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520-521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化疗引起消化道反应的临床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3例,给予参考组患者胃复安、地塞米松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发生例数、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6例,占11.3%,参考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19例,占35.8%,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重度消化道反应2例,参考组患者重度消化道反应8例,尸〈O.05;观察组患者治疗消化道反应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化疗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及治疗消化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入住本院的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的22例患者给予保护性隔离、应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 G-CSF, CM-SCF)、抗生素使用及饮食指导等护理。结果22例患者除1例患者因病情危重及经济困难而自动出院外,其余21例患者在一周左右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回升至正常。22例患者中无因粒细胞缺乏并发症死亡发生。结论通过适当的治疗方法对化疗后粒细胞缺乏进行及时的控制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析。方法分析7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结果化疗后随访,无瘤生存48例(66.7%),复发24例(33.3%);无中性粒细胞缺乏17例(23.6%),有中性粒细胞缺乏55例(76.3%),其中I度12例(16.7%),Ⅱ度25例(34.7%),Ⅲ度11例(15.3%),IV度7例(9.7%)。与无中性粒细胞组比较,Ⅰ度、Ⅱ度、Ⅲ度、IV度组,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P<0.01,P<0.001。结论化疗治疗对肿瘤的复发起一定控制作用,化疗过程中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导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增加,临床上要加强对中性粒细胞的监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给予化疗治疗,探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结果本组72例患者,化疗后均进行随访,无瘤生存48例(66.7%),复发24例(33.3%)。72例患者无中性粒细胞缺乏共17例(23.6%),有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共55例(76.3%),其中I度12例(16.7%),Ⅱ度25例(34.7%),Ⅲ度11例(15.3%),IV度7例(9.7%)。与无中性粒细胞组比较,I度、Ⅱ度、Ⅲ度、IV度组,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P<0.01,P<0.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治疗,可以对肿瘤的复发直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化疗过程中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导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增加,因此,在临床上要加强对中性粒细胞的监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化疗致乳腺癌患者Ⅲ度或Ⅳ度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因素及继发的并发症,并分析治疗费用,为临床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Ⅲ度或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的风险因素及继发的并发症,计算刺激因子和抗菌药物的费用。结果: Ⅲ度或Ⅳ度粒细胞减少与患者的Karnofsky体力状况评分(KPS评分)低、有放疗史、疾病分期、化疗周期和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使用时机(P<0.05)具有相关性;患者Ⅲ度或Ⅳ度粒细胞减少继发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降低、体温升高、感染风险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疗史、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使用时机(化疗期间24h内用药)是乳腺癌患者发生Ⅲ度或Ⅳ度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因素。乳腺癌化疗后Ⅲ度或Ⅳ度粒细胞减少患者刺激因子和抗菌药物费用及总药费显著升高。结论: 对于有放疗史的患者,可应用细胞毒性较小的化疗药物,或降低化疗药物剂量,合理应用刺激因子对降低化疗引起的Ⅲ度或Ⅳ度粒细胞减少具有重要意义。预防乳腺癌化疗后Ⅲ度或Ⅳ度粒细胞减少可降低患者药物费用。  相似文献   

6.
叶阳阳  陈新华 《安徽医药》2015,19(11):2233-2234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化疗的老年肿瘤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在化疗期间除常规护理措施外,同时给予音乐疗法(每日早、中、晚各听音乐30 min),对照组患者除常规护理措施外,无其他特殊护理.化疗前和第1、2、3次化疗结束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焦虑状态评定.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第1、2、3次化疗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干预时间延长,焦虑缓解越明显.对照组焦虑情绪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有助于降低其焦虑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层流床在化疗继发感染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细胞缺乏是化疗最常见的副反应,容易合并感染使化疗受阻,过去文献报告粒细胞缺乏的白血病患者安置于普通病床,感染率可高达85%~100%[1]。近年来层流洁净技术的应用,明显降低了化疗病人的感染率,为化疗提供了安全保障。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开设单人无菌层流床病房,对控制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院内感染取得了显著效果,感染率由47.5%下降到20%。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同期化疗中出现粒细胞缺乏的80例,患者进行观察,均经病理组织或细胞学确诊。其中肺癌20例,乳腺癌18例,恶性淋巴瘤12例,胃癌10例,鼻咽癌0例,其他肿瘤10…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煨姜汤为主的中药方加减对化疗导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给予相同的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加服煨姜汤方剂,并连续服用5~6个月.观察2组第1~3次、4~6次化疗消化道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胃肠道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煨姜汤方剂能够减轻化疗导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不影响肿瘤对化疗的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黄海 《中国当代医药》2015,(10):161-163
目的:了解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并统计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然后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比较患者在不同化疗阶段的生存质量。结果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化疗前最高,化疗后最低;疲乏症状评分化疗中最高,化疗后最低;食欲减退、便秘评分化疗中最高,化疗后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体能、临床分期、文化程度、治疗方法、陪护人员等都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女性、体能越差、临床分期越晚、文化程度越低、化疗+放疗、非直系亲属进行陪护,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低。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存质量普遍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对此,医护人员应该重视这些影响因素,通过积极的应对措施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生理情况下骨髓造血功能较年轻人降低,加之恶性肿瘤等基础病的影响,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与缺乏更为多见,其临床表现也更为严重,重症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此外还可出现粘膜坏死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常导致化疗不能完成,因此只有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与缺乏时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得到良好控制,化疗才能完成。本文总结报告了我科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与缺乏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国产粒细胞刺激因子(立生素G-CSF)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预防和治疗粒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240例病人,分为3组.第1组61例,化疗前WBC<4.0×109·L-1.用G-CSF 3~5 μg·kg-1·d-1,至WBC升至正常范围维持一周后开始化疗,化疗结束后,24~48 h,给予G-CSF,连用7~14 d;第2组,81例,既往有因化疗而WBC减少史,该次化疗前WBC正常范围.化疗结束后24~48 h应用G-CSF,连用7~14 d,剂量同1组;3组,首次化疗病人,98例,WBC正常范围,化疗结束后,每2天查WBC一次,当WBC<4.0×109/L时,开始应用G-CSF.结果:第1组7 d内WBC减少者18例,14 d仍未升至正常者8例;第2组分别是19例,5例;第3组分别是70例,23例.第1,2两组与第3组相比,其WBC降低例数明显减少(P<0.01),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P<0.01).结论:国产G-CSF能够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病人化疗阶段的粒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相关因素,为改善癌因性疲乏提高参考.方法 以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肿瘤患者共120例为对象,发放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和Piper癌因性疲乏量表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经癌因性疲乏量表测定:整体疲乏得分为(4.83±2.56)分,其中:无疲乏7例(5.83%),轻度疲乏23例(19.17%),中度疲乏38例(31.67%),重度疲乏52例(4333%).癌因性疲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肿瘤分期、治疗方案、化疗次数、病程、医保情况、化疗副反应是影响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因素(P<0.05).结论 肿瘤患者化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乏.多数因素可诱发癌因性疲乏.有必要强化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控制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疗效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80例入组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方法、日本CA-7000全自动监测仪测定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化疗前消化道肿瘤进展期(Ⅲ、Ⅳ期)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1.15±0.48)mg/L、(1.98±0.77)mg/L;早期(Ⅱ期)D-二聚体含量(0.28±0.09)mg/L;三者间比较,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37例疗效达(CR+PR)组与治疗前D-二聚体差值为(-0.41±0.19)mg/L;25例疗效为稳定(SD)组血浆D-二聚体治疗前后差值为(0.09±0.11)mg/L;18例疗效进展(PD)组血浆D-二聚体差值(0.84±0.32)mg/L;且进展期(Ⅲ、Ⅳ期)化疗后有效组(CR+PR)D-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化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化疗后进展组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稳定组(SD)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低可作为消化道肿瘤观察临床分期、判断预后及化疗疗效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周建伟  孔繁兴  易旻庐 《江西医药》2009,44(11):1105-1107
目的探讨临床肿瘤患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T-(rhG—CSF)的疗效。方法选择上一周期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ANC)降至1.5×10^9/L以下的肿瘤患者共50例.分为A组与B组.分别在下一周期化疗结束48h后和中性粒细胞计数(ANC)〈1.5×10^9/L时使用rhG—CSF.连续2dANC〉2.0×10^9/L停药,观察ANC变化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ANC持续〈1.5×10^9/L的天数.ANC恢复至≥2.0×10^9/L.所需的天数均小于B组(P〈0.01),ANC最低值高于B组(P〈0.05),用药天数较B组少(P〈0.051,感染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可能发生粒细胞减少倾向的患者建议化疗结束48h后立即使用rhG—CSF.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中国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筛选上周期化疗后出现3~4度骨髓抑制的肿瘤患者,以化疗后24~48 h内预防性给予rhG-CSF的为A组;以化疗后未预防性给药,发生骨髓抑制后再给予rhG-CCSF的为B组,采用组间对照法,比较2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入组的145例次肿瘤患者,A组61例次,B组84例次,白细胞计数<4.0×109·L-1的发生率分别为26.23%和79.76%,中性粒细胞计数<2.0×109·L-1的发生率分别为19.67%和78.57%,2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hG-CSF对化疗后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无影响.A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 上周期化疗后出现3~4度骨髓抑制的肿瘤患者,化疗后24~48 h内预防性给予rhG-CSF,能有效控制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降低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对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化疗后病人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例为住院肿瘤化疗病人 ,术后 30例 ,未手术 2 2例。肿瘤类型及化疗方案见表 1。年龄 12~78岁 ,平均 5 1岁。一般状况Karuafsky评分均为 70分以上 ,TNM分期Ⅱ~Ⅲ期。化疗前均查血象、肝肾功能 ,均符合化疗条件。化疗时隔日、化疗后隔 3d复查血象 ,观察其变化规律。表 1 肿瘤类型及化疗方案肿瘤 肺癌sclcnsclc 乳腺癌胃癌结肠癌鼻咽癌 淋巴瘤HD…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的血常规及CD4/CD8的影响.方法:8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参麦+化疗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含奥沙利铂3周方案化疗.单纯化疗组不加保护剂;参麦+化疗组每次化疗期间连用参麦注射液50 mL/d,共5d.比较两组病人6疗程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医症状积分的平均值;对比两组病人CD4/CD8绝对值及比例情况.结果:参麦+化疗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CD4/CD8比例较单纯化疗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化疗组化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参麦+化疗组高,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化疗相关症状,减轻化疗骨髓抑制,调节化疗患者免疫状态,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012年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美国感染协会(IDSA)制定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临床实践指南》、《ASCO白细胞生长因子应用指南》等,对1例肺癌化疗后致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诊治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从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与调整、骨髓抑制的诊治及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与应用等多方面进行药学监护.结论:临床药师在促进患者合理用药、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杜振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70-1371
目的 观察调强适形放疗序贯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化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0例复发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放疗序贯化疗组)16例,采用调强适形放疗,放疗后2周接受至少2周期紫杉醇脂质体、顺方案化疗,紫杉醇脂质体70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7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对照组(单纯放疗组)14例,单用调强适形放疗.两组放疗均应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设立5~7个共面照射野,肿瘤剂量45 -50 Gy.结果 观察组近期有效率(CR+ PR)为93.8%,对照组近期有效率(CR+PR)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观察组中Ⅲ°血白细胞下降发生率18.6%,Ⅲ°恶心、呕吐发生率12.5%,Ⅲ°腹泻发生率18.6%,经治疗后均缓解.对照组中无Ⅲ°以上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适形放疗序贯紫杉醇脂质体、顺铂方案化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单纯调强适形放疗增加,但治疗后可纠正.  相似文献   

20.
肿瘤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燕宁 《成都医药》2004,30(1):55-55
在肿瘤化疗过程中,消化道反应是抗肿瘤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不仅影响病人进食和营养状况,而且由此产生对化疗的恐惧心理。如何预防和减少化疗的消化道症状,是临床一直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235例肿瘤化疗患消化道反应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