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1973年以来,我们为34例距回盲部10cm 以内回肠坏死病例,采用不同术式作了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4例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6个月至65岁,平均25.5岁。引起肠坏死的疾病如下:肠扭转8例,肠套叠10例,肠绞窄11例,蛔虫性肠梗阻2例,克隆氏病2例,急性坏死性小肠炎穿孔1例。肠坏死边缘距回盲部3cm 者1例,3~5cm 者8例,余25例均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短肠综合征治疗的进展,回盲瓣功能的重要性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尽管保留回盲瓣的手术随之产生,但是,实际上回盲瓣无法保留的病例很多。为了维持消化道功能的完整性及其营养吸收,预防小肠结肠化和其产生的小肠炎性改变。我们设计了一种“回盲瓣重建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69岁。15例中肠套叠3例,肠扭转7例,克隆氏病4例,肠结核1  相似文献   

3.
我科1986年3月至1988年3月对回盲部或右半结肠癌切除病例,失去回盲瓣功能,人工设计似回盲瓣作用,施回结肠端端或端侧套入式六例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5~ 2 0 0 1年 ,我们采用阑尾残端造瘘术 ,对 5例回肠末端 15cm内良性病变施行一期切除吻合术 ,保留了回盲瓣 ,术后恢复顺利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17~ 42岁。 3例为肠系膜裂孔疝并肠扭转肠坏死 ,2例为肠扭转肠坏死 ;坏死肠管距回盲部分别为 2、3、5、6、9cm。 5例在切除坏死肠管后均行肠管对端吻合术加阑尾残端造瘘术 ,术后无肠瘘等并发症发生。1.2 阑尾残端造瘘操作方法 完成肠吻合作阑尾切除术。距阑尾根部约 1cm的盲肠壁上做荷包缝线 ,阑尾根部切除阑尾 ,暂不收紧荷包缝线。取一…  相似文献   

5.
回肠末端15cm范围系回结肠动脉供血,越靠近回盲部吻合支越少,为终未血管,多数人认为此段肠管血运差,肠切除一期吻合有发生瘘的危险。我院自1982年1月~1990年6月对12例回肠末端7cm内良性病变一期切除吻合,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7~68岁,平均35岁。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4例,伤寒肠穿孔3例、美克耳憩室穿孔2例,克隆氏病肠穿孔2例,小肠血管病出血1例均行肠切除。残留回肠末端距回盲部分别为3cm4例,5cm5例,7cm3例。手术将近端小肠与残留末端回肠行端端吻合,吻合口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例近回盲瓣回肠切除吻合术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例此术式患者手术情况,其中肠套叠、肠粘连、肠坏死、癌性梗阻各1例,均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未行肠外置造瘘术,观察术后病情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复发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2~3天肠道功能恢复,无1例出现感染及肠胃功能恢复缓慢的情况,术后8天拆除缝线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肠胃功能良好.结论:近回盲瓣回肠切除吻合术较传统的肠外置造瘘术及右半结肠切除术有较多的优势,但亦容易产生吻合口漏等并发症产生,因此术前术中应做好充分的评估和注意吻合的操作细节,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对短肠综合征的深入研究,认识到保留回盲瓣对维持消化道功能的重要性,我们成功地施行了8例,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1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64岁,病因均为肠梗阻所致肠坏死,吻合部位距回盲部5~10cm,其中5cm以内者4例,最短的2例分别为1cm和1.5cm,均为端端吻合。术后无一例发生肠瘘,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回盲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 ,我院 1994— 2 0 0 0年共收治回盲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5例 ,均符合Dawson诊断标准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2 8~ 5 6岁 ,平均 3 6.2岁 ;首发症状至就诊时间 1~ 16个月。 5例均有右下腹疼痛 ,右下腹包块、贫血 ,体重减轻 ,4例有大便性状改变 ,2例有血便 ;2例伴有腹胀、呕吐。 5例均行手术剖腹探查 ,术中证实肿块位于回盲部 3例 ,回肠末盲端 2例 ,位于回盲部有 2例并发穿孔 ;回肠末端 2例并发肠套叠。1.2. 手术方式  5例均行右…  相似文献   

9.
探讨回盲部憩室炎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83年~2008年收治的21例回盲部憩室炎的病历,以及根据具体病情所采取的手术方式.21例回盲部憩室炎患者.其中末端回肠憩室炎13例,盲肠憩室炎6例;升结肠憩室炎2例.根据憩室部位、大小及周围肠管是否受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憩室单纯切除术、回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回盲部切除+回肠升结肠端侧吻合术+回肠造瘘术等.结果 全组患者均获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回盲部憩室炎在临床上缺乏特征性症状与体征,常在术中探查发现而确诊,应根据憩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留回盲瓣肠吻合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通过阑尾残端置管造瘘减压对2 3例靠近回盲瓣的小肠切除行保留回盲瓣短距离吻合。结果 2 3例均治愈出院,无吻合口漏及盲肠瘘,效果满意。结论 该术式保留了回盲瓣及其功能,减轻短肠综合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军 《河北医学》2001,7(10):927-928
本院在 1983年至 2 0 0 0年 12月期间 ,共有 14例手术前诊断为回盲部“肿瘤”,术后标本被病理诊断为回盲部炎症的病例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回盲部及回肠下段局限性肠炎 4例 ,回盲部血吸虫病 3例 ,回肠下段及回盲部伤寒病 2例 ,回盲部结核 5例 ,男性 8例 ,女性 6例。平均年龄 4 5 .5岁 (2 4~ 73岁 )。1.2 炎症范围 :限于回盲部的 8例 ;回盲部及回肠下段 4例 ;回盲部及升结肠 2例。1.3 临床表现 :以腹痛、腹胀、腹泻、便血等不同程序肠道梗阻为主要症状。体检时 ,右下腹均能扪及包块 ,有压痛。其中 5例以急腹症入院 (4…  相似文献   

12.
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的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我院收治的12例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患者的处理措施.结果 患者均行阑尾炎手术,术中均发现回盲部肿块.其中9例术中取部分肿块行快速病理诊断,4例诊断为结肠癌而行根治术,5例诊断为炎性肿块(2例因肿块与周围粘连明显不能分离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3例未行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其中1例征得家属同意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肿块;另2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结论 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需要行术中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若为恶性病变,则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若为炎性病变,则根据粘连情况行阑尾切除引流术或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王保宽 《中原医刊》2005,32(16):33-34
目的探讨未段回肠吻合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近回盲瓣部位的末段回肠行端-端吻合后。行造口式阑尾切除,经阑尾残端插入French管越过回盲瓣达吻合远端开放引流,防止因末段回肠内压力增高致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果16例病人术后均恢复顺利。2~3d肛门排气,未出现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术后7~10d拔除导管,饮食恢复正常,痊愈出院。结论此手术方法较右半结肠切除操作简单、创伤小,保留了末段回肠、回盲瓣及完整结肠,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特别对于切除大量小肠的患者,可避免短肠综合征的发生,此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韦俊田 《右江医学》1991,19(3):123-124
<正> 1981~1990年,我院外科行小肠切除、肠端端吻合术116例,其中18例的吻合口在距回盲瓣10cm 以内,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4个月。腹外伤肠断裂1例,肠扭转坏死4例,肠套迭坏死7例,索带粘连压迫肠  相似文献   

15.
回盲瓣对肠吸收功能的代偿有重要意义。我科成功地为2例距回盲瓣仅0.5cm和1.0cm回肠坏死的病儿,行了保留回盲瓣的回肠回肠末端吻合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回肠末端的环肌增厚和其粘膜一起呈乳头状突入盲肠,形成回盲瓣,起着括约肌的作用,称为回盲肠括约肌。安静时其压力比结肠高2.76Kpa(20mmHg),同时回肠末端由回结肠动脉供血,其为终未血管。基于以上解剖学基础,大多数学者认为,距回盲瓣10cm内吻合易发生瘘的危险。但保留回盲瓣维持消化道的功能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对12例因小肠坏死,行肠切除,吻合口距回盲瓣10cm以内,保留了回盲瓣,无一发生吻合口瘘,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1个月~5岁,2岁以下8例。小肠坏死原因:肠套迭8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2例,肠扭转1例,巨大系膜裂孔致游离肠管打结绞窄1例。切除肠管35~110cm,吻合口距回盲瓣平均4.5cm,最短者距2cm(4例),无1例出现吻合口瘘,平均住院13.5天,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回盲部憩室炎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27例回盲部憩室炎患者,其中末段回肠憩室炎10例,盲肠憩室炎10例,升结肠憩室炎7例.根据憩室部位、大小及周围肠管是否受累选择手术方式,包括憩室单纯切除术、回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回盲部切除+回肠升结肠端侧吻合术.结果 全组患者均获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回盲部憩室炎与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常需术中探查方能确诊.术中应注意探查,避免遗漏病变,根据憩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阑尾手术扩大回盲部切除术的指征,为临床外科提供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2008年在不同情况下1期施行的阑尾疾病扩大性回盲部切除术共44例,对其术中情况、手术方法、病理类型、疗效进行分析,与同期手术治疗的78例复杂性阑尾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44例1期施行的回盲部切除术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痊愈出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81%。而对照组因肠梗阻、腹腔残余脓肿、肠瘘、回盲部或阑尾肿块而行2次手术者达1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明显高于回盲部切除术组(P〈0.01)。结论:阑尾疾病合并小肠梗阻、盲肠壁裂口、阑尾或回盲部性质不明肿块等是施行回盲部切除术的主要指征,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正> 我院外科从1987年2月至1993年12月,无选择地对43例盲结肠占位病人在行右半结肠切除后,采用回横结肠端端一层吻合后回肠套入结肠的方法完成肠道连续,重建回盲瓣的功能,收到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35—65岁,平均57.3岁。病变位于回盲部20例,升结肠17例;结肠肝曲6例。病理类型:腺癌30例。粘液腺癌5例,类癌3例,淋巴肉芽肿2例,结核3例。 43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4日内少有腹  相似文献   

20.
左侧结肠癌并发回直部肠管穿孔及腹膜炎临床较少见我院近5年收治10例,其中3例资料完整,报告如下。11is日资料1.丑病例: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9、62及67岁。术前有肠梗阻病史分别为22、14及12天。均先行保守治疗无效而手术治疗.1.2手术所见:在麻醉状态下3例均见有上腹部横结肠肠型。术中发现癌灶在结肠脾曲2例,乙状结肠卫例。横结肠均高度扩张,直径15~20cm。盲肠2处穿孔和1处穿孔各1例、邻近回盲瓣的回肠部l处穿孔卫例。穿孔直径1~2mm。3例腹腔内均有大量脓液及肠内容物。l.3术式及预后;3例均行癌灶上、下5cm肠段切除、结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