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立止血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再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0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患者分为应用立止血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两组再出血率.结果 立止血治疗组再出血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15%(P<0.05),无并发血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立止血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再出血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血肿清除率和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其中对照组实施小骨窗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各个时间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定表(B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NIHS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观察组术后7 d、15 d、30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BI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且观察组术后3 d、7 d、15 d、30 d的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33%、5.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手术治疗较单纯小骨窗手术治疗血肿清除率更高,既可缩短手术时间、ICU...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试验组行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两组术后均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2周的神经损伤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的ADL评分、术后3 d的再出血率及术后3个月的死亡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血清S100β、NSE、NPY水平低于术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ADL评分低于术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试验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软通道微创穿刺相比,硬通道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出血量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神经损伤小的特点,使得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较好,且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的原因、避免再出血的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搜集并分析2010.4-2011.5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术后再出血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再出血病人,通过立止血加生理盐水冲洗及引流后,14例止血效果良好;8例止血效果一般,但再出血逐步停止;5例止血效果较差,改行开颅手术止血.结论 长期高血压损害及微创穿刺手术操作等因素可导致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保持血肿腔引流通畅,用立止血生理盐水经血肿粉碎器缓慢冲洗可达到较好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5.
丁昊  邓琳 《四川医学》2012,33(1):126-128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方法 对152例高血压基底核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再出血组及未出血组,其中28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对两组间年龄、术前血肿量、术前意识状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窗、术后血压波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再出血组术前平均血肿量显著高于未出血组,再出血组患者术后多有剧烈的血压波动.结论 术前血肿量大、术后血压明显的波动是造成高血压基底核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微牵拉和顺序血肿清除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3月-2016年9月在漳州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8)。观察组用吸引器和双极电凝动态微牵拉以及顺序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用脑压板固定牵拉和常规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血肿基本清除程度、术中责任出血动脉完全止血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脑牵拉相关损伤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良好率。结果:观察组的血肿基本清除概率、术中责任出血动脉完全止血率、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再出血率、脑牵拉相关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微牵拉和顺序血肿清除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运用,能提供充分的动态手术空间、精准止血、彻底清除血肿、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地避免牵拉脑损伤、有效地提高预后,是一种可行的和具有优越性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48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围手术期再出血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围手术期再出血发生率15.2%(48/315);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去骨瓣患者).手术后血压仍持续增高且波动幅度大;64.6%(31/48)再出血发生在手术后24h内.结论 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手术中止血不彻底以及术后血压高且波动幅度大,超早期手术再出血率风险较高.术中妥善的止血和术后保持血压平稳是避免和减少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104例术后早期再出血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再出血的原因为血压增高及术中止血不彻底,早期再出血的治疗效果手术组好于非手术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后控制血压是预防早期再出血的关键,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加降压药可取得满意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随机盲选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昏迷程度,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观察组)和同期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未再出血患者4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术后血压、影响凝血病史因素等,研究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S和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脑出血术后的高舒张压状态、血压控制不稳、术中止血困难、血肿形态不规则、影响血凝相关病史比对照组存在率高(P〈0.05或〈0.01)。结论导致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减少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本院2011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2例高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观察组,n=56)或常规骨瓣开颅术(对照组,n=56)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并发症率和疗效都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手术对策。方法:将我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30例总结分析,总结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GCS评分、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颅内血肿体积、手术时间间隔、术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术后24小时平均舒张压、术后甘露醇应用时间间隔、血肿形态不规则、是否发现出血动脉因素密切相关(P 〈0.05),与血糖水平、钻孔引流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术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颇多,积极有效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措施是防止其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陈习 《河北医学》2013,19(4):564-566
目的:探讨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脑水肿、消化道出血、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达到显效及有效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损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式,将其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可以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陈晨  贺震民  吴旻 《河北医学》2013,19(3):390-393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观察组41例,采用超早期微创尿激酶溶解;对照组41例,采用延期微创冲洗引流。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手术后近期和远期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完成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优、良好、差三个方面的例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快速清除血肿、安全、简单、有效,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采用不同外科术式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10例年龄〈85岁、GCS评分5~10分且出血量在40—80ml的患者,按小骨窗开颅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两种手术方式分为2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前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和和出血量、手术方式等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患者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再出血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远期生活能力等指标。结果:立体定向血肿穿刺与血肿开颅清除手术两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x2=0.669,P=0.413)和术后迟发再出血率(x2=O.321,P=1.000)无差异,两种术式术后远期生活能力无差异(Z=0.469,P=0.639)。对于脑出血后意识障碍Ⅱ~Ⅲ级、深部小血肿和重要功能区血肿的患者,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术偏瘫开始恢复小于骨窗开颅(t=11.245,P=0.000)。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针对不同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多少,早期采取个体化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能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预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27例,预后不良13例,预后良好率67.5%;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21例,预后良好率47.5%。治疗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临床疗效显著,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异丙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8例、亚低温联合异丙酚治疗组(治疗组)38例。监测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颅内压(ICP)、血糖、血电解质、烦躁及抽搐情况,以及术后第14天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月GO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的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血糖、体温、心率显著下降(P〈0.05),脱水剂使用量及次数减少(P〈0.05),烦躁、抽搐、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较对照组减少(P〈0.05),术后GCS,GO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结论亚低温联合异丙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具有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并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试验组采用经侧裂微创人颅方法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术进行手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时GOS水平和术后6个月时的ADL分级情况,对疗效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方法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手术的方法,且术后GOS、ADL情况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清除血肿进行治疗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进行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且预后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痛苦,利于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61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3.3%,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去骨瓣患者),手术后血压仍持续增高且波动幅度大;70.5%的再出血发生在手术后24 h内。结论: 术中妥善止血和术后保持血压平稳是避免和减少再出血的关键因素,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