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13例,2组有可比性。2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手术、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脑保护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10~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滴;每日1次。2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 二聚体含量与颅脑损伤病人伤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动态检测 90例不同伤情的颅脑损伤病人血浆中D 二聚体的含量 ,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 ,比较D 二聚体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GCS)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 (GOS)的关系。结果患者组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与GCS、GOS呈负相关 ,且随伤情演变同步升降。结论动态监测血浆D 二聚体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颅脑损伤伤情与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患者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8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GCS>8分组(41例)和GCS≤8分组(40例),于入院后2 h内抽取血样,应用酶联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D.dimer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 颅脑损伤组D-dime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D-dimer含量与GCS、GOS呈负相关,且D-dimer含量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病死率也越高.结论 D-二聚体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测定其含量变化,对于判断伤情及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者FIB、D-D水平变化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愈显率分别为70.0%、52.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2.507,P=0.024);治疗后两组患者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H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有利于降低FIB、D-D水平,对改善高凝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患者伤情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组)的临床资料,并对同期120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D-二聚体检测,对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GCS评分及GOS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160例外伤组患者中纤溶蛋白降解产物(FDP)阳性者123例,阳性率高达76.87%,D-二聚体含量>12.6 mg/L均死亡。患者的颅脑损伤越重,D-二聚体含量越高,FDP阳性率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P<0.05)。结论 D-二聚体含量增高及FDP阳性表明患者体内有血栓形成及纤溶系统的激活,是判断患者的伤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动态监测对指导治疗、防治脑梗死及迟发性颅内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症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我院于1996年1月~1999年7月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260例,其中148例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260例患者,年龄14~76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行开颅手术者68例)和对照组(行开颅手术52例)。2组患者均经颅脑CT、磁共振或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和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对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浆Fi和D-D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死亡事件的相关性及对中重度TBI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49例中重度TBI患者,以28 d死亡情况为观察终点,将其分为存活组(n=175)和死亡组(n=74)。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包括平均动脉压、GCS及D-二聚体、CK-MB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中重度TBI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后评估价值进行分析并比较D-二聚体、CK-MB、GCS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准确度。结果存活组患者GCS明显高于死亡组,D-二聚体与CK-MB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Z=-8.219,Z=-4.764,Z=-6.432,P <0.05);D-二聚体、CK-MB与GCS呈负相关(r=-0.152,r=-0.245,P <0.05);GCS、D-二聚体、CKMB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28 (95%CI 0.775-0.873)、0.684(95%CI 0.622~0.741)、0.758(95%CI 0.700~0.810)、0.870(95%CI 0.821~0.909),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AUC大于GCS、D-二聚体及CK-MB单独预测面积(P <0.05)。结论中重度TBI患者GCS、D-二聚体、CK-MB水平与患者伤情严重程度、死亡风险密切相关,D-二聚体和CKMB水平增高、GCS低均为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个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选取的61例颅脑损伤患者和59例健康人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再根据损伤的不同程度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合重型组,分别为21例、20例和2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于4 h、6 h及12 h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2.79±0.58)mg/L、(3.07±1.01)mg/L、(4.11±1.09)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46±0.15)mg/L](P<0.05);重型损伤组和中型损伤组患者明显较轻型损伤组患者高,且重型损伤组患者明显高于中型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87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44例仅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周内清醒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2)、IL-6水平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均<0.01),且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28%比40.91%,P<0.05),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11.63%比15.91%,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在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时,不仅能提高其1周内清醒率,且能降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其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 )后肺部感染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5例sTBI后肺部感染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42 例)和肿治疗组(43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WBC )恢复正常以及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和肺部啰音消失的例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浆IL-6 、TNF-α含量.结果 治疗组患者体温、WBC 恢复正常的例数以及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和肺部啰音消失的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体温恢复正常(例)38 比26,WBC 恢复正常(例)34 比22,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及肺部啰音消失(例):35 比23,均P<0.01 ].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d 血浆IL-6:(ng/L)、TNF-α(ng/L )水平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L-6 治疗前:40.7±12.6 比41.3±11.5,治疗后1d:39.8±10.3 比40.5±9.7;TNF-α治疗前:73.4±11.5 比72.8±13.3,治疗后1d:74.1±11.8 比73.6±14.2,均P>0.05)两组治疗后4d 、7d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IL-6 治疗后4d:22.1±7.4.6±6.6,治疗后7d:9.6±5.2 比17.1±8.5;TNF-α治疗后4d:41.6±12.6 比50.5±11.2,治疗后7d:比25,27.9±9.8 比37.2±8.5,P<0.05 或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sTBI 后肺部感染患者IL-6 、TNF-α水平,从而对sTBI 患者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纳络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纳络酮注射液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用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方法 :5 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 (n=30 )及对照组 (n=2 9)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意识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的变化以及治疗 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情况。结果 :纳络酮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觉醒时间平均为 (8.12± 3.6 5 ) d,较对照组 (12 .4 2± 3.82 ) d明显减少 (P<0 .0 1)。治疗组伤后 10 d的 GCS评分〔(10 .5 2± 3.4 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32± 4 .0 4 )分 ,P<0 .0 5〕,伤后 3个月 GOS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4.5 2± 2 .0 2 )分比 (3.6 8± 2 .15 )分 ,P<0 .0 5〕。结论 :纳络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用药能明显缩短患者昏迷时间 ,降低伤残及病死率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其机制可能与拮抗伤后β内啡肽释放及改善脑组织微循环 ,抑制脑循环中微血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Understressessuchastraumaandoperativeinfection,nutri-tionalsupportcanreducenegativenitrogenbalance,enhanceimmunefunction,decreasecomplicationsandincreasehealingrate.Nowwereporteffectofnutritionalsupportsin13caseswith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iesduring1998to2000asfollows.1Subjectsandmethods1.1Subjects17caseswithseverecraniocerebraltraumasduring1998to2000,15malesand2femaleswithagesof17to67yearsold.Thenutritionaltimewas21daysto35days.Inthem,11cases…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 (SHI)病人的营养支持是困扰神经外科的棘手问题 ,而良好的营养状况对促进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于 2 0 0 3年 1月— 2 0 0 4年 6月对神经外科 10 0例SHI住院病人营养支持途径进行研究比较 ,旨在探讨适合SHI的最佳营养支持方式。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伤后 6h内入院 ;首诊GCS评分≤ 8分 ;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病变 ;无糖尿病及其他营养、代谢性疾病 ;生存期≥ 4周的颅脑损伤病人 10 0例。其中男 71例 ,女 2 9例。年龄最大 60岁 ,最小 17岁 ,平均年龄 3 1岁。颅内血肿 75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 1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容量管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 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ICCO指导下容量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2周后,两组的GCS评分均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108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创伤组和治疗组,每组36只。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和创伤组大鼠腹腔注射1 mL等渗NaCl溶液,治疗组大鼠按5 mL/kg的剂量腹腔注射醒脑静注射液,1次/d,连续7 d。每组6只大鼠用于神经功能检测,另外每组分别在12、24、48、72和168 h时点断头处死6只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前肢放置试验评分和平衡实验评分对术后7、14、21和28 d大鼠进行行为测试,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结果三组间大鼠海马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2.495、203.219,P均< 0.05)。12、24、48、72和168 h创伤组及治疗组大鼠海马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比例均较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均< 0.05);与同时间点创伤组比较,48、72和168 h治疗组大鼠海马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 0.05),而48、72和168 h神经细胞凋亡比例均较同时间点创伤组显著下降。三组前肢放置试验评分和平衡实验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876、23.143,P均< 0.05)。术后7、14、21和28 d治疗组大鼠前肢放置试验评分和平衡实验评分均较同时间点创伤组显著下降(P均< 0.05)。三组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46,P < 0.001)。术后7、14、21和28 d治疗组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同时间点创伤组显著下降(P均< 0.05)。 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能通过上调Survivin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保护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能更好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功能状态的恢复,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