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建立能用于大脑放射性反应与损伤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 在作照射剂量的测量后,对SD大鼠用4 MeV 电子线作10 、20 和30Gy 的单次半脑照射。在照射后3 个月内,分别观察大鼠的照射区皮肤、神经系统体征与体重的变化,并在各观测点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该照射条件下的最大剂量点深度约13m m ,各照射点间吸收剂量的差异≤7 % 。所有存活大鼠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出现,全部30Gy 和部分20Gy 照射的大鼠有射野内脱毛,照射组大鼠在受照后1 ~3 个月,体重上升趋势低于未照射组大鼠,但无统计学差别。部分30Gy 照射的大鼠大脑中存在放射性坏死灶。结论 该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野  殷蔚伯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2):1259-1260,1267
目的 建立能用于大脑放射性反应与损伤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 在作照射剂量的测量后,对SD大鼠有4MeV电子线作10、20和30Gy的单次半脑照射。在照射后3个月内,分别观察大鼠的照射区皮肤、神经系统体征与体重的变化,并在各观测点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该照射条件下的最大剂理点深度约13mm,各照射点间吸收剂量的差异≥7%。所有存活大鼠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出现,全部30Gy和部分20Gy照射的大鼠有射野内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建立的研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10 Gy组、20 Gy组、30 Gy组以及对照组(不照射),每组10只。于直线加速器下行单次全胸5 Gy、10 Gy以及15 Gy照射,2次/周。于照射后第2周、第4周行CT扫描后随机处死5只,行右肺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4周内无大鼠死亡,于照射2周后总量20 Gy、30 Gy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毛倒翻、无光泽,呼吸急促,以及饮食、体重减少等情况,其中30 Gy组最为明显。病理切片、胸部CT显示20 Gy、30 Gy照射组于第2周、第4周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炎性反应,其中以30 Gy组最为显著。结论:30 Gy照射组为建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大鼠模型最佳照射剂量,为今后研究防治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作用机制的筛选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合并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sult,SBI)大鼠模型。方法:在Marmarou模型基础上,双侧颈总动脉结扎30min,制成缺血性SBI模型,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观察室上区皮层损伤神经元数变化。结果:DBI合并SBI组大鼠死亡率(54.8%)约为单纯DBI组的(28.6%)2倍;单纯DBI1h后脑含水量明显升高,24h达高峰,168h降至正常水平;单纯DBI6h后皮层神经元明显损伤,12h达高峰,168h接近正常;DBI合并SBI组皮层神经元损伤数12h后仍持续增加,24h达高峰,168h仍未恢复正常。结论:此模型可以复制SBI的重要临床特征,对SBI的基础研究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大鼠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3肌注和尼古丁灌胃,4周后观察各组动物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和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结果模型组血浆总胆固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652%,高密度脂蛋白降低44%,且有明显的动脉斑快形成。结论高脂饮食辅以维生素D3肌注和尼古丁灌胃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复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7.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实验研究中模型的建立及TGF-β1动态变化及表达意义 。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大鼠右半肝均接受单次6MV X线25Gy照射,接受照射第3天、5天、10天,应用HE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右肝病理学变化,血清学检测TGF-β1、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ALP),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照射第3天、5天、10天后,电镜下可观察肝脏早期病理学改变;TGF-β1的表达在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段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HE染色结果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ALP)不同时间点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早于光镜下的变化,可用于早期放射性肝损伤的评价; TGF-β1较肝功能更加敏感反映出照射后肝脏的损伤状态,可作为预测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程度的血清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实用、可靠的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为进一步研究SCI提供实验基础。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CI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自制击打器击打T10对应的脊髓节段建立SCI模型。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7d、14d、21d和28d对大鼠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观察大鼠SCI模型的建立情况。结果:大鼠麻醉清醒后,假手术组大鼠行走轻度异常,术后1d完全恢复正常;SCI模型组大鼠损伤平面以下完全瘫痪。术后第1d、7d、14d、21d、28d,SCI模型组大鼠的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正常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大鼠SCI模型的方法可靠,自制击打器操作简便,可用于SCI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体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放射性脑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随机分组动物,每组均予单次14.5Gy全脑照射,不同的组给予不同剂量的r-HuEPO,通过丙二醛(MDA)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来观察r-HuEPO的防护作用.[结果]r-HuEPO可减少受照射后大鼠脑组织MDA含量及循环血中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情况.[结论]在实验观察的时间范围内,高剂量的r-HuEPO对放射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脑皮层下轴突纤维横断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22(3):238-24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MyT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SD大鼠单次全脑照射后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早期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2Gy、10Gy和30Gy照射后各日寸间点大鼠脑皮质内MyT1阳性细胞都有明显的增加,其中10Gy照射后1周脑皮质区域MyT1阳性细胞增加最明显,数量最多。2Gy、10Gy和30Gy照射后1个月,脑皮质区域的MyT1阳性细胞较之1周时减少。结论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MyT1表达增加,并且和照射剂量和观测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鼠脑皮质微循环损伤前、后的变化进行活体的、动态的观测。方法:将戊巴比妥麻醉下的10只大鼠制成开放性骨窗模型,保持硬脑膜完整。荧光素标记血浆后,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测血管口径、形状及血流速率在脑损伤前后的变化。结果:伤后10s即出现血管痉挛,随后管径逐渐增粗,30min后基本恢复伤前水平。伤后10s血流量降至最低(下降33.6%),以后有所回升,但始终低于伤前水平,处于缺血状态。结论:损伤后早期降颅压对改善微循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 后大剂量硫酸镁对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SD 大鼠10 只随机分为损伤组及治疗组(伤后30min/MgSO4 ,600mg/kg 皮下注射) 。采用Feeney 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TBI模型,伤后168h 处死。分别对损伤组及治疗组伤后1 周内进行了神经功能预后评价。结果 治疗组较损伤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 0.01) 。结论 大剂量MgSO4 对大鼠TBI后神经功能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水肿模型的光镜和电镜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三聚氰胺进行SD大鼠的动物实验,了解不同浓度三聚氰胺对肾脏的损伤.方法将56只出生7~10 d的SD新生大鼠分成高浓度组(A组)、中浓度组(B组)、低浓度组(C组)及对照组(D组),每组14只.实验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三聚氰胺灌胃,对照组给蒸馏水灌胃1个月后处死动物,采血送检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血钙,肾脏组织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其微结构变化,做病理图像定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1)实验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和C组血清尿素氮比对照组低,其余生化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差别;(3)实验组大鼠各组肾脏在光镜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以A组较明显,病理图像分析结果肾小球横截面积实验组小于对照组,其余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光镜下均未发现结石和结晶体;(4)电镜下观察,实验组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于基底膜,以及细胞微结构改变和炎性细胞浸润,改变以A组较明显,B组次之,C组较少,对照组没有见到电子致密物.结论实验组在电镜下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伤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电子致密物沉积,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微结构改变以及炎性细胞浸润,并且病理损伤程度与摄入三聚氰胺浓度有关.但并未出现体重、肾功能生化指标的改变,没有发现明确的结石.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大鼠动物模型的制备条件及理想的方法。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即去卵巢大鼠组,假性去卵巢大鼠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去卵巢办法制备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骨密度,观察不同时期大鼠骨密度的改变。结果:去卵巢大鼠在10周可见其全身骨密度的下降(P<0.05),而12周下降更明显(P<0.01),同时其股骨及胫骨的骨密度也下降(P<0.01),此外,去卵巢大鼠还表现为毛发稀疏,活动迟缓,反应迟钝等症状的改变,, 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以10周较为理想,测定全身或股骨及胫骨骨密度均能反映其骨密度的改变,故测定其中任何一个部位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观察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肠黏膜屏障(IMB)应激性变化的模型。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两组。TBI组(32只):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TBI模型;假手术对照组(32只):只开骨窗,不行落体致伤。两组大鼠分别按术后6、12、24和48h时相点分为4个亚组(每组均为8只),观察脑组织、肠黏膜组织病理以及扫描和透射电镜下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下TBI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电镜下还可见细胞间紧密连接较对照组明显增宽。结论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的重度TBI大鼠模型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提示其IMB的功能的确发生了应激性损害,说明这种用来观察重度TBI后IMB应激性变化的模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 (HS RRI)的大鼠模型。方法 :3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S3 0 、S40 、S50 、S60 、S3 组共 5组 ,其中前 4组模型依据文献建立 ,S3 组是新模型 ,选用失血量、平均动脉压 (MAP)、休克末尿素氮(BUN)及肌酐 (Cr)、再灌注 2 4h肾组织病理损伤等指标。结果 :S3 组复苏成功率 83.33%。各组在复苏 30min时的MAP与其休克前相比差异均显著 (P <0 .0 1)。S3 组和S40 组的失血量、BUN、Cr、肾组织病理损伤积分与其他 4组的差异均显著 (P <0 .0 5 ) ,其中S3 组肾损伤最明显 ,S40 组最轻。结论 :S3 组的大鼠模型 (MAP 4 0mmHg ,休克 3h)是再灌注肾损伤较严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大鼠闭胸式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大鼠体外循环(CPB)模型,为CPB脑、肺、肝及肾等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研究提供经济、实用的模型。方法雄性大鼠,采用尾动脉灌注、腔静脉心房引流、中低温闭胸式CPB,转流时间2h,术中及停机后进行有创动脉压、ECG监测和血气分析。结果9只大鼠顺利建立CPB模型,CPB期间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90mmHg,动脉血气指标正常,停CPB后,心血管和呼吸功能顺利恢复。结论本实验建立大鼠闭胸式CPB模型是切实可行的,对CPB术后多脏器损伤的病理生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