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PR)及降钙素原(PCT)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完全缓解后进行定期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白细胞数量减少且出现感染症状,分为感染组68例和非感染组58例,另选取同期于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名为对照组。比较非感染组与感染组患者感染初期及对照组的血清hs-CRP和PCT的含量;根据检测结果比较hs-CRP和PCT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ALL患者合并感染的检测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并计算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与未感染组相比较,感染组患者在感染初期,血清中hs-CRP和PCT的含量升高(P0.05);恢复期hs-CRP和PCT的含量较感染初期降低(P0.05);感染组患者感染初期的血清hs-CRP和PCT分别为(23.74±3.51)mg/L、(1.96±0.54)ng/ml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非感染组血清hs-CRP和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hs-CRP和PCT对ALL合并感染的检出率高达89.71%,高于hs-CRP和PCT的单独检测;hs-CRP检测ALL合并感染的灵敏性、特异度、准确率及阴性检测率高于PCT;两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ALL合并感染的患者血清中hs-CRP和PCT的含量升高,且两项指标联合检测优于单独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段军仓  王忠  王丽  张望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16-31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52例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6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6例,另选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6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检测各组血清MMP-9、hs-CRP水平。结果 AMI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9、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52、0.313,P﹤0.05);与Gensini积分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3、0.418,P﹤0.05)。结论 MMP-9和hs-CRP均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血清标志物,对冠脉斑块稳定性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发生菌血症时,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普通外科ICU收治的SAP病人203例,进行外周血培养,并监测血清PCT浓度、C-反应蛋白(CR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百分比(NC)的变化. 结果:在203例SAP病人中,血培养阳性79例,阴性124例.血培养阳性的病人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血培养阴性病人(P<0.05).CRP浓度和NC%亦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 <0.05);ROC分析显示,SAP血培养阳性病人的血清PCT分界值为2 ng/ml (P<0.05),灵敏度为84.8%,特异性为90.3%. 结论:血清PCT可预测SAP病人的菌血症,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对SAP并发菌血症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脂肪酶(LP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4例AECOPD患者为观察A组,58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观察B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3组均行血清LPS、hs-CRP、PCT水平检测,比较3组血清LPS、hs-CRP、PCT水平,分析血清LPS、hs-CRP、PCT水平与AECOPD患者病情相关性。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血清LPS、hs-CRP、P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观察A组血清LPS、hs-CRP、PCT水平[(78.36±0.26)pg/ml、(15.67±3.82)mg/L、(35.21±2.10)ng/ml]高于观察B组[(15.43±0.11)pg/ml、(10.61±2.57)mg/L、(27.64±3.68)ng/ml],观察B组血清LPS、hs-CRP、PCT水平[(15.43±0.11)pg/ml、(10.61±2.57)mg/L、(27.64±3.68)ng/ml]高于对照组[(8.14±0.08)pg/ml、(5.33±1.39)mg/L、(5.25±7.2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rson检验,血清LPS、hs-CRP、PCT水平与AECOPD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LPS、hs-CRP、PCT在AECOPD患者中均呈现异常高表达水平且随病情程度加重逐渐升高,可作为AECOPD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90例为感染组,同期收治的未合并感染患者50例为未感染组。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样本,进行病原菌分析。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CRP、IL-6、PCT的表达水平。结果 90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患者共送检标本90份,检出95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2.63%。感染组患者血清CRP、IL-6、PCT浓度分别为[(65.29±14.04)mg/L、(9.26±1.24)pg/ml、(5.65±1.42) ng/ml]显著高于未感染组[(13.56±1.01)mg/L、(7.36±1.67)pg/ml、(1.01±0.1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组中,支气管扩张症病情越重,患者血清CRP、IL-6、PCT表达水平越高(P0.05);感染越严重,患者血清CRP、IL-6、PCT表达水平越高(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CRP、IL-6、PCT水平均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患者(P0.05),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患者血清CRP、IL-6、PC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在江苏盛泽医院儿科就诊的重症感染性疾病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细菌性感染儿童40例作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儿童40例作为病毒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适量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对血清PCT和hs-CRP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PCT和hs-CR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毒感染组血清PCT和hs-CRP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治疗后血清PCT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与hs-CRP联合检测在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患者发生严重细菌感染时,hs-CRP与血清PCT浓度均明显增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肝硬化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23例和非感染组4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及其相关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hs-CRP、WBC以及N%水平均较非感染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PCT、hs-CRP、WBC以及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和N%对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3株,以革兰阴性菌15株为主,占65.22%。结论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血液检测可表现出明显的PCT水平升高,而PCT联合N%可作为判断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的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以指导临床早期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儿86例作为感染组,根据感染病原体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2例与非细菌感染组34例;另选取医院同期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与免疫乳胶凝集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PCT与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菌与非细菌感染组新生儿PCT及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新生儿PCT及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特异度高于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与hs-CRP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较PCT、hs-CRP单独检测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hs-CRP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指标,且PCT与hs-CRP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更高,两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泌尿外科术后尿路感染致脓毒血症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58例行PCNL术和29例行URL术后发生尿路感染导致脓毒血症的患者,按照脓毒血症的发病程度分为严重组37例和非严重组50例,同时选取30例同期进行PCNL或URL术但未发生尿路感染导致脓毒血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于术后24h内抽取静脉血,离心得血清,测定血清PCT及hs-CRP的含量;计算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血清PCT、hs-CRP对泌尿外科术后尿路感染致脓毒血症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严重组患者及非严重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均升高(P0.05);且严重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均高于非严重组患者(P0.05);PCT、hs-CRP联合检测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阳性率分别为98.82%、96.67%、96.58%、96.55%及96.67%,与单独检测PCT、hs-CR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和hs-CRP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泌尿外科手术后尿路感染导致脓毒血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及阳性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参数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重症感染新生儿45例(重症感染组)、普通感染新生儿40例(普通感染组)及未发生感染新生儿(非感染组)30例为研究对象。抽取新生儿肘静脉血,测定患儿PCT、hs-CRP以及血小板参数,进行相关比较及分析。结果重症感染组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MPV)、高于普通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PCT、hs-CRP高于普通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普通感染组PCT、hs-CRP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治疗后PCT、hs-CRP显著下降,PLT显著升高,PLCR、PDW、MPV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感染组PCT、hs-CRP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项血小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PCT可用于新生儿感染的早期检测,而血小板参数检测简单且易重复,也可作为参考指标。以上3项指标在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肝癌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医院行介入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分为两组,发生感染的2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未发生感染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抽取两组静脉血检测血清PCT、CRP水平、阳性表达情况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PCT、CRP水平分别为(55.47±12.58)ng/ml、(2.18±0.42)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56±5.23)ng/ml、(0.76±0.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PCT、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阳性、阴性预测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效果更佳,值得临床积极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预测血培养阳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以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同时进行PCT和血培养检测1 1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间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血培养阳性组PCT、CRP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PCT、CRP及体温均为菌血症预测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抗菌药物预处理因素后,年龄、PCT、CRP是预测血培养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清PCT预测血培养阳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当截断点为PCT0.05ng/ml时,PCT预测血培养阳性的敏感性高达96%,与其他临床实验室指标相比,PCT预测血培养阳性诊断价值最高;在PCT0.05ng/ml时,菌血症发生风险低,而PCT0.5ng/ml时,菌血症发生风险高,有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检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论 PCT预测血培养阳性是非常有意义的,比CRP、WBC计数和其他临床实验室指标均要好,而且血清PCT检测能够减少患者的血培养数量及医疗成本,实施更合理的卫生保健资源分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ET)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感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月10月医院白血病化疗患者170例,其中化疗后并发感染98例设为感染组,非感染患者72例设为非感染组,同期再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组,检测感染患者化疗时、感染时、感染控制后和完全缓解后以及非感染患者化疗期间、健康体检人群入选时血清hs-CRP、PCT、ET水平。结果感染组hs-CRP、PCT、ET水平感染时、感染控制后高于化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控制后、完全缓解后水平低于感染时,完全缓解后水平低于感染控制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对照组hs-CRP、PCT、ET水平低于感染组感染时、感染控制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曲线下面积(AUC)0.940,高于hs-CRP、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截断值0.745ng/mL,特异性91.67%、敏感度87.76%。结论血清PCT、hs-CRP、ET水平检测在临床诊断白血病化疗后感染中具有一定价值且有助于病情评估、指导临床治疗,尤其PCT具有较高诊断敏感度与特异性,而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感染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242例,分为2型糖尿病组92例,合并冠心病组150例;另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CT和血浆Hcy水平,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探讨PCT、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PCT(0.13±0.06) ng/ml和Hcy(10.15±2.73)μ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冠心病组患者PCT、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冠心病组中,不同脉病变支数亚组间比较显示,双支病变组PCT、Hcy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PCT、Hcy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冠脉狭窄程度越严重PCT、Hcy水平越高,各Gensini评分组PCT、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CT、Hcy、糖化血红蛋白是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随血清PCT和血浆Hcy水平的升高而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患者42例,单纯肺结核患者144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及抗菌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研究组(按抗菌治疗效果分为控制组及未控制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单纯肺结核组患者血清PCT水平低于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治疗前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感染治疗后控制组患者P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对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具有诊断价值,动态检测能够较好地预测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对诊断及抗菌药的选择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7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85例为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不同,分为一般脓毒症组(28例)、严重脓毒症组(30例)及脓毒性休克组(27例);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炎患者55例为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及Apache-II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及Apache-II评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及Apache-II评分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周内,死亡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及Apache-II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水平可作为评价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20例AECOPD患者(AECOPD组,其中脓痰8例、非脓痰12例)和1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PCT、hs-CRP浓度,并比较.结果 AECOPD组血清PCT浓度为(2.07±5.57)μg/L,健康对照组为(0.21±0.17)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ECOPD组血清hs-CRP浓度为(3.66±3.95) mg/L,健康对照组为(0.49±0.17)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组脓痰患者血清PCT、hs-CRP浓度与非脓痰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ECOPD诊断上,PCT、hs-CRP、白细胞计数的灵敏度分别为75%( 15/20)、40%(8/20)、40%(8/20),特异度分别为80%(12/15)、100%( 15/15)、100%( 15/15).与hs-CRP、白细胞计数比较,PCT具有更高的灵敏度(P<0.05),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hs-CRP浓度可作为AECOPD的辅助诊断指标,PCT在诊断AECOPD方面优于hs-CRP和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对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按照血培养结果将200例妇科发热患者分成血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然后对血培养阳性和阴性各100例妇科发热患者进行WBC、CRP及PCT检测。结果对两组的WBC、CRP和PCT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PCT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对妇科感染菌血症患者有更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检测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血培养结果将2015年12月-2018年2月本院新生儿科入住的90例新生儿分为3组,非感染组44例,局部感染组23例,全身感染组23例。分析3组PCT、hs-CRP水平和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对诊断感染的价值,PCT、hs-CRP相关性,感染组治疗前、后PCT、hs-CRP水平。结果 PCT、hs-CRP水平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hs-CRP、PCT+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8、0.912、0.963,PCT+hs-CRP特异度、敏感度优于PCT、hs-CRP;PCT与hs-CRP呈正相关(r=0.784,P0.01);局部感染组和全身感染组治疗后PCT、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hs-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PCT和hs-CRP联合检测价值更高,可将两者作为早期诊断、鉴别新生儿感染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真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异及其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液样本培养结果将其分为单纯真菌感染组22例、真菌合并细菌组14例、细菌组28例及对照组24例;对比分析4组患者PCT水平差异及PCT检出分布构成,同时分析PCT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单纯真菌感染组PCT(4.98±0.98)ng/ml,真菌合并细菌组PCT水平(4.85±0.79)ng/ml,细菌组PCT水平(0.85±0.21)ng/ml,对照组PCT水平(0.19±0.02)ng/ml,单纯真菌感染及真菌合并细菌组PCT水平显著高于细菌组及对照组(P<0.05),而单纯真菌感染与真菌合并细菌感染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菌感染组患者血液中,检出荚膜组织胞浆菌12例、隐球酵母菌属8例、假丝酵母菌属9例、荚膜组织胞浆菌7例,各种真菌感染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菌组中死亡患者PCT水平显著高于病情控制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临床感染症状并结合血清PCT水平对真菌感染患者病情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