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ICU质量整体评估的效果。方法以《深圳市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办法》作为依据,制定质量评估指标,进行质量整体评估。结果实施质量整体评估后,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显著提高,心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降低。结论质量整体评估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实现ICU护理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干预组采用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插管留置时间和转入普通病房所需时间。结果:治疗期间,干预组医源性损伤率、并发症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插管留置时间和转入普通病房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ICU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医源性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插管留置时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护理组长负责制在心脏外科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调动护理专业技术骨干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心脏外科ICU设立护理组长岗位,确定其岗位职责,享受相应奖金待遇。结果激发了护理专业技术骨干的工作积极性,护理投诉降低,各项危重护理质量指标得到提高。结论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组长负责制,能使ICU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新型的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应用于在ICU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对其应用效果和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ICU患者,将其分为A、B2组各43例。2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和新型的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2组管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出现医源性损伤、并发症和非计划拔管现象的比例明显低于A组患者;B组患者的插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B组患者离开ICU转入普通病房的时间明显早于A组患者;B组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应用新型的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在ICU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谵妄是一种意识和注意障碍,伴有认知功能的改变或感知障碍。ICU谵妄指患者人住ICU数天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状态的急性改变或反复波动、注意缺损、思维紊乱或意识模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3月收治的240例ICU患者按照是否实施细节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20例采用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家属与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思维培养了护士的临床思维意识,减少了护理缺陷与纠纷,可显著提高ICU管理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ICU护理评估量表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并探讨其效果.方法 集中GCS评分、Ramsay评分、Braden评分、导管滑脱危险评分,并列出各相关护理措施制成ICU护理评估量表,放置于方便查看处,责任护士进行入科评估,采取监控措施.结果 ICU护理评估量表的运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压疮、导管滑脱的发生率,减少或杜绝了护理安全隐患.结论 把ICU护理评估量表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是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提高ICU护理质量的管理办法,包括ICU的规模和建制,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护士素质,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加强临床护理和制定ICU护理质量标准。认为护理工作是ICU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提高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使医院的ICU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提高监护质量。方法运用"关键质量事件"原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确立工作职责,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检查与督导,监控护理质量。结果运用质量管理小组实施ICU护理管理,提高了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病区护理管理质量稳定在较高水平,综合考评质量在全院排名逐年递进。结论运用质量管理小组形式开展ICU护理质量控制,是提高ICU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新生儿科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我院新生儿科ICU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的方法和措施。结果护理组长负责制实施前与实施后护理质量内容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实施新生儿科ICU护理组长负责制,使得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建立了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强化激励调动了护理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减少和避免了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无缝隙护理管理的120例ICU患者的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以前的120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的评分、患者的死亡率、差错的发生率、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护士、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管理有助于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监控本在ICU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设立ICU质量监控记录本,成立质量控制管理组,选择监控组长,规范质量监控记录本的书写格式、内容及跟踪记录方法。结果应用护理质量监控本后,护理部检查护理综合质量合格率从94.54%上升至9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88,P〈0.01);护士长自查护理综合质量合格率从93.59%上升至9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70,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2.5%降至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22,P〈0.05)。结论护理质量监控记录本的应用完善了质量反馈体系,提高了管理效率,有利于提高护理综合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方法将风险管理方法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内容包括落实3级护理质量控制,识别护理流程潜在危险因素,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分享制度,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和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病房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士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责任心、应急能力6个方面和病人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实施管理前后比较,均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地降低医疗风险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马娟  钟坤  黄善三 《护理研究》2007,21(18):1672-1673
[目的]提高ICU教学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利用再造的护理业务流程对ICU护理人员进行带教及规范化培训。[结果]护理教学质量、服务意识、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护理业务流程再造在教学管理中具有实效、简便的特点,应提倡在全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患者施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15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经鼻胃管用百普素行肠内营养支持,并给予完善、合理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吸入性肺炎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能改善ICU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冠状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并发ICU谵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冠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并发ICU谵妄的原因,探讨干预谵妄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09年12月53例CABG术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健康状况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微血栓形成、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环境改变、睡眠时间减少、入住ICU时间延长、ICU谵妄未被及时评估、诊断、规范治疗等相关原因。结果 53例CABG术后患者并发ICU谵妄21例,发生率为39.6%。其中年龄≥70岁的患者术后并发ICU谵妄的比例更高。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尽早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术前访视、术前带患者参观ICU、适时的术后镇痛及良好的睡眠、病情许可尽早转出ICU,对CABG患者术后并发ICU谵妄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在计算机病区网络管理操作平台上纳入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我院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进行评分评估,并根据评分结果指导临床科学分配护理人员,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月入住ICU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38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获得性败血症的发生、菌种、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9年6月入住ICU后确诊发生败血症的48例患者的病原菌培养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本次调查中ICU败血症发病率为1.01%,死亡率为47.9%;56株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占42.8%,革兰阴性菌占39.3%,真菌占17.9%;年龄≥60岁、APACHE Ⅱ高评分、低蛋白血症、应用肠外营养是影响ICU败血症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年龄/〉60岁、高APACHEⅡ评分、低蛋白血症等获得性败血症患者的相关护理及营养管理,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