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成药》2014,(7)
目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探讨广藿香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测定广藿香精油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抑菌曲线、超微结构、细胞壁透性和肽聚糖的量、膜蛋白构象和离子渗漏的影响,来阐述广藿香精油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广藿香精油对受试菌的MICs为0.51 mg/mL;能明显延长受试菌生长的延迟期,抑制细菌的生长;破坏细胞的结构完整性,损伤胞膜;影响受试菌细胞壁透性,膜蛋白的构象;导致胞体K+、Mg2+的渗出;但在检测时间内对受试菌细胞壁肽聚糖的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广藿香精油对MSSA和MRSA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抑菌机制与破坏细胞的结构完整性和损伤胞膜,影响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膜蛋白构象有关。  相似文献   

2.
隐丹参酮抑菌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3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机制。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隐丹参酮的抑菌圈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液体培养法测定其半数抑菌浓度(IC50值),并通过测定隐丹参酮与3种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前后电导率变化、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变化、胞外蛋白含量变化和SDS-PAGE电泳蛋白谱带变化,初步阐明隐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结果由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和半数抑菌浓度可以看出,隐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略强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经隐丹参酮作用后,3种金葡菌的电导率、碱性磷酸酶及胞外蛋白含量均增大,SDS-PAGE电泳显示蛋白谱带也明显发生变化。结论隐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隐丹参酮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使细胞内容物外泄;同时隐丹参酮对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有一定影响,使菌体内蛋白质减少,影响和阻碍细胞内蛋白质的表达,最终导致细菌正常生理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内蒙古香青兰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其初步的抑菌机制。方法:分别采用纸片法、二倍稀释法测定香青兰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分析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和碱性磷酸酶(AKP)的变化,讨论其抑菌机制。结果:香青兰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4种试验菌均有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0 mg/mL,而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各菌株AKP含量随着香青兰提取物作用浓度不同而不同,均显示了对菌株细胞壁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结论:香青兰提取物的抑菌机制与细菌细胞壁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香樟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方法:采用抑菌圈实验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香樟精油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测定;通过测定菌液中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电导率的变化,研究香樟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结果:香樟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香樟精油能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香樟精油作用4 h时,香樟精油组菌液中还原糖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5.48%、31.02%、31.25%(P0.05),菌液中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6.86%、31.43%、31.23%(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香樟精油中度敏感,其抑菌机制可能在于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引起内含物渗漏,导致菌体缺乏营养物质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离自药用植物白毛蛇Humata tyermanni的内生真菌链格孢菌发酵产物醋酸乙酯提取物(B06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完整性和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B06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B06e作用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液电导率,206、280 nm处吸光度(A)值的变化并结合流式细胞术研究B06e作用前后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研究B06e对细胞膜结构的影响。结果 B06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50μg/m L。3×MIC处理组的电导率是对照组的1.06倍;经B06e处理后,反应液的A260和A280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MIC处理组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是对照组的9.43倍;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3×MIC处理组被碘化丙啶(PI)着染的阳性细胞比例是对照组的47.63倍;SEM和FT-IR分析结果显示,B06e处理后,菌体细胞结构发生了损伤。结论 B06e能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造成外源物质的大量流入和细胞质的大量外泄,从而使得菌体细胞内渗透压和代谢调控紊乱,最终导致细菌丧失生长繁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广西藤茶提取物APS抗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从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中提取的一单体化合物(简称APS)的抗菌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经APS作用前后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绿脓杆菌的形态学变化;利用同位素[3H]标记的胸苷(TdR)、尿苷(UR)掺入法,观察APS对细菌核酸合成的影响。结果:用药后,三种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胞浆内容物漏出,细菌形态发生改变;对金葡菌、MRSA的TdR、UR合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的TdR、UR合成则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APS具有损害细菌细胞壁与细胞膜及抑制细菌核酸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地产的菊苣茎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抑菌活性机制以及抗氧化作用,明确菊苣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主要作用,为菊苣药用价值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倍半稀释法测定菊苣茎水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生长曲线法检测菊苣茎95%乙醇提取物处理对细菌增殖变化的影响;酶标法测定细菌胞外溶液碱性磷酸酶(AKP)浓度变化,明确菊苣茎的抑菌效果;比较菊苣茎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作用的强弱,明确菊苣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菊苣茎95%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均有明显抑制增殖的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 mg·mL~(-1),64 mg·mL~(-1);菊苣茎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均无抑菌作用;添加菊苣茎95%乙醇提取物会损坏细胞壁完整性,抑制细菌增殖和生长;菊苣茎70%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生物活性最高。结论菊苣茎95%乙醇提取物可以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增殖,其70%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较强,具有进一步研究和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线叶菊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线叶菊体内、外的抗菌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体外抗菌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线叶菊对12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内抗菌实验采用小鼠ip细菌的干酵母混悬液,观察7 d内动物的死亡率。利用透射电镜对部分病原菌与线叶菊作用前后的细菌形态学进行考察。结果:线叶菊对12种临床常见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特别是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43 g.L-1,MBC为0.86 g.L-1。体内实验高剂量组对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导致的感染动物均具有保护作用,呈量效关系,中剂量组对绿脓杆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作用。电镜结果显示线叶菊能够消融细菌的细胞壁。结论:线叶菊对12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均优于双黄连口服液,特别是对头孢阳性对照组无作用的耐药绿脓杆菌仍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体内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线叶菊对小鼠全身感染动物模型具有保护作用,特别对头孢克肟无作用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感染动物依然具有保护作用。同时线叶菊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比例金银花-连翘药对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初步分析抗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B纸片法、二倍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配伍比例金银花-连翘药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生物化学法测定最佳配伍比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细胞壁碱性磷酸酶、细胞膜核酸外泄量。结果:不同配伍比例金银花-连翘药对(5∶1、4∶1、3∶1、2∶1、1∶1、1∶2、1∶3、1∶4、1∶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50±0.30)~(16.13±0.45)mm、(10.63±0.59)~(14.03±0.51)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7.82~62.50 mg/mL、31.25~125.00 mg/mL;最佳配伍比例金银花-连翘药对(1∶1)能显著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细胞外碱性磷酸酶、核酸的含量(P<0.05)。结论:金银花-连翘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组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以1∶1配伍比例最优;其抗菌作用机制与破坏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绵马酸BB对皮肤软组织感染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探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绵马酸BB对皮肤软组织感染相关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MBC);以对黄绵马酸BB敏感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临床分离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9213为受试菌,考察黄绵马酸BB对其生长活力和菌体形态结构的影响,采用酶标仪考察黄绵马酸BB对其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黄绵马酸BB对细胞膜电位的影响,采用qRT-PCR法考察黄绵马酸BB对青霉素结合蛋白1(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1,PBP1)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黄绵马酸BB对ATCC29213的MIC为10.0~20.0μg/mL,MBC为10.0~40.0μg/mL,且对MRSA临床分离株的MIC小于头孢唑啉;与对照组比较,黄绵马酸BB组ATCC29213和MRSA生长受到抑制,菌体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细胞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1/2MIC黄绵马酸BB可显著下调PBP1 mRNA表达水平(P<0.01),2MIC黄绵马酸BB可显著上调PBP1 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黄绵马酸BB对MRSA临床分离株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且其抗菌作用与破坏菌体细胞结构、降低细胞膜电位、影响PBP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藏药短穗兔耳草有效部位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M axim挥发油及全草分萃取段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方法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代表菌种,筛选出了对所选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抗菌活性部分。结果短穗兔耳草挥发油、石油醚萃取部分、醋酸乙酯萃取部分、正丁醇萃取部分都具有部分活性。结论短穗兔耳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活性,石油醚萃取部分对5种细菌都不敏感,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有抑菌活性,正丁醇萃取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临床常用9种单味中药对糖尿病足感染的常见细菌抑菌性能。方法:选用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夏枯草、当归、川芎、苦参、地肤子单味颗粒剂,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每种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除地肤子对所有实验菌株的MIC均高于500.00mg/mL而无法了解其抑菌作用外,其余8种单味中药对糖尿病足常见的感染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以黄连、黄芩、夏枯草效果最佳,如其对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抑菌浓度分别为8.59、37.50、17.97mg/mL,明显优于其他药物。结论:黄连、黄芩、夏枯草等中药对糖尿病足常见的感染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浓度越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痰热清注射液(TRQ)在亚抑菌浓度下是否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产生、释放,进而缓解感染过程中机体损伤,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微孔板法和时间-生长曲线首先测定TR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对细菌生长的影响;而后不同亚抑菌浓度TRQ与细菌或细菌上清共培养,再与脱纤维兔血共孵育,检测TR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抑制和中和作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TR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介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损伤的保护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亚抑菌浓度TR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调控基因hla,agrA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TR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8原液,亚抑菌浓度(1/64MIC~1/16MIC)TRQ不影响细菌生长;1/64MIC~1/16MIC浓度TRQ具有抑制和中和α-溶血素溶血活力的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介导的A549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对α-溶血素的抑制作用与抑制hla,agrA mRNA表达密切相关。结论 亚抑菌浓度TRQ能抑制和中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α-溶血素溶血活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介导的A549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抑制α-溶血素的机制与干扰agr调控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孙洁月 《河南中医》2020,40(6):938-942
目的:探讨油茶提取物对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抑制效果。方法:运用牛津杯扩散法观察油茶提取物对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借助稀释法了解油茶提取物对四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油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非常显著的抑菌效果,对无乳链球菌有相对较好的抑菌效果,而对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菌效果处于低敏感度,但随着油茶提取物浓度的增加,细菌的活性抑制效果更为明显。油茶提取物对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细菌能够达到有效延长对数生长期的效果,而对铜绿假单胞杆菌只有在高浓度情况下能够得到一定的抑制效果。结论:油茶提取物对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增加油茶提取物浓度也能抑制铜绿假单胞杆菌,是一种较为安全绿色的植物源抑菌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锡类散的抗炎、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carragccnan)致大鼠右后肢足趾肿胀法致炎,采用在含有不同浓度药物的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接种多种实验细菌,培养后观察有无细菌生长来判断药物的抗菌谱和最低抑菌浓度(MICo结果:锡类散0.085g/kg,0.17g/kg和0.34g/kg剂量组均能减轻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程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小时即开始发挥作用,尤以锡类散中剂量组明显;锡类散对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大肠杆菌44102)以及临床分离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产碱杆菌,变形杆菌,洋葱假单孢菌,表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MIC为3.125—50mg/ml之间。结论锡类散具有较强的抗炎、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离自药用植物白毛蛇Humata tyermanni的内生真菌链格孢菌发酵产物醋酸乙酯提取物(B06e)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了B06e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了B06e作用前后大肠杆菌培养液电导率、核酸和蛋白质的变化;结合流式细胞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凝胶阻滞实验、圆二色谱和荧光实时定量PCR的分析方法研究了B06e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结构、形态、DNA的影响。结果 B06e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5μg/m L,3×MIC处理组的电导率是对照组的1.01倍;3×MIC处理组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是对照组的11.6倍;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3×MIC处理组被碘化丙啶(PI)染色的阳性细胞比是对照组的286.5倍;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B06e处理后菌体表面变得粗糙,细胞膜大量塌陷;以上结果说明B06e能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凝胶阻滞、圆二色谱的结果表明,B06e能够以嵌插的方式与DNA结合,但不能降解DNA;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经B06e处理后rec A和rec N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9和3.7倍,说明B06e能破坏DNA的结构,迫使大肠杆菌启动了SOS修复。结论 B06e通过破坏大肠杆菌细胞膜完整性和DNA的结构,使得细菌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细菌丧失了生长繁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纯化梅花鹿鹿角盘蛋白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以鹿角盘为原料,采用酸提醇沉提取鹿角盘总蛋白,SephacrylS-100HR和反向高效液相层析分离纯化鹿角盘抗菌蛋白,最终确定蛋白质分子质量。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测定抗菌蛋白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合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从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完整性和ROS活性氧的产生等方面探讨鹿角盘蛋白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机制。结果 SephadexG-25除盐后总蛋白含量为90.3%,经SephacrylS-100HR凝胶层析获得分子量20.1 kDa的蛋白组分S2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将S2(20.1 kDa)组分通过反相高效液相得到抗菌蛋白18.963 kDa。抗菌蛋白在浓度为5 mg/mL时对大肠杆菌具有最小抑菌能力;处理组在一定时间内电导率、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显著差异表明细胞膜通透性受损;扫描电镜发现抗菌蛋白作用后菌体出现变形、塌陷、皱缩、破碎,荧光显微镜观察PI单染处理组荧光强度增强,说明抗菌蛋白破坏了大肠杆菌细胞膜、细胞壁的完整性;菌体经抗菌蛋白浓度为2倍最小抑菌浓度(2 MIC)处理2 h,流式细胞仪检测ROS表达量为69.3%,菌体氧化应激水平显著提高,从而对大肠杆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鹿角盘蛋白经过分离纯化后得到的抗菌蛋白可能通过改变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壁完整性和提高菌体氧化应激水平,从而起到抑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新鲜胡椒叶是否具有体外抑菌效果及其抑菌程度.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纸片扩散法及试管稀释法测定新鲜胡椒叶的体外抑菌效果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腐生葡萄球菌在琼脂平板上无抑菌效果,在反应管中均有细菌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在琼脂平板及反应管中均有明显抑菌现象.结论 新鲜胡椒叶对常见的肠道杆菌、化脓性球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特别是对流感嗜血杆菌有强大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及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试管5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每组采取两个重复,凡清澈透明的试管判为无菌生长,以无菌生长的最高药物稀释度(最低药物浓度)为该药对试验菌的MI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试管浑浊减轻;进一步测得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10~1/5、1/50~1/25、1/75~1/50。结论: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痤疮3种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为临床中医药治疗痤疮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黄等5味中药及单体成分对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大黄、丁香、蒲公英、姜黄、金银花5味中药及大黄素、芦荟大黄素、丁香酚、咖啡酸、绿原酸和姜黄素对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各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记录细菌连续24 h的吸光度A595,绘制生长曲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细菌可溶性蛋白质。结果:大黄的抑菌效果显著,MIC在6.25~12.50g·L-1;丁香的抑菌谱最广,对所有实验菌株均有抑菌作用,MIC在3.13~25.00 g·L-1,蒲公英、金银花和姜黄在本实验中未见抑菌活性;6种单体药物在实验中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没有抑菌效果;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临床耐药菌株;大黄素的抑菌效果显著,MIC在1.95~15.63 mg·L-1;芦荟大黄素的抑菌效果稍弱,MIC在2.34~75.00 mg·L-1;丁香酚是唯一对鲍曼不动杆菌有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MIC在5.32~10.64 mg·L-1;姜黄素、咖啡酸、绿原酸在实验中未显示抑菌活性。大黄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及可溶性蛋白表达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大黄和丁香以及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临床多重耐药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丁香酚分别是大黄和丁香发挥抑菌作用的主要成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