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火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火郁”论     
火郁一证,历代均有认识,金元以后渐趋完善。其病机乃为阳气郁遏所致,如外邪郁热,五志郁热,饮食、劳倦郁热,瘀血郁热,痰饮郁热,郁火化毒等。其辨治并非限于汗解,凡下、清、透、泄诸法,均可因证选用。如外感火郁可辛散表热,或清透气热,或清透营热,或凉血泻火,或养阴透热;内伤郁火可疏肝泻火,或清心泻火,或宣肺泻火,或升散“阴火”,或化瘀逐热,或涤痰泻火。)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郁病患者越来越多,尤其郁病气虚者更多。气虚为郁病的一个症状或一种证型,因郁病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断不可见气虚即补气,犯“虚虚实实”之戒。翻阅大量古籍的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郁病的病因和治疗均可从火来论,应区分壮火、阴火、相火、少火、虚火。郁病初期气结化火,治疗宜顺宜清,在上清降壮火,火清则气益;病程进展损及中气,阴火内生,治疗宜修宜补,健运脾胃以消阴火而补气;后期阴阳虚衰,治疗在下要补,温补少火或滋阴降火,以少火补气。然不可一概而论,在诊治过程中清上健中补下要根据虚实来调整药物比例,避免虚实之祸。从火论治郁病气虚,切中病机,经临床反复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儿童多动症(ADHD)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肝风为标,肾虚为本,郁浊阻滞为主要病理因素.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娇嫩则肾虚髓减、灵机失用;六郁阻滞,浊化成邪,郁浊并见,则化生肝风.临证应辨清肝风、肾虚、郁浊之轻重,治宜疏达肝木、补肾益精、化郁达邪.同时要加强饮食、情志等方面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人体的气血精津液都需要靠阳气的温煦、推动才能正常输布气化。如果体内阳气不足,温煦、推动无力,气血精津液运行失常,最后就会形成痰瘀病理产物,即所谓的"寒者凝之"。日久痰瘀阻滞气机,阳气被遏化火,即郁火。而恶性肿瘤病机就是人体阳虚,某些部位阳气不达生寒,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生痰生瘀,虚弱之阳又被痰瘀阻遏,日久形成郁火。因此,恶性肿瘤的基础病机为阳虚火郁,先因虚致积,后因郁热成癌。秉承《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阴静阳躁,阳生阴长"之旨,谨守病机,审因论治,把"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火郁发之"作为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温阳以消积,散火以清热,以期为临床上给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阳热悖郁与火郁发之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黄俊山(350001)阳气为人体正常的温热活动之气。其用类日,其住属大。正因为阳_具有火热之性,所以具有主动、主升、主外的例生,这些特性又反映了阳气活动的基本趋势。主动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征象。人体赖阳气的运动不...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瘀、浊、热三种病邪与本病之间关系密切,在治疗中结合瘀、浊、热三种因素进行治疗常可取得较好疗效,故将本病与瘀、浊、热三种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化浊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本虚标实、痰、瘀为患的基本病机已得到认同,热毒学说也已得到重视.而近年提出的"浊邪"致病的新观点,其论述没有超出火(毒)、湿(浊一痰)、瘀血的传统认识范畴.本文则从"痰瘀化浊"病机角度对浊邪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浊邪"是痰瘀胶结、得热腐而化生之阴邪,既有痰、瘀之特点,又有别于痰、瘀之邪.治疗时,单化痰不能去瘀血之结,独活血不能去痰之滞,故当痰血同治、以泄浊邪为要;且浊邪多兼火毒,浊得火腐而易生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容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等.因此,泄浊必兼清火是治浊防变之关键.  相似文献   

9.
从气 痰 火论治郁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病.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张机所著《金匮要略》即记载了百合病、妇人脏躁证及被后世称为“梅核气”的“咽中如有炙脔证”,初步确立了郁病的雏型。至元代《丹溪心法》又丰富了该病的内容,且提出了“六郁学说”。明代《医学正传》首立了郁证之病名。而今《中医内科学》六版大专院校教材再更名为郁病。其间先贤今哲对该病的病因与病机、辨证与施治、选方与用药多有精辟的发挥及宝贵之经验。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证 ,迁延难愈 ,虚实错杂 ,日久变证丛生。因脏腑功能失调、津血输布失常而生痰瘀为患 ,已成为糖尿病诊治中不可忽视的病理因素。临床常表现为消渴日久 ,体胖面黯 ,唇龈紫暗 ,肢体麻痛 ,视物模糊 ,头昏眩晕 ,头痛胸闷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舌下络脉青紫 ,苔腻 ,脉涩等。临床检查可见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高、微循环障碍等。现笔者结合临床经验 ,从痰瘀角度浅谈一下糖尿病的日常护理。1 调节饮食 :忌肥甘 ,杜痰生《素问·奇病论》言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  相似文献   

11.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吴谦认为"火郁"则应"发之".发者,发扬、散解之义.凡火郁之病,为寒束也,宜以辛温散之,以辛甘扬之,以辛凉解之,以辛苦散之,但使火气发扬解散,皆治火郁之法.凡是使用轻清芳香、辛散疏利的药物,以宣发肌表,透达募原,通利二便,调和气血,使郁而内伏之火热,由里达表,驱之外出,皆属"火郁发之"之法.火为热之极,温为热之渐,性质相近,治从其类,"火郁发之"乃中医学温热病重要治疗法则之一.现将我们对其理解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2.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歧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原文是针对六气变异、五郁病机提出的治则,如王冰注云:"达、发、夺、泄、折五法,为汗吐下解表,利小便,抑冲逆","发为汗之,令其疏散也。"将"发之"解释为"发汗",经历代医家  相似文献   

13.
“火郁”原属运气学说的范畴,指自然界气候变化的一种现象,为“五郁”之一。为了使之能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笔者从《内经》本义及后世引申义对“火郁”的发生、治法,结合导师学术思想及笔者临证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者抑遏之谓,发者发越之意。即火热之邪被郁遏于内,当发而越之,以返其本然之性。火郁非一病之专名,乃是一系列病证的共同病理基础,囊括的范围相当广泛。因火与热同性,故火郁又常称为热郁。一、火郁的病因病机郁火何来?乃阳气被郁化而为火。阳气为人身之正气,升降出入,循行不已,温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神明变化所由生焉,乃立命之本。一且气机郁遏不达,则出入废、升降息,阳气不能循行宣发,失其冲和之性,则郁而化火,此即“气有余便是火”之谓。故费伯雄曰:“凡郁病先气病,气得流通,何郁之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心理压力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诸多医家对本病的研究和论治各有偏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中医痰浊瘀阻理论出发,对该病论治提出新的见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男,50岁,1996年6月19日初诊。患高血压2年,体胖,素喜肥肉,嗜烟酒。因劳累过度,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渐至瘫痪,失语。外院CT示左侧基底结节区大面积脑梗死,曾用甘露醇、脑活素、764-3等药治疗,症状减轻不明显。2周后转诊求治于中医。初诊证见口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发之"这一五郁致病治则的论述,探讨了历代医家对该治则的认识与发挥,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提出临证应用之时务必清楚"清"、"发"之比例,才能辨证准确,用药精良,效如桴鼓。同时也例举了笔者应用该治则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8.
消渴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饮食,房劳,情志等各种因素相关,并且相互影响,而消渴病的治疗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从肺,从脾,从肾,从肝或并用,配合化痰、活血等。笔者提出"从火论",认为实火、虚火,只是在病程中的一个变化。并初步探讨了"火"发生的病因病机及论治。  相似文献   

19.
从浊毒论糖尿病血脂异常之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浊毒之内涵、糖尿病由浊致毒的变生过程和病理特点及其与现代医学糖尿病之血脂异常及脂毒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合实践认为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和脂毒性所致之胰岛素抵抗、β细胞的凋亡等病理实质及其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阶段,与中医学浊淤致毒的病理基础,和浊毒内蕴与痰热湿瘀互结,入络内伤则变证丛生的病机转变过程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以期为化浊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对小儿肺炎的认识中,"瘀"的形成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本文以六郁作为着眼点和立足点,分析在小儿肺炎病程中六郁及六郁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不断演变和转化致"瘀"的过程,为小儿肺炎从"郁"治"瘀"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揭示了该病病程中的正邪消长均离不开气、血、津液三大方面,对其辨证体系的发展亦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