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宁夏南部山区包虫病患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宁夏南部山区包虫病患者的分布情况及与性别、民族和职业间的关系。方法汇集南部山区7家县医院住院确诊为包虫病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包虫病患者分布于固原县12个乡镇、海原县22个乡镇、同心县21个乡镇、西吉县22个乡镇、彭阳县13个乡镇,隆德县和泾源县各1个乡有个案病例;1996~2001年7家县医院收治包虫病患者941例,发病构成比女性(63.66%)明显高于男性(36.34%),回族(70.03%)高于汉族(29.97%);不同职业人群包虫病患者中农民为高发人群,占75.03%,其次为学生(17.53%),干部和工人较低,各占3.72%;棘球蚴寄生以肝脏为多发部位,占78.85%,其次为肺脏(11.37%)和多脏器同时寄生者(6.59%);棘球蚴感染发病年龄主要是11~40岁的中青年,占总病例数的80.76%,50岁以上者逐渐减少。结论 包虫病在宁夏南部山区5县90个乡镇普遍流行,农民为高发人群。男女、回族与汉族之间发病构成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共和县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查明青海省共和县包虫病的流行现状、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用卡松尼皮内试验 ( ID)、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 ISA)和 B超检查人群包虫病的感染与患病情况 ;用剖检观察触摸法检查家畜棘球蚴病的感染情况 ;用氢溴酸槟榔碱口饲导泻法检测家犬细粒棘球绦虫 ( Echinococcus granulosus,缩写为 Eg.下同 )的带虫情况。结果显示 ,ID、IHA、EL ISA检查阳性率依次为 12 .14%、4.0 4%和 4.6 5 % ,人群囊型包虫病患病率为 2 .6 7% ,藏族居民的囊型包虫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 ;绵羊和牦牛的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 6 2 .91%和 46 .15 % ,母绵羊的棘球蚴感染率显著高于羯绵羊 ;家犬的 Eg.带虫率为 36 .0 0 % ,牧业点犬的 Eg.带虫率显著高于农业点和乡镇居民点。提示该地区为包虫病高发流行区 ,积极推行控制包虫病流行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宁夏高流行区人群棘球蚴抗体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8--2011年分别在西吉县等6个县区抽取3岁以上常住居民.用ELISA方法测定其血清棘球蚴抗体。结果6个县(区)人群血清棘球蚴抗体阳性率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总阳性率由2008年的29.10%下降至2011年的14.10%;4年来农村人群血清棘球蚴抗体阳性率依然高于城镇人群:3~14岁年龄组人群棘球蚴抗体阳性率最低,为10.44%,60岁以上人群血清棘球蚴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3.15%,且呈现女性高于男性,回族高于汉族,屠宰人员和牛羊贩运者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的特点。结论西吉县等6个棘球蚴病高流行区人群棘球蚴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包虫病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流行状况,为有效防治包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按<内蒙古自治区棘球蚴病防治试点研究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结果 人群包虫病感染率为27.6%;B超行腹部探查286人,查出23例病人,患病率为2.8%;家(牧)犬细粒棘球蚴绦虫感染率为33.0%;屠宰绵羊棘球蚴感染率70.4%,其中肝棘球蚴感染率64.2%(154只),肺棘球蚴感染率6.3%(15只),混合型感染率6.3%(10只);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2.1%,总行为形成率为4.1%.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包虫病流行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共和县包虫病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青海省共和县包虫病的流行现状、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用卡松尼皮内试验(ID)、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和B超检查人群包虫病的感染与患病情况;用剖检观察触摸法检查家畜棘球蚴病的感染情况;用氢溴酸槟榔碱口饲导泻法检测家犬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缩写为Eg,下同) 的带虫情况。结果显示,ID、IHA、ELISA检查阳性率依次为12.14%、4.04%和4.65%,人群囊型包虫患病率为2.67%,藏族居民的囊型包虫病患病率显高于汉族;绵羊和Mao牛的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62.91%和46.15%,母绵羊的棘球蚴感染率显高于羯绵羊;家犬的Eg。带虫率为36.00%,牧业点犬的Eg。带虫率显高于农业点和乡镇居民点。提示该地区为包虫病高发流行区,积极推行控制包虫病流行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正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CE)或多房棘球绦虫(AE)的蚴虫引起的一类人畜共患寄生虫病。CE全球均有分布,AE则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农牧区,属于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WHO界定人群发病率2%为高发地区,我国西部地区的感染率为3.1%~31.5%,患病率为0.5%~5.0%,青藏高原地区人群的患病率则达5.0%~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甘肃省棘球蚴病病例特征,为人群棘球蚴病筛查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4—2015年甘肃省棘球蚴病流行调查中发现的495例棘球蚴病病例特征,用Spss 20.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495例棘球蚴病病例分布于55个县(区),以细粒棘球蚴病流行为主、占97.98%,多房棘球蚴病占2.02%;病例平均年龄52岁,男女性别比为1∶1.12,汉族(占60.00%)、藏族(占39.94%)、农民(占60.20%),以及文化程度低者(文盲占39.80%、小学占39.39%)是该病的重点人群;B超影像特征显示,485例细粒棘球蚴病例以感染早期的CL型(37.73%)和CEⅠ型(35.46%)居多,10例多房棘球蚴病例在各型均匀分布,病例中以单包囊为主(占79.39%),病灶直径小于8 cm(占84.24%)居多,以单个脏器寄生为主,侵犯的主要脏器为肝脏,单纯肝脏寄生病例占总病例的95.15%。结论甘肃省棘球蚴病分布广泛,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人群筛查和健康教育;加强基层筛查人员B超和免疫学检测技术培训,提高对感染病例的早期发现及进行鉴别诊断的能力,开展多种途径的病人发现模式,提高腹部以外脏器感染病人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棘球蚴病疫情变化趋势,为优化棘球蚴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 2005—2020 年云南省棘球蚴病患者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005—2020 年,云南省 16 个州(市)的 65 个县(区)累计报告棘球蚴病 134 例。 报告病例数排前三位的州(市)是大理州(37 例)、昆明市( 20 例) 和迪庆州( 10 例);报告发病率排前三位的是迪庆州( 0. 157 1 / 10 万)、怒江州(0. 092 8 / 10 万)和大理州(0. 065 4 / 10 万)。 网报病例中男女比例为 1 ∶ 1;职业以农(牧)民为主,共报告 74 例(占55. 22%),其次为学生 17 例(占 12. 69%);所有病例中年龄最小 1 岁,最大 81 岁,21 ~ 50 岁最多,共报告 70 例(占52. 24%)。 82. 84%(111 / 134)的病例在发病当年即诊断为棘球蚴病,17. 16%(23 / 134)的病例在发病第二年及以后诊断出;病例报告单位主要为医院(109 例,占 81. 34%),其次为疾控中心(16 例,占 11. 94%)。 结论 云南省棘球蚴病网报病例数逐渐增多,但仍存在一定的漏报现象,应加强疫情报告管理,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积极开展棘球蚴病筛查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青海省玛沁县人体棘球蚴病感染状况,为该地区棘球蚴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包虫病诊断标准(WS257-2006)》,使用B超扫描和间接血凝试验对玛沁县所辖乡镇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棘球蚴病患病情况和血清学调查。在优云乡、当洛乡和下大武乡采集犬粪,采用ELISA法进行棘球绦虫粪抗原检测。结果B超结果显示,玛沁县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为7.4%(116/1 561),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检出率分别为5.3%(82/1 561)和2.2%(34/1 561)。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3.8%(307/1 288)。82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中,23例棘球蚴直径10 cm,占28.1%(23/82),最大径者为18 cm。棘球蚴占位数量≥2个的患者24例,占20.7%(24/116)。玛沁县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5.3%(40/753)和9.4%(76/8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职业人群中家务、僧侣和牧民的棘球蚴病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8.0%(11/61)、12.2%(5/41)和11.1%(84/758),不同年龄组中以60岁以上和30~40岁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最高,分别为18.2%(24/132)和10.3%(31/302),10岁以下儿童患病率为2.9%(18/628)。玛沁县棘球蚴病患病率最高的3个乡依次为优云乡、昌麻河乡和当洛乡,患病率分别为11.7%(29/247)、9.5%(6/63)和8.4%(54/645)。共采集犬粪199份,其中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54份,阳性率为27.1%(54/199),优云乡的阳性率为40.4%(23/57),显著高于其他两乡(P0.05)。结论玛沁县以细粒棘球蚴病为主、多房棘球蚴病为辅的混合流行区,以女性、家务和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较高,地区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优云乡、昌麻河乡和当洛乡。  相似文献   

10.
分析超声诊断的1 917例青海省肝棘球蚴病病例,了解当地肝棘球蚴病的分型特点及流行特征,为防治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腹部超声诊断为肝棘球蚴病的1 917例病例的主要信息,利用SPSS 19.0软件对不同类型、性别、年龄、民族的肝棘球蚴病患者数量进行χ2检验分析。1 917例肝棘球蚴病病例中,细粒、多房、混合棘球蚴病患者人数分别为1 041例(占54.3%)、 867例(占45.2%)、 9例(占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女性肝棘球蚴病患者人数分别为914例(占47.7%)和1 003例(占5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0~19岁、 20~39岁、 40~59岁和≥60岁肝棘球蚴病患者人数分别为148例(占7.7%)、 739例(占38.6%)、 735例(占38.3%)和295例(占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和其他民族患者人数分别为1 564例(占81.6%)、 256例(占14.9%)、 66例(占3.4%)、 19例(占1.0%)和11例(占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实变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340例,占32.7%)和浸润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442例,占51.0%)数量最多。青海省肝棘球蚴病以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我国包虫病疫情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PSS12.0软件对中国疾病疫情监测信息网2004-2008年包虫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全国包虫病累计报告病例10790例,各年依次为993例、934例、1775例、1199例和5889例;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1.1,患者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95岁,平均年龄38岁,主要集中在20~65岁,占全部病例的82.4%;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6个流行省份的377个县1913个乡,占全国报告总病例数的98.2%。结论包虫病已成为我国西北部广大农牧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继续加大包虫病防治力度。同时提高包虫病疫情的报告质量,为相关部门进行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患病情况,为进一步制定该病的防控措施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取多级整群分层抽样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对宁夏地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和泾源城乡20岁以上常住居民10 000人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打鼾情况、日间嗜睡程度(ESS嗜睡量表),测量身高、体重、颈围、腹围等数据,初步得出宁夏地区SAHS的患病情况。结果有效问卷7804份(有效率91.64%),回族3914人(50.15%),汉族3890人(49.85%)。依据中、重度打鼾结合日间嗜睡(ESS≥9)为标准,初步保守估计宁夏地区20岁以上常住居民SAHS的患病率为3.31%,其中汉族SAHS的患病率为2.93%,回族为3.68%,两民族之间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镇人群SAHS的患病率为4.23%,农村为2.80%,城镇和农村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SAHS患病率明显增加。结论宁夏地区汉族SAHS的患病率为2.93%,回族SAHS的患病率为3.68%,且存在地区差异,表现为城镇人群SAHS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回、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人群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宁夏回族142例EH患者(回EH组)、112例正常血压者(回对照组)及宁夏汉族158例EH患者(汉EH组)、176例正常血压者(汉对照组),应用PCR-RFLP技术进行eNOS G894T基因多态性的检测,统计分析该位点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族人群中的分布。结果:回EH组与回对照组,汉EH组与汉对照组,回、汉EH组间与回、汉对照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EH发病无关;该位点多态性在宁夏回、汉族人群之间无种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特点。 方法应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检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对病例资料按照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收集病例693例,男性422例,女性271例;其中青年患者68例、中年患者242例、老年患者383例,汉族、回族病例中均为老年患者居多;6~22点发病率较高;基底节区为最常见出血部位;肢体无力为基底节区出血最常见症状。 结论做好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特别是老年男性患者,如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言语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要警惕脑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水平及其基因的多态性与回、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候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420例回族冠心病患者及508名回族健康者,以及600例汉族冠心病患者和604例汉族健康者行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分析并确定基因型,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回、汉族冠心病组血浆FⅦa水平显著高于回、汉族对照组,经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回、汉族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浆FⅦa水平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1)。②回族组与汉族组相比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③回族冠心病组Q/Q基因型和Q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10/10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但10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汉族冠心病组10/10基因型及10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④回族AMI组R/Q+Q/Q基因型及Q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UAP组(P0.01);汉族AMI组10/10+0/10基因型及10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UAP组(P0.01)。⑤血浆FⅦa水平与回族组FⅦR353Q基因多态性显著相关,RR基因型血浆FⅦa水平高于R/Q及Q/Q基因型(P0.05)。结论:回、汉族人群中存在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②回族冠心病患者血浆FⅦa水平受其基因的R353Q多态性影响,Q等位基因可能是回族人群心肌梗死的遗传保护因子;③-3230/10bp多态性可能在汉族人群冠心病的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用快速薄膜ELISA人试验对宁夏城乡人群7810人份旋毛虫血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阳性率1.7%(132/7810)。男、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1.8%(63/3551)和1.6%(69/4259),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x~2=0.4169,P>0.05)。人群各职业阳性率间也无显著差异(x~2=9.7851,P>0.05)。各年龄组阳性率间有显著性差异(x~2=30.424,P<0.05)。汉族阳性率1.9%(109/5782)高于回族阳性率1.1%(23/2 011),且有显著性差异(x~2=4.9261,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在宁夏回、汉族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64例分为回族冠心病组(336例)和汉族冠心痛组(328例),其中回族ACS患者194例,汉族ACS患者175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50例分为回族对照组(400倒)和汉族对照组(350例),采用候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行FⅦ基因的R353Q、-3230/10hp和HVR4基因多态性分析,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回、汉族冠心痛组患者的血浆FⅦ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族对照组(P<0.01)。R353Q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回族冠心痛组与回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3 0/10 b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汉族冠心痛组与汉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族ACS患者Q/Q+R/Q基因型频率高于回族非AC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夏回、汉族人群中存在FⅦ基因多态性;Q等位基因可能是回族人群ACS发生的遗传保护因子,FⅦa水平受R353Q基因多态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人群肝包虫病患病近况 ,以囊性包虫声像图特征为诊断标准 ,于 2 0 0 2年对该地区两县居民14 2 5人进行超声检查 ,其中哈巴河县 889人 ,青河县 5 3 6人 ,结果显示 ,肝包虫病人 48例 ,患病率 3 .3 7% ,其中哈巴河县1.91% ,青河县 5 .78%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男女患病率分别为 3 .5 9% ,4.0 3 %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汉族患病率高于哈萨克族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不同职业组患病率有差别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肝包虫病人中 ,青少年和青壮年所占比重最大 ,为 70 .83 %。  相似文献   

19.
宁夏银川市包虫病流行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银川市包虫病流行的现状及市郊各乡的分布情况,采用汇集住院包虫病患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自1994-2001年4所医院共收治包虫病患171例,男女发病构成比分别为48.53%和51.46%;郊区60例包虫病患分别来自11个乡,说明包虫病在银川市区和郊区各乡均普遍流行;市区和郊区回汉族包虫感染发病构成比具有明显差异,市区包虫病患以工人、无职业为主,其次是学生和干部,而郊区则以农民和学生为高发人群;各职业间具有明显差异;棘球蚴在体内寄生于肝脏占78.36%,肺脏为8.77%,多脏器同时寄生占8.19%;棘球蚴感染后发病年龄以青少年和中青年最常见,占总发病率的73.6%。结果表明银川市为包虫病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迁安市2007 - 2010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点,为制订布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 - 2010年布病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基本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 - 2010年共报告了86例布病患者,男性68例,女性18例,男女比例3.78:1。年龄主要集中在20~55岁,并以40~<45岁组患病最多,所有患者均为本地感染,职业多为畜产品收购、加工和养殖人员。建昌营镇报告病例最多,为51例,占59.30%。其中,2007年,报告发病13例,报告发病率为2.01/10万(13/647 983),2010年共报告了39例布病患者,报告发病率为5.63/10万(39/657 380),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07年仅有2个乡(镇)发生布病,到2010年波及全市的8个乡(镇)和城区。结论 迁安市的布病疫情有扩散蔓延的趋势,建议政府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和染疫病畜的及时处理,在重点加强建昌营镇布病防治工作的同时,加强全市的布病防治工作。同时加大布病的宣传力度,提高职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