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gT )的影响.方法:选入90例有不同程度CHF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合用缬沙坦和苯那普利, 每天口服缬沙坦80mg, 苯那普利10mg; B组为ARB(缬沙坦),每天口服80mg;C组为ACEI (苯那普利), 每天口服10mg.三组均不限制使用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前、治疗第56天各采静脉血1次,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T ).结果:A,B和C三组自身比较治疗后较用药前PAgT(P<0.01)水平均显著降低;A组和B组之间、A组和C组之间及B组和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 ARB(缬沙坦)和ACEI (苯那普利)可改善PAgT,并且二者联合治疗CHF有协同作用,是治疗CHF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苯那普利对改善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肾脏病变的疗效 ,选择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5 4例 型糖尿病伴肾脏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 A、B两组 ,均坚持饮食控制和降糖治疗 ,停服 ACEI两周后 ,A组给予苯那普利 10 mg/d晨间口服 6个月 ,B组不服 ACEI。检测两组实验初及 6个月时空腹血糖 (FBG)、血尿素 (BU N)、血肌酐 (Scr)、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尿白蛋白排泄量 (UAE)、血清 型胶原 (C )和层粘蛋白(L N)并比较。结果表明 ,苯那普利治疗后 U AE、C 、L N均较治疗前以及未予治疗组明显降低 ,UAE减少与 C 、L N水平降低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苯那普利对治疗 DN、延缓肾病进展及改善肾功能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20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n=70):口服苯那普利20mg/d;B组(n=70):口服苯那普利10mg+缬沙坦80mg/d;C组(n=65):口服缬沙坦80mg/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3月后,B组有效率略优于A组(P>0.05),但均优于C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B组比A组略优(P>0.05),但两组较C组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C组均低于A组(P<0.05)。结论 常用剂量的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苯那普利或单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4.
沈卫新  高顺忠 《吉林医学》2010,31(31):5554-5555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将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随机分成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组(A组)、左旋氨氯地平组(B组)、贝那普利组(C组),每组45例。A组患者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1次/d,贝那普利片10mg,1次/d;B组患者单用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1次/d;C组患者单用贝那普利片10mg,1次/d;均随访8周,观察3组降压效果。结果: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组降压有效率为95.50%,左旋氨氯地平组为60.0%,贝那普利组为53.3%。B、C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有协同降压作用,适用于中青年高血压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燕 《黑龙江医学》2010,34(2):111-11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并与单用贝那普利降压疗效比较,以期选用合理的降压药物和用药方法。方法60例Ⅰ、Ⅱ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治疗组(A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1次/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1次/d。对照组(B组)30例给予贝那普利10 mg,1次/d,连用4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疗效好、安全性佳,可以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华妮  柯华 《右江医学》2010,38(4):420-421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5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A、B、C组,各组均为25例。在不改变原DN治疗方案的前提下,A组给予苯那普利10 mg/d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80 mg/d治疗,C组给予苯那普利10 mg/d及缬沙坦80 mg/d治疗。治疗时间为16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压(每天至少两次),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血压,治疗开始时3~5天监测肾功能及电解质,以后每1~2周查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血钾及血糖。结果治疗后A、B、C三组患者SBP、DBP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C组治疗后SBP与A、B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P<0.01),C组与A、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Scr、BUN、血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治疗早期DN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月于我院住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3例,A组予贝那普利5 mg口服,1次/d,B组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静滴,1次/d。C组联合组予贝那普利5 mg口服,1次/d,同时加用前列地尔10μg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静滴,1次/d。疗程4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及Scr水平,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的24 h尿蛋白及Scr水平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达(2.06±0.33)g,Scr达(136.50±21.43)μmol/L,分别显著低于A组、B组(P0.05)。A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8.8%,B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5.8%,C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9%,三组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保护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联合治疗组,缬沙坦40~80 mg/d +苯那普利5 mg/d)、B组(缬沙坦组,80 mg/d)、C组(苯那普利组,5~10 mg/d),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血清钾(K+)指标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各组MAP、Scr、BUN均明显下降(P<0.05);A组24 h微量白蛋白尿显著下降(P<0.01),B、C组明显下降(P<0.05);组间对比以A组24 h微量白蛋白降低最为明显(P<0.05);其他各生化指标HbA1c、UA、K+各组间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缬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更有效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提示有早期肾损害患者应尽早联合降压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谢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550-455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确诊患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00例,随机分为 A、B、C 3组,各100例。 A 组、B 组、C 组患者分别服用剂量为10 mg/d、15 mg/d、20 mg/d 的贝那普利,对比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所改善,C 组相比 A、B 2组患者指标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差异显著(P<0.05);C 组总有效率较 A 组和 B 组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剂量为20 mg/d 的贝那普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改善心功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和风心病所致的心功能Ⅱ -Ⅳ级 (NYHA分级 )的患者 ,随机分为苯那普利 (洛汀新 ) 5mg/d组 (甲组 )和苯那普利 (洛汀新 ) 10mg/d(乙组 ) ,观察用药前后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 )、醛固酮 (ALD)的变化和心功能改善的关系。结果 :乙组患者AngⅡ、ALD的下降和心功能改善均较甲组明显。结论 :①血浆AngⅡ和ALD水平的下降 ,可以作为判断ACEI治疗心衰疗效的客观指标 ;②在心衰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 ,适当地加用ACEI的剂量 ,有助于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尿毒清灌肠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生长-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46例CRF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2例),后者单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毒清灌肠。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同时比较肾功能包括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24hUP)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TGF-β1及IL-1β较治疗前降低,以观察组降低明显,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cr明显升高,BUN、Scr及24hUP明显降低,以上变化仍以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尿毒清灌肠可有效降低CRF患者生长因子TGF-β1及细胞因子IL-1β的含量,并有效改善肾功能及促进毒物排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5月诊治的30例原发性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根据患者肾功能分组,按 eGFR≥60 mL/ min,15 mL/ min≤eGFR〈60 mL/ min, eGFR〈15 mL/ min 分为 A、B、C 3组,A、B 组患者主要采用一侧保留肾功能和另一侧根治性切除的主要治疗方式,C 组患者主要采用双侧根治性切除的方式治疗,分析各种手术方式对不同肾功能状态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手术治疗均取得成功,其中 A 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为33.33%,1例患者术后肾衰竭行透析治疗,1例患者术后7年因肿瘤原因死亡。 B 组患者,尿路上皮肿瘤复发率为31.25%,3例患者随访期间因肾衰竭行透析治疗,3例患者死亡。 C 组患者术后均行透析治疗,尿路上皮肿瘤复发率为37.5%,随访期间死亡3例。3组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和肿瘤特征,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保留肾功能的治疗方法对于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而言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洛汀新(盐酸贝那普利,Benazepril Hydrochloride Tablets)、依那普利(Enalapril)和卡托普利(Captopril)对糖尿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珐: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ystatin C在评估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中的应用价值,寻找一种对透析患者较简便、精确的RRF估算指标。方法收集95例透析患者(其中血液透析患者61例,腹膜透析患者34例)的血、尿标本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和尿肌酐(Ucr)以及Cystatin C浓度,分析血清Cystatin C能否很好地估算透析患者的RRF,并且将它估算的RRF(eGFR1)同标准的RRF以及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得出的RRF(eG—FR2)进行比较。结果所有透析患者Cystatin C和Scr浓度均伴随着RRF的降低而上升,但Cystatin C的上升幅度比Scr平稳。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Cystatin C、Scr与RRF均呈负相关(r=-0.53、r=-0.46,P〈0.05;r=-0.71、r=-0.63,P〈0.05)。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分别基于Cystatin C和Scr测得eGFR与RRF均呈正相关(r=0.69、r=0.63,P〈0.05;r=0.74、r=0.58,P〈0.05),且Cystatin C测得eGFR与RRF的相关性更好。结论Cystatin C估算透析患者RRF准确、简便,在24h尿标本难于准确收集的情况下,Cystatin C比Scr更适合透析患者RRF的估算。  相似文献   

15.
王婷婷 《河北医学》2010,16(11):1329-133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3组:贝那普利组(41例)、吡格列酮组(43例)及联合用药组(41例)。贝那普利组患者予以一般治疗及口服贝那普利10mg/d。吡格列酮组患者予以一般治疗及口服吡格列酮30mg/d。联合用药组联用贝那普利10mg/d和吡格列酮30mg/d,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量(Up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UAER、Upr、尿β2-MG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5);与贝那普利组和吡格列酮组相比,联合用药组Scr、UAER、Upr、尿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吡格列酮均能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干预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斌  陈江斌  熊蓉  黄巧 《疑难病杂志》2011,10(1):47-49,83
目的从形态学观察评价缬沙坦、贝那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的改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采用经典"两肾一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后,随机取24只分为3组,每组8只;另设假手术组8只。缬沙坦干预组给予缬沙坦30 mg·kg~(-1)·d~(-1),贝那普利干预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kg~(-1)·d~(-1),假手术组、肾性高血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8周后处死动物,称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取左心室组织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根据Masson染色结果计算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及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与管腔面积之比(PVCA)。结果两肾一夹法术后4周可形成稳定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组织切片提示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溶解坏死及心肌纤维化明显;治疗8周后2个药物干预组血压较肾性高血压组明显下降(P<0.05,P<0.01),LVMI、CVF、PVCA明显改善(P<0.05,P<0.01),但2个药物干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贝那普利能够显著改善肾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从形态指标分析比较二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肾功能中度下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术后肾功能各项指标,评估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肾功能中度下降且行PCI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术前12h静脉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20μg,术后改为10μg Qd应用3d.对照组术前12h~术后24h持续静脉给予生理盐水1ml/kg/h.检测入组前、术后24h、48h、72h的Scr、CysC、eGFR.记录不良事件.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24h、48h、72h的Scr、eGFR、Cys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未出现不良事件,对照组出现心功能恶化5例;2组均无对比剂肾病发生.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对肾功能中度下降PCI患者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与水化疗效相同,但较少发生心功能恶化这一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葱白制剂对慢性肾衰大鼠肾组织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制备5/6肾大部切除慢性肾衰大鼠模型。分为葱白制剂组、苯那普利组、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组大鼠分别于第1、4、8、12周杀检,分别留取血、尿及肾组织标本,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及PPAR-γ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PPAR-γ mRNA表达。结果自第8周起,葱自制剂组及苯那普利组BUN及Scr下降,较模型组明显差异(P〈0.05);用葱自制荆及苯那普利均可明显减少尿蛋白排泄(P〈0.05);免疫组化模型组仅在肾小球有少量PPAR-γ表达,葱白制剂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均有PPAR-γ表达,苯那普利组仅肾小球有少量表达,而假手术组主要在肾小球表达,肾小管有少量表达;葱白制剂与苯那普利均可明显抑制Ⅰ、Ⅲ型胶原的表达。RT—PCR结果示5/6肾大部切除大鼠肾组织PPAR-γ mRNA表达下降,葱白制剂可上调其表达。结论葱白制剂可改善肾纤维化,保护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慢性肾衰的早期调节PPAR-γ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预后与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尿蛋白及其变化的关系。方法根据10年间Ccr变化情况将135例IgAN分为3组:肾功能稳定组(66例)、肾功能进展组(33例)、透析组(36例);按照初期Ccr不同分为肾功能正常组(112例)和肾功能降低组(23例),观察10年间各组Ccr变化情况;初期。肾功能、尿蛋白、病理组织学改变,病程中的尿蛋白变化、蛋白尿≥1g/d且持续时间占整个观察时间的比例等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0年间3组Ccr均降低,稳定组、进展组、透析组分别为10ml/min、40ml/min、70ml/min,尿蛋白的推移稳定组维持在0.5g/d以下,进展组在1吕/d左右,透析组在1.5g/d左右。初期Ccr〈70ml/min的病例,尿蛋白多、组织学损害明显的其预后不良,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r≥70m//min的病例,初期尿蛋白≥1g/d的与尿蛋白〈1g/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论组织学损害程度如何,如果临床过程中尿蛋白≥1g/d,并且持续的时间超过整个观察时间40%以上的病人以后肾功能降低的可能性大。结论对尿蛋白持续〉1g/d的患者将尿蛋白降低至1g/d以下对稳定肾功能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降低至0.2~0.5g/d以下意义将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原发性IgA肾病且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3.0g的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ACEI组)、骨化三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组(VD3+ACEI组)各30例,观察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血钾及血钙。结果:两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VD3+ACEI组较ACEI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可降低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未发现高血钾、高血钙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