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男性乳房异常发育症,中医称为“乳疬”。《诸病源候论》云:“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因此,历代医家认为本病与肝(胃)肾关系最为密切。其发病机制,初起大多为情志郁结,痰浊凝聚,气滞血瘀,进而损及阴血,终成虚实互见,甚则肝肾亏虚,阴损及阳。而肝郁痰结,乳络壅塞为本病发生之关键。笔根据本病发病之机制及其临床表现,将其分为3型,以辨证论治为主治疗本病,获效显,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病即中医"乳癖病",肝郁痰凝、肾阳虚衰为其基本病机。乳癖肿块特点为皮色不变,不红不热,属阴证,气血凝滞、痰凝相互搏结形成阴毒,于乳络之内搏结而发本病。孙主任认为肝肾阴毒内结为本病致病的病理基础,提出了通过疏肝理气化痰、温肾助阳散结两个方向,症证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学术思想,有效的指导了临床。  相似文献   

3.
乳病为妇科常见病。急性发作临床上较为常见 ,变化多端 ,病势严重 ,常有不同程度的乳头溢血、乳房肿胀、疼痛难忍等。笔者认为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及“痛则不通 ,通则不痛”的理论 ,乳病的急性期应用理气法能够迅速控制 ,缓解症状及促进痊愈 ,现将其机理探讨如下。1 乳房的肿、痛、胀是乳病最常见的症状“妇人乳有十二穰”。穰 ,即乳络 ,乳管。乳房与经络、脏腑和气血关系密切。足阳明胃经贯乳中 ,“乳房属胃” ;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肋 ,绕乳头而行 ,“乳头属肝” ;足少阴肾经亦藉经络与乳房相联。各种病因引起与乳房相关的脏腑、…  相似文献   

4.
从病变脏腑在肝肾、肾虚肝郁是病变的枢纽,探讨了男性乳房发育症的病因病机,并提出了本病的治疗原则、辨证分型及生活调摄要求,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证治疗 乳腺增生病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平素郁闷忧思,致肝气郁结,气痰滞结于乳络,演变为核,多见于冲任不调,久未生育,或者成年未婚的女性;或因肝肾俱虚,房劳过度,肝肾虚怯,精气不能濡养肝木,致使肝虚血燥,加之脾土运化失职,气郁痰滞,结为乳中结核,多见于中、老年的男女患者;  相似文献   

6.
1 概述 乳房肿块是当今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乳房内的一种慢性非炎症性疾病.如中医古籍<妇科玉尺>云:女人之病,关系最钜者莫如乳.对此古医家论述诸多,辨证方法各异.现代临床辨证多以肝气郁结、胃热雍滞、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为主,多注肝肾二经.其治以疏表清热解毒、解郁化痰、补益扶正为原则.但我们经过临床病例验证认为,乳房疾病肿块虚者十之八九,而虚者之要责之肝肾虚亏、冲任失调、肝肾不足之中.而西医认为该病是以内分泌失调引起,即黄体酮分泌减少,雌激素的量相对增多所致肿块.因此,治疗乳房肿块重视调冲任脉、凋补肝肾,以中医中药乳核胶囊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虚实夹杂为病理基础,燥、痰、瘀、毒互结是本病的病理关键,久病入络是其发展的常见趋势。中医辨证分为:以脏腑辨证为主,从脾、肝、肺、肾论治;以气血津液辨证为主,从气、血、阴津、痰瘀、瘀热论治;以三焦辨证为主,从上、中、下三焦论治。治以滋阴润燥为主,佐以除湿、化痰、祛瘀、解毒、通络等法。  相似文献   

8.
乳痈(乳腺炎),又名乳症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中医经络辩证为:乳痈之形成与足厥阴肝经与足阳明胃经有密切关系,因乳头由足厥阴肝经主之,乳房由足阳明胃经主之,肝经之气与阳明之热互相搏结,气血不调,脉络、乳络不通乃成此证,此病人多发于育龄产后的妇女,以哺乳期初产妇为多见,而顽固性乳痈是指经长时间中西医治疗,其肿痛始终不消或溃后创口久不愈合的乳痈而言.  相似文献   

9.
正乳衄是因肝脾两伤,肝经火郁、脾失统血而发。证见乳窍溢出血性液体,在乳头或乳晕部可摸及肿块。相当于乳腺导管乳头状瘤及乳腺导管乳头状癌。1诊断依据(1)乳头经常有血性分泌物溢出。(2)可在乳头根部触及肿块,可移动,不与皮肤粘连,挤压乳头时可见血性分泌物。(3)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妇女。(4)乳头分泌物涂片作细胞学检查,乳腺导管造影,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经前乳痛证是指妇女在经前出现乳房胀痛或乳头触痛不可近衣,直至经行症状缓解的病证。有的妇女在经前或经期,因生殖器官、盆腔及乳房组织的充血,引起的腰骶酸楚,下腹坠胀、乳房胀痛等,一般不影响妇女的生活和工作,不属本病范畴。现代医学认为经前乳痛证为乳腺增生病的最早期表现。经前乳痛证一般均从肝郁辨治,疏肝解郁为常用之法。作者通过临床发现,经前乳痛证其本在肾阳不足,其标为肝郁气滞。温肾阳调气血治疗本证疗效显著,兹就这一观点阐述如下。 冲任隶于阳明而附于肝,乳房属肾,乳头属肝,肝气失疏,乳络不畅,均可导致乳房…  相似文献   

11.
阴茎癌的发生与包茎、包皮过长、病毒感染、性传播疾病、紫外线、药物、吸烟、免疫系统受损有关。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中的"肾岩翻花",《疡科心得集·辨肾岩翻花绝证论》日:"夫肾岩翻花者,俗名翻花下疳。由其人肝肾素亏,或又郁虑忧思,相火内灼,水不涵木,肝经血燥,而络脉空虚,久之损者愈损,阴精消涸,火邪郁结,遂遘疾于肝肾部分"。并认为本病与舌疳、失营、乳岩为外科4大绝证,预后不良。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多以清解下焦湿热为大法,但临床所见并非皆是湿热之证,其中不乏下焦肝肾阴寒之证。笔者以暖肝煎化裁治疗阴茎癌1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乳房外上真皮乳腺单帝瓣巨乳和垂乳缩小整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房缩小美容术保持乳头乳晕血运感觉的方法。方法 采用宋氏巨乳缩小本方法设计切口,以乳头晕上方及外侧真皮乳腺单蒂供应乳头乳因运和神经支配,完成乳腺整形。头乳晕血运感觉保留好。结论 该法切口瘢痕小、乳头乳晕血运感觉良好。适合于不同轻重程度的巨乳垂乳,可作为乳房肥大或松垂的重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内伤发热是因脏腑气血虚损失调引起,有虚实之分。本证以低热为多见,偶可表现为高热,也有患者仅自觉发热且触其机肤有热感等。发热可兼恶寒、伴头晕、神倦、自汗、盗汗、脉弱等。一般病程缓慢。中医辨证分阴虚内热型,气虚血亏型,肝经郁热型和淤血内结型等。治疗分别以滋阴清热法,益气生血甘温除热法,疏肝解郁清热法和活血祛淤法等。  相似文献   

14.
乳腺肿块是妇女乳房一种非炎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乳癖”范畴,《疡科心得集》所论述:“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此名乳癖”。本病多由于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温,以致肝脾两伤。肝肾同源,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冲任为肾所主,赖气血充养,肝脾两伤,可致肝肾不足,冲任失调,阳虚而痰湿内结,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吾师刘文琼治疗老年外阴白色病变的经验。[方法]通过搜集并整理吾师治疗老年人外阴白色病变的案例,并结合历代医家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用药等方面系统总结吾师治疗该病的经验,并附验案一例。[结果]刘文琼认为老年外阴白色病变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为本,虚风内扰为标,脏腑主要涉及肝肾,辨证为肝肾阴虚兼血虚风燥证,治疗需以滋补肝肾之阴为本、祛风止痒为标,且结合中药外洗方,局部用药。所附医案,充分体现刘文琼于本病辨证用药之精准,效果之显著。[结论]刘文琼治疗老年外阴白色病变效果满意,并为本病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是中医外感病的三种辨证方法,这三种方法相互独立、互相补充又互有重叠,给学习和运用造成了较大困难,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和统一。通过对三种方法的病机及证候进行分析,认为外感病的辨证实质上就是脏腑经络辨证。基于脏腑经络理论,运用证素辨证统一中医外感病辨证方法的同时,还应注意延续和保持各种外感病辨证方法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17.
乳衄浅说     
乳衄,名出于《疡医大全》,指乳头向外溢血的一类病证,包括现代医学之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扩张、导管炎症及乳腺恶性肿瘤等疾病。本病多发于35~50岁的妇女,且近年来有发病率升高的趋势。由于本病早期仅表现为乳头少量出血,无其它不适,且乳房内又  相似文献   

18.
周静芹  胡林山 《河北医学》2011,17(6):842-843
乳窍内不时溢出少量血性液,称为乳衄,疡医大全·卷二十·乳衄门:“妇女乳房并不坚肿结核,惟乳窍常流鲜血,此名乳衄”。此病多见于西医乳管内乳头状瘤,为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为乳头溢液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本病多发于30—50岁经产妇女,其特点是乳头单个或多个乳孔溢出血性液体,或有乳晕下单发肿块。由于本病绝大多数为良性疾患,而西医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八法"中的"消法"入手,论述消法在郁滞期乳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历代先贤和当代前辈们对"消法"的认识和运用为理论基础,归纳总结在治疗郁滞期乳痈过程中临床常用的"外消法"和"内消法",并从导致郁滞期乳痈乳房结块的原因入手,以病案举隅的方式论证内、外消法相结合在郁滞期乳痈治疗中的显著疗效。[结果]乳痈初期乳房结块的形成其"标"为乳汁淤积,其"本"在脏腑气血失和。在治疗中,运用外消法消散有形的乳汁淤积,内消法通行脏腑气血,以达到祛除外邪、调畅脏腑气血、消散乳房肿块、通行乳汁之目的。所举验案显示,患者脏腑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乳汁淤积,发为乳痈,治疗时以外消法中的推拿法结合内消法调和营卫气血,临床疗效明显。[结论]消法在治疗郁滞期乳痈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外消法"和"内消法"同用,标本兼治,方能取得长远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中医将其命名为粉刺性乳痛。是一种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化脓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晕区肿块、非哺乳期乳房脓肿、乳头部瘘管。据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41%-5.36%。本病古典文献中并无明确记载及论述。对此病的认知尚不足百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