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黑素瘤核因子-κB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素瘤是一种侵袭性的皮肤肿瘤,人类黑素瘤中存在核因子-κB的上调,异常的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参与黑素瘤增殖、凋亡及肿瘤转移、血管生成等病理生理进程,导致基因异常表达,加速病情的进展.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关键调节因子如TNFR/TRADD/TRAF、TRAIL/TRAILR、FasR/FasL/FAP-1及基因突变等在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研究有可能为治疗黑素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参与增殖、分化、凋亡和葡萄糖转运等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近年来发现,IA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其下游分子蛋白激酶B所组成的信号通路与人类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通路调节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其活性异常不但能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且与黑素瘤细胞的迁移、黏附、血管生成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相关.目前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为靶点的恶性黑素瘤治疗策略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皮肤黑素瘤是一种起源于皮肤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增殖性和侵袭性,并常发生转移.尽管近年来皮肤恶性黑素瘤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但晚期黑素瘤患者预后依然很差.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可通过调节细胞内蛋白对各种生理过程进行调控,泛素连接酶是泛素化过程中识别底物特异性的酶,可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参与黑素瘤发病机制,能够调节各种不同的信号通路和多种在黑素瘤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因此,针对泛素连接酶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研究黑素瘤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黑素瘤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以找出关键突变位点进行靶向治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黑素瘤基因突变特点是:基因突变负荷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传导通路上关键基因突变和大量非编码基因突变,不同种族和组织学类型黑素瘤基因突变差异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肿瘤与免疫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常见黑素瘤相关抗原的种类及特点,黑素瘤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调变以及细胞因子对黑素瘤患者免疫状态的调节作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黑素瘤免疫学基础研究及临床上免疫学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黑素瘤是高死亡率的皮肤肿瘤,鉴定出与黑素瘤发病及进展相关的蛋白质有助于阐明黑素瘤的发病机制,临床上应早期诊断以提高疗效.近年来,比较蛋白组学、蛋白质表达谱等多种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应用于黑素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明确相关细胞信号通路蛋白的功能,阐明肿瘤耐药机制、发现可能的肿瘤标记物以利于早期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黑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它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已经研究得很深入,但是分子水平研究仍在不断发展。黑素瘤抑制蛋白在黑素瘤中强表达,但在黑素细胞中不表达,它可能是调节黑素瘤恶化中的关键蛋白。一些体内及体外模型均提示了黑素瘤抑制蛋白在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中的直接作用以及在早期黑素瘤中调节重要的相关通路和蛋白。临床研究表明,黑素瘤抑制蛋白可作为转移性黑素瘤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针对黑素瘤BRAF V600E突变的靶向治疗为黑素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BRAF基因突变的准确检测是实施靶向治疗的前提。以Sanger测序法为"金标准"的基因测序是目前临床检测黑素瘤BRAF V600E突变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针对BRAF V600E突变的单克隆抗体VE1在组织学上显示V600E突变蛋白,还可显示异质性肿瘤细胞,其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对BRAF突变基因检测的重要补充。该文对BRAF V600E突变检测方法做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黑素瘤的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因素如紫外线长期照射有关.研究表明,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和磷酸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改变相关.相关的基因改变有:BRAF基因、NRAS基因、GNAQ基因和GNA 11基因、C-kit基因、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等.黑素瘤是皮肤侵袭性肿瘤,对于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针对黑素瘤发病机制的分子靶向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以及针对肿瘤血供的治疗.生物治疗比传统治疗有更好的靶向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黑甲主要表现为甲板内纵行的黑色或棕色条带。甲下出血、感染、药物、良性黑素细胞增生以及黑素瘤等多种原因均可造成黑甲的出现,其中临床预后最差也最值得临床医生关注的就是甲单位的黑素瘤。如何将甲良性病变与甲黑素瘤区分开来,避免甲黑素瘤的误诊、漏诊,是临床医生诊断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皮肤镜的应用以及相关活检技术给黑甲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表观遗传学是一种分子现象,其表型变化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在DNA结构上无明显的改变,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RNA干扰等,其中又以DNA甲基化研究最为广泛,进展最为迅速.黑素瘤是外胚叶神经嵴来源的恶性肿瘤,在所有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致死性极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改变对黑素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概述表观遗传学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序列与黑素瘤发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为黑素瘤的诊断及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儿童黑素瘤较为罕见, 不同亚型的肿瘤存在发病机制的差异。部分肿瘤临床表现并不典型, 成人黑素瘤诊断标准可能不完全适用于儿童。手术是一线治疗手段, 具体切缘范围可小于成人。近年来黑素瘤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迅速发展, 但相关药物很少获批儿童适应证。儿童黑素瘤治疗的大样本研究也较少, 但有文献报道相关药物的应用。本文综述儿童黑素瘤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的相关进展, 以期为儿童黑素瘤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发现MicroRNAs可通过膜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通路、P13K-AKT通路、P16INK4ACDK4/6-RB通路、小眼相关转录因子、p53-miR-149-3p-GSK3ix-Mcl-1通路影响黑素瘤的生物学行为,MicroRNAs及其靶基因相关通路的研究对黑素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以及黑素瘤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掌跖角化病(PPK)是一组以掌跖部弥漫性或局限性角化过度为特点的皮肤缺陷病。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在各民族和种族中均有发生,诊断分型也存在不同标准。PPK病因复杂,存在高度遗传异质性,近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其基础遗传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该文对PPK的临床分型、发病特点以及分子遗传学诊断作一综述,以期为PPK的产前诊断、基因诊断及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Wnt5a-Ca2+-CN-NFAT通路主要信号分子在正常人黑素细胞及不同黑素瘤细胞系中的激活状态。方法选取正常人原代黑素细胞(MC)及来源于原位(WM793B)、侵袭性(LIBR)及转移性(SK-MEL-5)黑素瘤细胞系和色素痣、黑素瘤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激光共聚焦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及组织中该通路主要信号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人黑素细胞相比,在不同黑素瘤细胞系中该通路主要信号分子Wnt5a、散乱蛋白2(DVL2)、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N)、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2)、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黏着斑蛋白(vincul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明显高表达,且Ca2+浓度较高;CN-B、NFAT2在色素痣中均为阴性表达,而在黑素瘤组织中多数呈阳性表达(P0.001)。在侵袭性及转移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原位黑素瘤。结论在黑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Wnt5aCa2+-CN-NFAT信号通路可能被激活,并在黑素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异质性肿瘤,不同发病部位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和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因此,针对异常基因、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发明和临床应用为晚期黑素瘤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人最常见的黑素瘤是肢端型,该型黑素瘤中最常见的异常基因是c-kit基因.针对c-kit基因的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晚期黑素瘤方面已有较多体外研究及临床观察.主要介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3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国内外治疗黑素瘤的研究进展,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外科手术治疗皮肤黑素瘤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恶性黑素瘤是由皮肤黑素细胞系统所发生的一种恶性肿瘤 ,约占恶性肿瘤的 1 %~ 3%。在过去数 1 0年中 ,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文中综述了恶性黑素瘤的临床分期、外科手术治疗、淋巴处理、刮除术和电干燥术及冷冻治疗等。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切除为治疗原发性恶性黑素瘤的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18.
外科手术治疗皮肤黑素瘤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恶性黑素瘤是由皮肤黑素细胞系统所发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约占恶性肿瘤的1%-3%。在过去数10年中,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文中综述了恶性黑素瘤的临床分期、外科手术治疗、淋巴处理、刮除术和电干燥术及冷冻治疗等。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切除为治疗原发性恶性黑素瘤的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 尽管黑素瘤发病率正快速增长,但其在中国所占比例低,肿瘤科医生关注少。黑素瘤患者首诊科室主要是皮肤科,皮肤科医生能综合分析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对黑素瘤的诊治具有独特优势。中国学者近年在黑素瘤的细胞死亡调控、表观遗传学修饰、靶向药物耐药、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免疫调控等方面已获得很大进展。中国独有的一类新药干扰素α-1b不仅可用于Ⅱ、Ⅲ期高危黑素瘤的辅助治疗,对Ⅳ期黑素瘤也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远低于干扰素α-2b。与白色人种不同,亚洲人皮肤黑素瘤以肢端型及黏膜型为主。以干扰素α-1b为基础制定联合治疗策略,探索其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靶向药物或血管生成抑制剂等的联合治疗方案,正在为挽救Ⅳ期黑素瘤患者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20.
内皮素家族及其受体与恶性黑素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受体B作为一种重要的内皮素家族受体,在恶性黑素瘤中与其配体内皮素-1和内皮素-3结合而被激活。目前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的恶性黑素瘤中内皮素受体B的表达上调并且其激活介导的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内皮素受体B已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恶性黑素瘤进展标志物。对内皮素受体B介导的信号转导路径下游具体分子机制的深入理解,将为进一步研究恶性黑素瘤的发病机制、治疗带来新的契机和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