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我科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期间所行的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旨在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以指导临床麻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科在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期间共拟行小儿臂丛神经阻滞 37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1 3例 ;年龄 2~ 1 2岁 ,体重8~ 31kg ,ASAⅠ~Ⅱ级。手术科类包括 :手疤痕挛缩松解 +植皮术 7例 ,多指畸形多指切除术 5例 ,肱骨骨折内固定术 3例 ,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术 4例 ,手示 /中指断指再植术3例 ,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 6例 ,手外…  相似文献   

2.
1995年5月至1998年8月,我科在小儿上肢手术中施行臂丛神经阻滞2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0例,其中男137例,女73例,年龄11个月至14岁,病种包括肱骨骨折57例,尺桡骨骨折49例,上肢疤痕增生挛缩61例,畸形指切除20例,断指清创再植15例,其它...  相似文献   

3.
改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最为简便的麻醉方法,病人清醒且安全系数大。传统的肌间沟阻滞法,反复寻找异感或探触G横突,可引起较多并发症,而且进针过深,难保穿刺针进入神经血管周围鞘内,导致穿刺失败。笔者根据臂丛神经的解剖和实践经验,对传统的肌间沟臂丛阻滞法加以改进,取得了满意效果。上肢手术,从锁骨、肩、臂到手,麻醉效果均优良,并且无1例由穿刺引起的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102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0~1998年度行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者102例,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02例中,男71例,女31例。年龄10~56岁。术前药:安定6~10mg,麻前30min肌注麻药1%利多卡因加上肾上腺素1∶40万单位者84例,未加者18例,臂丛阻滞以肌间沟和腋路法为主,平均用药量18.21±2.23ml,手术种类(见表1),手术时间最长4h20min,最短35min,平均65.24±48.56min。并发霍纳氏综合征3例,轻度中毒反应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麻醉效果评价:安静无痛为优;轻痛辅用镇痛镇静药为良;剧病改局麻为失败。表1 手术种类名  称     例数  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研究臂丛神经阻滞双点法与单点法用于上肢手术时的麻醉效果,比较三组间神经阻滞效果、止血带反应和辅助用药情况。方法:选择90例上肢手术病人,ASAI-II级,手术时间2~5小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使用0.3%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B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使用0.3%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C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肌间沟阻滞使用0.3%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同时腋路阻滞使用0.3%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结果:双点阻滞法较单点阻滞法镇痛效果更完善,阻滞时间更长,止血带反应减少,基本未用辅助药。结论:双点阻滞法克服了单点法对尺侧或者桡侧阻滞不全的不足,止血带反应轻,病人舒适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6.
宋晓华 《中原医刊》2011,(12):81-82
目的观察基础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单凭氯胺酮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均有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心率波动显著小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呕吐和躁动发生率低(P〈0.05)。结论基础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992年起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于 2~ 12岁的患儿上肢手术。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8例上肢手术患儿均为 ASA ~ 级 ,男2 6例 ,女 2 2例 ,年龄 2~ 12岁 ,体重 8~ 40 kg,手术时间 30~180 m in。手术种类 :手外伤扩创缝合 15例 ,骨折闭合复位 18例 ,骨折切开复位 11例 ,瘢痕挛缩整形 4例。 48例患儿随机分为臂丛神经阻滞组和单纯用氯胺酮组各 2 4例。1.2 麻醉方法 术前 30 m in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 2~ 4mg/kg,阿托品 0 .0 2 mg/ kg。 (1)臂丛神经阻滞组 :1肌间沟阻滞法—将患儿头偏向健侧 ,在找到前中斜角肌的肌…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分离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60例上肢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复合组和分离组。复合组氯胺酮分离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分离组单纯氯胺酮分离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对比生命体征BP、SPO2、HR的变化、麻醉效果、术毕清醒时间及程度。结果复合组患儿麻醉效果,患儿苏醒状况明显优于分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分离组。结论氯胺酮分离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安全可靠,麻醉效果完善,患儿苏醒迅速,适合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科手术的应用。方法:60例择期行上肢骨科手术患者,年龄20~40岁,ASAI~II级,手术部位包括前臂、肘部、手掌、手指,随机均分为A、B 2组,每组30例,均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A组采用超声定位法,B组采用针刺异感定位法,阻滞完成后观察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评级,感觉阻滞评分,阻滞所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麻醉效果评级明显优于B组;A组患者感觉阻滞评分明显低于B组;A组完成神经阻滞所用时间较B组少;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B组,其中以手部感觉、运动异常及血管损伤为主;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骨科手术中能有效提高阻滞效果,减少阻滞所用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求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利多卡因对32例患儿在基础麻醉上行臂丛神经阻滞。结果:32例患儿中30例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结论:在基础麻醉状态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可以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仪征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固定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麻醉阻滞,实验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阻滞。观察2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在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对比中,实验组较对照组持续时间更长(P<0.05);2组患者手术前血氧浓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实验组患者血氧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好,可以有效缩短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操作时间,延长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心率和平...  相似文献   

14.
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在上肢手术中采用腋路加肌间沟联合阻滞麻醉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包括各种单侧上肢手术 119例 ,年龄 10~ 15岁 12例 ,16~ 5 9岁 98例 ,6 0岁以上 9例。按手术部位分类 :手部手术 2 0例 ,腕关节手术 11例 ,前臂手术 2 4例 ,肘关节手术 2 9例 ,上臂下 1/ 3部位手术 2 3例 ,其他 12例。2 麻醉方法选择  根据手术部位选择麻醉方法 ,凡肘关节以下的手术均采用腋路法。以肘关节至上臂下 1/ 3之间和多部位上肢手术均采用双路法。对肩关节和上臂中、上部的手术单纯选用肌间沟阻滞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及急诊小儿上肢手术335例,经肌注氯胺酮(5mg/kg)基础麻醉,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按利多卡因总量4mg/kg,左布比卡因1mg/kg,配成容量为0.8—1ml/kg,用7号针头采用肌间沟法单次注药.结果全组335例麻醉效果好,肌肉松弛,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并发症少.结论基础加臂丛神经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的一种比较理想的临床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及急诊小儿上肢手术335例,经肌注氯胺酮(5 mg/kg)基础麻醉,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按利多卡因总量4 mg/kg,左布比卡因1 mg/kg,配成容量为0.8-1 ml/kg,用7号针头采用肌间沟法单次注药。结果全组335例麻醉效果好,肌肉松弛,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并发症少。结论基础加臂丛神经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的一种比较理想的临床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上肢手术患儿,将其分为丙泊酚、七氟醚和氯胺酮组进行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丙泊酚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患者比较,术后呕吐和躁动发生率较低,术后苏醒时间短;丙泊酚组患者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有一定的降低,且七氟醚组患儿变化不明显,而氯胺酮组患儿MAP有不同程度提升。结论: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0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均使用神经刺激器行臂丛神经阻滞,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予以评价.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上肢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缩短麻醉时间,延长麻醉作用时间,有效预防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臂从神经阻滞加氯胺酮基础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小儿上肢手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手术中分别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后的MAP、HR、SpO2变化、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两种麻醉方法的有效性。结果A组麻醉前后MAP、HR、SpO2变化较大,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苏醒所需时间明显多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出现,而B组则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上肢手术用氯胺酮辅助臂丛神经阻滞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其麻醉效果完善,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点,是进行小儿上肢手术中一种不错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了连续臂丛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经验。方法;分腋路法和改良肌间沟法两种。结果:以刺破膜的落空感为进入神经鞘的标志,无寻异感,留置套管并固定,可连续加药而不需反复穿刺。结论:大大延长了麻醉时间,减少全麻药用量和止血带反应,尤其适用于时间较长的上肢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