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微粒皮移植与异体皮混合移植在特重度度烧伤创面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与2002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治疗特重度烧伤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存活,自体微粒皮生长良好,创面覆盖率达到95%以上。所以患者接受随访5~12个月,供、受皮区未见明显瘢痕或仅有轻度瘢痕,愈合后皮肤外观、弹性及功能恢复较好。结论早期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治疗特重度烧伤效果良好,患者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2.
1999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共收治特大面积深度烧伤(70%TBSA深Ⅱ度以上)患者26例,其中21例采用自体微粒皮(或皮浆)覆盖同种异体皮移植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使陕南地区烧伤治疗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自体异体混合微粒皮技术救治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4例特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分为A、B 2组,每组32例。A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B组采用自体异体混合微粒皮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B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结论应用自体异体混合微粒皮技术救治特大面积烧伤的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的最大难题是自体皮源不足,微粒皮的应用基本解决了自体皮源不足的问题,但因其覆盖物(同种异体皮)价格昂贵,影响了微粒皮移植的广泛开展和应用。临床中应用脱细胞猪真皮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治疗烧伤创面的方法较多见,但应用脱细胞猪真皮与白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皮与新鲜异体皮混合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应用自体皮与新鲜异体皮混合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168例,取亲属的异体刃厚皮剪成0.5 cm×0.8 cm大小邮票状,取患者刃厚皮自体皮剪成0.3 cm×0.3 cm邮票状,按1∶1~1∶2的比例混合间隔移植于创面上。结果应用此方法修复的168例烧伤病人,自体皮与异体皮完全融合,成活良好,创面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2 a,创面无明显瘢痕增上和异体皮排斥现象。结论自体皮与新鲜异体皮混合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创面愈合良好,且愈后无明显瘢痕组织增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挽救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生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异体皮混合移植的临床意义与排异机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早期切除焦痂、覆盖创面,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此为医学界目前的共识。但大面积深度烧伤后自体皮缺乏,如何以有限的自体皮永久性覆盖创面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难题。目前为解决这一难题而发展起来的临床技术大致有自体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微粒皮移植、培养表皮细胞皮片移植和人工皮移植。其中自体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是瑞金医院烧伤科在20世纪60年代抢救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创造性的皮肤移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很小面积的正常皮肤,移植覆盖大面积烧伤创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自体微粒皮与大张异体皮移植术治疗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的方法.方法 选择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瘢痕严重增生挛缩造成关节畸形而自体皮匮乏的病人11例,共31个关节,在全麻下切除部分瘢痕,彻底松解,矫正关节畸形,用微粒皮加异体皮覆盖创面,术后进行植皮区压迫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12个月以上.通过术前、术后的皮肤外观、关节功能、组织学观察等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微粒皮移植者皮肤外观及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组织学可见表皮较厚,部分可见表皮脚,真皮层较薄,胶原纤维排列较有规律.结论 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移植术可用于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关节部位瘢痕挛缩.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新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创面修复贯穿烧伤治疗的全过程 ,是烧伤治疗的关键。只有及时、有效地覆盖创面 ,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 (烧伤总面积 >90 %或Ⅲ度面积 >70 %TBSA)自体皮源缺乏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关注。196 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烧伤科创建早期分批切痂自体皮与异体 (种 )皮混合移植法 ,将大张异体皮等距离开洞 ,嵌植断层自体小片皮 ,自体皮片的面积不小于 0 .3cm× 0 .3cm ,皮片间距不超过 1cm ,当自体皮片和异体皮片边缘吻合后 ,异体皮片出现脱屑现象 ,创面最终将随着自体皮片扩展而被…  相似文献   

9.
目的596自体微粒皮混合不同量异体微粒皮移植于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愈合和收缩情况,优化异体微粒皮加入量以达到较好的促创面愈合效果。方法实验以雌性SD大鼠为受体,在其背部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供体为雄性Wistar大鼠。实验分3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仅植入移植面积扩张比为20:1的自体微粒皮;实验1组和实验2组自体微粒皮的移植面积扩张比均为20:1,加入的异体微粒皮的移植面积扩张比分别为20:3和20:6。术后3、4周分别测定创面愈合率和收缩率,比较各组之间的区别。结果术后3、4周实验1、2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之间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2组创面愈合情况要优于实验1组。就创面收缩而言,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的异体微粒皮混合自体微粒皮移植可促进创面愈合;在移植面积扩张比为20:1的自体微粒皮中。混合移植面积扩张比为20:6的异体微粒皮较混合20:3的异体微粒皮具有更佳的促创面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10.
应用异种皮作微粒皮移植覆盖物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异种(猪)皮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例深度大面积烧伤患者,于患者行切痂植皮术前1 d,将1只50 kg左右的纯白猪处死后清洗、剃毛、消毒,切取2张含少量脂肪的皮片,用鼓式取皮机反取成全厚或中厚皮。先播散自体微粒皮,再将猪皮打孔覆盖其上加压包扎。观察患者术后猪皮排异、微粒皮成活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1年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猪皮完整、与创面粘贴好;术后4~5周猪皮呈干痂状,逐渐与微粒皮分离,微粒皮已生长融合,创面基本愈合;术后6~8周猪皮全部脱落,创面愈合。10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42~56 d[(50±5)d]。术后1年见患者术区虽有表浅瘢痕,但其弹性和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用猪皮替代同种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可行。  相似文献   

11.
微粒皮移植术已广泛应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为了有利于所移植自体微粒皮在创面的成活、生长及扩展,常需应用异体(种)皮覆盖以保证治疗效果.优良的异体皮是烧伤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后较佳覆盖物,但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往往使异体皮在短时间内被排斥,使微粒皮失去良好的生长微环境,从而导致手术失败[1].另一方面,临床上又常因所移植异体皮生长良好出现占位现象,导致微粒皮生长欠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007年8月-2008年8月,我们已发现3例占位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的关键在于创面的修复,而最大难题是自体皮源不足.1987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张明良等[1-2]发明白体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移植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获得成功,解决了自体皮源不足的问题.然而异体皮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并且具有传播病毒的危险,因此影响此项技术广泛应用.张明良等[1]在应用异体皮的时候也探索了自体微粒皮加异种皮(猪皮)复合移植覆盖创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自体皮浆播种猪皮覆盖治疗Ⅲ度烧伤蔡玉娥,张永兴,王封录自体上皮异体真皮混合皮浆移植,可解决大面积深度烧伤自体皮源不足问题。鉴于基层医院异体皮缺乏,自1991年起,我们采用自体皮浆播种新鲜猪皮覆盖治疗大面积III度烧伤13例,效果良好。临床资料及手术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厚度异体皮制备的微粒皮混合自体微粒皮移植于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后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制作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以移植面积扩张比为 5∶1的自体微粒皮为对照组 ( 10只 ) ,两种不同厚度异体皮制备的微粒皮与同样扩张比的自体微粒皮混合移植为实验组 ,其中实验 1组异体微粒皮厚度为 0 .3mm(10只 ) ,实验 2组 0 .6mm(6只 )。比较移植后 2、3、4周 3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收缩率及组织学差异。 结果 创面愈合率 :移植后 2周实验 1组大鼠( 94 .5 8± 3.99) %和实验 2组 ( 95 .2 8± 1.93) %均高于对照组 ( 88.2 8± 6 .85 ) % (P <0.0 5 ),移植后 3周实验 2组 ( 94 .5 5± 3.4 7) %高于实验 1组 ( 89.5 1± 4 70 ) %及对照组 ( 88.5 1± 5 .5 9) % (P <0.0 5),移植后 4周 3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创面收缩率 :实验 1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 5),实验 2组各时相点均低于实验 1组及对照组 (P <0.0 5)。组织学检查 :移植后 2周实验组大鼠有明显的淋巴细胞灶性浸润 ,移植后 4周 3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0 5 )。结论 适量的异体微粒皮混合自体微粒皮移植 ,可以促进创面愈合 ;混合移植等量异体微粒皮时增加其真皮厚度 ,能够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并对有关机制做进一步研究.方法 Wistar大鼠作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在SD大鼠背部建立全层皮肤损伤模型.90只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8只,第1组为自体微粒皮组;第2组为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移植组;第3、4、5组为混合移植组.混合移植组中自异体微粒皮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1、1∶0.5、1∶0.25.术后第2、3、4周分别测量每组创面的愈合率,采集创面标本,做HE染色,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混合移植组与自体微粒皮移植组比较,混合移植组创面愈合率及FN、LN均高于自体微粒皮组,其中1∶0.25混合移植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混合移植创面愈合率高于自体微粒皮移植,且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的面积比例按1∶0.25效果最佳,这可能与创面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大而积深度烧伤后混合皮肤嵌植与微粒皮移植疗效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总结笔者单位1992-2008年17年间收治的10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混合嵌植组52例、微粒皮组49例.比较2组患者首次自体供皮面积、首次自体皮覆盖创面面积,首次自体皮移植成活率、自体皮理论扩展倍数、自体皮实际扩展倍数、自体供皮总面积,以及术后残余创面情况、大关节功能状况等. 结果 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的首次自体供皮面积分别为(3.25±0.48)%、(3.01±0.21)%TBSA,首次自体皮覆盖创面面积分别为(30.4±3.6)%、(41.4±1.3)%TBSA,首次自体皮移植成活率分别为(99.9±1.9)%、(87.5±6.8)%,自体皮理论扩展倍数分别为(9.5±1.3)、(13.9±1.4)倍,自体皮实际扩展倍数分别为(9.5±1.3)、(12.0±1.5)倍,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自体供皮总面积分别为(14.2±1.9)%、(14.0±2.1)%TBS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残余创面超过0.5%TBSA者分别有23例占44.2%、37例占75.5%;混合嵌植组大关节功能状况较好者34例占65.4%,微粒皮组18例占36.7%. 结论 微粒皮移植法自体皮扩展倍数明显大于混合嵌植法,能更充分利用有限皮源;混合嵌植法创而愈合质量和大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微粒皮移植法.  相似文献   

17.
自体加异种或异体皮邮票状相间密植的临床应用赵步祥*熊治川*1987年7月以来,我科采用自体加异种或同种异体皮邮票状相间密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2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组男14例,女9例。年龄14~58岁。均为Ⅲ度烧伤,面积60%~85%,切痂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自体微粒皮联合大张新鲜异种猪皮移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和治疗组(17例),患者伤后3~7d,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治疗组采用自体微粒皮+大张异种猪皮移植修复,对照组采用自体微粒皮+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记录两组微粒皮扩展比、白蛋白应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植皮区感染面积百分比、微粒皮成活率及换药次数。结果:两组微粒皮扩展比、白蛋白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植皮区感染面积百分比少于对照组,微粒皮成活率及换药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张异种皮可有效提高微粒皮移植后的成活率,对微粒皮扩展比例没有明确的不良影响,是临床植皮时的一种不错选择。  相似文献   

19.
自体皮浆播种猪皮覆盖治疗Ⅲ度烧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上皮异体真皮混合皮浆移植,可解决大面积深度烧伤自体皮源不足问题。鉴于基层医院异体皮缺乏,自1991年起,我们采用自体皮浆播种新鲜猪皮覆盖治疗大面积Ⅲ度烧伤13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大面积切痂创面应用异体甘油保存皮作为创面覆盖物的效果。方法 对1999年6月~2001年12月入院的1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早期切痴微粒自体皮 大片异体甘油保存皮移植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5例移植异体皮均全部成活,除1例术后20天因营养不良及合并肺部感染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以外,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本组住院期间未出现创面感染,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住院费用降低。结论 早期切痂植皮可有效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率,减少住院费用。对大面积切痂创面,异体甘油保存皮是一种较理想的覆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