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霉素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霉素生产菌株HD07-30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硫酸二乙酯(DES)进行双重复合诱变选育筛选耐红霉素的高产菌株,获得红霉素抗性突变菌株,生物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27%.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对自主分离得到的星孢菌素产生菌HY1进行分类鉴定和诱变选育。方法 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 比对分析,结合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对菌株HY1进行分类研究;以HY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氯化锂(UVLiCl)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及亚硝基胍(NTG)诱变,结合含色氨酸、甲硫氨酸的抗性平板进行筛选。结果 菌株HY1为链 霉菌属的菌株,通过多次诱变得到突变高产菌株HY6-S36,且遗传性能稳定,发酵效价达360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80%。结 论 获得一株高产稳定的星孢菌素生产菌株,为星孢菌素产业化提供优良的菌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avermectin产生菌S.avermitilis的生长特性,提高产生菌B1a组分的产量。方法采用紫外线、诱变剂亚硝基胍并结合甲硫氨酸诱变等手段对出发菌株S.avermitilis N-5—6进行诱变处理,初筛、复筛。结果筛选获得总效价达到4525.8μg/ml的高产除虫链霉菌突变株A-3,B1a比例提高到56.0%。结论采用紫外线及亚硝基胍诱变方法,结合甲硫氨酸诱变筛选,与出发菌株相比可以获得avermectin总效价及B1a组分显著提高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克风敏(Clofatimine. B663)化学名为2-(对-氯苯胺基)-5-(对-氯苯基)-3,5-二氢-3-异丙亚胺基吩嗪。据报道,本品有氨苯砜的抑菌作用和类固醇的抗炎作用,对麻疯病及其反应均有效,对耐氨苯砜麻疯杆菌菌株亦有治疗作用,为一较有前途的抗麻风新药。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11):1482-1485
目的:为我院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住院患者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2013-2015年共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2 089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1 456株(69.70%)、非发酵菌633株(30.30%),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菌株406株(19.44%),包括非发酵菌367株、肠杆菌科细菌39株。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而非耐碳青霉烯类菌株的耐药率相对较低;除氨曲南外,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对其余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产MBLs耐药菌株36株(8.87%),包括产MBLs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3株、产MBLs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3株;未检出产MBLs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结论:我院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耐碳青霉烯类菌株以非发酵菌为主,耐药率普遍高于非耐耐碳青霉烯类菌株;产MBLs情况较为严重,且产酶菌株均为非发酵菌。临床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及产酶菌株的监测,避免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而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6.
〔英〕/Zheng C J…∥J Nat Prod.-2006,69(12).-1816~1819从真菌B.byssicola F120菌株的液体发酵物菌丝体中分得3个新的桥二硫双氧代哌嗪类化合物bionenctin A(1)、B(2)、C(3),还分得一个已知的化合物轮枝孢菌素D(4)。研究了它们对6种金葡菌菌株[其中包括2种耐甲氧西林株(MRS  相似文献   

7.
阿维菌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产生菌B1a组分的产量。方法采用诱变剂亚硝基胍处理菌种 ,以含 1g·L-1甲硫氨酸的分离培养基作为定向筛选的分离平板 ,挑选生长快的菌落进行初筛、复筛。结果筛选得到高产菌株中B组分含量显著提高 ,其中得到的突变株M— 2 0经摇瓶初、复筛和传代实验表明是稳定的B组分高产变异株 ,其B组分含量达 82 1% ,较出发菌株提高 14 6 % ,其中B1组分达5 2 4 % ,较出发菌株提高 19 3%。结论采用NTG诱变结合使用含 1g·L-1甲硫氨酸的平板进行筛选可以获得阿维菌素B组分显著提高的菌株  相似文献   

8.
庆大霉素优良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优良的庆大霉素(GM)高产菌,以Micronozpora Echinozpora 07-1为出发菌,经硫酸二乙酯(DES)和微波诱变处理,以自身代谢终产物为筛子,采取抗性平板以及摇瓶动态选育两种方式,结合薄板层析(TLC)检测进行优良突变菌株的筛选.筛选得到的产C1组分比例较高的优良突变菌株突变菌株D15,其发酵液中C1含量达到GM中的45.94%,生物效价为1 400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6.8%,并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553株亚胺培南病原菌分布与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临床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HIS系统调取2009年1—6月对亚胺培南耐药的83例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经细菌学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结果: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菌株553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8.63%(103/553)、鲍曼不动杆菌2.17%(12/553)、大肠埃希菌20.98%(116/553)、肺炎克雷伯菌13.21%(73/553)、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7.59%(42/553)、白色假丝酵母菌8.50%(47/553)、光滑念珠菌4.88%(27/553)、其他24.05%(133/553)等菌株。耐亚胺培南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具有高度耐药。结论:耐亚胺培南菌株大多存在多重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耐亚胺培南菌株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用亚硝基胍(NTG)和紫外线(UV)诱变处理出发菌株T_(6-13),定向筛选α-氨基β-羟基戊酸(AHV)和S-(2-氯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抗性突变株和蛋氨酸缺陷型,得一苏氨酸产生菌M_(8-31)(AHV~rAEC~rMet~-),可积累L-苏氨酸6.7mg/ml。再以M_(8-31)为出发菌株,进一步提高抗性和筛选α-氨基-4-乙硫丁酸(Eth)敏感突变株,获得一苏氨酸高产菌株ME7(AHV~rAEC~rMet~-Eth~s),在含有葡萄糖10%的培养基中发酵48h可积累L-苏氨酸17.5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