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朗格罕斯细胞是皮肤免疫系统的组成之一 ,是表皮内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 ,能吞噬处理表皮抗原 ,具有抗原递呈和激活局部淋巴结内T淋巴细胞作用 ,能监视环境物理、化学因子和病原体 ,是固有性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桥梁” ,利用其免疫抑制机制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朗格罕斯细胞是皮肤免疫系统的组成之一,是表皮内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能吞噬处理表皮抗原,具有抗原递呈和激活局部淋巴结内T淋巴细胞作用,能监视环境物理、化学因子和病原体,是固有性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桥梁",利用其免疫抑制机制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张平 《现代免疫学》1996,16(3):181-183
人类活化T细胞能表达HLA-DR分子。这种DR^+T细胞具有抗原递呈作用,能递呈一些结合于T细胞上的抗原、自身抗原和游离抗原降解的肽段。T细胞递呈抗原通过递呈负性信号诱导T细胞克隆无反应性和/或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而对机体免疫应答起负调作用。本文就这一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体角朊细胞抑制混合表皮淋巴细胞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颖平  郑泽铣 《现代免疫学》1999,19(4):207-209,228
本文应用混合表皮淋巴细胞反应实验体系, 在体外模拟混合皮肤移植中的自体皮岛效应。结果发现: 自体表皮细胞能以剂量依赖形式抑制自体淋巴细胞对异体表皮细胞的同种异体增殖反应。抗原递呈抑制物氯喹可恢复由自体表皮细胞诱发的抑制。提示后者参与对同种异体抗原的间接递呈。进一步分析表皮中两种抗原递呈细胞的作用, 发现真正参与诱导抑制的是角朊细胞而不是表皮中的朗罕细胞。  相似文献   

5.
章崇杰  刘杰 《免疫学杂志》1994,10(3):154-157,161
用化学偶联的双特异性抗体复合物-αTT-α-IgM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其抗原递呈能力。结果显示:αTT-αIgM的对照组低1000倍左右,与抗原特异性B细胞的抗原递呈效应相似。抑制试验显示:羊抗鼠IgM,鼠IgM能抑制αTT-αIgM对非特异性B细胞抗原递呈作用的增强效应,表明B细胞膜IgM在抗原递呈中起关键性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αTT-αIgM的存在确能模拟抗原特异性B细胞的高效抗原递呈功能。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作为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存在结合抗原的DEC-205受体,随着细胞的不断成熟,对抗原俘获加工能力减弱,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共刺激分子表达增强,T细胞粘附能力和抗原递呈能力增强,细胞因子合成增加。树突状细胞不但可以经MHC-Ⅱ类分子途径递呈外源性抗原T辅助细胞,而且经MHC-Ⅰ类分子替代途径递呈抗原肽段给杀伤性T淋巴细胞,以发挥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作为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存在结合抗原的DEC-205受体,随着细胞的不断成熟,对抗原俘获加工能力减弱,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共刺激分子表达增强,T细胞粘附能力和抗原递呈能力增强,细胞因子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小鼠表皮内T淋巴细胞(dendritic epidermal T cells,DETCs)的形态、表型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揭示小鼠DETCs活化后能够发挥抗原递呈功能。方法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DETCs的形态,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析DETCs的表型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通过DETCs和na觙ve CD4+T细胞进行共培养,观察DETCs对淋巴细胞分化方向的影响。结果 DETCs在形态上表现出抗原递呈细胞的树突状特征,活化后分泌一定水平的IFN-γ,DETCs活化后在体外与na觙ve CD4+T细胞共培养可以诱导该型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结论小鼠DETCs具有抗原递呈细胞的基本特征,是皮肤免疫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CD1分子是不同于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的第三类抗原递呈分子,它能将脂类抗原递呈给某些亚群的T细胞,这些受CD1分子限制的T细胞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在T细胞发育、免疫调节、粘膜免疫以及自身免疫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守芝  李劲松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3,26(4):223-224,F003,F004
CDl分子是不同于MHC分子的另一类抗原递呈分子,是用以识别并递呈脂及糖脂类抗原而非多肽抗原给T细胞的抗原递呈系统,其编码基因非常保守,并无多态性变异,在介导抗结核感染免疫及某些自身变态反应性疾病中起非常重要作用。对其作用与机制理论深入研究将为研制新的免疫疫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MHCⅠ类分子结合的多肽多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8^+T细胞识别的抗原为靶细胞或抗原递呈细胞MHC1类分子递呈的多肽,它是抗性物质经过细胞内加工后并发由MHCI类分子从细胞内递呈出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烧伤患者淋巴细胞与异体表皮细胞的混合培养体系(MELC),并进一步添加自体表皮层细胞,以模拟混合皮肤移植时自体皮岛的局部微环境,探讨相应的免疫学机理。结果发现:1.自体表皮层细胞能有效地抑制MELC反应;2.抗原加工阻断剂预处理自体表皮细胞之后,后者对自身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现象消失或明显缓解,提示自体表皮层细胞有抗原递呈功能,参与对同种异体抗原的间接识别;3.单抗封闭实验显示DR分子不参与自体表皮的抗原递呈作用。据推测DQ等非DR分子可能参与自体表皮对异体HLA抗原的加工递呈。相应的免疫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的T细胞是表达MHCⅡ类分子抗原和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特有的粘附分子。最近体内体外实验证明,T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通过在已经被活化的T细胞中诱导免疫无能及在静止的T细胞中诱导细胞毒作用,T细胞对免疫应答提供了调的信号。WernerJP和他的同事们指出:“这代表T细胞的主要阴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CD1分子是不同于MHC分子的另一类抗原递呈分子,是用以识别并递呈脂及糖脂类抗原而非多肽抗原给T细胞的抗原递呈系统,其编码基因非常保守,并无多态性变异,在介导抗结核感染免疫及某些自身变态反应性疾病中起非常重要作用.对其作用与机制理论深入研究将为研制新的免疫疫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CD1分子是不同于MHC分子的另一类抗原递呈分子 ,是用以识别并递呈脂及糖脂类抗原而非多肽抗原给T细胞的抗原递呈系统 ,其编码基因非常保守 ,并无多态性变异 ,在介导抗结核感染免疫及某些自身变态反应性疾病中起非常重要作用。对其作用与机制理论深入研究将为研制新的免疫疫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柴琳琳  万瑛  吴玉章  邹丽云 《免疫学杂志》2012,(10):877-879,883
目的观察Rab4突变体在树突状细胞(DC)内的定位,研究其对DC内源抗原递呈的影响。方法构建Rab4突变体的慢病毒表达质粒,以DNA-磷酸钙共沉淀法制备慢病毒,病毒感染DC-OVA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OVA细胞中Rab4突变体的表达与定位,最后用识别MHC I类分子-OVA肽复合物的T细胞杂交瘤B3Z细胞检测DC-OVA细胞内源抗原递呈的变化。结果慢病毒可高效感染DC-OVA细胞,感染后Rab4突变体可在DC-OVA中稳定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结构中。抗原递呈检测结果显示Rab4对DC内源性抗原递呈具有正相关性影响。结论成功观察到不同Rab4突变体在DC内的表达与分布,初步证实Rab4蛋白可通过其活性的改变参与调节DC的内源性抗原递呈。  相似文献   

17.
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对自身物质的免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尽管胸腺能触发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清除,但胸腺内仍有多种组织特异的蛋白表达量较少而不足于诱导自身耐受。机体也存在胸腺外耐受,如树突细胞(DCs)等抗原递呈细胞(APCs)可从其它细胞捕获自身抗原再传递给自身反应性T细胞(间接递呈),使后者缺失或无能而形成免疫耐受;或APCs由于不完全成熟而使得自身反应性T细胞仍具部分活性。因此,给予APCs成熟信号可能打破胸腺外T细胞的免疫耐受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人树突状细胞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是一种专职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亦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APC,在自体、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中起着重要的刺激淋巴细胞活化的作用。未成熟DC具有摄取和加工递呈抗原的能力,而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MHC-I类分子不仅能够进行内源性抗原多肽怕递呈,而且通过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与其MHC-I类分子结合后,也能有效地递呈外源性多肽诱导CRLS的产生。这一抗原递呈途径可能在免疫监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趋化因子是机体内一群能使细胞发生趋化运动的细胞因子,通过与表达于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树突状细胞是一种专职的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功能与趋化因子和其受体介导的体内迁移密切相关,从而有效的将抗原递呈给初始T细胞并使之活化和分化,发挥其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