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食不如美器",这句话是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引用过的一句古语.它的意思不是说器美要胜于食美,也不是要提倡吃饭一定要豪华精美的器具,而是表达了中国古代人的一种审美意境,是说食美器也要美,美食配美器,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哲理.  相似文献   

2.
没有医生的处方,药膳怎样吃?中国历来有“药食同源”一说。药膳虽说不是什么薪鲜玩意,但食用得法是显效的法宝。  相似文献   

3.
《健康大视野》2009,(21):26-27
Karl的母亲是一名中医,所以他从小熟知药食同源的道理,对食物的温点寒热了然于心,很早就显露出美食家与烹饪家的天赋,五岁时遍循着自己的小创意开始制作食物。究其原因,是困为家人很忙而他又很贪吃,听到看到好吃的就想自己也尝试着做一下。Karl说,当对美食的渴求不能被完全满足的时候,也就开始了自己动手烹饪的奇妙历程。  相似文献   

4.
李振 《保健医苑》2012,(1):52-52
<正>早在1986年,一位意大利美食方面的作家曾经发出这样的呼吁:"即使你在最繁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自己家乡的美食。"继而,一场以慢食主义为旗帜、反对快餐文化的慢食运动由此兴起,即刻吸引众多国家和同道中  相似文献   

5.
清代诗人袁枚.是当时以广集众美的烹调爱好者,他纵观古代美食与美器的发展史后叹道“古诗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论是也”并说,菜肴出锅后该用碗的就要用碗该用盘的就要用盘.“煎炒宜盘汤羹宜碗.参错其间,方觉生色.”  相似文献   

6.
暖阳 《自我保健》2012,(1):27-27
又是一年春节时,免不了的举家欢庆,停不了的大快朵颐。在恣意享受完饕餮美食之后,你是否注意到你的肠胃正在对你发出无声的抗议?关照一下它们的感受,不妨在这个冬令时节采用“轻食主义”的做法。少食多餐原则正当道,节后的好身材、好胃口,让轻食食谱帮你调出来。  相似文献   

7.
吃货熊十力     
熊十力爱吃——不是关食家那种浅尝辄止的吃,而是一种风卷残云、狼吞虎咽式的江湖气的吃,说句不敬的话,类似现在说的“吃货”。他在《十力语要》中写过一篇《说食》:“余以为,国人生命上缺乏营养,此不可不注意也。”缺乏营养怎么办?当然得吃。  相似文献   

8.
药膳的常识     
中国历来有“药食同源”一说。药膳虽说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但食用得法是显效的法宝。没有医生的处方,药膳怎样吃? 吃药膳的对与错 不管什么季节,药用蔬菜买来就吃。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医食同源”,以兔肴而论,它的“医”、“食”两大功能极为显著,千百年来,就是人们的传统美食,又是医疗各种疾病的良药。兔肉药膳,时下已成时尚,非常受人喜欢。  相似文献   

10.
轻食健康风     
近期,一种饮食新风逐渐兴起,即少食多餐,在三餐之余选择性地少量进食,以调整肠胃,使身体健康。这正符合了国际饮食“轻食”的潮流。所谓“轻食”含义很广,即食物是低热、低脂的;吃得分量要少;食物制作过程简单便捷,既可以在外面吃,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吃的时候,要保持轻松的心情……  相似文献   

11.
用美食滋养美丽,是女人最热衷的话题之一。乍暖还寒的春天,要合理饮食,保养阳气。壮阳韭菜白皙肌肤。韭菜是一种可药食两用的壮阳佳品。人们都误以为只有男人需要"壮阳",其实不然,女生多吃具有"壮阳、助阳"的食物,能让肌  相似文献   

12.
《健康大视野》2009,(12):10-10
以食入药,被称为食疗,也称药膳。中国的传统医学说“药食同源”,只采用纯自然物质入药。这一思想以文字记载追溯,已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旅行不过是为了吃。我深表赞同。西双版纳不仅是热带植物的王国,也是美食的天堂。如果你来到了这个热情洋溢的地方,一定要尝一尝热带雨林为您送上的美食盛宴。饭菜未至,酒水先上。袁枚《随园食单》里的"茶酒单"是这样说的:"七碗生风,一杯忘事,非饮用六清不可。"在版纳,如果你爱饮茶,马上有温润醇厚的普洱茶为你奉  相似文献   

14.
何富乐 《健康博览》2013,(12):50-52
冬季来临,找中医要求进补的人比较多,其实进补是需要通过辨证的,盲目进补会适得其反。虚证也有气虚、血虚等多种情况,确实是虚证的,适当进补有利于改善健康。中医讲究药食同源,不同的虚证采用不同的药膳,可以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治愈了虚证。  相似文献   

15.
浩然 《药物与人》2010,(9):58-59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部文学巨著不仅文字优美、情节生动,而且描写美食的地方也很多。《红楼梦》中的粥食种类是丰富多彩的,曹雪芹开列了贾府的粥谱,载录了8种粥食,即红稻米粥、奶子糖粳米粥、江米粥、碧粳粥、腊八粥、鸭子肉粥、大枣粥和燕窝粥,留下了清代盛世时中国粥文化的生活实录。在此择取几例介绍,有兴趣的人可以做来尝尝红楼梦中人的粥食。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谁能够抵挡住美食的诱惑?殊不知,当我们狼吞虎咽的时候,往往会发生致命的危险.餐桌上的"隐形杀手"之一——噎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大部分人都曾经历过.常常在吃饭太着急,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时都有可能发生.当你感觉食物卡在咽喉部位,突然呼吸不顺畅,那可能就是噎食的"危险信号".轻微的噎食,不用慌张,通...  相似文献   

17.
王修增 《家庭医学》2006,(23):43-43
如今,吃粗粮成为一种时尚,大的饭店、宾馆都有粗粮美食,许多老年人对粗粮更是情有独钟。其实,吃粗粮要讲究方法,过多地食“粗”对健康并不好。  相似文献   

18.
高键 《大众医学》2014,(10):20-22
中国历来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理论,人们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尝试逐渐得出了食物也可以治病的认识,认为有很多东西既是食物又是药物。而这些东西在中医上的一些记载也为食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素材来源。卫计委曾经公布过包含87种食物的“药食两用物品名单”。这至少表明了并不是所有食物都能治病,有一定药效的仅是一小部分。纵观这个名单,既包括我们日常食用的大枣、山药、刀豆、赤小豆、黑芝麻.也包括很多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蝮蛇、乌梢蛇、鲜白茅根、黄芥子、代代花。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外出就餐的机会大大提高,同时也意味着“病从口入”的机率也大大提高。食(饮)具消毒是评价餐厅卫生状况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和环节,为了解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餐饮业食(饮)具消毒质量,依法加强其卫生监督管理。我们于2005年对本区的食(饮)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20.
春节期间,我到北京几家大医院粗略地走访了一下,接诊的病人较多是食源性疾病的病人,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食源性疾病,用大白话说就是吃出来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