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流程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邝蕾  黎雪娟  吴伟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55-1557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调查分析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改善,重新制定出更加规范、科学的输液流程及安全管理规定,并实施、评价。调查统计新流程执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依从性、病人满意度。结果新流程执行后:(1)门急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2)护士依从性明显提高(P0.001);(3)病人满意度明显增加(P0.001)。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结论运用流程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标杆管理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被西方现代企业认为是改善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用的一个管理工具。本文阐述了标杆管理的涵义、新时期军队医院运用标杆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借用标杆管理的方法,结合新时期军队护理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标杆管理在军队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管理技巧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翁亚芳 《现代护理》2006,12(30):2919-2920
目的探讨护士长管理中的方式、方法问题。方法借鉴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的原理与方法,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技能。结果一名合格的护士长除了自身具有过硬的护理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上处处以身作则之外,如能加强管理学理论的学习,把心理学、行为学方面的一些原理与方法运用到护士长管理工作中,讲究护士长管理技巧,这样就能提高护士长管理效能。结论护士长管理技巧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账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制订护理账户内容与分值标准、建立账户册,使用护理管理账户,并与传统护理管理方法比较。结果实施护理管理账户管理后,病区管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护理操作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护理管理账户是实行量化护理管理的有效工具,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黄璐 《中国临床护理》2009,1(3):234-236
目的 为了加强质量管理,探讨护理质量控制检查的有效方法。 方法 通过对护理质量管理检查标准及方法进行修订、完善,对自愿报名参加质量控制检查的质控员进行专题培训、考核并聘用;与2006年传统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2007年基础护理质量、急救管理、病区管理、病历书写质量评分显著高于2006年,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新的质量管理方法能更好的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督导,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授权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急诊的实际情况,设置白班、夜班组长,负责相应质量监控。同时,建立各类管理团队及专项质量管理小组。结果实行授权管理后,急诊护士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管理人才得到储备,急诊护理质量提高。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使用授权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急诊护理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护理管理中人本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理念的变革和革新,近年来,护理管理中也开始吸纳人本管理这一重要思想。本文从人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护理管理的自身特点,提出在护理管理中运用人本管理的前提、主要方法、最终目标、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等五个构成要素,从而将人本管理的内涵更加清晰化。  相似文献   

8.
<正>护理质量管理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护理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程度,也依赖于护理群体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的参与意识[1]。近年来,逐渐有学者在护理管理中引用问题管理理念和方法,对护理问题控制、引导和化解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以提高护理管理的实效性和预见性。本文对问题管理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问题管理的定义及起源问题管理(Management by Problem,MBP)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挖掘问题、表达问题、归结问题、处理问题为线索和切入点的一套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借助问题进行的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提高监护质量。方法运用"关键质量事件"原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确立工作职责,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检查与督导,监控护理质量。结果运用质量管理小组实施ICU护理管理,提高了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病区护理管理质量稳定在较高水平,综合考评质量在全院排名逐年递进。结论运用质量管理小组形式开展ICU护理质量控制,是提高ICU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潘慧  宁晓东  万恩桂 《护理学报》2019,26(17):18-21
目的 探讨积分制管理在护士长管理效能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对全院64名护士长实行积分制管理,制定积分制考核表,从参加活动及安排、管理成效与发展、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工作作风、团队建设、科研教学、民主测评等方面制定积分分值,将积分作为护优秀护士长评选依据。结果 积分制管理实施后,护士长角色认知、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分、护士长管理满意率均提高(P<0.01)。结论 积分制管理调动了护士长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长管理效能,是科学的护士长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的改进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提高手术室器械管理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器械组、岗前培训、合理弹性排班、明确界定职责等措施改进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实行手术器械术前常规供应、术中紧急供给、术后规范化处理。结果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和器械清洗质量。结论器械管理方法改进能为各种手术提供及时、准确、优质的器械保证,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运用PDCA循环提高手术室保洁工作管理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手术室保洁工作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①根据保洁工作的现状制订合理的计划;②实施计划;③跟进检查,促进保洁工作的有效性;④利用反馈结果及时合理调整处理。结果微生物监测阳性率、员工考核合格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保洁工作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洁净手术部Ⅲ级洁净手术间不同空气洁净时间,选择连台手术理想的开台时间。方法选择Ⅲ级洁净手术间第一台清洁手术结束后应用净化空调进行清洁净化,在清洁前和净化后15min、30min、45min三个时间段采用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在指定监测点进行尘埃微粒数监测。结果清洁前0.5μm微粒超过标准,而清洁15min后微粒数已降到标准要求。分别对0.5μm、1.0μm、2.0μm三个级别微粒清洁前、清洁后15min、30min、45min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重比较(LSD),清洁后15min、30min、45min与清洁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清洁15min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结束后手术间净化15min即可进行连台手术,这样既不影响净化效果,同时也达到了手术的高效率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生物洁净手术室是目前最先进、最理想、最高效的外科手术空气净化场所,它是一个多专业功能的综合整体。发挥好生物洁净手术室的作用与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及科室医护人员是否熟悉生物洁净手术室一些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专业技术人员对手术室层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不容忽视,只有全方位把好护理质量关,将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病人的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PBL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术室护理人员56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安全核查及手术物品准备、患者体位摆放、术后手术器械的分类及清洗、突发事件处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学习主动性、手术操作基本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既增强了手术室专科护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锻炼了其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专科护士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益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室护理情况以及78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模式,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实施FMEA,比较FMEA实施前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情况。结果FMEA实施后体位相关并发症、手术感染、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FMEA实施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设备应用策略管理对层流手术室PM2.5及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按是否实施层流手术室电设备应用策略管理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层流手术室电设备常规管理,管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层流手术室电设备应用策略管理,统计两组术中手术室内人员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检测患者切口及口鼻周围PM2.5浓度。结果两组术中手术室内人员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距离切口1 cm、5 cm、10 cm、20 cm和距离患者口鼻5 cm处PM2.5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患者距离切口1 cm、5 cm、10 cm、20 cm和距离患者口鼻5 cm处PM2.5浓度显著高于无切口感染患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层流手术室PM2.5浓度与切口感染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电设备应用策略管理有助于降低层流手术室PM2.5浓度及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及其程序化管理。方法建立护理操作程序及其归类,设计程序化护理操作行为评价表,并确定评分因素、评分系数及评分因素分值。采用程序化护理操作行为评价表比较实施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前、后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通过运用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发生(P0.01)。结论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能科学指导护理操作行为,为护理操作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护理操作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感染控制路径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0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感染控制路径,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时长、手术室感染率、空气洁净率、环境卫生合格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时长及手术室感染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空气洁净率、环境卫生合格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感染控制路径有利于降低手术室感染率,提高患者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应用于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后的效果。方法:采取目视管理对手术患者的安全核对和感染控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结果:实施目视管理后,在年手术量增加的同时,手术差错事故发生率和患者术后感染率降低,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目视管理应用于患者安全管理中,可以使患者安全管理更加科学化,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促进了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的关注,增强了其对患者安全管理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