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疼痛医学事业的奠基者和领航人、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韩济生院士的积极倡导和全力推动下,北京大学医学部疼痛医学中心于2013年11月15日宣布成立。该中心主任韩济生院士介绍,疼痛是一种原始但又深刻触动高级中枢的感觉;疼痛研究是医学领域最早、最持久的话题之一;另一方面,疼痛医学又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慢性疼痛的研究和治疗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最重  相似文献   

2.
疼痛学科自国家卫计委2007年发布"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发[2007]227号文件)以来,有了飞跃发展。在中国疼痛学科领航者韩济生院士等一直倡导的整合医学理念指引下,整合基础及各相关临床学科理论和技能,在精准医学范畴中以微创技术为有利手段,为众多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提供了微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至2002年开展业务至今,秉承名誉院长韩济生院士之教  相似文献   

3.
医学技术及其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观念中,医学技术与医学科学有明显的不同。医学科学回答医学研究中“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医学技术则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因此,对医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对指导临床医学实践、发展医学科学、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都有特殊的意...  相似文献   

4.
“许多年后,针灸的大旗,也许会落在别人的手里,那时候中国仅仅是针灸的故乡。”———2004年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韩济生院士的讲话。“面对中医在西方世界的兴旺,我们完全有理由担心,也许未来中国要到西方去取中医药的真经。”———摘自2004年北京香山会议宣读的“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报告”一文。1我国针灸临床研究现状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既往的研究对科学的方法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依据,影响针灸学在防病治病中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影响了针灸学迈进世界主…  相似文献   

5.
论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医学模式转变  传统的医学科学立足于生物科学 ,并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和不断融入而不断进步 ,它把人作为生物学上的人去研究其医学及健康保健问题 ,由此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 ,这种医学模式在近代医学居于统治地位达几百年之久 ,对医学学科的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疾病谱”、“死因谱”、“年龄谱”已经发生了变化。现代疾病的病因较以前复杂得多 ,除了受生物因素支配以外 ,还受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制约 ,在人群中常见的疾病如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病…  相似文献   

6.
任秀玲 《美中医学》2006,3(1):61-63
用科学认识论的科学学科判定标准研究中国医学,发现中医理论以人体生命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其所反映的生命状态为研究对象,采用司外揣内的方法,具有研究方向明确的科学家专业队伍及相应的学术机构、出版刊物和教育设施。与西方医学的以人体组织结构及其功能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实验等方法研究人体不同,它们是把握着人体不同物质层面的医学科学中的两个分支学科。因此,中国医学应明确其“现象-状态医学”的本质属性,在医学科学中确立“现象-状态医学”学科地位,树立科学的理性信念,推动中国医学按着“现象-状态医学”的固有规律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医学争鸣》2014,(6):9-9
2014年7月28日至30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了强伯勤院士、赵国屏院士、赵铠院士、魏于全院士、王威琪院士、陈森玉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的医药、工程、经济技术领域的18名专家,对第四军医大学牵头筹建的“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重大基础科学设施项目进行了现场调研,并召开了专项评估论证会。专家组赴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拟建场址进行了实地踏勘,  相似文献   

8.
吴慧 《海军医学杂志》2003,24(3):281-283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即“循证医学”。循证医学要求从医人员要以科学的证据为依据来决策自己的医疗行为,而这些在临床上行之有效的科学证据则来自于大量的医学资料。如何“快速、准确、完整”地查找这些文献资料,并通过严格的挑选和评价以获取证据,这给信息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略述了信息服务人员应怎样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去适应和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医学模式转变谈医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模式的转变 ,就是对医学认识的观念的更新。社会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发展和变化着。封建主义者 ,以固定不变对待发展和变化 ,阻碍着社会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者以变应变 ,适应和推动着历史发展。随着社会的前进 ,医学科学也在迅速的发展和变化 ,医学模式由远古的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发展到近代的机械论医学模式 ,进而发展为现代的生物医学模式 ,目前医学模式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将会推动医学科学迅速发展。我们医学教育必须与医学模式的转变相适应。一、生物医学模式的贡献与不足生物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数字医学》2012,(2):67-67
2012年1月11日,全国远程医学大会在解放军总医院举行,来自军内外237家医院的350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回顾了“十一五”期间远程医学为推动我国医学科技进步、缩小城乡就医差距取得的巨大成绩,确立了“十二五”期间远程医学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1.
循证医学 ,顾名思义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但是 ,循证医学的所谓“证据”又有其特殊含义 :其确切含义是医生应以各种临床试验研究结果为工作依据 ;而医生的主观印象、基础医学研究结果及其推论均不足以作为临床工作的依据。本文拟就循证医学模式的临床工作方法进行讨论 ,旨在倡导内科循证医学的发展。1 证据是循证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环节医生应尽其所能为患者提供更周到的医疗服务 ,每一个化验检查、治疗措施均应遵循科学的证据。证据的作用是使思想认识真理。然而长期以来 ,医生日常工作中许多诊疗措施都是以个人经验、习惯和主观意向…  相似文献   

12.
13.
14.
Psychosomat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指导临床医生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从而解决临床问题的一种新思维和新方法。疼痛医学是治疗急慢性疼痛的跨学科的、新型的、发展中的临床学科,是现代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循证医学如何运用在疼痛医学中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16.
17.
浅谈检验医学与循证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人们的医疗需求、保健意识和法律意识也普遍增强。由于高效、广谱抗生素种类的不断增多和临床上的滥用,使得人类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尤其发病率极高的疾病谱群已由感染性和营养失调等单因素引起的疾病,进而转向以机体自身代谢和调控失常为主要谱群的多因素性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疗效评价、治疗方法的选择等诸多方面都给我们…  相似文献   

18.
在疼痛医学中如何运用循证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在规范临床试验、指导临床治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疼痛医学是多学科的、发展中的临床学科,需要大量的临床证据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就循证医学在疼痛医学中的应用和操作做具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20.
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improving human heal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with her thousands of years history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health of Chinese people, definitely is vital in CAM in China. Medical sciences including CAM and mainstream medicine, with unified specific aim, could be integrated and become integrative medicine. During the integration, TCM would contribute much more in the progress with her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linical efficacy.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how TCM takes part in the inte gration via her func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