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 tubulopapi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PRCC)是一种近几年刚认识的肾细胞癌,WHO(2004)泌尿系统肿瘤分类中,未见此型。2012年ISUP温哥华肾细胞癌分类共识中,已被明确列为肾细胞癌新类型之一。先前文献中报道的肾血管肌腺瘤样肿瘤(RAT)除具有显著的平滑肌样间质外,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上与CCPRCC一致,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二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复习2012年至2014年肾细胞癌病理学切片,筛选CCTP-RCC病例。观察CCTP-RCC巨检及镜检特征,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肾细胞癌中CCTP-RCC占2.0%(4/201)。肿瘤平均直径2.8 cm(范围1.2~4.5 cm)。囊性、乳头状、管状以及实性生长方式出现频率分别是100%(4/4)、100%(4/4)、100%(4/4)以及75%(3/4)。4例(100%)细胞轻度异型性。Fuhrman细胞核分级2级3例(75%),1级1例(25%)。细胞核远离基底膜的细胞占17.5%(范围10%~20%),其他位置占82.5%(范围80%~90%)。4例(100%)见平滑肌组织,3例(75%)见发育不全血管。3例(75%)T1a,1例(25%)T1b,所有病例均为I期肿瘤。免疫组化CK7 4例(100%)弥漫强阳性;CD10 3例(75%)阴性反应,1例(25%)局灶弱阳性。分子遗传学4例FISH检测17号染色体为二倍体。平均随访时间15.5(3~23)个月,所有病例没有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结论:CCTP-RCC是一种少见的RCC亚型;病理诊断应结合生长方式、细胞学以及间质表现三方面综合分析;典型免疫表型是CK7弥漫强阳性,CD10阴性或局灶阳性。  相似文献   

3.
正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逐渐被视为一种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的肿瘤,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常常类似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但是未见转移的报道。因此,该肿瘤可能是一种非侵袭性肿瘤,认识到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或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22例患者(年龄33~82岁)具有交界性形态学特点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2例肿瘤中,与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相似的形态学表现所占比例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间4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4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中2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年龄39~60岁,平均年龄40岁。其中1例合并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病例1)。大体所见,肿瘤最大径1.0~4.0 cm,囊性。显微镜下肿瘤形成囊腔,内见纤细乳头结构,表面被覆胞浆透明的肿瘤细胞。细胞核级别低,远离基底膜呈串珠状排列。病例4中可见平滑肌组织的增生。免疫组化显示CA-IX、34βE12及CK7在4例病例中均呈阳性表达,且CA-IX呈杯口状分布。TFE3和CD117在任何肿瘤中均不表达。患者术后随访7~23个月,无局部肿瘤复发,无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结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肾脏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预后较好,诊断依靠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将该肿瘤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鉴别出来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肿瘤组织学分级是肾细胞癌(RCC)公认的预后指标。2012年,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引入了一种新型的分级系统,按核仁突出的程度,将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和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分级标准分为1~3个核级,其中若存在极端多形性和/或肿瘤巨细胞、和/或肉瘤样、和/或横纹肌样分化,则作为4级。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观察肾细胞癌超声造影灌注特征,对肾细胞癌进行病理分型.方法 对42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开始显影、达峰及消退的全过程,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值.结果 本组肾细胞癌中肾透明细胞癌31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癌5例.28例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呈富血供表现,即快进慢退高增强的造影模式.本组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及3例肾透明细胞癌呈乏血供表现.时间-强度曲线显示,肾透明细胞癌的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明显快于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其峰值强度及消退强度也明显高于二者(P<0.05).将肾细胞癌按其最大直径分为三组:小肿瘤(≤3 cm)、中等肿瘤(3~5 cm)、大肿瘤(≥5 cm).嫌色细胞癌超声造影全部呈均匀增强;乳头状癌小肿瘤组呈均匀增强,中肿瘤组呈不均匀性增强;肾透明细胞癌小肿瘤组以均匀增强为主,大肿瘤组全部为不均匀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提供不同肾细胞癌微血管灌注特征,为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03年~至今湖南省儿童医院3例儿童RCC病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5.5~9岁。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重新分类。结果:1例镜下以乳头状结构排列胞浆透亮的癌细胞为主,乳头间可见纤维、血管及炎细胞浸润,伴有较多钙化小体结构;其余2例镜下均以实性巢索状、腺管状排布的嗜酸性颗粒癌细胞为主,灶性区域有少量透明癌细胞排列成不典型乳头状结构,未见钙化小体;免疫组化结果:其中1例表达TFE3、Vimentin、CK-pan和CEA;第2例表达Vimentin、CKpan、CE A及p53;第3例表达Vimentin、CK-pan、CE A、NSE、Cg A、Syn及Ki-67。结论:儿童RCC较少见,HE形态下以乳头状结构排列的透明癌细胞类型需结合TFE3免疫组织化学或基因检测等手段明确诊断。术前采用静脉化疗能提高肿瘤完整切术率。儿童RCC整体预后与成人相比较好,但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 RCC)预后较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差,由于其在儿童期多表现为惰性进展,需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正>乳腺伴极性反转的高细胞癌(t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with reverse polarity,TCCRP)是一种罕见的乳腺原发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形态上与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tall cell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TCV-PTC)类似,《WHO(2019版)乳腺肿瘤分类》首次将该肿瘤列入分类,并统一名称为伴极性反转的高细胞癌(TCCRP)。本文报道1例58岁女性TCCRP的病例,同时回顾文献病例,以加深对该病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透明细胞是肾肿瘤的主要病理形态特征,随着第5版WHO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更新,更多新的肿瘤类型被定义,进一步拓宽了具有透明形态的肿瘤谱系,除了经典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外,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透明细胞乳头状肾肿瘤、肾脏血管母细胞瘤以及新分类中分子定义的ELOC突变性肾细胞癌等肾肿瘤病理类型也以透明形态改变为主。在此对具有透明细胞形态的肾肿瘤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改变,提高在日常工作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MRI表现差异,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6月本院36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的MRI表现,结合其病理结果分析、总结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MRI表现特点。结果:36例肾细胞癌患者中,肾透明细胞癌31例(32灶),乳头状细胞癌5例(5灶)。肾透明细胞癌及肾乳头状细胞癌MRI平扫表现类似,大多数病灶信号不均: 肾透明细胞癌T1WI以等、低混杂信号为主;T2WI以等、高或等高低、高低混杂信号为主。肾乳头状细胞癌MRI平扫T1WI、T2WI均以混杂信号为主。增强检查,肾透明细胞癌于皮质期强化方式以中度-明显重度强化为主,实质期迅速下降,呈“快进快出”征象;肾乳头状细胞癌强化方式以持续性轻中度强化为主;两者多数为不均匀强化,考虑为肿瘤内发生出血、坏死及囊性变所致。结论:MRI对肾透明细胞癌及肾乳头状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其中增强检查能更有效的对两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正>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hRCC)约占所有肾细胞癌的5%,组织学上可分为嗜酸细胞型(约90%)和透明细胞型(约10%)。良性肾嗜酸性细胞瘤(renal oncocytomas,RO)约占成人肾肿瘤3%~7%~([1])。chRCC与RO均起源于肾小管的闰细胞,因此在形态学和组织学上有较多的重叠特征,临床易误诊。本文就影像学检查、病理穿刺及免疫组化标记物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例ccpRCC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患者年龄37岁和50岁,男女各1例;1例发生于左侧肾,另1例发生于右侧肾。1例表现为左腰背部疼痛半年,1例为体检发现。2例肿瘤均呈实性,镜下观察肿瘤边界清楚,边缘可见纤维性包膜,透明的肿瘤细胞呈囊性、小管/腺泡、乳头以及巢状排列,可见特征性的乳头状生长方式。肿瘤细胞形态温和,细胞及核仁异型性均不明显,部分区域可见小核仁,WHO/ISUP细胞核分级1~2级。肿瘤细胞胞质透明,细胞核远离,基膜位于囊性和小管/腺泡的腔面。免疫组化:瘤细胞CK7、vimentin、EMA、MOC31、PAX-2和PAX-8呈(+),CAIX呈杯状模式(+);CD117、P504S、E-cad、p53、TEF-3均(-),Ki-67阳性指数2%。术后随访时间4~25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ccpRCC是一种罕见的惰性肾脏肿瘤,需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等肿瘤鉴别,其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表型。  相似文献   

13.
正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肾静脉(Renal Veins,RV)及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中能形成肿瘤栓子~([1])。有文献报道称RCC合并IVC癌栓的发病率在4%-36%之间,其中出血、肺栓塞、感染、急性肾衰竭是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并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病理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1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观察组织病理学表现、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遗传学检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直径2 cm,切面实性、灰红色。镜下典型表现是肿瘤细胞囊腔内形成乳头状生长方式;瘤细胞胞质透明并且较温和,轻度异型性,细胞核Fuhrman分级为1级;间质中可见少量平滑肌细胞以及"流产型"血管。免疫组化:肿瘤PAX2、PAX8、CK7、CA-IX、HMWCKs、EMA和vimentin(+),间质成分desmin、caldesmon、SMA和actin(+)。FISH检测未发现17号染色体获得。随访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CCPRCC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病理学诊断较为复杂,需要与多种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正>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和肾血管平滑肌腺肌瘤样肿瘤(RAT)在形态学上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和乳头状RCC(pRCC)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争论的问题是,能否依据其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特征定义为独立的肾细胞癌实体。本研究目的在于调查涉及缺氧诱导因子通路和VHL基因突变中的特异性肾免疫组化标记物,来阐明与ccpRCC和RAT的关联。作者在28例ccpRCC和9例RAT样本中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量化指标对肾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肾脏MRI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肾脏实质肿瘤89例。其中,肾细胞癌60例,包括39例肾透明细胞癌、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9例肾嫌色细胞癌、4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良性病变29例,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5例,嗜酸细胞瘤4例。所有患者采用GE Signa HD 3.0T MR进行横断面DWI成像并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测量。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ADC平均值分别为(1.681 5±0.176 9)×10~(-3)、(1.165 0±0.217 0)×10~(-3)、(1.121 0±0.231 6)×10~(-3)、(2.030 0±0.235 1)×10~(-3) mm~2/s,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嗜酸细胞瘤ADC平均值分别为(1.155 2±0.132 0)×10~(-3)、(1.580 0±0.212 3)×10~(-3) mm~2/s。肾透明细胞癌ADC值与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与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肾嗜酸细胞瘤ADC值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3.0T MR-DWI成像ADC值对肾脏肿瘤性病变具有鉴别诊断价值,有利于指导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在肾细胞癌中占比1%。自1996年由Ordeonez等[1]首次报道以来,WHO(2004)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正式命名为一种独立的肾细胞癌亚型,并定义为向远端肾单位分化的低度恶性黏液性肾脏上皮性肿瘤[4]。目前国内外病例报道多为个案或小宗报道,  相似文献   

18.
<正>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常累及皮肤、淋巴结、骨髓及外周血,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预后极差~([1])。该肿瘤于1994年被ADACHI等~([2])首次报道,曾被命名为自然杀伤细胞肿瘤等多种名称。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对该肿瘤的分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个肾细胞癌(包括58个肾透明细胞癌,7个乳头状细胞癌,5个嫌色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对比观察肿瘤及瘤旁肾皮质显影过程,检测指标包括开始增强方式、消退方式、到达时间、达峰时间、达峰强度及消退强度(后4项由时间-强度曲线得到).结果 53个透明细胞癌表现为肿瘤开始增强较肾皮质早或同时,消退较慢,肿瘤内造影剂灌注量多于肾皮质,即富血供表现.以富血供表现诊断透明细胞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为100%和91%.其余肾细胞癌为乏血供表现,其中嫌色细胞癌全部以均匀增强、消退期肿瘤周边出现高增强晕环,达峰强度稍低于肾皮质为特征性表现;乳头状细胞癌及乏血供透明细胞癌造影表现有交叉.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肾细胞癌血管生成的临床进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肾细胞癌 (简称肾癌 )是人体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约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 85 %。目前 ,肾癌的主要病理学类型有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及嫌色细胞癌 ,其中以透明细胞癌最为常见 ,占肾细胞癌的 70 %~ 80 % [1] 。近年来文献报道肾癌占肾肿瘤的比例不断升高 ,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并且症状出现较晚 ,多预后不良[2 4] 。因此 ,早期诊断成为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近年来 ,有关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对实体肿瘤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肾癌为多血管性实体肿瘤 ,研究其血管生成 ,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