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医门擥要》脉诊辨病对妇科病证诊治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规律。方法:对《医门擥要》上卷脉诊辨病的妇科病证进行统计,分析兰茂诊治思想及用药特点。结果:《医门擥要》上卷脉诊辨病的妇科病证有9种,使用方剂加减11首(包括自拟方2首),其中以八珍汤加减使用最多,治法多予补益气血为主。结论:  相似文献   

2.
云南最富盛名的明代医药学家兰茂所著《滇南本草》姊妹篇——《医门擥要》[1]中提到"虽日中暑,其实系感秋湿之症,切不可以中暑治之"。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就有"秋伤于湿"的说法。然而,清代名医喻嘉言在《秋燥论》篇中提出质疑"误传伤燥为伤湿,解者竟指燥病为湿病,遂至经旨不明"。"秋伤于湿"抑或"秋伤于燥"后世杏林中人对此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笔者纵览经书,根据中医三因制宜基本治疗原则,结合多年临床观察及云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地理气候环境,特提出"云南秋湿"概念。  相似文献   

3.
兰茂是明代云南省著名的医药学家,著有《医门擥要》,书中记载了兰氏中医临证体会。兰茂对经方的运用极为精湛,尤其是金匮肾气丸的加减变化更具特色,笔者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整理以期展示兰茂坚实的中医功底及灵活的中医辨证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4.
兰茂作为明清时期云南当地著名医家,在其著作《医门擥要》中提出心肾不交脉象特点及症状特征,并附简要治法。后世皆以阴虚阳亢的证型特点来概括心肾不交证,并未就该证型特点及病因病机做出合理阐释。现代心肾不交证在心脑、生殖系疾病中多见,本文通过兰茂描述该证在不同病症中的脉象及症状,类比各医家同型疾病症状及治疗方法,阐释兰茂对心肾不交证型的理解及对各类疾病的诊治心得,总结兰茂脉证理法学术思想特点,以期扩展心肾不交证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提出对心肾不交理解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明代医家兰茂是云南著名的医药学家,其著作《滇南本草》《医门擥要》对研究云南地区的本草学及中医药临床有重要价值,兰茂对中医诊断尤其是脉诊有深入研究,阐述全面细致,极具特色,诊脉时强调医患在"静"的状态,脉象以血气为本,因人而异,并以阴阳统分脉象,重视尺脉与脾肾之疾的辨证,示人以规矩。在脉象主病方面,以左手寸关尺分别主心肝肾,右手寸关尺分别主肺脾命门,并阐述了各部浮、沉、迟、数的脉象(主要是复合相兼脉象)所主病症,提出相应治则治法及方药,对临床有极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医门法律》是旴江名医喻嘉言所著,其卷六《医门法律·肺痈肺痿门》提出治疗肺痈肺痿的“律四条”。提示后人在肺痈肺痿的治疗过程中要“先议病后用药”、注意识病断证、审因求证、辨证立法避免误治。概述喻嘉言对肺痈肺痿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肺痈肺痿临证治疗之宜忌。  相似文献   

7.
简述兰茂《滇南本草》和《医门览要》两部中医药学著作的特点,梳理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的的特点,分析两者间关于时令病"三因制宜"、妇科病"运转枢机"、内科病"气化原理"的主要观点及其联系,并对滇中地区本土医学流派的区域特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赵濂,字竹泉,江苏京口(今镇江市)人。清·同治、光绪年间以医闻名于时,撰有《医门补要》、《伤科大成》(1891年)、《内外验方》和《青囊立效方》等书,其中《医门补要》是他的主要著作。他学医阶段,攻读了《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典医藉,以及金元和金元以后的临床主要流派的著作。擅长诊法,精于望诊和切脉。临床通治各科病证,其中外科曾得专科有经验医生的指导、传授,成就尤为显著。在治法方面,赵氏既熟悉古法,又能突破陈规,善于变通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治疗眩晕疗效显著。"医门八法"见于程钟龄之《医学心悟》,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法。通过古代医籍及文献报道论述关于"医门八法"的相关内容和特点,结合"医门八法"在辨治眩晕中的运用,对"医门八法"与眩晕辨治的相关性和可结合性予以逐个剖析,并对"医门八法"辨治眩晕的思路进行归纳梳理。"医门八法"对辨治眩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眩晕的辨治与"医门八法"息息相关,临床对于眩晕的治疗,在精准辨证的基础上可借鉴于八法之特点,分别治之,今试述"医门八法"在眩晕辨治中的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10.
《医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探讨医德规范的专著,为清初名医喻昌阐述临床辨证论治之法则、揭示临床诊治之禁律的力作。剖析《医门法律》医德规范思想形成背景以及"医者笃于情""医为人之司命,先奉大戒为入门"等具体的医德规范思想,并指出《医门法律》医德规范思想的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喻嘉言治疗关格病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嘉言(1585~1664年),名昌,江西省新建县人。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并以研究《伤寒论》创立“三纲鼎立”学说名噪大江南北,生平著述不多,学术思想主要见于其所著的《尚论篇》、《医门法律》等。现就《医门法律》之关格病治疗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五年制本科生后期妇科方向专业分化班教学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度下学期,妇科首次开展五年制本科生后期妇科方向专业分化班,本年度五年制本科生后期妇科方向专业分化班共开设5门课程,包括:①《妇科疾病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②《妇产科学》,③《生殖免疫学与内分泌学》,④《中医妇科名家医著医案导读》,⑤《妇科影像诊断学》(这  相似文献   

13.
喻嘉言,清代著名临床医学家,对《伤寒杂病论》有较深的造诣,在重视《伤寒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仲景有关杂病证治亦颇有心得,其著《医门法律》一书,由于临床的实用和体例的独特,被后世医家视为必读之书。《医门法律》实为阐发仲景《金匮》一书的奥旨,对参考研究《金匮要略》提供很好的历史资料。书中对痰饮病有精辟见解,既继承《金匮要略》对痰饮病的辨治理念,又提出痰饮发病主要在胃的观点,治疗上明确提出医律3条和10条药禁的个人见解,其理论可供后世借鉴。因此学习喻嘉言《医门法律》对《金匮要略》痰饮理论的阐述,至今仍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雅叫帕中补是傣医常用的经方之一,收载于傣医经书《档哈雅囡》(小医药经书)、《档哈雅它》(大医药经书)之中。此方具有2000余年之历史,方名远传东南亚各国。1974年被收载于《云南药品标准》之中。笔者通过反复的临床应用,发现该方药对治疗风湿病、胃肠道疾...  相似文献   

15.
喻嘉言,名昌,江西新建人,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喻氏之学宗张仲景,曾言:“《伤寒论》一书,条例森森,句句皆律。”(《医门法律·卷一》)治学严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富有创新精神。顺治15年,《医门法律》一书以独具之内容和风格,风行医林,争相传学,一直为后世医家所称许,被赞誉为一代名著。《医门法律》,顾名思义就是医学之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朱炳林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2):525-526
《医门法律》分法与津两大部分,法是疾病的治疗常规及个人的研究心得、临床经验。律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不仅仅是误治之过,致误之罪。喻嘉言先生之所以别出心裁地划定不少戒律,一是脱禅攻医,受佛学影响,由禅及医,想到“医为人之司命,先奉大戒而入门,后乃尽破微细诸惑,始具活人手眼,而成其为大医。”医与僧一样,难免出错,但悬戒律于前,防患于未然。二是深受《内经》和《伤寒论》的影响。《内经》中有疏五过、征四失,指出医者易犯的过失以为惩戒。《伤寒论》中的不可汗、不可下、不可火,此为小逆、此为大逆、此为不治等等,都起…  相似文献   

17.
关格的研究随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进展中。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即提及"关格",在《伤寒论》时期"关格"已发展成为病名并成为诸多医家的研究对象。喻嘉言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家,苦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医著,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医学思想。《医门法律》是喻嘉言所著的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书中结合临床病证,正面阐述辨证论治的法则,同时指出一般医生在临床辨证治疗上容易发生的错误,指示禁例,以法和律的形式确立行医时的规范。本文主要探讨在《医门法律》中喻嘉言对于关格所提出的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医门法律》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的代表作,卷六设有黄疸门,论治黄疸理、法、方、药齐备,论外感内伤诸黄,重视《金匮要略》方药的应用,论治重脾胃,强调辨证治疗,方剂用药擅用茯苓,对黄疸病治疗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医门八法"之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出自清代程国彭撰著的《医学心悟》,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医门八法"上承辨证、下统方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医门八法"对中医治法给予了概括性总结,其详细阐述多直接引用仲景治法,且以伤寒方药为依据,体现了程氏对仲景学说的继承。"医门八法"首创简便的辨治体系,是对《伤寒杂病论》治法治则的凝练与提高,起着执简驭繁、提纲掣领之功用,更是对仲景学说的创新和发展,为后世所推崇。从医者需领悟仲景治法之深意,掌握"八法"之精奥,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分析"医门八法"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基本运用及其特点,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分析王旭高编著的《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临证医案》《退思集类方歌注》《西溪书屋夜话录》《医门要诀》《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医方歌括》《医门要诀》等医书,总结书中关于黄疸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理论及医案探讨,结果显示黄疸因湿热郁蒸而成,有阴、阳、虚、实、邪、正之分,临床上须分“表邪黄疸”“阳黄”“阴黄”“谷疸”“酒疸”“黑疸”等类型进行辨证论治。该文对清代医家王旭高辨证论治黄疸的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