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部位心房起搏对心房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右心耳及房间隔起搏对心房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DDD永久起搏器安置术109例(右心耳电极72例、房间隔电极37例)术前、术后分别描记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量右心耳及房间隔起搏前后最长P波时间(Pmax)及P波离散度(Pd)。结果 右心耳起搏方式,Pmax及Pd较术前明显增加,而房间隔起搏方式Pmax及Pd较术前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 房间隔起搏方式使心房电活动较稳定,有助于预防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观察房间隔起搏对阵发性心房颤动 (AF)患者最大P波时限 (Pmax)及P波离散度 (Pd)的影响 ,探悉房间隔起搏防治AF发作的电生理机制。对 2 1例阵发性AF患者和 2 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无阵发性AF患者 ,分别进行右心耳和房间隔起搏 ,比较不同部位起搏对阵发性AF和无阵发性AF患者的Pmax和Pd影响。结果 :阵发性AF患者较无阵发性AF患者Pmax和Pd值明显大 (分别为 1 35± 1 5vs 1 1 9± 1 4ms ,P <0 .0 5 ;36 .5± 9.2vs 1 9.7± 7.1ms ,P <0 .0 1 ) ;房间隔起搏使阵发性AF患者Pd、Pmax显著下降 (分别为 2 3 .4± 8vs 36 .5± 9.2ms ,1 2 0± 1 1vs1 35± 1 5ms,P均 <0 .0 5) ;右心耳起搏使无阵发性AF患者Pmax和Pd明显增加 (分别为 1 32± 1 2vs 1 1 9± 1 4ms,2 5 .5± 8.5vs 1 9.7± 7.1ms ,P均 <0 .0 5)。结论 :右心耳起搏能够使无阵发性AF患者Pmax和Pd值增加。房间隔起搏能够明显降低阵发性AF患者Pmax、Pd ,纠正房内或房间传导延缓 ,改善心房内电活动的各向异性 ,防治AF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快速心房刺激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在74例射频消融术经电极导管起搏高位右房及82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者中,用180次/分的S1S1刺激心房3min,在刺激前后立刻记录12导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刺激前后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射频消融组Pmax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延长(P<0.01),Pmin及Pd无显著性差异。食管心房调搏组Pmax及Pd在心房刺激后显著性增加(P<0.01),Pmin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心房刺激能引起心房传导时间延长,非均质电活动的离散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房间隔起搏(ASP)对病窦综合征(SSS)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影响。方法 12例SSS合并PAF行DDD(房间隔部)起搏,术前查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DCG)及超声心动图,测量最长P波时限(Pmax)、最短P波时限(Pmin),计算P波离散度(Pd),观察PAF发作例数、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测量左房直径等,术后1周内、3个月及1年时复查心电图、DCG及超声心动图,并统计起搏心搏比例。结果与起搏前窦性心律心电图比较,ASP后1年内Pmax和Pd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均0.05)。ASP1周内,PAF发作例数、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P均0.05);但随着时间延长,PAF发作例数、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有增多趋势;术后发现再发心房颤动者均有基础病,且已转变为持续心房颤动者心房直径明显大于非持续心房颤动及窦性心律者,但与起搏心搏比例无关;术后左房直径有缩小趋势。结论 ASP能明显缩短Pmax及Pd,可以预防和治疗PAF,降低PAF的发生率,但有基础心脏病、心房直径增大者远期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测定65例ASD患者拟行封堵术前1 d、封堵术后3 d内体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d,然后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封堵术前1 d及封堵术后3 d内的Pmax分别为(105.16±12.25)ms、(99.92±13.86)ms,Pmin分别为(86.61±12.41)ms、(84.76±11.75)ms,Pd分别为(18.55±9.77)ms、(15.16±7.99)ms,封堵术后3 d内与封堵术前1 d的Pmax及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封堵治疗恢复了正常右心形态及功能,缩短了心房传导时间,促进了心房电活动的稳定性,有效地预防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肯定了ASD封堵治疗后的良好临床效果.Pd是ASD患者预测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对阵发房颤环肺静脉消融(CPVA)术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顺序入选1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CPVA术至肺静脉电隔离。测量和计算算末次消融术前和术后P波最大值(Pmax),P波最小值(Pmin),P波离散度(Pd)。结果随访45.7±19.2个月,112例患者完成了研究,成功率达78.6%。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复发组。两组消融术前Pmax、Pmin和Pmax相似。成功组术后Pmax和Pd显著降低[Pmax(101.2±10.9)vs(.117.3±13.8)ms,p<0.01;Pd(34.8±6.7)vs.(49.3±10.3)ms,p<0.01],而复发组术后P波各参数均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成功组术后Pd和Pmax较复发组显著降低[Pmax(116.4±9.9)ms,Pd(49.2±8.8)ms]。COX回归分析显示两组左房内径和LVEF均无明显差异;术后Pd和Pmax是阵发房颤CPVA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Pmax和Pd反映了心房非均质性活动,术后Pmax和Pd可作为阵发房颤CPVA术后远期复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量正常人群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后的最大P波 (Pmax)及P波离散度 (Pd)的变化 ,反映Pd对预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作用。测定 2 4例 (A组 )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Pmax及Pd的值 ,并与 2 0例健康体检者 (B组 )比较。支架置入前Pmax和Pd较B组延长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术后患者Pd与B组比较P > 0 5 ,无显著性差异。Pmax及Pd的测量对预测心肌缺血的改善有一定临床意义。Pd测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指标 ,反映了心房内部依从性的非均质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电机械时间与P波离散度(Pd)的相关性,为心房纤颤(房颤)的发生提供新的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就诊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作为高血压组;另选取同期经体检、生化、心电图、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既往无任何心血管疾病史的4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分别测量P波起点至左心室侧壁左房室瓣环、室间隔房室环、右心室侧壁右房室瓣环处Aa波起始点的心房电机械时间,分别定义为P-LA、P-IAS、P-RA;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Pd(Pmax-Pmin)。结果高血压组患者的P-LA、P-RA、P-IAS、Pmax、Pd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患者的P-LA、P-IAS与P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1、0.365,P0.05);Pd与P-RA无线性相关性(r=0.300,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房电机械时间与Pd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有望成为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疗养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利用常规心电图观察并分析两组(常规疗养组、海水浴体疗组)各30例OMI患者,疗养1个月前、后的Pmax(P波最长时值)、Pd变化。结果:(1)同组疗养前\后比较,两组Pmax、Pd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两组间对比,疗养前Pmax、Pd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养后Pmax呈显著性差异(P〈0.05),Pd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康复疗养能不同程度地缩短OMI者的P波离散度,有利患者心房电生理稳定;(2)海水浴体疗方法对Pd的改善优于常规疗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低位房间隔起搏导线定位方法,评价房间隔起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病窦综合征患者48例,以X线及心电图特征定位,主动固定心房电极于低位房间隔,观察起搏后P波时限的变化及房颤的发作频率。结果:所有患者经房间隔起搏后,P波时限均显著缩短,118.00±24.00ms比93.00±16.0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有心房内传导延缓者,起搏后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明显减少,而心房内传导正常者,房颤发作无明显减少。结论: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低位房间隔起搏是安全、可行的,它能明显缩短左、右心房激动时间,使心房的除极趋于同步化;对伴房间传导阻滞者,房间隔起搏能减少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高血压(EH)并阵发性房颤(PAF)的疗效及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心房颤动的抗心律失常效应.方法 将50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另设正常组.治疗组采用参松养心胶囊1.6g口服,每日3次,连续服药3个月,观察服药前、服药后3个月临床疗效及心电图Pmax、Pd的变化,并与对照组及正常组比较.结果 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max和Pd较正常人有明显延长(Pmax:125.60ms±2.43 ms vs 102.88 ms±4.92 ms,P<0.05;Pd:43.32 ms±2.61 ms vs 29.64 ms±4.88 ms,P<0.05).治疗组治疗前Pmax 及Pd分别为(125.80±2.38) ms、(44.16±2.52) ms,治疗后Pmax及Pd分别为108.81ms士5.43 ms、28.76ms±2.27 ms,较治疗前有明显缩短.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122.80ms±2.27ms、41.09 ms±3.05 ms.治疗组治疗后缩短Pmax、Pd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服药3月后,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发作减少13例,而对照组5例有效(P<0.05).结论 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max、Pd较正常人增大,参松养心胶囊可缩短Pmax和Pd,并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预测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后心房纤颤发作的价值.方法 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成功行PBMV术,术前为窦性心律者,共95例.所有患者均测量PBMV前12导联同步心电图P波宽度,计算最宽P波(Pmax)、最窄P波(Pmin)并取两者差的平均值,即为P波离散度(Pd),Pd=Pmax-Pmin.结果PBMV术后59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男8例,女51例,年龄24~57岁(36.8±8.3岁);36例患者出现心房纤颤(房颤组).男13例,女23例,年龄18~56岁(38.1±7.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心率、左室舒张期内径、右室舒张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房颤组左房内径(46.63±2.36mm)比对照组(43.51±2.51mm)显著增大(P<0.05).房颤组Pmax(121.67±14.64ms)、Pd(37.50±9.37ms)比对照组Pmax(106.38±12.24ms)、Pd(23.97±12.70ms)显著延长(P<0.01).以Pmax≥110ms预测心房纤颤的敏感性80.55%,特异性50.85%,准确性61.05%.以Pd≥40ms预测心房纤颤的敏感性69.44%,特异性32.20%,准确性68.42%.结论 Pd作为一项无创性心电学指标,对PBMV术后发作心房纤颤的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合分析快速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特点的影响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4年11月-2016年12月)制作的快速心房起搏大犬模型(8只),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时间段(起搏前、起搏后7h以及起搏后20h)的心房电生理特点(血压水平、房颤波周长)、心功能(每搏输出量、心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参数指标。结果 (1)起搏前、起搏后7h以及起搏后20h大犬心房快速起搏血压变化、房颤波周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时间段的每搏输出量、心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建立的房颤模型会引起血压下降、房颤波周长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心脏输出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  相似文献   

14.
心房电机械检测与阵发性房颤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房电-机械检测(Pd、Pmax、LAD)和心脏神经内分泌激素BNP水平与阵发性房颤(PAF)相关性及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0例阵发房颤患者,及92例无房颤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测量左房最大内径(LAD)及监测血液脑钠肽(BNP)水平,随访1~3年,观察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情况。结果有PAF患者Pd(p<0.001),Pmax(p<0.001),LA(p<0.05),BNP(p>0.05)大于无PAF患者;单变量分析显示LAD、Pmax、Pd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多变量分析显示Pd为PAF的独立预测因子;以Pd≥45.0ms为切点值预测阵发性房颤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准确率为71.4%。结论Pd、Pmax、LAD及BNP联合分析,对PAF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尤其Pd可作为PAF的一个无创特异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1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参数1.1心脏起搏术语(1)S波:为刺激仪发放的电脉冲形成,在心电图上表现出高尖的钉状波。(2)起搏P波:有效起搏后的心房激动波,与S波密切相关,如S波后无P波表示该次电脉冲起搏无效(心房处于有效不应期时例外)。(3)起搏QRS波群:心房起搏激动沿房室结-希浦系统或房室旁道顺传形成的心室激动波,形态应与窦性激动一致。形态异常时,要根据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注意房室传导关系和QRS形态。(4)S_1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_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S)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左房容积指数、房性心律失常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RVS起搏及RVA起搏各3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其中DDD起搏30例,VVI起搏6例,行左房容积指数、24h房性心律失常、P波离散度(Pd)及最大P波时限(Pmax)检测,进行对比.结果 36例R...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成功的环肺静脉隔离导管射频消融术本身对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或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隔离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38例。分别记录研究对象术前及术后第3天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ECG)及心脏彩超(同一操作者),其中ECG各导联P波间期最大值(Pmax)与最小值(Pmin)之间的差值即Pd。结果经导管环肺静脉隔离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前Pmin和Pmax分别为(57.8±15.8)、(128.9±25.8)ms,术后分别为(60.1±14.3)、(115±20.6)ms,其中Pmax手术前后比较P〈0.01。Pd手术前后分别为(71.1±17.5)、(54.7±15.6)ms,P〈0.01。进一步分析Pd和左房大小的关系表明,不仅术前Pd和术前左心房大小未见明显相关(P=0.437),同时手术前后Pd变化亦与术前左心房大小无显著相关(P=0.208)。结论尽管阵发性房颤Pd与左心房大小无关,但成功的环肺静脉隔离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本身即能显著减少Pmax和Pd,提示其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内非均质性电活动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和体表心电图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房电机械时间和P波离散度(Pd)与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a)比值的关系,探讨心房电机械时间和Pd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患者和对照组各41例,应用脉冲多普勒及TDI分别测量E和Ea,计算E/Ea比值;采用TDI分别测量P波起点至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室间隔房室环、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处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的比值波起始点的心房电机械时间(P-LA、P-IAS、P-RA);行12导联心电图测量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计算P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的P-LA、P-RA、P-IAS、E/Ea比值、Pd显著增高(P<0.05);高血压组患者E/Ea比值与Pd、P-LA、P-IAS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房电机械时间、Pd与E/Ea比值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卡维地洛对高血压伴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探讨卡维地洛对心房颤动的抗心律失常效应。方法将52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卡维地洛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另设正常人26例为正常组。在服药前、服药3月分别测量Pmax及Pd,并观察治疗后阵发性房颤发作情况。结果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者Pmax及Pd均较正常人明显延长(Pmax:128.20±8.49msvs105.20±8.21ms,p<0.05;Pd:45.89±8.92msvs29.11±8.02ms,p<0.05)。服药第3个月治疗组Pmax及Pd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max:108.82±8.27msvs127.24±7.25ms,p<0.05;Pd:29.28±5.92msvs45.66±8.82ms,p<0.05),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Pmax:108.82±8.27msvs126.28±6.24ms,p<0.05;Pd:29.28±5.92msvs44.07±6.30ms,p<0.05)。治疗第3个月时,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发作减少12例,而对照组6例有效。结论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max、Pd较正常人增大,卡维地洛可缩短Pmax及Pd并可能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20.
P波离散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P波离散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根据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将高血压患者分为 2组 (各 4 0例 ) ,运用 12导联心电图分别记录 2组的最大P波间期(Pmax) ,最小P波间期 (Pmin)及P波离散度 (Pd)Pd =Pmax-Pmin;运用超声心动图记录 2组的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Pd[(5 5± 11)vs (2 9± 8)ms],Pmax[(116± 9)vs (10 5± 9)ms],Pmin[(6 1± 12 )vs (75± 10 )ms]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中P波离散度可作为心房心电不稳定性及心房颤动易发生的无创性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