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道全教授将小儿厌食主要病因病机总结为脾不健运、胃不受纳。认为小儿先天不足,后天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致使脾胃不和,胃不思纳。临床治疗宜分4型辨治:脾胃气虚型治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胃阴不足型治以益气养阴,健脾消滞;乳食积滞型治以消食化积,理气调中;脾胃湿热型治以清热化湿,消积增食。  相似文献   

2.
小儿积滞化热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滞是指小儿由于内伤乳食 ,积而不化的一种脾胃病证。积者有积蓄、堆积之意 ;滞者则为停滞不畅之意。临床以不思乳食 ,脘腹胀满 ,食而不化 ,嗳腐呕吐 ,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证治准绳·幼科·宿食》云 :“小儿宿食不消者 ,胃纳水谷雨脾化之 ,儿幼不知撙节 ,胃之所纳 ,脾气不足以胜之 ,故不消也”。脾胃之不足为积滞形成的内因 ,而小儿年幼无知 ,乳食不知自节 ,喂养稍有不当 ,或调护不周 ,即成为产生积滞的外因。1 积滞化热的病理机制  脾主运化 ,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 ;脾为后天之本 ,四季脾旺不受邪。胃主受纳 ,腐熟水谷 ,为水谷…  相似文献   

3.
小儿厌食症患者以城市儿童或独生子女为主,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期食欲不振,厌食拒食,而精神状态尚正常,甚至活动量仍很大。本病多由喂养不当,杂投恣食,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致。临床上午老分为饮食积滞、脾胃气虚、脾胃阴虚、  相似文献   

4.
<正>乳食内积症又称积滞,为儿科常见脾胃病症,多因小儿喂养不当、护理不周或脾常不足所致[1]。乳食内积症若日久不消,迁延失治,则会进一步损伤患儿脾胃,影响小儿的健康状态及生长发育。患病之后,小儿常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口服给药难度增加,致使消积导滞效果不佳。敷贴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5.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积滞。与西医学消化不良相近。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  相似文献   

6.
春季宝宝易出现"疳积"症状,主要表现就是厌食。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疳症是指因喂养不当造成脾胃受伤进而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吸收发生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症  相似文献   

7.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饮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食滞,与西医学消化不良相近。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湿易于困遏脾气,发病率较高,小儿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  相似文献   

8.
<正>积滞是指小儿由于喂养不当、食停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形成的一种脾胃疾病,以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嗳腐酸馊、大便不调为临床特征[1]。盛丽先主任中医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从医五十余年,根据临床辨证治疗小儿积滞疗效显著,兹介绍盛主任临床治疗小儿积滞常用方的运用特点。1病因病机1.1饮食不节:《医宗金鉴·幼科心法》中提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可免积滞之患。若父母过爱,乳食无度,则宿滞不消而疾成矣。”[2]  相似文献   

9.
<正> 小儿厌食证是一种常见的病证。主要是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脾胃气虚,而致小儿较长时间的见食不食,食欲不振,在则拒食。临床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我科自从1988年5月开始,单纯手法推拿疗法,治疗本病42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厌食证42例患者中,男37例,女5例,年龄在1至6岁之间。其中男37例病人中,21例为乳食伤脾型,主要原因喂养不当饮食过量或无定食,饥饱无度或缺乏营养而损伤脾胃。另外,男10例病人中,为脾胃虚弱型,主要原因脾胃不足、久病、断乳,导致脾胃  相似文献   

10.
彭文 《陕西中医》2009,30(7):906-907
厌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脾胃病证,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厌食多发于1~6岁小儿,于夏季暑湿当令,脾为湿困之时,常使症状加重。厌食的发病原因有:饮食不节、喂养不当、他病久病、损伤脾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暑湿熏热、脾阳失展;情志失摄、思念伤脾等。其中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引起者最为多见。脾运胃纳功能失健为其主要病机,部份患儿也有脾胃气虚,脾胃阴虚之象。  相似文献   

11.
在儿科临床中,腹痛为小儿常见的临床症候。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只无外科急腹症指正的小儿腹痛。小儿腹痛大多以食机腹痛为多见,本病多因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节或家长过于溺爱子女,顺其所欲,饥饱无度,久之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受纳,导致本病。义因小儿脾胃薄弱,经脉未盛,易为内外因素所干扰,六腑以通为顺,经脉以流通为畅,凡腹内脏腑,经脉受寒邪侵袭或肠胃为乳食所伤,中阳不振,络脉瘀滞等。均可引起气机雍阻,经脉失调,凝滞不通。而腹痛。小儿腹痛多以积滞实痛为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应麟教授认为,小儿厌食有先天及后天因素所致。小儿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后天喂养不当,或者久病伤脾均会导致厌食。主要责之脾胃,又与肾脏、肺脏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证型为脾胃不和。王师治疗小儿厌食的经验方"厌食合剂",由黄精、茯苓、佛手、木瓜、砂仁5味基础药组成,并随病情转归加减,随症配伍,具有调理脾胃、消食导滞、健脾益肾的功效,可以改善小儿厌食,增强患儿体质。  相似文献   

13.
王希知治疗小儿厌食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按照食滞胃肠、湿困中州、脾胃气虚、胃阴不足分型论治,并提出舌诊是小儿厌食证的辨证要点。  相似文献   

14.
小儿厌食是指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其发病原因有:一是喂养不当,有的家长片面强调给孩子高营养的滋补食物,超越了脾胃的正常运化能力或乱投杂食,养成孩子偏食的不良习惯;二是添加辅食不当,脾胃受损;三是小儿乳食不知自节;四是体禀脾胃虚弱,饮食稍有不慎,即伤脾胃。  相似文献   

15.
小儿厌食证治疗七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若乳食不节,痰湿、湿热滋生,情志所伤,感染诸虫或脾胃虚弱等,均影响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以致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临床宜分辨虚实,审证求因,按因论治。常用的有消食导滞、益气健胃、疏肝健脾等七法,现分述于下。1消食导滞法小儿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若乳食不节,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功能减弱,则乳食停留中焦,郁结壅滞不化,产生压食腹胀诸症。如《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食滞》说:“小儿恣食肥甘生湿、不能运化、则肠胃积滞矣。其证头温腹热,大便酸臭、暖气恶食……。”临床除食欲不振或厌乳食外,还可见…  相似文献   

16.
小儿属稚阳之体,脾胃薄弱。疳积多因乳食不节,或喂养不当,或病后调理不周,或感染寄生虫等,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职,而成积滞。日久致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成为营养不良,遂成疳积。此症往往虚实互见,错综复杂,因而亦视为“恶候”。几年来,我们应用挑积加内服消积汤治疗1013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一、治疗方法1.治则:本组病例以平肝和胃,消积导滞为主。  相似文献   

17.
小儿推拿按摩疗法 (以下简称推拿疗法 )是用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腧穴经络 ,以激发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 ,扶正祛邪 ,纠正经络偏差 ,调整脏腑机能 ,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是一种集预防保健和诊治疾病于一体的学科。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 ,正如宋代儿科专家钱乙所言 :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特别是“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 ,寒温失调 ,乳食不节则易致脾胃功能失调。临床常可见 :吐泻、腹胀、食积、疳积、厌食、乳食不进、消化不良、面黄肌瘦、精神不振等。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病若不及…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消化不良很常见,以夏秋为多,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便秘、厌食等。属于祖国医学厌食、积滞、腹泻等范畴。多因婴幼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或外感外邪、伤及脾胃,运化失常所致。临床上采用轻清之品治疗小儿消化不良颇获良效,现报道如下。1临...  相似文献   

19.
所谓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是小儿常见病,四季皆可发生。疳症和积滞有不同程度的轻重,积滞是指小儿伤于乳食、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积聚留于中。疳症是指气液干涸、身体赢瘦,往往是积滞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的说法。但主要是小儿饮食失调、喂养不足,或脾胃虚损、运化失宜,不能将水谷化为精  相似文献   

20.
唐传兵 《气功》2013,(12):1118-1119
小儿厌食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乳食不节:小儿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如果乳食没有规律,会导致脾胃受伤,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或者小儿吃了过多肥厚油腻、生冷难于消化的食物,使脾胃不能消化而肠胃积滞。则产生食欲不振或厌恶乳食。②痰湿滋生:乳母吃了过多寒凉的饮食,或小儿喜欢吃生冷瓜果,使脾阳受伤,痰湿内生,影响消化机能,以致不思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