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我院1978~1996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肺部炎性假瘤3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15岁~63岁,平均43.5岁.其中8例无症状者为查体时X线胸透发现;23例有症者中,咳嗽18例,咳痰14例,咯血或痰中带血丝者5例,胸痛、胸闷者12例,追溯有发热史者15例,杵状指(趾)者2例.病程为1月~5年不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0例中,3例发现支气管口红肿及外压性改变,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慢性炎症.行肺穿刺活检6例均未发现肿瘤细胞.X线检查 本组主要表现为肺野内有边界清楚的园形或椭圆形阴影,其最大直径为9.6cm,最小者 相似文献
3.
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5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易误诊,从而影响到治疗。本文中我们主要总结肺部炎性假瘤的特点,为正确诊断、妥善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自1990年1月至2000年3月手术治疗51例肺部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均经我院病理科确认,所有患者随访满3年。结果51例炎性假瘤患者术前仅3例(5.9%)明确诊断为炎性假瘤;24例(47.1%)诊断为良性病变;10例(19.6%)诊断为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待鉴别;14例(27.4%)诊断为肺癌。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病灶摘除术22例(43.1%),行楔形切除术4例(7.8%),行肺段切除术2例(3.9%),行肺叶切除术23例(45.1%);术后1例(2.0%)出现并发症,有3例失访,其余均健康生存。结论肺部炎性假瘤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术前明确诊断有一定困难,应尽早手术治疗,主要依靠手术中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决定手术方式,以局部病灶切除和肺叶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4.
5.
儿童肝脏炎性假瘤: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6例儿童肝脏炎性假瘤.患者年龄4~13岁,男4例,女2例.主要症状有间断性发热、上腹部疼痛及肿块.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临床上均误诊肝脏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学均呈炎性增生性肿块.讨论了发病原因和诊断. 相似文献
6.
炎性假瘤合并肺癌:附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组炎性假瘤合并肺癌6例,占同期炎性假瘤的7.6%(6/79)。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其可分为三种形式:(1)假瘤癌变;(2)两瘤并存;(3)癌件假瘤。其临床特点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继之持续性咳嗽伴痰中带血,而胸片见瘤体较大而无淋巴结转移征象。合并肺癌的炎性假瘤主要为假乳头瘤型和组织细胞型。肺癌多为鳞癌,亦可有腺癌及未分化癌。手术标本表现假瘤瘤体极大,而癌灶极小可造成误诊或漏诊。详尽的术前检查如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及经皮肺针吸活检对确立最后正确诊断帮助较大。因假瘤部分巨大,合并肺癌分期相对较早,其预后较单纯肺癌为好。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附22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至今收治的2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位年龄56岁,发生部位分布于胃54.5%,小肠36.4%,十二指肠9.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22例均经外科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良性8例,交界性3例,恶性ll例。术后随访死亡3例,复发2例,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术前不易作明确的定性诊断,肿瘤大小、核分裂相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指标,完整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肺炎性假瘤:(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8例肺炎性假瘤,其中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46岁。所有病例均经肺切除手术,炎性假瘤直径1.2~13cm,占因肺肿瘤而手术病例的8.6%。16例于术前进行过支气管纤维镜检查,3例有段支气管狭窄,1例外压性支气管闭锁,2例病变突入支气管内。病理报告,纤维组织细胞型11例(64.7%),浆细胞型5例(29.5%),假性淋巴瘤型1例(5.8%)。 相似文献
9.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少见的子宫良性肿瘤 ,临床上易误诊为子宫肌瘤。现报道本院收治的 1 0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合免疫组化 ,观察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 1 993~ 2 0 0 2年子宫肿瘤标本 792例 ,其中诊断子宫腺瘤样瘤 1 0例 (1 .3% ) ,年龄 30~ 51岁 ,中位年龄 42岁。自发现腹部包块到就诊 ,病程为 1 0天~ 3年 ,其中 7例合并子宫多发性肌瘤 ,2例为剖宫产时发现。位于子宫角 6例 ,子宫底 2例 ,子宫体 2例 ,均靠近浆膜面。临床均诊断为子宫肌瘤。1 .2 方法 标本经 4%甲醛液固定 ,石蜡包埋 ,常规 …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延伸至右侧心腔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2001年1 月至2009年1 月我院收治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延伸至右侧心腔患者5 例,年龄41~49岁,心功能(NYHA)Ⅲ级3 例,Ⅱ级2 例。均为女性,5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慌、胸闷、晕厥症状,病程4 天~5 个月。体检示双下肢水肿、腹水及肝大2 例,盆腔占位3 例。影像学检查提示,5 例患者下腔静脉、右心占位。3 例有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病史,1 例有左卵巢畸胎瘤剔除史;腹部手术与本次手术间隔15~36个月。肿瘤起源于左右生殖静脉各1 例,起源于左髂内静脉2 例,右髂内静脉1 例。术前行输尿管DJ管植入术2 例。结果:2 例患者接受分期手术。3 例患者一期行盆腔肿瘤及体外循环下行下腔静脉、右心肿瘤切除手术,2 例停循环时间分别为29,43min。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1~72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其中Ⅰ级4 例,Ⅱ级1 例,1 例术后3 个月B 超发现盆腔复发肿瘤,随访5 年无盆腔包块明显增大,患者无自觉症状。3 例经下腔静脉切开的患者,1 例行下腔静脉重建,其它2 例均直接修补,术后随诊无下腔静脉梗阻。结论:提高对有子宫肌瘤病史或右心房肿物患者的警惕性,外科直视下进行心脏内肿物子宫附件病变组织及盆腔残余瘤体切除术,可获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肺炎性假瘤诊断及外科治疗7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肺炎性假瘤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对1970年12月-2000年12月71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女49例,男22例,年龄23-72岁,平均45.2岁,肺叶切除44例,楔形切除18例,肺段切除8例,探查活检1例,术中冰冻病理切片13例,肺炎性假瘤11例,错构瘤1例,可疑腺癌1例,术后病理考虑恶性变5例。结果:5例恶性变者,3例已生存5年,2例术后5年内死于复发,转移,余66例预后良好,结论:术前诊断较困难,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对决定术式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方法 :心脏嗜铬细胞瘤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l7、19及35岁。患者均以头痛、心悸、大汗及血压增高就诊。术前24小时尿儿茶酚胺检查均升高,分别经超声心动、CT及冠脉造影等检查证实心脏不同部位有占位性病变,3例生长抑素受体显像阳性。3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术。 结果 :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证实为心脏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28~48个月患者头痛、心悸、大汗及高血压明显改善。1例术后原心脏部位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病灶有进展,1例24小时尿儿茶酚胺水平未降至正常水平。 结论 :心脏嗜铬细胞瘤极为罕见,诊断过程困难,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心脏嗜铬细胞瘤有效的方法,对不能手术直接切除的心脏嗜铬细胞瘤患者,自体心脏移植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5.
110例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T0乳腺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T0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1978年1月-1996年12月间共收治女性乳腺癌9082例,苍茫检出T0乳腺癌215例(217例次),其中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T0乳腺癌为110例(111例次),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25例行传统根治术,仿根治术66例,全乳切除术11例,乳腺部分切除加放疗4例,区段切除4例。病变多数(78.0%)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及特殊型癌。结论:在91例仿根治术及根治术中淋巴结转移率为6.5%,110例术后除4例死于他病外,106例经随诊5-15年均健在,明显提高了生存率术及根治术中淋巴结转移率为6.5%,110例术后除4例死于他病外,106例经随诊5-15年均健在,明显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36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病理及外科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病理及临床生物学特征,重点探讨外科治疗经验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全部36例(活检标本14例,手术标本22例)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10例电镜观察.对接受手术治疗的22例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体形态多为溃疡隆起型,镜下形态分为燕麦细胞型和非燕麦细胞型.接受手术治疗的22例按1997年新的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10例(Ⅱa期4例、Ⅱb期6例)、Ⅲ期10例.手术后1、2、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38.8%,13.3%,9.0%,最长生存者已达11年,中位生存期16个月.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肿瘤的TNM分期仍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如何早期发现和对早期患者实施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58例肺大细胞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58例肺大细胞癌(LCLC)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1980年至2004年在本院接受外科治疗的58例LCL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 男47例,女11例,男女之比4.3:1。年龄35~73岁。58例LCLC占同期手术病理证实2754例肺癌的2.1%。Ⅰa期9例,Ⅰb期18例,Ⅱa期4例,Ⅱb期5例,Ⅲa期16例,Ⅲb期4例,Ⅳ期2例。LCLC总体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6%、37.2%、29.7%,其生存率高于小细胞肺癌,但较鳞癌和腺癌低。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是TNM分期(P=0.011)、淋巴结分期(P=0.013)、手术结果(P=0.003)。 结论: LCL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影响LCLC术后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为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否根治性切除肿瘤。提高早期LCLC的发现率和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改善术后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14例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分析手术治疗14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完整切除9例,部分切除5例.1例术后出现急性肺水肿,2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均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半年至8年,良性肿瘤术后疗效好,恶性者术后主要死于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选择合适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治疗巨大纵隔肿瘤效果肯定,术中可选择分块或整块切除,防止避免大出血和复张性肺水肿.恶性者术后辅助化疗和(或)放疗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