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和特征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CS—pHEV23),研究其特征及对DNA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凝聚沉淀法制备CS-pHEV23,对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进行考察;凝胶阻滞法分析CS和pHEV23聚合方式,DNaseⅠ保护性试验考察CS—pHEV23抵抗核酸酶的能力。结果制备的CS—pHEV23粒径在170—470nm范围内(分别为CS(L)-pHEV23 171.6nm,CS(M)-pHEV23 387.0nm,CS(H)-pHEV23 467.3nm);Zeta电位(CS(L)-pHEV23)为+22.9mV;包封率〉95%(分别为CS(L)-pHEV23 95.8%,CS(M)-pHEV23 96.7%,CS(H)-pHEV23 97.1%)。凝胶阻滞分析表明,CS和pHEV23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完全结合,纳米粒带正电荷。DNaseⅠ保护试验表明,CS—pHEV23能有效抵抗DNaseⅠ酶降解,对pHEV23有保护作用。稳定性试验表明,4℃保存60天,纳米粒仍能较稳定地包裹pHEV23结论CS—pHEV23能高效装载外源DNA,稳定性良好,并保护其免受核酸酶的降解,作为基因载体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载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载体的制备和转染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优化试验条件,制备合适的壳聚糖纳米粒,并连接上质粒,研究壳聚糖纳米粒对DNA的结合能力。方法 以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并送激光微粒度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了解粒径的分布与形态;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连接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EGFP-C1(报告基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载体与:DNA结合能力,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载药量和包埋率。结果 微粒度分析仪及电镜检测证实壳聚糖纳米粒呈均匀分散的球形颗粒,最小粒径为50nm,平均直径为95nm,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显示壳聚糖纳米粒能有效地结合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EGFP-C1,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不同比例结合(纳米粒:质粒)pEGFP-C1,质粒的壳聚糖纳米粒的包埋率分别为:100%(50:10),100%(50:20),92%(50.75)和65%(50.100)。结论 制备出粒径较小、均匀的壳聚糖纳米粒,并且壳聚糖纳米粒能有效地连接上质粒。  相似文献   

3.
褪黑素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以聚乳酸、壳聚糖可生物降解材料为载体,明胶为分散剂,Span -80和Tween- 80混合液为乳化剂,采用复乳 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纳米粒,根据纳米粒的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分布、包封率、载药量选择最佳工艺条件,制备褪黑素纳米粒。结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纳米粒表面圆滑,分布均匀。正交设计效应曲线图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均显示搅拌速度、溶剂挥发温度、聚乳酸与褪黑素投料比、壳聚糖浓度是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结论:在30℃;10 0 0r/min搅拌速度;褪黑素与聚乳酸的质量比为1∶3;Tween 80与Span 80体积比为5∶1;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情况下,可制备成平均粒径在4 5 . 84nm ,包封率为38.33% ,载药量为8 .35 %的褪黑素载药纳米粒。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纳米粒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粒给药系统因具有组织靶向性、控释性等特点,已经成为药物输送系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阳离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低毒性,因此被越来越多地用作纳米给药载体。本文简要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纳米粒在口服控释制剂、递送抗癌药物、非病毒基因传递和眼部给药等药物输送系统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壳聚糖是一类带正电的直链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有效增加药物通过眼部、鼻腔及胃肠道粘膜上皮的吸收,降低药物的吸收前代谢,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壳聚糖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溶解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就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作用特点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优化设计及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复合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聚乳酸、壳聚糖可降解生物材料为载体,明胶为分散剂,span-80和tween-80混合液为微乳液,根据微粒的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分布、包封率、载药量选择最佳工艺条件,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结果与结论:原子力显微镜下可见纳米粒表面圆滑,分布均匀。正交设计效应曲线图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搅拌速度、溶剂挥发温度、聚乳酸与褪黑素投药比、壳聚糖浓度是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在30℃,1000r/min搅拌速度,搅拌时间45min,m(褪黑素):m(聚乳酸)为1:5,V(Tween-80):V(Span-80)为5:1,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条件下,可制备成平均粒径为45.84nm,包封率为38.33%,载药量为8.35%的褪黑素载药纳米粒。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基因载体壳聚糖纳米粒,研究其结构特征及其体外对细胞的转染活性。方法以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pDNA纳米粒;电镜测定其形态、粒径;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观察壳聚糖和pDNA的结合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负载力、负载率;体外转染人人胚肾细胞293T,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CCK8法评价细胞毒性。结果壳聚糖-pGFP纳米粒多呈球形,直径为(132±48)nm;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示pGFP被完全包裹在纳米粒内;其负载力(LC)为(48.2±2.0)%,负载率(LE)为100%;体外转染实验证明壳聚糖-pGFP纳米粒能介导pGFP转染293T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壳聚糖-pDNA抑制率(26.08±4.28)%。结论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的壳聚糖-pDNA纳米粒可有效转染至细胞内,但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纳米粒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3年底 ,首个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 3腺病毒注射液[1~ 3 ] 在我国批准临床应用 ,标志着基因治疗进入了新时代。在基因治疗三要素 :目的基因、表达载体、递送载体中 ,递送载体的构建和改进 ,一直是基因治疗研究的重点。基因递送载体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前者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9.
甘草酸表面修饰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具有肝细胞靶向的甘草酸表面修饰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特性。方法: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再以高碘酸盐氧化法制备甘草酸表面修饰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激光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RP-HPLC法间接测定纳米粒中甘草酸结合率和阿霉素包封率,并初步研究体外甘草酸的结合稳定性和阿霉素释药特性。结果:电镜显示纳米粒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79.5 nm,甘草酸结合率达到80%以上,在释放介质中,12 h的甘草酸结合率仍保持(65.2±3.4)%;纳米粒中阿霉素包封率达90%以上,体外释药缓慢,无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经血脑屏障载药纳米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克服血脑屏障的有效方法,是利用纳米粒作为载体将药物转运到中枢神经,使载药纳米粒通过血脑屏障。方法制作经聚山梨脂(TweenR80)修饰的纳米粒,使其通过血脑屏障。检测小鼠的存活率,跟踪脑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吸收量。结果小鼠的存活率明显的增加(存活率达到6个月的小鼠增加到40%)。结论经聚山梨脂80修饰的阿霉素纳米粒药物对通过血脑屏障有很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丽华  陈琼  阳运超  张仁翼 《西部医学》2010,22(8):1475-1477
目的比较口服磷酸钠盐溶液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肠镜的常规检查(一次肠镜)和肠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手术(二次肠镜)在肠道准备中的清肠效果、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98例肠镜检查发现良性息肉,二周后需要第二次通过肠镜下电凝电切手术的患者,自身交叉对照观察两种清肠液的肠道准备效果。我们将患者在第一次肠镜时口服磷酸钠盐溶液,第二次肠镜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由内镜医师记分判断肠道清洁程度,通过问卷调查记录患者药物服用量、口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使用药物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聚乙二醇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优于磷酸钠盐组(P〈0.05),聚乙二醇组肠道气泡少于磷酸钠盐组。两组患者总体不适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聚乙二醇组少于磷酸钠盐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药物口感及愿意再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肠镜下良性肿块进行电凝电切手术的患者作肠道清洁准备时,与磷酸钠盐口服溶液相比,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更为安全、有效的肠道清洁剂。  相似文献   

12.
Recently,chitosan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an attractive biomaterial for their unique properties.Chitosan nanoparticles are mainly used as drug delivers.However,they are seldom used in wound healing after severe bleeding.In the present paper,chitosan nano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60.2 nm were prepared through ionic gel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FT-infrared spectrometry.A new animal model of severe bleeding was made to evaluate its effects on wound healing besides hemosta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can achieve well hemostatic effects and also induce wound healing after severe bleeding.Blood cells can be absorbed by chitosan nanoparticles and the bleeding is treated.Furthermore,the chitosan nanoparticles sustains longer than other materials in wound healing.At the 15th day after operation,the chitosan nanoparticles with the size of 58.3 nm can still be seen in the new-regenerated hepatic tissue.It can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a clear granulation around the wound site.Through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we find out that chitosan-TPP nanoparticles can induce wound healing through migration of the inflammatory cells and synthesis of collagen.So,chitosan nanoparticles show us both hemostasis and the ability of wound healing for parenchymal organs.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42-45,封3
目的制备马钱子碱微囊,考察其影响因素,找出最优方案。方法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囊材,马钱子碱为囊心物,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载药微囊。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封率、粒径为指标,确定最佳囊材比、囊心与囊材比及CaCl_2的浓度,确定最优配方。观察其形态,测定其包封率、粒径、载药量、Zeta电位等。结果通过正交实验,制备马钱子碱微囊的最优配方:壳聚糖浓度为5 mg/m L,明胶浓度为4 mg/m L,CaCl_2浓度为2%,囊心与囊材比为1∶3。3次平行制备所得的载药微囊的各参数的平均值:包封率为28.73%,粒径为2.15μm,载药量为10.6%,Zeta电位为12.61 mV。微囊分散性好,表面平滑完整,囊壁清晰,无粘连。结论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原料的复凝聚法制备马钱子碱微囊具有较高的包封率,且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单独局部应用非甾类抗炎药物0.1%溴芬酸钠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4例(64眼)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分为溴芬酸钠组32例(32眼)和激素组(对照组)32例(32眼).溴芬酸钠组术后第1天起予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2次/d,持续4周;对照组术后第1天起予典必殊滴眼液4次/d,使用1周后改为0.1%氟美瞳滴眼液4次/d续用至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1周、2周、1个月的视力、眼压、炎症症状评分、眼部体征评分及安全性评价评分.结果 溴芬酸钠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周时溴芬酸钠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2、4周眼压值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炎症症状、眼部体征评分与安全性评价评分上,溴芬酸钠组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 非甾类抗炎药物溴芬酸钠用于白内障术后抗炎有效、安全,无明显不耐受,能一定程度上代替激素作为围手术期用药.  相似文献   

15.
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纳米微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医用壳聚糖 (CS)纳米微粒制备的理想条件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离子凝胶法 ,以不同浓度 CS溶液与三聚磷酸盐 (TPP)溶液配比反应制备 CS纳米微粒 ,观察了 CS、TPP浓度、CS∶ TPP质量比和反应体系p H值对纳米微粒制备的影响。结果 :反应条件对纳米微粒的制备有重要影响 ,在 CS与 TPP溶液浓度分别为 0 .4~ 2 .5 m g·m l- 1 与 0 .4~ 1.5 m g· ml- 1 时 ,保持质量比在 3∶ 1~ 6∶ 1之间 ,可稳定得到 CS纳米微粒 ;当 p H值为 4 .5~ 6 .0时 CS纳米微粒保持稳定 ,当 p H值 >6 .5则出现沉淀。结论 :离子凝胶法制备 CS纳米微粒简单温和 ,不需使用有机溶剂 ,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制备 ,可以得到满足生物医学应用要求的 CS纳米微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过不同阴离子修饰的壳聚糖支架的特点及对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海藻酸钠、明胶和肝素对壳聚糖支架进行修饰,以壳聚糖支架为对照,比较其孔隙率和吸水率,并比较四种支架对肝细胞贴壁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海藻酸钠、明胶和肝素修饰的壳聚糖支架的孔隙率和含水率明显高于壳聚糖支架,肝细胞在壳聚糖支架的贴壁率明显高于三个修饰后的支架,肝细胞在海藻酸钠和明胶修饰的肽聚糖支架的增殖速度明显高于壳聚糖支架。结论:不同修饰的壳聚糖支架的特点不同,对肝细胞的贴壁及增殖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阿仑膦酸钠合成工艺。方法:以4-氨基丁酸、亚磷酸和三氯化磷为原料,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体系中进行膦酰化,再水解成盐得到阿仑膦酸钠。结果:工艺改进后收率达84.25%,目标化合物结构经MS和1H-NMR谱确证。结论:改进后的合成工艺可操作性好、安全无毒,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4%枸橼酸钠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封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2~12月我院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7例随机分为两组,以seldinger法建立临时透析导管.对照组采用30%肝素盐水封管;试验组采用4%枸橼酸钠封管.分析两组死亡病例数、导管相关并发症等资料,比较4%枸橼酸钠用于透析导管封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Clozapine-PBCA-NP);研究影响其氯氮平药物含量的因素水平;优化制备工艺.方法 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单因素初选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药物含量的因素;采用正交设计,多因素分析各因素水平的相互作用;比色法测定氯氮平的包封率、载药量.结果 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包封卒的因素有:氯氮平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溶液pH值、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α-BCA)用量:优化工艺后制备了粒径粒形好、氯氮平药物含量较高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优化的条件为氯氮平的用量为80mg,反应体系的pH值为2.5,搅拌速度为1 000 rpm,Dextran-70为240 mg,α-BCA为0.18 mL,温度25℃,搅拌时间3h.结论 氯氮平用量、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用量、介质的pH值、表面活性荆的浓度是影响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药物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材料和Ⅰ型胶原复合物进行猪肝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LA-O-CMC纳米粒子,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采用Ⅳ型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分离猪肝细胞。将肝细胞分为:Ⅰ组(裸细胞培养组)、Ⅱ组(复合胶原纳米粒子细胞混合培养组)进行培养,观察肝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变化。结果:PLA-0-CMC纳米粒子及Ⅰ型胶原为肝细胞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支架和外环境,体外肝细胞的生长也从平面型向三维型迈出了较大的一步。培养猪肝细胞能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白蛋白分泌功能。结论:PLA-0-CMC纳米粒子及Ⅰ型胶原体为肝细胞生长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