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1%~3%,约占女性黑色素瘤的1.6%[1]。阴道恶性黑色素瘤居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第2位,约占阴道恶性肿瘤的3%[2]。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高,易发生复发转移,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由于病变部位隐私,患者需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因此,精心护理和完美手术同样重要。我科于2002年12月—2011年8  相似文献   

2.
探讨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 通过护理41例手术患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流程和策略,通过这些护理策略,帮助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恶性阴道黑色素瘤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疏导、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处理和健康宣教是护理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陈丹  叶方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096-1096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布广泛,可分布于全身皮肤及眼、黏膜、神经系统以及女性生殖器官。而女性生殖器官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低,其中外阴黑色素瘤在女性生殖器黑色素瘤中居首位,占外阴恶性肿瘤的2%~10%,其次为阴道黑色素瘤,约占女性阴道恶性肿瘤的3%。现就本院1995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妇科恶性黑色素瘤10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嵴的弥散神经内分泌(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APUD)细胞的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原发于黏膜者少见。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易发生复发转移,治疗效果不好,预后极差,常见于阴道下1/3,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道流血、排液和肿块(阴道壁)。手术是早期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可联合放疗、化疗、免疫  相似文献   

5.
黑色素瘤恶性程度很高,是一种少见的肿瘤。而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则更为罕见。我院于1988年发现1例,报告如下。患者49岁,住院号461546,因绝经1年阴道反复溢液及流血7月入院。妇科检查发现阴道左侧及后穹窿不光滑,宫颈呈菜花状外观,子宫正常大,双侧附件正常。临床诊断:子宫颈癌Ⅱ期。术前活组织病理检查诊  相似文献   

6.
右腋下深筋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腋下深筋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程传耀,谢林芝(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475002)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恶黑)是来自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以皮肤多见。皮肤以外如口腔、肛管及阴道,眼葡萄膜、脑膜等处发生者少见。原发于软组织者更少见。今我们遇到...  相似文献   

7.
1992年以来,本科室在临床送检的细胞学检查病例中,细胞学诊断为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者有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靳英  崔全才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3):217-219,i0016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报道1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对其进行临床及病理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发生于食管中、下段1/3处,大体呈息肉状;免疫组化染色HMB45和S-100(+).结论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对发生于中老年人的食管中、下段息肉样肿物应考虑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之可能.  相似文献   

9.
<正>恶性黑色素瘤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常见,但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恶性黑色素瘤易发生淋巴道转移和血行转移,转移部位可见于肺、肝、脑、肾上腺,胃转移极为少见。本病例报道一例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患者。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黑便5天于2014年7月1日入院。既往:1年前于吉大一院二部行左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左足底恶性黑色素瘤(肿物体积:1.8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恶性黑色素瘤5例、原发灶未明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6例及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不全)切除40例,分别研究PET/CT诊断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及转移瘤的应用价值.结果 5例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病灶均异常摄取FDG, SUV 3.52~14.76,其中2例示区域淋巴结转移并经病理确诊.3例原发灶未明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经18F-FDG PET/CT检出原发灶,原发灶检出率18.75%,其中2例示远处多发转移;另2例患者临床体检发现原发灶,18F-FDG PET/CT未见原发征象.40例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不全)切除患者中,18F-FDG PET/CT诊断原发灶残留8例,经病理确诊5例,准确率62.50%;18F-FDG PET/CT示区域淋巴结转移7例,病理确诊5例,阳性预测价值 71.43%;18F-FDG PET/CT 示远处多发转移14例,远处转移率35.00%(14/40);40例患者中,2例因PET/CT显像降低临床分期,11例提高分期,18例患者治疗方案改变.结论 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准确分期方面有较大临床价值,但在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寻找原发灶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与其他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类型相似,免疫组化:瘤细胞HMB-45、S-100、Vimenlin阳性;Cytokeratin(AE8),Cytokeratin(AE1/AE3),EMA,CgA阴性.结论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肿瘤,恶性度极差,应与一些食管原发肿瘤如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间质肉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刘霞  唐金萍 《上海护理》2020,20(9):66-68
正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侵袭性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发生在消化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大多为转移瘤。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最早于1906年被报道[1],原发于胆囊[2]、胃[3]、胃食管结合部[4]的恶性黑色素瘤后续也有文献报道。原发性胃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罕见,且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要点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5例宫颈恶黑,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随访.结果5例平均39.6岁,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排液,妇检示宫颈菜花状或黑色结节状物;镜检示肿瘤细胞异型大,细胞形态多样而结构复杂,表现为痣样细胞、上皮细胞、梭形细胞或混合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MB45、S-100、Vimentin均显阳性表达.结论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S-100、HMB-45对恶性黑色素瘤有着重要意义,需要注意与癌、癌肉瘤、淋巴瘤或绒癌相鉴别,逐一排除.如能早期诊断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并予以氮烯咪胺(DTIC)为主的联合化疗及免疫疗法,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内镜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2009年内镜下诊断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10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平均发病年龄57岁,病程1~21个月;病变部位为肛管直肠首发症状以血便为最常见,病变于十二指肠的主要以腹痛为主,位于食管者以吞咽困难起病.内镜检查见结节样占位,部分表面溃烂,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在距离肛缘<5 cm范围内.结论 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起病隐匿,易被误诊,早期内镜检查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对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并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恶性程度高,申位生存期短。结论加强对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外科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保功能手术是治疗进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肝脏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极为罕见,发生恶性转化的仅见少数个例报道,合并恶性黑色素瘤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首例肝脏原发性成熟型囊性畸胎瘤合并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通过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影像学的方法进行诊断,查阅中外文献并进行复习。结果肉眼见为囊性肿物,显微镜下呈典型的成熟型囊性畸胎瘤病理改变,囊内局部区域见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黑色素瘤标记性抗原呈强阳性反应,影像学显示肝脏呈囊性畸胎瘤改变。结论本例肝脏成熟型囊性畸胎瘤合并恶性黑色素瘤,为首次报道的极罕见病例,其病理学特点和发生于卵巢的囊性畸胎瘤合并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相似,需和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7.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8岁.因白带增多,色黄、臭、偶带少量血丝,伴下腹坠痛、乏力3个月,在当地医院做宫颈及宫腔组织诊刮.病理提示:宫腔内及官颈恶性黑色素瘤.绝经10年.妇科检查:外阴皮肤色泽正常,阴道黏膜光滑,有中等量脓性白带;宫颈萎缩,充血明显,中度糜烂;宫体4月孕大小,质韧,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压痛;双侧附件未扪及肿块.彩超示子宫明显增大,见分布紊乱的稍强回声,10cm×7cm×10 cm大小,无包膜.以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行次全子宫切除 双侧附件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正>1临床资料患者李某某,女,年龄45岁,身高155 cm,体重82 kg,因发现阴道口肿物1周于2014年3月25日收住本院。影像学检查诊断:阴道肿瘤伴FDG高代谢,考虑宫颈受累,左侧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壁活检诊断阴道恶性黑色素瘤。妇科检查:阴道口可见一菜花样肿物,约4 cm×5 cm大小,主要位于左侧壁及前壁,前壁与尿道关系密切,左侧壁近达盆壁,活动可,余阴性。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组织发生和生物学行为。方法:报道2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研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组织来源进行探讨。结果: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多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肿瘤多位于食管中下段,大体形态多呈息肉状,Fontana 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显示出嗜银性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S-100 和 HMB45均为阳性。结论:食管中下段息肉样肿物在中老年患者应想到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最后确诊特别是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需要靠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或电镜的支持。该肿瘤的组织发生可能来自食管粘膜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鼻腔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HMB45 和S100 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HMB45 ,S100 ,Keratin ,LCA,F8 ,NSE 系列抗体对12 例鼻腔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SP 免疫组化法分析。【结果】12 例肿瘤组织HMB45 阳性率100 % (12/12) ,S100 91 .67 % (11/12) ,而Keratin ,LCA,F8 ,NSE 均呈阴性。【结论】HMB45 是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一种特异性标记物;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恶性黑色素瘤的确诊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