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参芨阻克方 (简称参芨 )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Wigger’s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 ,分离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 ,检测细胞色素aa3、b、c、c1 和能荷的水平。结果 失血性休克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aa3、b、c、c1 和能荷均显著降低 ;而参芨治疗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aa3、b、c、c1 和能荷均显著提高 (P <0 .0 5vs休克组 )。结论 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活性受到损伤 ,能量合成障碍 ,而参芨能显著改善线粒体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丹参对兔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36只日本大耳兔 ,建立兔SAP模型 ,随机分为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 ,分别于术后 2、 6、12h分离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线粒体 ,检测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内细胞色素aa3、细胞色素C、能荷和SOD水平。结果 ①术后 2h内 ,两组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内细胞色素aa3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术后 6h、 12h生理盐水组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内细胞色素aa3水平均低于丹参组 (P <0 0 5 ) ;②术后2、 6、 12h生理盐水组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细胞素C水平、能荷和SOD活力较丹参组下降 (P <0 0 5 )。结论 丹参能显著提高细胞色素aa3、细胞色素C、能荷和SOD水平 ,改善兔SAP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及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海水浸泡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变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8),平原休克组(n=8),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n=8)。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磷脂酶A2(PLA2)活性,心肌和心肌线粒体钙含量,心肌线粒体Ca^2+、g^2+-ATPase活笥变化,血浆和心肌MDA的变化。结果 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动物血流动力学明显低于平原失血性休  相似文献   

4.
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力学的改变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海水浸泡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变机理。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10);平原休克组(n=10);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n=10)。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磷指酶A2(PLA2)活性,心肌和心肌线粒体钙今是,心肌线粒体(Ca^2Mg^2+-AYPase活性变化,血浆和心肌MDA的变化。结果: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动物血流动力学明显低于平原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与休克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DNA)ATPase8亚基及其表达的变化,为休克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用基因重组、测序,通过gene Bank与mtDNA已知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大鼠小肠上皮细胞mtDNA ATPase8基因的改变。用RT-PCR观察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ATPase8 mRNA的表达。结果休克组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数密度和面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正常组小肠上皮细胞mtDNA ATPase8亚基9个DNA测序有2处突变(A7868G,空7767-7768G)。休克组有3处突变,即A7797空,T7772C、T7863C。失血性休克组大鼠上皮细胞线粒体ATPase8 mRNA表达比正常组显著性下降(P〈0.05),为对照组的27.3%。结论休克大鼠小肠上皮细胞mtDNA ATPase8基因突变以及表达水平下降是导致ATPase8亚基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用常规大容量晶体联合小量胶体(乳酸林格液/6%羟乙基淀粉)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后肠粘膜形态学改变。方法 应用光镜,常规电镜及电镜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肠粘膜形态学变化。结果 光镜见粘膜上皮细胞水肿,部分细胞坏死脱落糜烂,固有层水肿疏松,较多淋巴细胞及不等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电镜下见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脱落,部分上皮细胞膜破损,细胞质基质外溢,部分细胞内线粒体肿胀,上皮细胞间及固有层可见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单宁酸染色见暗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肠道粘膜确有受损,其改变可能与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的细菌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7.
21℃海水浸泡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2 1℃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大鼠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Wister雄性大鼠 2 1只 ,随机分为平原失血性休克组 (n =10 )、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 (n =11)。运用四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动物伤前及休克终点、10 ,30 ,6 0 ,180 ,30 0min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海水浸泡动物早期血压升高 ,但很快下降 ,并且显著低于陆地失血性休克动物 ;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动物血液动力学显著低于陆地失血性休克组动物 ,入水30 0min时±dp/dtmax、LVSP ,HR ,MAP ,RR仅为陆地失血性休克动物的 5 9% ,5 6 .5 % ,4 1.6 % ,5 7.8% ,4 3.4 %。结论 :2 1℃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动物血液动力学状态明显恶化 ,动物死亡率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黄对多发伤合并休克兔肝、小肠的保护作用。方法纯种大白兔24只,复制多发性创伤合并休克免的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大黄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安慰治疗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复苏24h后处死动物,取肝、小肠行病理检查,并测量细胞线粒体二维平面形态计量学参数和三维平面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治疗组肝及小肠粘膜病理损害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细胞单位胞浆内治疗组比对照组线粒体数量多,肿胀较轻微。结论大黄能减轻多发伤合并休克后肝、小肠病理改变,大黄对多发伤合并休克模型兔肝、小肠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黄对多发伤合并休克兔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纯种大白兔24只,复制多发性创伤合并休克兔的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大黄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安慰治疗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复苏24h后处死动物,取小肠行电子显微镜检查,并测量细胞线粒体二维平面形态计量学参数和三维平面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电镜下假手术组小肠上皮细胞各结构清晰、完整,微绒毛排列整齐。对照组小肠上皮细胞可见微绒毛倒伏、缺损,异染色质浓缩、边集,线粒体肿胀、嵴模糊甚至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大黄治疗组小肠上皮细胞结构基本完整、清晰、微绒毛轻度排列紊乱,散在性脱落,肿胀的线粒体和扩张的内质网少见,细胞间连接清晰可见。与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及治疗组线粒体数较多,周长、面积、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及等效直径均较小(P〈0.01)。而假手术组与治疗组的上述参数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及治疗组体积密度较小(P〈0.01),面积密度、粒子数密度、比表面、形状因子较大(P〈0.01)。结论大黄能减轻多发伤合并休克后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病变,大黄对多发伤合并休克模型兔小肠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过程中大鼠小肠及血清中血管黏附蛋白1(VAP-1)的表达和活性变化,探讨抑制其功能对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休克复苏组、复苏对照组和复苏实验组,每组10只.建立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大鼠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和real-time RT-PCR法检测假手术组、休克组、休克复苏组休克前、休克1h、复苏1h时小肠组织中VAP-1表达及其编码基因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VAP-1含量及其活性.复苏实验组加用20 mg/kg 2-溴乙胺,复苏对照组加用1 mL/kg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复苏后的血压、复苏24 h后小肠黏膜损伤情况(Chiu's评分)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TUNEL),并比较大鼠24 h生存率.结果 重症失血性休克组大鼠小肠组织VAP-1蛋白水平以及其编码基因mRNA水平、血清中VAP-1含量及其活性均较假手术组升高(均P<0.05),复苏后上述各值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相对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休克复苏后1h和24 h使用20 mg/kg2-溴乙胺的复苏实验组大鼠血压升高(P值分别为0.010和0.039),且复苏实验组Chiu's评分及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均低于生理盐水复苏对照组(P值分别为o.022和0.002),休克大鼠24 h生存率也高于复苏对照组(90%vs 60%).结论 重症失血性休克能使大鼠VAP-1的表达、活性增高,而液体复苏能减轻这种增高;抑制其活性能改善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的低血压以及小肠黏膜的损伤和细胞凋亡,提高大鼠24 h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拟用失血性休克模型来研究盐酸戊乙奎醚是否对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n=8):对照组、休克组、小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0.15 mg/kg)和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0.30mg/kg)。盐酸戊乙奎醚或等量生理盐水在休克前30 min通过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经15 min股动脉缓慢放血使大鼠平均动脉压达(40±5)mm Hg(1 mm Hg=0.133 kPa)诱发失血性休克,通过放血或输血维持大鼠休克状态60 min。休克结束30 min内输注大鼠自身血液和林格液(32 mL/kg)进行复苏。复苏4 h之后检测肠黏膜pH(pHi)、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戊二醛(MDA)及钙离子(Ca2+)的含量,并观察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休克组比较,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NO、MDA及Ca2+的含量显著降低;而SOD活性和pHi增高。与此相应的是肠黏膜细胞凋亡及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结论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死亡和保存细胞抗氧化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是否能够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无特定病原体级 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白藜芦醇治疗组(SR组,n=8)和溶剂组(SS组,n=8),记录平均动脉 压。失血性休克2 h后分别给予15 mg/kg的白藜芦醇或0.3 mL等体积的溶剂(70%乙醇)并回输自体血。治疗2 h后采集小 肠标本行HE染色后,再行肠黏膜的病理学观察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 2,SOD2)表达,Western印迹测定SOD2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蛋白含量。取部分肠组织匀浆检查ATP、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X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总SOD活性。结果:自体血回输 2 h后,SR组平均动脉血压高于SS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组较SS组病理损伤减轻,且病理学评分 明显下降(P<0.05);SR组小肠组织匀浆GXH-px,CAT和SOD活性以及ATP水平均高于SS组(均P<0.01);SR组SOD2蛋白 水平高于SS组,胞质Cyt C水平明显低于S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白藜芦醇减轻了失血性 休克大鼠的肠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和保护线粒体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磷脂酶A2抑制刺氯喹(CQ)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阻断肝门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20min复制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A组)、全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氯喹治疗组(C组),每组再根据观察时间段不同随机均分成3个亚组,A,B两组从股静脉注射1mL/kg生理盐水,C组注射CQ10mg/kg(溶于1mL/kg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全肝血流阻断20min(T0),再灌注4h(T1)门静脉血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ET)浓度,门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细菌生长情况,末端回肠黏膜组织丙二醛浓度,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改变及大鼠再灌注后48h生存率。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T0,T1门静脉血D-乳酸、TNF-α、内毒素浓度、肠黏膜组织丙二醛浓度升高(P〈0.05或P〈0.01),其中C组低于B组(P〈0.05);B,C两组T1时门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脾脏均培养出细菌,其中C组阳性率低于B组,A组未培养出细菌;B,C两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高于A组(P〈0.01或P〈0.05),其中B组凋亡指数高于C组(P〈0.05);C组大鼠48h存活率高于B组(P〈0.05)。结论:氯喹具有抑制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提高大鼠生存率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鼠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大鼠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和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处理组(B组),每组30只。采用阻断肝门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20min复制大鼠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末(T0)、再灌注4 h (T1)肠道肉眼变化,检测T0、T1门静脉血血气、门静脉血D-乳酸、TNF-α含量,观察小肠黏膜光镜及电镜下组织结构及再灌注48 h大鼠生存率变化。结果:B组T0门静脉血PCO2明显升高,PO2,pH,HCO-3明显下降(P<0.05);T0,T1门静脉血D-乳酸,TNF-α及肠黏膜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B组肠黏膜光镜及电镜下存在明显组织学损害,48h生存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大鼠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处理可导致肠黏膜屏障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处理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后肠道屏障形态学和通透性的变化。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假创伤休克(Sham)组、常规复苏(Cont)组和常规复苏联合盐酸戊乙奎醚(Pene)处理组,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学变化,以判定肠道屏障功能状况。结果 Sham组肠道黏膜层上皮细胞结构完整,肠腔侧微绒毛排列紧密、整齐,固有层有少量淋巴细胞,仅偶见膜通透性增高的“暗细胞”;Cont组黏膜上皮细胞可见明显的损伤性改变,表现为水肿、坏死,甚至糜烂、脱落,较多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脱落、细胞膜破损、胞质基质外溢、线粒体肿胀,“暗细胞”明显增多;Pene组肠黏膜形态学损伤性改变明显减轻,仅见少量“暗细胞”。结论以盐酸戊乙奎醚处理常规复苏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可明显减轻肠道黏膜的形态学损伤,降低休克复苏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保护了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