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及免疫表型结果 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巨检:带肾周脂肪的全切肾一个,大小14 cm×10 cm×7.5 cm,肾表面呈结节状,切面见一巨大肿块,似源于肾下极并向肾盂内生长,肾盂黏膜稍粗糙,肿块大小10 cm×8 cm×6 cm,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切面灰白色,实性,可见散在灰黄色坏死区及灰色出血区,小囊腔形成.镜检:肿瘤细胞排列成甲状腺滤泡样,腔内可见红染胶体样物.肾门旁1枚淋巴结查见转移的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EMA、vimentin和CK7弥漫(+),CD10、CD15和CD99灶性(+),RCC、CD117、TTF-1、TG、WT-1、CgA和synaptophysin均阴性.结论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肾上皮细胞肿瘤,目前尚未归属于任何已知的肾细胞癌亚型,提高对这一肿瘤的认识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甲状腺CASTLE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随访、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CASTLE均为女性,分别为27岁和40岁,肿块位于甲状腺下极.巨检:肿瘤灰白色,实性.镜检: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或鳞状上皮样,具有空泡状核,核仁清楚,排列成片块状、巢状或条索状,常见丰富的小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组织间质. 例1肿瘤侵犯至甲状腺外软组织.肿瘤细胞CD5、HCK和CD117(+),部分CEA(+),TTF-1、TG、CT和CD21(-);间质淋巴细胞TdT(-).原位杂交EBV(-).分别于术后4个月、9个月对2例进行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CASTLE是发生于甲状腺或颈部软组织的一种少见肿瘤,多数病例预后良好.需要与转移性鼻咽癌或淋巴上皮样癌、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和间变性癌、异位胸腺瘤、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等相鉴别,免疫组化检测CD5、CD117、EMA和CD21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甲状腺GASTLE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甲状腺CASTLE为灰白色实性分叶状肿块;镜下肿瘤由纤维组织条索状分割或呈不同大小的巢块,纤维间隔中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呈多边形,胞界不清,泡状核,核仁突出,可发生鳞状细胞分化;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5及CD117。结论甲状腺CASTLE是一种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生于中老年人,组织学上与胸腺癌类似,应与甲状腺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转移性淋巴上皮瘤样癌等鉴别,免疫组化示CD5和CD117( )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混合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发生、免疫组化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新近诊治的4例甲状腺混合性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进行TG、TTF-1、calcitonin、Syn、CGA、galectin-3、mesothelia、CK19、TPO、CD56、B-raf和Ki-67免疫标记染色,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2例为髓样癌与乳头状癌混合,1例为甲状腺髓样癌与微小浸润型滤泡癌混合,另1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微小浸润型滤泡癌混合。免疫组化:4例中髓样癌区域calcitonin、Syn和CGA均(+);滤泡癌区域TG和TTF-1(+),calcitonin、Syn和CGA(-);乳头状癌区域galectin-3、mesothelia、CK19和B-raf均(+),而TPO、CD56、calcitonin、Syn和CGA均(-)。结论两种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混合发生在临床是十分少见的,其来源存在多种学说,免疫组化标记可辅助其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易漏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易漏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冷冻切片及常规石蜡切片观察、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检测,结合文献分析其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甲状腺术中冷冻镜下见,甲状腺滤泡上皮部分呈乳头状增生,细胞核稍增大,但不拥挤,未见明显的毛玻璃样核、核沟及核内包涵体,局灶区域偶见少许砂砾体,形态学较温和。术后组织见甲状腺滤泡上皮呈乳头状或实性生长,可见砂砾体,但细胞学仍缺乏乳头状癌的形态特点。多处取材发现肿瘤周围组织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甲状腺内及淋巴结内肿瘤细胞TTF-1、TG、CK19和galectin-3(+),TPO(-)。分子病理示KRAS基因12密码子(34GC)突变,G12R(Gly12Arg)突变型。结论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缺乏典型细胞学特征,应通过广泛取材和免疫组化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透明细胞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和AB-PAS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0岁。肿瘤位于甲状腺峡部,大体呈结节状,似有完整包膜,切面五彩状,可见黏液及钙化。组织学见肿瘤由充满胶质或稀薄黏液的滤泡结构和实性片状区域构成,未见明确乳头结构,但可见泡状核、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引人注目的是实性区域部分细胞胞质透明。免疫组化显示TTF-1、Tg、galectin-3和CK19(+),HBME-1、降钙素、CD10、RCC和vimentin(-)。特殊染色:AB-PAS(+)。结论甲状腺透明细胞型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罕见亚型,组织形态学易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混淆,免疫组化及PAS染色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包膜内浸润(未突破包膜)并有乳头状癌核特点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有包膜内浸润并有乳头状癌核特点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进行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中,2例女性,1例男性。巨检:肿瘤直径0. 8~1. 2 cm,界限清楚,切面灰白色,质中。镜检:有包膜内浸润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核特征,无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19弥漫(+),Galectin-3和HBMB-1部分(+),BRAF(VE1)和CD56(-),Ki-67增殖指数约2%。结论包膜内浸润并有乳头状癌核特点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其诊断需要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需与滤泡癌、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筛状桑葚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M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CMV-PTC进行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28岁。组织学上,肿瘤细胞排列成筛状、乳头状、滤泡状和实性,筛状和滤泡腔内无胶质;实性-筛状区域内可见梭形旋涡状排列的"桑葚"样结构。免疫组化肿瘤细胞特异性呈现胞质和核β-catenin(+),同时CK19(+),CD56局灶(+),而TG、Syn和calcitonin(-),Ki-67增殖指数3%。分子检测无BRAF基因突变。结论 CMV-PTC是一种少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常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有关,需要进行APC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TLFRC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4例TLFRCC临床资料,对手术标本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进行病理形态特征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本组4例TLFRCC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7~66岁,病变均位于单侧肾,左肾3例,右肾1例。其中2例为住院手术治疗患者,肿瘤最大径分别为4 cm和2 cm。2例外院会诊病例均未提供肿块大小。镜检:肿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一的甲状腺滤泡样结构,部分滤泡被拉长呈不规则形或流产乳头状结构,滤泡样结构内可见嗜酸性甲状腺胶质样物,内衬单层立方形、柱状细胞,核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TTF1、TG呈(-),CD10、vimentin、PAX8、CK7、P504S和CD117呈不同程度(+)。4例随访15~25个月,均未发生肿瘤进展。结论 TLFRCC是一种肾原发的较罕见的上皮性低度恶性肿瘤。病理确诊需要通过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标记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进展及预后。方法对2013年5月收集的1例卵巢甲状腺肿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表现、大体及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等进行观察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51岁女性,体检发现盆腔包块3个月入院。右附件囊肿,最大直径10.0 cm,切面囊实性伴陈旧性出血。镜下肿瘤主要由成熟的甲状腺滤泡组成,部分呈乳头状结构,毛玻璃样核,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组织学类型符合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组化肿瘤细胞甲状腺球蛋白(-),TTF-1、CK19、HBME-1、galectin-3均(+),而甲状腺成分甲状腺球蛋白和TTF-1(+),CK19、HMBE-1和galectin-3均(-)。结论卵巢甲状腺肿伴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恶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类型,恶性变的诊断标准同甲状腺癌,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因其少见,治疗方法尚未统一,可参照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方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银成  陈灼怀  关弘  徐洪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5):345-347,i0007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5例甲状腺髓样癌进行研究,观察其病理形态特点。结果25例甲状腺髓样癌的癌组织主要由多角形及梭形细胞组成,可呈多种组织学类型,其中巢状型8例,束状/带状型6例,腺样(管状和腺泡)型3例,弥漫和类癌型各3例,透明细胞型和混合型(髓样和滤泡癌)各1例。免疫组化降钙素、铬粒素A均( ),21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21例癌胚抗原( ),18例突触素( ),1例HMB45( ),1例癌组织甲状腺球蛋白( )。CD44V6( )表达分别为髓样癌40%,滤泡癌30%,髓样癌80%颈部淋巴结转移,而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结论诊断时应注意与形态相似的肿瘤相鉴别,CT是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标记物,若CT阴性,CEA及内分泌激素的阳性表达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伴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由支持细胞瘤样结构和经典型子宫内膜样癌组成,部分肿瘤细胞成巢状或索状排列,其间可见中空的小管状结构,类似卵巢支持细胞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K、ER和PR(+),CD99灶状(+),Ki-67阳性细胞数5%,而a-Inhibin、Cg A、Syn和CD56均呈(-)。结论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是罕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亚型,与卵巢的支持细胞瘤易混淆,应充分取材,仔细寻找镜下经典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结构,并结合免疫组化与子宫性索样肿瘤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CASTLE)临床病理、免疫表型、超微结构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ASTLE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标记和电镜观察,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表达情况。结果 CASTLE多发生于甲状腺下极,以膨胀性生长为主。肿瘤排列方式和细胞特点与发生于胸腺的鳞状细胞癌或淋巴上皮瘤样癌相似。免疫组化示9例肿瘤细胞CD5、CD117、p63、HMWK、GLUT-1、Pax8、E-cadherin、bcl-2和p53均(+),5例CAⅨ(+),6例CEA(+),3例神经内分泌标记(+)。超微结构显示肿瘤细胞含较多的线粒体及张力原纤维,细胞间桥粒丰富,其中1例胞质内见神经内分泌颗粒。随访4~65个月(平均31月),9例均健在,其中2例分别于首次术后18.5个月和22个月发生局部复发。结论 CASTLE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甲状腺癌,其组织学和免疫组化与胸腺癌相似。GLUT-1可作为CASTLE新的免疫标记物,与CD5、CD117联合检测有助于该肿瘤的确诊与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肾型透明细胞癌(RTC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发生于前列腺的肾型透明细胞癌进行病理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分析。结果前列腺肾型透明细胞癌的癌细胞胞质丰富,空亮,呈泡巢状、腺管状乃至实片状弥漫排列,须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及前列腺透明细胞癌相鉴别。免疫组化:AE1/AE3、低分子质量角蛋白(LMWCK)、EMA、PSA、P504S/AMACR和PSMA均(+),vimentin、CD10部分(+),高分子质量角蛋白(HMWCK)、CK7、PAX8和RCC(-)。结论前列腺肾型透明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前列腺癌。正确诊断需要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结合影像学检查及血清PSA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OSCCHT)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1例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组织进行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成片或呈岛状、梁状和条索状分布,部分形成滤泡样腔隙,内含嗜酸性液体,核分裂象常见.免疫组化:vimentin、EMA、CD99、CK(AE1/AE3)、Syn和CD56均(+),Ki-67增殖指数为60%,α-inhibin、TTF-1、TdT和CD45均(-).结论 OSCCHT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包括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卵巢肺型小细胞癌、转移性小细胞癌、卵巢原发性类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无性细胞瘤等.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多药物联合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肾管癌的临床及组织形态学特征。方法报道1例发生于子宫体的中肾管癌,并进行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以增强对此类肿瘤的认识。结果肿物主要位于子宫体侧壁内,浸润肌壁全层。镜下见大小不一的小管状或腺管状结构,衬覆数层扁平或立方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10、vimentin和EMA(+),但ER、PR和AR(-)。结论发生于子宫体的中肾管癌罕见,且形态学表现多样,在病理诊断中要注意鉴别诊断,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发生于卵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TCASO)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分子机制。方法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并进行BRAF、RAS基因突变检测,对比研究2例卵巢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特点。结果 2例均无颈部甲状腺病变,肿瘤境界清楚,滤泡型结构,部分细胞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胞核特征。2例免疫组化均呈MC和cyclin D1(+);例1CK19(+),CD56(-);例2 CK19(-),CD56(+)。2例BRAF、RAS突变均为(-)。例2具有卵巢恶性肿瘤典型临床表现。2例随访4~15个月,未复发。结论发生于卵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与原发于甲状腺的乳头状癌可能有相似的分子生物学发生机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方法收集4例西京医院2009-01-2019-07间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淋巴瘤的病例。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免疫表型。结果 4例患者年龄38~71岁,平均54.5岁,其中女性3例,男性1例。甲状腺内可见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细胞核呈毛玻璃样,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其中2例左侧甲状腺内可见甲状腺结构破坏、消失,淋巴样细胞弥漫异型增生。免疫组化CD20(+),CD10、Bcl-6、CD3、cyclin D1和SOX-11(-),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另外2例于淋巴结内发现肿瘤性滤泡紧密排列,局部几乎背靠背且缺乏套区,主要由单一的核不规则的小细胞组成。免疫组化CD10、Bcl-2、Bcl-6、CD20(+); CD3、cyclin D1和SOX-11(-),分别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合并淋巴结滤泡性淋巴瘤(1级)和合并淋巴结滤泡性淋巴瘤(2级)。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对其认识不足,易漏诊,有必要加强对这种罕见疾病的认识及提高临床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假血管型鳞状细胞癌(PSC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治疗与预后。方法报道1例发生于舌的假血管型鳞状细胞癌,观察其组织形态特点、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结果,并结合文献总结该类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患者女性,56岁。舌前部带蒂外生型肿物,大小6 cm×5 cm×1.5 cm。镜下肿瘤组织伴显著的棘层松解特点,大部分区域呈血管瘤样结构,腔内衬覆上皮样或鞋钉样肿瘤细胞,管腔及网状结构内见游离的肿瘤细胞、较多红细胞及炎细胞。肿瘤细胞上皮样或梭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20个/10HPF)。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CK5/6、p63、vimentin、CD56及CD99弥漫(+);EMA、CD34、CD31、E-cadherin及其他肌源性、神经源性及黑色素标记物(-);Ki-67阳性指数70%。AB染色(+),PAS染色(-)。结论假血管型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类型的鳞状细胞癌,可能是棘层松解性鳞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特点,免疫组化有助与血管肉瘤及其他多种软组织肉瘤和癌鉴别。该肿瘤转移及复发率高,预后差,应手术扩大切除并进行必要的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放、化疗效果不明确。  相似文献   

20.
肾透明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2例肾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典型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温和的卵圆形上皮样或梭形透明细胞排列成巢状或条索状,可见多量纤维间质分隔,并伴有特征性的"鸡爪样"小血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bcl-2、EGFR、CD117、CD99和CD10(+),S-100、CK、EMA、desmin、SMA、CD34和P504S(-)。结论肾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肾恶性肿瘤,病理诊断尤其应注意与肾母细胞瘤和中胚层肾瘤鉴别。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与其他肾脏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