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清扫术在分化性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施行保留颈丛的改良性颈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的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行不保留颈丛的改良性清扫的患者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出现相应颈丛损伤的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保留颈丛者出现局部麻木者耳垂区22.2%(4/18)、颈部16.7%(3/18)、锁骨区16.7%(3/18),不保留颈丛组出现局部麻木者耳垂区100.0%(20/20)、颈部55.0%(11/20)、锁骨区55.0%(11/20)。前者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O.05)。结论保留颈丛的改良性颈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不会增加淋巴结转移率.有效地保留了耳垂区、颈部、锁骨区的感觉,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颈丛神经阻滞治疗落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滔 《中国骨伤》1999,12(4):36-36
1993年至今设计实施了颈丛神经阻滞方法治疗68例“落枕”患者,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8例中男26例,女42例;年龄22~66岁;左侧28例,右侧40例;明确为睡眠后发病者44例,其它急性扭伤、肩扛重物、乘车时急刹车致甩鞭伤等24例;病程1小时~5...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5岁,因左颈部肿物伴左颈、上肢疼痛1年多,于2006-02-07入院。1年多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上肢疼痛、左颈部肿块,肿块质软,光滑,可活动,轻压痛,疼痛呈隐痛,非持续性,无声斯,无头痛、头晕。曾于当地医院治疗,予保守治疗后无效。查体:吐词清楚,左颈5、6位置可触及约3cm×3cm×4cm大小肿物,质软,轻压痛,伴向左侧上肢放射痛,光滑,活动好,左上臂牵拉试验阳性。颈部MRI:左颈5、6位置大小3cm×2.5cm×3.5cm肿物,突入神经根管,进入椎管,压迫周围经丛,诊断为神经纤维瘤。2月20日在全麻下行颈部肿瘤摘除术,采取左颈外侧入路,于胸锁乳突肌后…  相似文献   

4.
颈丛神经运动支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颈清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和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对66例乳头状癌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和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清术.结果 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9.7%,颈侧方淋巴结(Ⅱ、Ⅲ、Ⅳ、Ⅴb)转移率为72.7%,主要集中在Ⅲ和Ⅳ.患者术后无明显下颈部、耳部和肩部感觉异常,随访1 ~ 30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 临床怀疑或穿刺证实颈侧方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癌患者,在没有广泛淋巴结转移(Ⅴa转移)或淋巴结明显外侵的情形下,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清术良好的兼顾了肿瘤根治和功能外观,是一种安全而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轻者可引起患者声音嘶哑,重者可引起窒息而影响患者的生命。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行420例甲状腺手术,术中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显露喉返神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丛阻滞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狭窄行内膜剥脱术(CEA)需阻断颈内动脉,有脑缺血的危险,且常合并多系统疾病,其围手术期处理有一定特点。近期有5例CEA均在颈丛阻滞下完成。现初步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其中1例作双侧CEA。年龄51~75岁,平均68.4...  相似文献   

8.
单纯颈丛阻滞或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颈肩部手术可能麻醉效果不满意,须复合局麻或全麻才能完成手术。本院近4年来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应用于颈肩部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颈丛神经移植一期或延迟一期修复喉返神经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18例声音嘶哑的甲状腺癌患者(包括6例肿瘤侵犯喉返神经患者,3例瘢痕包裹及线结缝扎喉返神经的患者及9例喉返神经离断患者)在行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选用术中保留的颈丛神经深支或浅支移植修复喉返神经.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主观评估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得到3个月至2年的随访(平均8个月),其中16例患者声带不同程度的恢复了外展运动,2例声带未恢复运动,声带外展运动恢复率为88.9%(16/18).结论 自体颈丛神经移植一期或延迟一期修复喉返神经缺损术式简便易行,能有效地恢复声带外展运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低位领式切口择区性保留颈丛颈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9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在根治原发灶的同时实施领式切口择区性保留颈丛颈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相比L型切口,低位领式切口术后瘢痕增生较轻,更加美观,患者术后牵拉感不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92.9%);术后患者无耳部、肩部感觉异常(97.6%);颈部淋巴结转移Ⅵ区(81.8%),Ⅳ区(61.0%),Ⅲ区(60.3%),Ⅱ区(41.5%),ⅤB区(8.2%)。术后随访6~72个月无复发。 结论对于颈侧区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没有ⅤA区转移或淋巴结明显外侵的首次手术患者,低位领式切口择区性保留颈丛的颈淋巴结清扫术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2.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罗哌卡因在颈浅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状腺手术常采用一针法(第4颈椎横突)行颈丛神经阻滞,并以布比卡因作局麻药,以达到较长时间阻滞,满足手术需要.但麻醉操作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损伤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危险.而且阻滞后常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局麻药—阿片合剂行颈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片类受体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也分布于周围神经末梢[1] 。本文联合应用阿片类药物和局部麻醉药合剂行颈丛神经阻滞 ,观察阻滞效果、术后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71例ASAⅠ~Ⅱ级的甲状腺肿瘤病人 ,男2 7例 ,女 44例 ,年龄 19~ 6 3岁 ,体重 49~ 78kg。随机分为三组 :吗啡组 (M组 ,n =2 3)、芬太尼组 (F组 ,n =2 2 )和对照组 (C组 ,n =2 6 )。所有病人皆接受单纯甲状腺肿瘤或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前 30分钟苯巴比妥钠 0 1g和东莨菪碱0 3mg肌注。局麻药用 1%利多卡因 + 0 2 5 %布比卡因 + 1∶2 0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与方法:随机选择30例ASAⅠ级的甲状腺腺瘤病人,在双侧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腺瘤摘除术,术中测定rSO2、SpO2、BP、HR和ECG。结果:所有病人术中rSO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SpO2、BP、HR没有明显的改变,且rSO2和SpO2、rSO2与BP,rSO2与HR没有相关性。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对病大人脑的氧供需平衡影响极小,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6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三组:Ⅰ组患者采用0.375%的罗哌卡因每侧15 ml行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Ⅱ组患者采用0.5%的罗哌卡因每侧15 ml行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Ⅲ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15 ml行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20 min后针刺法测定Ⅰ、Ⅱ组患者的颈丛神经阻滞平面,三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三组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24 h.记录三组患者镇痛评分、术后所用的总吗啡量、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镇痛评分、吗啡需要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醒后第1次镇痛时间Ⅰ、Ⅱ组明显长于Ⅲ组(P<0.05).结论 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并不能减少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镇痛药需要量和术后镇痛要求.  相似文献   

16.
吗啡+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吗啡+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王作俊*石志珍*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具鸦片活性的药物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等也有局部麻醉作用[1~4]。本文就布比卡因中加入小剂量吗啡对颈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17.
罗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两种浓度罗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镇静的可行性及血浆靶浓度。方法随机选择甲状腺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颈丛神经阻滞完善后,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以0.4μg/ml为初始靶浓度(血浆靶浓度)开始输注丙泊酚,根据改良镇静/警醒评分(OAA/S评分)适当调整浓度(靶浓度每3分钟递增0.1μg/ml),直至镇静深度稳定于OAA/S评分为3分,记录OAA/S镇静稳定时的靶浓度,观察指标以TCI前MAP、HR、RR、SpO2为各自基础值,观察记录OAA/S评分为5,4,3,2分时丙泊酚靶浓度值,同时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OAA/S镇静稳定为3分时的血浆靶浓度为(1.68±0.21)μg/ml,术中各时点MAP、HR、RR、SpO2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丙泊酚TCI用于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镇静的可控性强,血液动力学稳定,镇静深度适宜,可有效抑制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颈丛神经阻滞后循环功能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颈丛神经阻滞甲状腺去神经支配后,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以及麻醉后循环功能波动是否受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无心血管疾患、非甲亢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对照组(B组)各32例,麻醉采用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A组局麻药采用1.3%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25 ml,均未加肾上腺素;B组用生理盐水注射液替代局麻药进行模拟(采血样后,采用全麻方法做手术).分别于术前1d、麻醉后5、15、30 min(切皮前)取血2ml,测定麻醉前、后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值,观察并记录SBP及HR的变化.结果A组32例患者颈丛神经阻滞约5 min,SBP、HR开始增加,15~20 min达到高峰,30 min后逐渐下降;与麻醉前比,T4、FT3、FT4等均增高,而T3轻度下降(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B组的SBP、HR均无明显变化,T3、T4、FT3、FT4与A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所引起的部分患者一过性BP升高、HR增快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在正常值范围内的轻度变化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保留颈丛的领式切口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在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普外科行改良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95例完整清扫Ⅱ、Ⅲ、Ⅳ、Ⅴ区淋巴结。保留锁骨上神经的中间及向内的分支等重要颈部结构。Ⅱa、Ⅱb、Ⅲ、Ⅳ、Ⅴa和Ⅴb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7%、12.6%、55.8%、82.1%、4.2%和14.7%。病人术后外耳、肩部、、锁骨下和颈外侧感觉均存在。结论:该改良术式既能完整清扫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关的颈侧区淋巴结,又保留颈丛神经的大多数感觉功能,可作为替代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