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药膳联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各50例,所有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及基础治疗,治疗组用药膳联合温和灸治疗,对照A组用温和灸,对照B组口服甲古胺,3个疗程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干预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P0.05)。结论:中药药膳联合温和灸干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温和灸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20例。温和灸组和针刺组取穴相同,穴取肾俞、脾俞、足三里、涌泉等;药物组口服甲钴胺(弥可保)片。观察3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丙二醛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温和灸组总有效率为90.0%,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丙二醛均有显著改善(P〈0.01);与针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治疗DPN疗效肯定,且优于药物弥可保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归脾汤改善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归脾汤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温和灸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每组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情况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指数。结果:治疗组治疗不寐的治愈率为90.00%,大于对照组的治愈率73.00%(P<0.05)。一个疗程(4周)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归脾汤能改善失眠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熏灸联合汉磁隔物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灸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熏灸联合汉磁隔物灸治疗和弥可保肌肉注射治疗,观察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的差异。结果熏灸联合汉磁隔物灸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提高DPN患者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论熏灸联合汉磁隔物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良好,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甘温和养法治疗阴阳两虚型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宏赞  刘国胜 《中医药导报》2005,11(4):19-20,22
目的:观察甘温和养法治疗阴阳两虚型2型糖尿病30例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阴阳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以甘温和养法自拟方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两组均按常规饮食控制,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显效率及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以甘温和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子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肝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电子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足部治疗。两组均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及密歇根神经筛查量表(MNS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2、3个疗程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改善率为(60.9±16.7)%,对照组为(56.6±1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9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NSI评分差值为(2.98±3.66)分,对照组为(0.78±2.9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子灸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其疗效略优于中药熏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络舒胶囊配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DPN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0例(经络舒胶囊合温和灸+糖尿病基础治疗)和对照组40例(糖尿病基础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结果:中药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经络舒胶囊配合温和灸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文 《河北中医》2008,30(9):949-95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甲钴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組治疗前后MCT、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2组治疗后MCV、S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尚珍 《国医论坛》2011,26(3):35-3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揿针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循经雷火灸联合擞针治疗,每日1剂,两组均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6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振动感觉阈值定量(VPT)、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定量温和灸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灸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疗程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FP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FPI均有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定量温和灸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干预和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刺干预治疗亚临床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将62例经电生理诊断为亚临床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降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治疗),治疗组采用针药并用(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4星期(针刺2个疗程)后,复查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nerveconduction velocity,NCV)。结果治疗组对亚临床型DPN患者的NCV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干预治疗亚临床型DPN有很好的疗效,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14.
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将108例阴阳两虚型T2DM患者采用针灸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瘦素(FL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血脂和肥胖指标;并分析其疗效与证型、年龄、肥胖度、病程、性别及病因诱因的相关性。结果:1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T2DM患者显著32例,有效50例,总有效率75.93%。2患者治疗后FLP、FPG、FINS、Homa-IR、TC、TG、LDL-C、体质量、肥胖度(A%)、BMI、F%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ISI、Homa-β、HDL-C明显升高(P0.01)。3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T2DM患者疗效和年龄、肥胖度及病程相关(P0.01),年龄越小,肥胖度越低,病程越短者,疗效越好。结论: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T2DM患者的疗效机制是通过对"脂肪-胰岛内分泌轴"的良性调整,使机体内分泌、糖以及脂质代谢恢复正常;针灸对阴阳两虚型T2DM患者的疗效与患者年龄、肥胖度和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应用运动治疗、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后治疗组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非治疗穴位耳穴贴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胫神经、正中神经MCV、SCV有显著变化,且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的幅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弥可保肌内注射治疗,治疗组给予壮医药线点灸穴位治疗,10d为1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高于对照组的83.3%(50/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壮医药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愈率、好转率高,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价廉,易于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及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50 mg加生理盐水250 m 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B族维生素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5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灯盏花素能明显缓解DP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治疗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特别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我们应用金纳多及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八段锦干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治疗的67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糖尿病宣教、饮食控制、降糖调脂及营养神经等),试验组给予八段锦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干预,每周至少锻炼5次,每周随访1次,随访12周。观察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中医症状积分、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神经传导速度、皮肤交感反应波幅及潜伏期、糖脂代谢水平,评估2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12周后,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及MDN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而对照组干预后中医症状积分及MDNS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试验组双侧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双侧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明显快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双足皮肤交感反应潜伏期缩短和波幅提高(P均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试验组总胆固醇(TC)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1.8%(27/33),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78.8%(26/33),均高于对照组的51.7%(15/29)和48.3%(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八段锦干预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和神经功能,不仅疗效好,还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有防治血管病变的获益。  相似文献   

20.
陈妮  沈卫东 《辽宁中医杂志》2012,(12):2476-2480
目的:观察针刺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予26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针刺腧穴治疗,取穴曲池、合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太溪、阳陵泉,伴随上肢症状者加尺泽。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隔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每1个疗程结束后记录各项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1.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26例DPN患者中,痊愈1例,占3.8%;显效6例,占23.2%;有效14例,占53.8%;无效5例,占19.2%。总有效率为80.8%。2.治疗后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对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