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导师孙西庆教授运用仲景经方小柴胡汤调和阴阳治疗梦游症、心悸验案2则,指出小柴胡汤临床运用时,不必拘泥于脉症,见“阴阳失调、发作有时”之病,便可考虑施用。  相似文献   

2.
总结孙西庆教授运用调气活血汤治疗失眠的经验。孙教授认为失眠的病机关键在于经络不通、气血逆乱,并立足于脾胃,从肝肺入手调气活血、调畅气机,以达到调和阴阳、引阳入阴的目的,临床运用自拟中药调气活血汤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中医学认为其病机总属面部经络痹阻,不通则痛,历代医家多从风寒侵表、火热灼络、瘀血阻络论治.孙西庆教授总结其临床经验,独辟蹊径,提出“湿热”也是本病主要病因之一,病位主要涉及少阳、阳明二经,治以清利湿热、活血通络,重用小柴胡汤、葛根芩连汤,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裴瑞霞教授遵仲景之学,善用经方,灵活化裁,在治疗内科诸病及各类疑难杂病方面,临床疗效显著。介绍裴瑞霞教授运用小柴胡汤辨治脱屑性唇炎、顽固性便秘、功能性发热三则验案,总结其临床运用小柴胡汤的辨治思路,扩大该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黄煌妙用小柴胡汤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眭冬蕾 《江西中医药》2009,40(10):16-18
通过几则医案介绍黄煌教授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经验,并总结其规律,凸显小柴胡汤在免疫系统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宫晓燕教授临床应用小柴胡汤治疗疾病,遵循仲景之法,以抓主证为诊治思路,随证加减辨治。咳嗽案、胃痛案、不寐案,3则医案病症虽不同,但其病机均为少阳枢机不利,均用小柴胡汤为主方化裁,和解少阳,疏肝理气,拓展了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陈丹  谢强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3):743-744
目的总结谢强教授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合理用药经验。谢强教授临证,不仅注重小柴胡汤的安全合理应用,而且突破小柴胡汤的和解剂范畴,拓展了小柴胡汤的应用范畴,灵巧加减,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郑启仲教授应用经方治疗儿科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并列举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小柴胡汤的治疗验案,并总结其运用经方辨治疑难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季光教授运用小柴胡汤治疗泥沙样胆囊结石的经验,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慢性荨麻疹、湿疹、白癜风等常见皮肤病易诊难治,迁延难愈,中医药治疗可以较好控制症状,延长缓解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文章总结了叶建州教授运用小柴胡汤治疗该类皮肤病的临证经验,叶建州教授认为临床应重视审证求机,以病机为核心,病机符合少阳枢机不利,邪在半表半里,虚实并存者均可选用小柴胡汤治疗。  相似文献   

11.
贾宝岗 《新中医》2014,46(3):16-18
介绍戴恩来教授运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戴教授认为《伤寒论》第96条小柴胡汤证中提到的七个或然症代表呼吸、胃肠、肝胆、泌尿、心血管、免疫、神经七个方面疾病的症状。通过病证结合,拓宽了小柴胡汤的运用范围,临证重视主药柴胡剂量变化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首见于《伤寒论》,李芮教授辨证施治,临床用小柴胡汤治疗发热、咳嗽、反复过敏性鼻炎、焦虑状态、失眠等疾病,多获佳效。现介绍李芮教授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刘志龙教授临证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发热有以下经验:柴胡用量偏大,常为15~30 g;汤剂少量频服,不拘时间;依据病情可一日数剂或数日一剂服用;判断为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后,以小柴胡汤为主贯穿始终,直至热退;热退后常用柴胡桂枝汤调和气血,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高智教授运用经方辨治淋证经验进行总结,选取猪苓汤、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等方加减或合时方治疗淋证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示其用。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494-1495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少阳病的主方。少阳位居半表半里,涉及脏腑众多,故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通过临床典型病案,介绍赵鸣芳教授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拓展经方的运用思路和范围。所述低热、风湿性心脏病、眩晕症、结肠炎虽病症不同但病机相似,均用小柴胡汤加减取效,收到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俞慎初教授临证运用小柴胡汤经验丰富,善于随症化裁,用于治疗外感发热、肝经湿热型低热和黄疸症,拓展了该方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少阳证的主方。张景岳在《伤寒论》中灵活运用小柴胡汤,其中对7个或然证的加减应用对临证处方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笔者总结了汪静教授临床辨证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汪静教授注重病症结合,谨遵仲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训,灵活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多种病证,如呕吐、肝着、积聚、咳嗽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小柴胡汤的病机及方药组成,总结宋俊生教授还用本方治疗郁证的验案,拓宽临床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安云  陈伟刚 《光明中医》2016,(2):262-263
目的观察使用加减小柴胡汤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伤寒论》中述"但见一症"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陈伟刚教授在临床中积极探索,认为少阳病中可有神志、行为和消化道异常症状,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减治疗以表里失和、营卫不谐、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病机为主的神经性厌食症。结果加减小柴胡汤治疗神经性厌食症,其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小柴胡汤但见一症,不必息具,临床用方重在灵活化裁,临床用加减小柴胡汤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李琦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肿瘤及相关并发症的典型案例分析,总结李琦教授活用小柴胡汤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李琦教授认为,肿瘤患者病情复杂,关键要洞察细微,精于辨证,切中病机。小柴胡汤作为"和"剂代表,关键要领会"和"之义。于上于下,于表于里,于气于血,于脏于腑,凡气血不和、脏腑阴阳失调者皆可与之。临证时需灵活变通,方能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