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金龙  张明 《广东医学》2006,27(11):1696-1697
目的探讨影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个性、焦虑度及抑郁度的检测,并与100例正常人作对比分析。结果肠易激综合征组在内倾-内向型性格、不稳定型情绪、中重型焦虑度和重型抑郁度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性格特征呈内倾-内向型和情绪不稳定型个性,伴有中重度焦虑及重度抑郁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单中心胃肠病患者自行使用口服补充和替代治疗(CAM)的概率,并与对照者进行比较。背景:公众对于CAM的认识和使用日益增加。功能性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应用CA M已有描述;但CA M用于胃肠病的效果还不清楚。研究:分别请胃肠病诊疗部的患者和当地超市的顾客完成评估CAM使用情况的30分问卷调查。结果:共有1409例受试者参与。CAM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使用率为49.55%,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为50.9%,普通胃肠病患者中为20%,对照者中为27%。Pearson卡方检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BD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更可能使用CAM(P<0.001)。二元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性、心理社会因素对肠易激惹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测评46例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的个性、精神心理状态。另3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肠易激惹综合征病人EPQ中E(内-外向)分低于对照组,N(神经质)分高于对照组(P<0.01)。在SCL—90中,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等因子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前一年内接受负性生活事件的频度及刺激量高于对照组,生活事件总刺激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心理特征、病前生活事件与肠易激惹综合征发病相关,患者常发生神经质、情绪易激动、不安、焦虑及抑郁等心理异常,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个性特点及心理因素对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0~2006年我院收治的9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评定.结果: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EPQ中E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N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SCL-90评定显示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诸因子及阳性项目数与正常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在个性方面存在差异,社会心理因素对发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断、治疗相关性.方法在经胃镜证实疾病分类84例中采取问卷调查、临床PPIs治疗观察、肠镜检查等方式.结果胃食管反流病57例中伴肠易激综合征42例占74%、无胃食管反流病12例伴肠易激综合征4例占33%.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伴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诊断、治疗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干预。并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及人格特征,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第4周末进行调查比较。结果经心理护理干预后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于干预第4周末问卷调查4~5分病例数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60例IB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且经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心理护理干预对IBS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能有效提高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各亚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按照罗马Ⅲ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4个亚型之间生活质量和心理特征。方法应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M)、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U)和正常对照者进行评分,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4个亚型之间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女性IBS-C型和IBS-M型患者较多;4个亚型患者SAS和SDS得分比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女性患者抑郁得分明显高于男性;4个亚型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各个维度分值均有明显降低。结论各亚型IBS患者生活质量均受到影响,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其生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米氮平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其对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55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分.然后将患者按照随机给药的方法 分为两组:联合组(28例)给予米氮平联合匹维溴胺治疗,对照组(27例)单用匹维溴胺治疗,均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腹痛、腹胀及大便性状异常和排便异常的改善情况.同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神经肽Y水平.结果 55例患者的SAS评分为(47.4±9.3)分,SDS评分为(57.6±8.8)分.联合组对肠易激综合征单项症状中的腹痛和大便性状异常的改善及总体症状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浆神经肽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神经肽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状态.米氮平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用匹维溴铵.米氮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血浆神经肽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张慧  李晓波  魏青  张曙 《广西医学》2020,(6):782-785
目的了解肠造口患者希望水平、负性情绪及疲乏现状,探讨疲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Herth希望量表、负性情绪量表及中文版多维度疲乏量表对76例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希望水平、负性情绪与疲乏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76例患者的希望量表总分为(34.38±1.77)分,负性情绪量表总分为(24.13±8.17)分,疲乏量表总分为(58.51±11.86)分。希望水平、负性情绪与疲乏分别呈负相关、正相关(P<0.05)。术后0~3个月、依赖他人护理、锻炼少于30 min及失眠的患者疲乏得分较高。自理程度、睡眠、锻炼时间、希望水平和负性情绪是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肠造口患者处于中等疲乏水平,自理程度、睡眠、锻炼时间、希望水平和负性情绪是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心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5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心理治疗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则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精神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12周后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总体症状和除腹胀以外的肠道症状,其中以腹痛症状的改善明显(5.10±0.74 vs 3.10±1.10,P<0.05)。实验组症状自评量表 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均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其中以焦虑、抑郁因子下降明显(2.56±0.07 vs 1.46±0.07;2.45±0.03 vs 1.34±0.04,P<0.01)。结论:心理治疗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能改善患者伴随的焦虑、抑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罗马Ⅱ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56例(观察组)进行C反应蛋白及焦虑抑郁量表(Zung自评量表和HAMD量表)分析。60例健康查体人群(对照组)进行C反应蛋白及焦虑抑郁量表分析,经统计学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肠易激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与焦虑抑郁有相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差异有显著性,焦虑与抑郁量表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焦虑抑郁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催眠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罗马Ⅲ标准的7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接受药物治疗外还进行每周1次、为期12周的催眠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评定2组焦虑白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F)得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7.20±12.46)分,(46.80±12.27)分,P<0.01;(39.83±10.36)分,(49.64±11.89)分,P<0.01];积极应对评分显著提高,消极应对评分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IBS-QOF总分和各分量表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催眠治疗有助于减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改善不良应埘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小剂量抗抑郁药氟西汀治疗伴有抑郁症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观察其对患者的精神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的影响.方法:72例临床诊断为伴抑郁症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匹维溴胺、氟西汀),对照组(匹维溴胺),疗程均为12周.治疗期间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24项版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评价36例中有效32例,有效率88.9%.对照组36例中有效21例,有效率58.3%.治疗组Hamilton抑郁评分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抗抑郁药氟西汀联用匹维溴胺能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精神症状和消化道症状,是肠易激综合征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理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汤剂疏肝理脾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谷参肠安),每次3粒,每日3次,饭前口服;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证候疗效,并通过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主要症状和患者不良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72.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IBS-SSS及SAS、SDS量表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各主要症状和抑郁、焦虑状况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在改善腹痛程度、腹胀情况及生活干扰方面,以及在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程度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疏肝理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并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MMPI,HAMA,HAMD,生活事件量表(LES),家庭环境量表对9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评定,以98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肠易激综合征组与对照组在MMPI的Hs,D,Hy,Pt,Sc和HAMA,HAMD差异有显著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高矛盾性。低成功性和控制性差。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一定的个性特征及情绪障碍,与其发病密切相关,同时家庭因素也与其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肠器质性疾病和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有关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及结肠镜检查等。在肠道的炎症和恶性肿瘤,可引起C-反应蛋白(CRP)的增高。本文报告CRP和血沉(ESR)在鉴别炎症性肠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结肠组织中脑肠肽含量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腹部推拿组、安慰剂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15 d为1个疗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组织中治疗前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等脑肠肽的含量变化。结果:腹部推拿组患者治疗后结肠组织中CGRP、SP、VIP、CCK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安慰剂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腹部推拿组患者上述指标优于安慰剂对照组。结论:腹部推拿可能通过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枢神经环路致敏化和脑肠肽表达,从而有效调控脑肠互动途径以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黛力新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85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得舒特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黛力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腹痛持续时间、腹胀持续时间、排便次数、HAMD(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腹痛持续时间(1.1±0.3)h、排便次数(2.1±0.9)次、HAMD评分(10.2±1.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对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腹胀、腹痛,减轻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马Ⅲ标准诊断分类的肠易激综合征(IBS)4个亚型间的生活方式。方法:选取就诊的IBS患者,根据罗马Ⅲ标准分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组58例、便秘性肠易激综合征(IBS-C)组43例、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IBS-M)组20例、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U)组18例,选取相同例数健康查体者139例作为对照组。依据IBS诊断要点及相关生活方式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分别对各组近6个月内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对比各组间差异。结果:4个亚型IBS组在进食蔬菜和水果频率、每日睡眠时间、每周睡眠障碍频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BS-D组在进食辛辣、冷食频率较其余3个亚型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理进食蔬菜和水果、适当的睡眠时间及良好的早餐习惯为IBS患病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睡眠障碍频率高、吸烟为IBS患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为不同亚型IBS患者提供正确的生活方式指导对IBS症状控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罗马Ⅲ标准诊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特点。方法:选取新钢公司中心医院以罗马Ⅲ标准诊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及单纯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386例,行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或)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问卷调查并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组男女比例为17:37,与单纯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上、下消化道症状分别较单纯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组严重(P〈0.01)。结论:罗马Ⅲ诊断标准提高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肠易激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率。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重叠提示两者可能具有共同的神经胃肠病学基础。女性患者多见且消化道症状严重,可能与胃肠道敏感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