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血栓通注射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 R)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4年有关血栓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道原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过敏史、联合用药、用法与用量、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表现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血栓通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与年龄、原发疾病、联合用药有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可发生于用药后各个时间段,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多样,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全身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血栓通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患者的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9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对应用的10种中药注射液的名称、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数以及用药后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液主要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发热、注射部位瘙痒、寒战及过敏性休克等,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包括参芪扶正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肾康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结论: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液过程中,应重视患者个体差异、配伍、剂量等问题,并对常见的不良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我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集的14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9例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的患者90例,占60.4%。注射用血栓通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首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2.95%。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药物本身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因素相,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监管力度,提高药品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中药不良反应报告100份,统计分析不良反应中药给药方式、药物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不良反应表现等情况。结果:100份不良反应报告中注射制剂占72.0%,口服制剂占26.0%;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全身反应为主,分别为31.0%、24.0%、13.0%;不良反应药物主要为穿琥宁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分别为22.0%、10.0%、9.0%。结论: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重视中药临床应用,以提高中药临床应用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中药注射剂血栓通临床效益与风险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甘肃省中医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15年8月1日-2016年8月1日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的患者病历与医嘱,内容包括患者信息、药物信息、药物使用信息。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血栓通临床应用做合理性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共1229例患者被纳入研究,10 947条用药记录。不合理用药主要为适应证不恰当(21.11%),给药时间长度不合理(1.87%),给药剂量过大(0.9%)。回归分析显示:(1)对食物、药物及其他物质有过敏史的患者,应用注射用血栓通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8.725倍;(2)合并用药使注射用血栓通发生不良反应风险增加1.799倍;(3)与消肿止痛合剂、健胃消食合剂、骨肽注射液、腺苷钴胺、右旋糖酐注射液、多烯磷酰脂胆碱注射液、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等联合用药,可能是血栓通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潜在的风险因素。结论注射用血栓通临床不合理用药因素主要表现在适应证不适宜、给药剂量过大和用药疗程过长;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过敏史、合并用药、给药剂量过大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栓通注射液是中药三七的块根提取物,药物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甙。为纯中药制剂,该注射液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及冠脉流量的作用。主要适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血栓、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脑出血后遗症、视网膜中心静脉阻塞、中心性视网膜炎、冠心病、高血脂症等。临床常用方法为静脉滴注、肌肉注射。资料显示血栓通的不良反应较少见。我院在临床应用中发现2例血栓通注射液引起的药物性皮疹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29例。中药注射剂中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1.76%;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16%。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呼吸、神经与循环系统,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主要为药物热,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静脉炎,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血液系统。结论:适应症状基本相同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选用安全性较高的制剂。不同种类的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临床中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使用血栓通病例及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计算、分析及典型病例报道。结果:11826例次使用注射用血栓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1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0.09%,反应多以红斑皮疹为主。报告病例均未进行中医辨证,不合理用药可能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如单次使用超量,未进行中医辨证。结论:开展合理用药宣传,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监测,进行药物上市后再评价,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本院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度本院上报的39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用量最大的4种中药注射剂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4种中药注射液分别是血栓通、金纳多、灯盏花素以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配伍及合理用药,为一线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600张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处方,分析使用情况,并提出针对性意见。结果:①通过调查我院12个临床科室,其中,10个临床科室均在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占83.3%。②600份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处方,534张符合规定用药适应症,占89.0%;66份超出规定用药适应症,占11.0%.③用药频度前三位分别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疏血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日均费用前三位分别为:丹红注射液、血塞通冻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④单一用药37.0%,二联用药44.2%,三联用药18.8%,重复用药27.5%。⑤600份病历中,75例出现不良反应,占12.5%。皮疹、皮肤红肿等皮肤表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显著高于其他3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应用,必须严格按照合理配伍原则,辨证论治,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院43例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防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03年1月-2009年3月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的4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为过敏性皮疹及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用血栓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基础治疗相同,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联用血栓通治疗(治疗组)2组,每组23例,2组疗程均为1O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联用血栓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及鱼腥草注射液所引发的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2年8月~2008年5月发生的由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及鱼腥草注射液所引起的中药不良反应87例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中药不良反应中,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不良反应所涉及的器官及其系统中,以过敏反应最常见。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穿琥宁注射液及鱼腥草注射液。结论:临床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地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现代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中药针剂大量涌现,由于其起效较快、疗效独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心脑血管性疾病、微生物感染及肿瘤性疾病的辅助治疗[1]。然而,有关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也逐渐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现将我院丹红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红花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宁和脉络宁注射液6种中药针剂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及探讨,提出合理有效的用药对策,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针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我院2012-2015年丹参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及评价,了解我院丹参注射液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促进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方法:统计2012-2015年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提出讨论。结果:2012-2015年我院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共计31例,31例不良反应报告不良反应多发生为过敏反应,占了绝大多数,主要症状包括皮疹、瘙痒等。结论:应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使用中药注射剂,医务工作人员应加强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和使用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2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49例,占38.58%。滴注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40.16%。参麦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首位,其次为生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2.98%。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药物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应重视并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血栓通注射液滴注产生局部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栓通注射液具有增加脑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动脉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等作用 ,对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疗效显著。近两年来我院使用血栓通注射液约 2 80例 ,发生局部不良反应约35例。1 典型病例某男 ,6 9岁 ,自述无药品不良反应史 ,患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入院 ,遵医嘱给予 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10 0~ 15 0 ml,液体中加入 5~ 10 ml血栓通注射液以 15滴 / min速度静滴。 30 min后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明显 ,有烧灼感 ,皮肤颜色变紫。给予金黄散 (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注射用血塞通与注射用血栓通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47例注射用血塞通和161例注射用血栓通致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塞通和血栓通致ADR事件在性别、年龄、发生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累及器官及事后处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塞通致皮肤损害高于血栓通,而血栓通累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代谢功能等器官概率高于血塞通。结论:建议临床根据患者个体机能差异进行个体化用药,从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我院舒血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跟踪我院212例使用舒血宁注射液的门诊患者(男77名,女135名)的使用情况,填写研究调查表。调查表项目包括年龄、性别、主要诊断、症状、用药剂量及疗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对患者原患疾病的影响及转归。数据经过了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9.8±12.8)岁,使用舒血宁注射液的平均剂量为20 mL。疗程平均为(7.5±3.2)d,每日通过静脉滴注给药1次。有13例患者出现怀疑与舒血宁注射液相关的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结论我院舒血宁注射液使用较合理,按说明书推荐方法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1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所涉及的器官系统与临床表现、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皮肤损害、过敏反应和心血管系统损害占总例数的82.92%,频数居前3位的占70.73%,频数居前3位的5种药品的金额占13种中药注射液金额的63.20%,60岁以上患者占41.46%。结论: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无关,与药品的金额、药品质量、患者年龄、个人因素、临床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临床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适应症和相关指南规定合理使用,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