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行胸前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对二尖瓣病变行Wilkin法评分(16分制),合并心房纤颤(AF)患者,再行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评分≤11分入选.手术采用改良Inove法,术前、后48~72 h分别测定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口跨瓣压差(MVPG)、左房内径(LAD)、二尖瓣返流(MR),术中测左房压力(LAP).AF者术后口服乙胺碘呋酮基础上电复律.结果术后MLAP及MVPG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1),MVA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而LAD在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WT5"BX P).结论PBMV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有效而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老年人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疗效,拓宽PBMV治疗指征。方法对1992年4月至2005年10月采用lnoue单球囊技术治疗的60岁以上的风心病患者进行即刻疗效分析和近远期效果观察。结果患者左房平均压由术前(28.60±8.41)mmHg降至(9.13±6.18)mmHg;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由术前的(19.62±6.71)mmHg降至术后的(4.76±4.15)mmHg;瓣口面积由术前(1.04±0.20)cm2增至术后(2.60±0.33)cm2;左房内径由术前(43±8)mm降至术后(35±7)mm;随访3~5年,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术中并发急性肺水肿1例,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窦性心动过缓1例;中度二尖瓣返流2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体循环栓塞。结论PBMV治疗老年患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近远期的效果良好,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规范化抗凝、抗风湿及术后瓣口面积较大的患者PBMV远期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轻度反流(MR)的二尖瓣狭窄(MS)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术后及长期疗效。方法:采用改良Inoue方法,自 1993年 5月~2001年 12月对MS合并轻度MR的 41例患者行PBMV治疗,并进行超声心动图和临床心功能评价。结果:二尖瓣口面积(MVA)由 (1. 15±0. 25)cm2增至 (1. 88±0. 32)cm2 (P<0. 001);二尖瓣跨瓣压差(MVG)由(19. 3±5. 2)mmHg降至(7. 6±3. 2)mmHg(P<0. 001 );左心房内径(LAD)由 (4. 78±0. 63)cm减小到(4. 21±0. 48)cm (P<0. 001 );心功能由(2. 56±0. 50)级改善至 (1. 54±0. 60)级 (P<0. 001) ; 左室内径(LVD)无明显变化(P>0. 05 ), 22例二尖瓣反流减轻或消失, 15例二尖瓣反流维持不变, 4例二尖瓣反流加重,无患者行急诊或择期二尖瓣置换术。41例患者随访时间 9 ~112个月,平均 ( 90±24 )个月,MVA、MVG、MLAP、LAD、LVD和心功能与术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 05) , 1例于术后 15个月时死亡, 4例再狭窄,再狭窄率为 9. 76%。结论:选择好病例,把握球囊扩张尺度,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轻度反流患者PBMV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可靠性.方法:29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具有PBMV的适应症.采用Inoue法单球囊,以Ross法结合左心房-脊柱定位点定位房间隔穿剌点行PBMV.于PBMV术前,术后,测定二尖瓣口面积(MVA),跨二尖瓣压力阶差(MPG),肺动脉压(PAP),左房压力(LAP),左房内径(LAD)心输出量(CO),心功能(NYHA分级)的变化,及瓣膜杂音的改变.结果: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平均增加0.67cm2,血流动力学因素及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如病例选择适当,操作技术熟练,近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143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Inoue方法 ,自 1 993年 5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对 1 4 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 ,并进行超声心动图和临床心功能评价。结果 :1 4 0患者成功地完成了PBMV ,3例失败 ,手术成功率为 97.9%。二尖瓣口面积 (MVA)由 1 .0 3± 0 .55cm2 增至 2 .0 3± 0 .37cm2 (P <0 .0 0 1 ) ,二尖瓣跨瓣压差 (MVG)由 1 8.1± 4 .8mmHg降至 4 .1± 2 .3mmHg(P <0 .0 0 1 ) ,左心房平均压 (MLAP)由 2 3 .1± 1 0 .1mmHg降至 1 0 .8± 9.2mmHg(P <0 .0 0 1 ) ,左心房内径 (LAD)由 4 .67± 1 .1 0cm减小至 4 .1 3± 0 .59cm(P <0 .0 0 1 ) ,左心室内径 (LVD)由 4 .54± 0 .32cm到 4 .58± 0 .2 8cm (P >0 .0 5) ,心功能级(NYHA)由 2 .69± 0 .74级改善至 1 .2 1± 0 .41级 (P <0 .0 0 1 )。结论 :PBMV术后临床疗效良好 ,是可以替代二尖瓣闭式分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莉  向立权  吴永才  杨义航 《四川医学》2012,33(6):1026-1028
目的研究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患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NT-proBNP试验法检测58例成功施行PBMV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及术后1h、2h、24h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术前及术后即刻测平均左房压(MLAP),同时行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二尖瓣口面积(MVA)和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PCW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术后即刻测MLAP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61±4.02]mmHg:[14.96±3.88]mmHg);术后24hLAD和MVA与术前比较P<0.01(术前分别为:[46.92±5.69]mm,[0.98±0.22]cm2,术后24h分别为:[41.24±7.32]mm,[1.43±0.30]cm2);术前和术后LVEF变化P=0.156(术前为[35.3±4.3]%,术后为[36.7±2.6]%);术后1h、2h、24h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PCWP变化和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24h的NT-proBNP变化(ΔNT-proBNP)与MLAP变化(ΔMLAP)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5);术后24h的NT-proBNP变化(ΔNT-proBNP)与MVA的扩大值(ΔMVA)及LAD的变化(ΔLAD)无相关性(分别为r=-0.047,P>0.05;r=0.036,P>0.05)。术后2h,NT-proBNP变化(ΔNT-proBNP)与PCWP变化(ΔPCWP)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1)。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升高和左房压,PCWP升高显著相关。NT-proBNP水平对反映PBMV术后左房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846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的疗效与体会。方法通过对接受PBMV治疗的846例M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PBMV前后心脏杂音、NYHA心功能级别、二尖瓣返流(MR)程度、血动力学资料及二尖瓣口面积(MVA)的变化。结果846例中的843例完成了PBMV治疗。PBMV后,平均肺动脉压从(58±26)mm Hg(1mm Hg=0.133kPa)下降至(32±14)mm Hg(P<0.001)、平均左心房压由(42±11)mm Hg下降至(13±5)mmHg(P<0.001)、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MVG)由(32±8)mm Hg下降至(9±4)mm Hg(P<0.001);MVA(n=768)由(0.96±0.32)cm2增加至(1.99±0.42)cm2(P<0.001);心排量从(4.3±1.2)L/min增加至(5.5±1.5)L/min(P<0.05),心指数从2.7±1.6增加至3.6±1.9(P<0.005),左心室射血分数由(47.9±10.2)%上升至(66.2±8.9)%(P<0.01)。PBMV后,826例(98%)症状显著改善,绝大多数患者的心杂音消失或减轻、NYHA心功能级别显著改善。重要并发症包括:急性心包填塞9例、Ⅰ~Ⅱ度MR 10例、原有Ⅰ~Ⅱ度MR程度不同地加重者9例、脑血栓栓塞1例、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PBMV治疗MS是安全有效的;采用球囊直径递增法扩张并监测MVG、监听心杂音变化能有效预防严重MR的发生;正确的房间隔穿刺技术是预防心包填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即刻P波离散度(Pd)变化与左房平均压(LMAP)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窦性心律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成功施行PBMV患者32例。测量PBMV术前、术后即刻Pd、LMAP、二尖瓣口面积(MVA)及左房大小(LAS)。计算Pd变化值,并分别与LMAP、MVA及LAS变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BMV术前、术后即刻Pd、LMAP、MVA、LAS分别由(55.9±4.4)ms、(30.1±2.8)mmHg、(0.9±0.3)cm2(、51.2±6.1)mm变为(43.5±5.4)ms(P<0.05)(、15.4±3.9)mmHg(P<0.05)(、1.8±0.4)cm2(P<0.05)、(50.1±7.3)mm(P>0.05);Pd变化值仅与LMAP变化值之间具有相关性(r=0.32,P<0.05)。结论窦性心律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PBMV术后即刻Pd变化与LMAP变化可能有关,提示心房牵张可能是Pd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在妊娠合并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行PBMV孕妇18例,其中1例在外院行PBMV后出现并发症后转入我院。初产妇14例,经产妇4例,平均年龄为(25.1±4)岁。平均孕周(26.3±4)w。我院17例妊娠者,14例胎儿存活,2例引产,1例人工流产。【结果】PBMV术前二尖瓣膜平均面积为(0.82±0.19)cm2,PBMV术后二尖瓣膜平均面积为:(1.55±0.22)cm2,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PBMV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力为(98.4±22.4)mmHg,PBMV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力为(56.9±15.9)mmHg,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PBMV术前左房压力为(40.3±11.3)mmHg,PBMV术后左房压力为(22.4±13.1)mmHg,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心功能Ⅲ~Ⅳ级者14例,术后均为Ⅱ级,心功能Ⅱ级者3例,术后均为Ⅰ级。我院17例患者无一例死亡,1例为外院行PBMV后发生二尖瓣膜撕裂伴健索断裂,急性左心衰,未能及早发现诊治,转入我院后死于换瓣术中。【结论】...  相似文献   

10.
桂春  朱立光 《浙江医学》2006,28(11):896-898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对P波离散度(PWD)等心电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拟行PBMV术的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于术前1d、术后1-2d、术后4—6月通过12导联同步心电图、心脏超声分别测出PWD、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左房内径(LAD)、二尖瓣口面积(MVA)、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MMG)。手术过程中在球囊扩张前后通过球囊导管测出平均左房压力(MLAP)。结果PWD、Pmax、Pmin术后较术前显著减小,术后4-6月较术后1-2d也有显著减小。术后1-2dPWD、Pmax、Pmin减小量与LAD、MMG、MLAp、MVA改善程度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PWD、Pmax、Pmin的持续减小显示出PBMV术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23.8 4±10.4)岁,体质量(43±12)kg,包括二尖瓣脱垂29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7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原因不明2例.病人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的情况.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改行二尖瓣替换1例.其余50例患者术毕二尖瓣无返流或轻度返流.在平均为(13.8±2.5)个月的随访中,二尖瓣返流未见加剧,心功能恢复好.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优选方法,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运用合理的瓣膜成形技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评价我院近5年来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我科共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36例,年龄2~77(29±14)岁.其中先天性12例,二尖瓣退行性变20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成形的方法:二尖瓣裂修复12例,腱索折叠、转移12例,GORE-TEX人工腱索5例,瓣环环缩14例,部分病例综合应用了2种或2种以上的成形方法.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无再次手术.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平均值(32.6±6.4)mm,与术前相比(42.7±13.4)mm明显缩小,左心室内径平均值(32.6±6.7)mm与手术前面相比(38.3±7)mm明显缩小.术后仅有2例有轻到中度反流,16例微量反流,18例反流消失.结论 二件瓣关闭不全成形术应根据二尖瓣病变的特征进行选择,对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的关键是医生对二尖瓣生理功能及解剖的全面认识,以及成形术前对病变的二尖瓣的全面探察和综合应用正确的成形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汤涌  戴剑  黄进  吴晓馗  杨明智 《黑龙江医学》2006,30(10):731-733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返流的疗效。方法采用Inoue球囊对5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返流的患者进行PBMV治疗,比较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术后左心房平均压、肺动脉压力、心功能NYHA分级分别比手术前减少了50·9%、20·8%、21·3%(P<0·05);二尖瓣口面积、EF值分别比手术前增加了119·5%、9·8%(P<0·05);左心房最大直径、左心室最大直径分别比手术前减少了2·1%和1·2%(P>0·05);二尖瓣返流和手术前比较并没有增加。结论PBMV是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有效安全方法,并且不增加二尖瓣返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前瞻性观察风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环运动幅度的变化及其对球囊扩张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方法,在术前及术后3天测定二尖瓣环运动幅度及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二尖瓣环运动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超声评分>8分组较≤8分组瓣环运动幅度明显下降;二尖瓣环运动幅度与左房内径、超声评分呈明显负相关,与左室内么呈明显正相关;球囊扩张术后二尖瓣环运动幅度明显增加;术后疗效满意组患者术前二尖瓣环运动幅度较非满意组患者为大;二尖瓣环运动幅度与术后瓣口面积呈正相关;二尖瓣环运动幅度>1.0cm对预测满意疗效的敏感性为765,特异性为67%。结论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环运动幅度明显下降,瓣膜损害愈严重,瓣环运动幅度下降愈明显,二尖瓣环运动幅度是预测球囊扩张术疗效的一个简便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尖瓣脱垂(MVP)与急性风湿性心脏炎(ARC)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风湿热并ARC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观察MVP的发生率。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MVP76例,发生率为70%,其中前叶脱垂57例(53%),后叶脱垂13例(12%),前后叶均脱垂6例(6%)。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ARC所致MVP中74例(97%)并发二尖辫关闭不全(MI),且MVP与MI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ARC是MVP,尤其是二尖瓣前叶脱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MVP是ARC所致MI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超声评价二尖瓣器结构改变与二尖瓣返流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器形态改变与二尖瓣返流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评价259例二尖瓣返流病人返流程度以及二尖瓣器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导致返流的最常见原因为二尖瓣叶改变,占55.5%,P<0.01。二尖瓣叶增厚与二尖瓣环钙化产生返流,程度以轻度为主。二尖瓣环扩张,腱索与乳头肌改变导致返流程度以中重度为主。结论:二尖瓣叶形态改变是二尖瓣返流的最主要原因,二尖瓣器支持结构的改变所导致返流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对二尖瓣器功能影响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良的 Inoue 法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严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70例,成功67例(96%)。术后左房压由4.08±1.22降至2.09±0.61kPa,平均肺动脉压由4.61±1.89降至2.7B±1.30kPa,二尖瓣跨瓣压差由2.96±1.14降至0.88±0.48kPa(P<0.01)心排血量由7.3±1.8提高至7.8±2.1L/min(P>0.05);二尖瓣口面积由1.09±0.34增大至1.89±0.69cm~2(P<0.01)。心尖部第一音,肺动脉第二音显著减弱,开瓣音消失,心尖部舒张期杂音显著减轻或消失。认为应严格选择病例,谨慎操作,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自1984年首例气囊导管扩张二尖瓣狭窄取得成功以来,随着气囊及导管的不断改进,房间隔穿刺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已逐步在高、中级医院推广。本文从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房间隔穿刺、成功率与疗效、并发症及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显示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是一种疗效高、较安全、创伤及痛苦小、康复快的非外科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后疗效。方法 :对 10 8例PBMV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1月~ 5年 ) ,平均随访时间 (3 1± 0 6 )年。结果 :PBMV术前二尖瓣口面积 (MVOA) (1 2 2±0 34)cm2 ,术后显著扩在 (2 0 2± 0 2 9)cm2 ,与术前比较 ,P <0 0 1;术后随访 ,MVOA逐渐减少至(1 6 9± 0 2 8)cm2 ;再狭窄发生率为 13 9%。术后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者 10 0 % ,1月~ 5年心功能仍维持在Ⅰ~Ⅱ级者占 87 0 %。结论 :PBMV术后疗效满意 ,未见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陈伟  许晓华  李泉水  李沿江  王卫东  廖涛  孙雁 《医学争鸣》2003,24(13):1240-124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导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超对行PBMV的患进行术前术后检查,观察二尖瓣钙化程度及部位、开口形状、瓣口面积、二尖瓣返流(MR)程度、瓣下病变、左房左室大小、左房有无血栓.结果:91例PBMV术后患中,术后MR72例,其中MR新出现19例,MR加重8例、与术前对比,术后二尖瓣开放幅度、二尖瓣口面积、二尖瓣跨瓣压、二尖瓣压差半降时间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趋势,左房内径、肺动脉内径较术前有缩小趋势.同时,术后左房压、右室压及肺动脉压也有下降趋势。结论:彩超能明确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的效果。影响:PBMV效果的因素较多,但二尖瓣钙化的程度、部位和瓣膜形态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