 0 - 1 1在全麻下经左胸行下段食管癌切除残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器械吻合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下段约 5cm,质地坚硬 ,已经浸出食管外膜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明显 ,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肿瘤血液供应丰富。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燕麦细胞癌。2 讨论食管燕麦细胞癌又称食管小细胞癌 ,少见 ,以往归类于食管未分化癌。肉眼观察与鳞癌相似 ,但细胞…  相似文献   

6.
1 病历简介病人 ,女 ,5 3岁。因右乳房肿块 18个月入院。查体 :双侧乳房对称 ,乳头无内陷 ,皮肤无橘皮样改变 ,无酒窝征 ,右乳内上象限可扪及 4cm× 6cm× 7cm大小肿块 ,质硬 ,表面不光滑 ,边界不清 ,局部轻压痛 ,与皮肤、胸壁无粘连 ,左侧乳房未触及肿块 ,右侧腋窝可扪及 1.5cm× 2 .0cm大小淋巴结 ,质硬 ,左腋窝未扪及淋巴结肿大。行右乳房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查到癌细胞。行右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示 :乳腺鳞状细胞癌 ,高 中分化 ,乳头皮肤未查见癌 ,右锁骨下淋巴结查见癌转移 ( 2 /4 ) ,腋窝淋巴结查见癌转移 ( 3 /13 )。免疫组…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6岁,2007年因出现刺激性咳嗽2个月,伴活动后气喘、呼吸困难入我院,无咳痰、咯血,入院行CT示:左下肺占位,考虑肿瘤;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全身骨关节显影未见异常。2007年12月13日在全麻下行左下肺叶切除术,于紧靠支气管断端见一中央型肿物,约3.5cm×3cm×3cm,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累及支气管;术后病理(图1)示:肺低分化癌(以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6岁,因"食管癌术后6个月余,恶心呕吐4d"入院,患者于2011年8月5日因进食后哽噎感行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贲门低分化癌,CT提示无远处转移,遂于2011年8月18日行"食管下段贲门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术后病理提示:肿瘤约3 cm×3 cm,质地硬,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浸润食管全层,并累及齿状线下胃组织,浸润胃壁全层,脉管内见癌栓,间质内神经束受累,上下切缘未累及,贲门周围淋巴结(7/9)见癌转移.术后一直口服多潘立酮及质子泵抑制剂,予4周期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化疗,期间配合5-HT3受体拮抗剂止吐.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术后食管转移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3岁。进行性吞咽困难0.5 a,右乳癌根治术后7 a,病理示腺癌,放化疗6个疗程。CT示食管中下段管壁增厚,右胸壁变薄,乳腺肌肉缺如。钡餐X线示食管中下段见向心性狭窄,长约3~4 cm,并可见呈尖角状龛影,管壁僵硬(图1)。胃镜示距门齿32 cm的食管管腔狭小,僵硬感,黏膜尚光滑,取活检病理示增生的鳞状上皮。在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胃食管重建术,手术见食管中下段交界以下长约4 cm食管壁硬化,游离后切取,剖开病变段食管见一0.3 cm×0.5 cm大小浅溃疡,管壁僵硬,无弹性,冰冻病理示腺癌,术后病理示食管浸润型腺癌,考虑乳腺癌转移,肿物大小2.0 cm×2.5 cm,癌组织侵及食管壁肌层(图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叉头框蛋白Q1(FOXQ1)、生存素(survivin)在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86例患者,取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标本中LC3、FOXQ1及survuvin表达量;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复发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C3、FOXQ1及survivi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癌组织中的LC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FOXQ1、survuv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LC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肿瘤浸润深度为T1~T2、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FOXQ1和survu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肿瘤浸润深度为T1~T2、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26例,未复发60例。三者联合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903,高于LC3、FOXQ1及survuvin预测(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LC3表达显著下调,FOXQ1和survuvin表达显著上调,LC3、FOXQ1、survuvin三者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膀胱结石术后并发鳞癌的诊治水平及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膀胱结石术后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36~58岁,平均42岁。膀胱结石术后病程3~10年,平均6.5年。IVU、B超和CT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者,行膀胱镜检查,肿瘤大小1.2 cm×1.5~3.2 cm×5.0 cm。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及输尿管膀胱移植术,7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结果:病理报告均为膀胱鳞状细胞癌;T25例,T34例。随访1~2年,9例患者生存。结论:有膀胱结石术史患者易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术后应严密随访,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receptor-1 ligand,PD-L1)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术后早期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医院收治的58例行根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结果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食管鳞状癌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中PD-1、PD-L1表达情况,比较正常食管黏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析PD-1、PD-L1与性别、年龄、家族史、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TNM分期的关系,术后通过随访统计早期(≤1年)的复发转移情况,分析复发转移组和非复发转移组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D-1阳性表达率为37.93%(22/58),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的15.52%(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06);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D-L1阳性表达率为43.10%(25/58),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的18.97%(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4,P<0.05).不同浸润深度、TNM分期的PD-L1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8例行根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随访6~12个月,共有14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发生率为24.14%(14/58).术后复发组PD-1阳性表达率为42.86%(6/14),未复发组为 36.36%(16/4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90,P>0.05);术后复发组PD-L1阳性表达率71.43%(10/14),未复发组为34.09%(15/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7,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PD-1、PD-L1呈高表达,其中PD-L1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疾病发生、进展关系密切,也是影响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重要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NE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3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食管原发性NEC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33例食管原发性NEC占同期食管癌根治性手术病例的4%(33/829)。其中男性23例,女性10例,男女之比为2.3∶1。发病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1.3岁。病理检查示食管原发性NEC分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两者可单独存在也可混合存在。免疫组化染色主要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33例标本中仅7例肿瘤组织由单一的神经内分泌癌组织构成,其余26例均为混合型,主要混有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其中2例混有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1例混有少量腺癌。结论食管原发性NEC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食管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8岁,2006年10月发现左乳无痛性肿块,大小约3.0 cm×3.0cm,穿刺活检病理示:左乳腺浸润性癌.术前行胸部CT提示左上肺结节.2006年11月27日同时行左肺上叶切除术及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乳头及基底未见癌累及,腋窝淋巴结(1/6)见癌转移;左上肺细支气管肺泡癌,支气管断端未见癌累及,另送主动脉窗淋巴结(1/6)见癌转移,肺门淋巴结(3/5)见癌转移.免疫组化示:ER(++)、PR(++)、CerbB2(+).术后诊断为:(1)左乳浸润性导管癌PT2N1M0ⅡB期;(2)左肺细支气管肺泡癌PT1N2M0ⅢA期.术后先后行PTX+DDP方案4个疗程及CAF方案2个疗程的辅助化疗及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2007年10月复查CT示两肺多发结节,患者此时放弃化疗并中止内分泌治疗,行中药治疗1年余.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7岁,因“膀胱全切术后反复发热8月”就诊。患者于2012年6月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包括子宫、阴道前壁、全尿道切除)+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肿瘤大小为3cm×3cm×1cm,癌组织浸润至深肌层,并侵犯神经组织,尿道切缘阴性,子宫阴道前壁未见肿瘤侵犯,病检示膀胱低分化癌,结合免疫组化标记,考虑鳞状细胞癌。术后每2个月更换双侧输尿管支架管。  相似文献   

16.
卵巢子官内膜样腺癌脾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4岁.因卵巢癌术后3年发现腹部肿物2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行卵巢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肿瘤体积8cm×7cm×5.5cm,未侵入被膜,分化2级,双髂窝淋巴结未见转移癌.诊断: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图1).查体:腹部有一长6cm手术切口,脾肋下2cm,质韧,无压痛.B超及CT示脾实性占位性病变,转移癌可能性大.术中见脾明显肿大,与周围无粘连.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食管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食管梭形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7例食管梭形细胞癌均为腔内型息肉样肿块,组织学示6例癌成分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肉瘤成分多样分化,3例为平滑肌肉瘤,3例为未分化肉瘤,1例为黏液纤维肉瘤。术前确诊率为14.3%。病理分期:T1期4例,T2期2例,T3期1例。2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均为癌成分转移。结论食管梭形细胞癌术前确诊率低,淋巴结转移率相对也较低,癌成分在其淋巴结转移中常见,外侵不明显。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马广贞  滕玲玲  周莉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6):385-385,I101
患者女性 ,5 4岁。因卵巢癌术后 3年发现腹部肿物 2个月入院。患者 3年前行卵巢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示肿瘤体积8cm× 7cm× 5 5cm ,未侵入被膜 ,分化 2级 ,双髂窝淋巴结未见转移癌。诊断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 (图 1)。查体 :腹部有一长 6cm手术切口 ,脾肋下 2cm ,质韧 ,无压痛。B超及CT示脾实性占位性病变 ,转移癌可能性大。术中见脾明显肿大 ,与周围无粘连。病理检查 巨检 :脾脏 1个 ,重 12 30g ,体积 17cm×12cm× 9cm ,表面呈结节状 ,被膜完整 ,近脾门实质内有一巨大灰白色结节 ,体积 12cm× 10cm× 7cm ,与周围分界较清 ,切面灰白色 …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报告例 1 男 ,5 0岁 ,进行性吞咽困难 1个月 ,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发现食管下段右前壁有充盈缺损 3cm× 2 cm,粘膜光滑 ,纤维胃镜检查食管下段右前壁有 3cm× 2 cm的隆起 ,粘膜正常。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 1998- 0 8在全麻下右侧开胸手术 ,术中见右肺下叶内基底段有 4cm× 3cm× 3cm的肿块 ,侵及纵隔胸膜和食管肌层 ,切除右肺下叶及部分纵隔胸膜和食管肌层。术后病理为右肺下叶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给予放疗和化疗。随访 1.5 a,恢复良好 ,无复发。例 2 女 ,6 3岁 ,进行性吞咽困难 2个月 ,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胸部透视发现左肺下叶有 …  相似文献   

20.
乳腺鳞状细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义  覃健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5):349-349,I092
患者女性 ,6 0岁。右乳肿块 2周。查体 :右乳外上象限触及 3cm× 3cm肿块 ,边界不清 ,质硬。乳头无凹陷 ,皮肤无橘皮样变。手术切除肿块 ,冷冻切片诊断乳腺癌 ,遂行乳腺癌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病理检查 巨检 :脂黄色肿块 ,5 5cm× 3cm× 1 7cm大小 ,切面灰白色 ,实性 ,与周围界限不清。镜检 :正常乳腺结构消失 ,由中分化、巢状、条索状排列的鳞状细胞癌代替 ,肿瘤细胞间有明显的细胞间桥构象及细胞不同程度角化 (图1,2 )。右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 (0 9)。全身其他部位未发生鳞状细胞癌病变。免疫组化 :ER、PR均为 (- ) ,CEA(- )。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