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本院门诊注射定预防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措施。方法 配药前仔细检查输液器包装及液体澄清度,割锯安瓿后用酒精棉枝消毒并拭净砂屑,加药穿刺橡皮塞时要75°斜角进针;加药后注意液体有无变色、混浊、沉淀;提高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输液速度不可过快;每日清洁消毒注射室。结果 静脉输液95000人次,未发生严重输液发热反应。结论 只要有严格的科学管理,高度的责任心,规范的操作流程,精湛的护理技能,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就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抢救病人及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现就静脉输液操作中常引起的发热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抢救病人及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现就静脉输液操作中常引起的发热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谈一点体会。   1 输液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1 1 输入不合格的药液 ,如 :药液污染、药物贮存不当发霉长菌、放置时间过久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1 2 输液器具污染和使用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1 2 1 配药加药中的污染1 2 2 打开瓶盖与药物稀释及安瓿切割消毒不当造成的污染。1 2 3 配药时针头插入瓶塞后橡皮塞表面进针空隙增大进灰尘杂质的污染。1 2 4 加药注射器放置的时间长或用大注射器稀释药液污染率高。1 2 5 静脉穿…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关键 ,如果输入药物、输液器具或配液加药及滴注过程被热原、细菌或微生物污染 ,可导致病人发热 ,轻者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重者初起寒战 ,继之高热 (可达 4 0℃以上 ) ,伴随呼吸困难、紫绀 ,还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为有效地预防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 ,现就工作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遵守无菌操作规程1 1 环境空气的消毒 治疗室每日晨常规紫外线照射消毒 1h ,每日用 1%的 84消毒液进行室内、门窗、台面、治疗车及地面湿式擦拭 2次 ,每月空气细菌监测 1次。1 2 配药及输液操作…  相似文献   

5.
130例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发热反应是静脉输液反应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发生与药物、溶剂、输液用物、操作过程和环境各因素相互作用有关,有较强的不可预见性[1],常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恶化、病人依从性下降等后果,甚至引起医疗纠纷。本文通过对130例静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22例住院患者发生的静脉输液发热反应进行回顾性归纳和总结。结果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环境因素、输液器材和药品质量、无菌技术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只有把好物品采购关,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患者营养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合理药物配伍、密切临床巡视,才能减少或杜绝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枫  陈伟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4):158-158
静脉输液反应屡见不鲜 ,静脉炎也时有发生 ,为便于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 ,现介绍体会。1 引起输液反应与静脉炎的原因1.1 输液过速 :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低温溶液 (<7℃、 >30 0 ml)导致病人的寒战、四肢冰冷 ,易出现局部血管痉挛和静脉炎发生。1.2 输入不溶性及可溶而未溶的药液 :乃因忽视药液配伍 ,被血管内的吞噬细胞所吞噬 ,并释放出 5 -羟色胺等致炎物质 ,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 ,组织炎症渗出。1.3 违反注射的操作规程或仍用陈旧的操作方法 ,而造成人为污染。2 输液反应的预防与护理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取代…  相似文献   

9.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产生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药物中含有杂质,输液管内附有硫化合物,死菌以及细菌的代谢产物,这些热原质进入血液循环后引起发热反应。1症状与诊断1.1发热反应在输液后20分钟至1小时左右发生,主要表  相似文献   

10.
浅析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静脉输液是抢救患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发热反应是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热反应不但可以加重病情,还可以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引发医疗纠纷,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上、肉体上、经济上的损害。本文对临床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引起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作如下分析。1导致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药液直接滴入静脉,故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静脉输液的质量。两年来,笔者共行8000例静脉输液,无1例发生输液发应,现将经验浅谈如下。1液体反应的常见原因1.1 输入致热源(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药物成分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发热反应。1.2 输液速度过快,或短时间内输入过多的液体所致心力衰竭、肺水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生的发热型输液反应与输液内毒素限值的关系,为临床输液致发热型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提供输液内毒素限值的参考依据。方法依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I 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建立了残留输液、留样输液、外购输液和加药输液的内毒素检查方法,并通过供试品阳性对照、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等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我院两年来发生的发热型输液反应,剩余输液内毒素含量检查符合规定。结论检查分析认为,所发生的发热型输液反应应排除输液内毒素含量超标因素。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对内毒素的敏感性,输液中的微粒数,输液速度等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岩 《北方药学》2012,9(1):120-120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输液反应是一种非治疗效应,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导致不良后果.现将几种常见的输液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范秀文 《淮海医药》1999,17(2):55-55
在临床静脉输液中出现发热,并非罕见,及时处理,十分重要。现就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 病例简介 例1,女,82岁。右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当日晚在输液过程中自觉周身不适、发冷、寒战伴恶心,继而体温38.5℃,心率96次/min,立即停止输液,给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15min后上述症状缓解,但体温持续上升至39.2℃,立即物理降温,半小时后体温逐渐下降而恢复正常。但在入院第8d上午输入液体约200ml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立即给予更换输液,地塞米松10mg加入滴管滴注,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后症状缓解,体温持续上升至39.5℃,给物理降温后体温下降。以后输液未再出现上述情况。 例2,女,22岁。急性阑尾炎术后,精神状态较好,体温正常,术后4d输入5%葡萄糖350ml时,出现寒战、发冷、高热、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立即停止输液,给非那根25mg肌  相似文献   

15.
输液反应的调查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用药主要途径,但输液反应临床并不罕见,准确查找原因、及时治疗、严格监管是预防输液反应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住院病人共计366984人次输液,发生的211例输液反应进行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上静脉输液反应的原因,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患者及时处理、精心对症护理,根据静脉输液反应的原因,总结出预防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的对策。结果通过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提高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及时给于输液反应患者以护理,减轻了患者痛苦。结论实施有效的输液反应预防措施,减少了输液反应发生率,提高了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减少输液微粒反应,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方法分析输液微粒反应的原因,探讨预防输液微粒反应的对策。结果临床输液微粒反应减少。结论输液微粒反应与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溶媒的pH值、药物放置时间、配制量等有密切的关系,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是预防和减少静脉微粒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静脉输液在临床广泛应用 ,是医院救治疾病和抢救病人重要措施。为了减少和预防输液反应发生 ,我院护理部制定合理操作规程 ,和防范措施 ,取得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加强责任心 ,把好药品、输液器具质量关  医院药库保证药品质量 ,执行药品法法规 ,杜绝三无产品 ,供应室供给输液器具都经过严格检查 ,禁止使用不合格产品。2 严格管理 ,做到“三查七对”配置关2 .1  1准确配药 ,执行“三查七对”,保证医嘱、药品、病人准确无误方可配药。 2安全配药 ,使用前认真检查瓶鉴是否清晰 ,生产日期 ,瓶身有无裂纹 ,瓶盖有无松动 ,液体有无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