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88例,常规治疗组80例,对两组病例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两组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以明显减轻介入造成炎症,稳定斑块,减少再发心肌梗死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2.
张琳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163-164
目的 探讨和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冠状动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支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术前给予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统计学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前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强化治疗组在介入术前给予3~7d阿托伐他汀口服,40mg/d,对照组在介入术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2组其他常规治疗均相同。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CRP水平均明显增加,但是治疗组在术后3d和术后1周时出血中CRP水平迅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具有降低PCI术后炎症反应的可能,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分析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时间延长,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的水平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的水平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各89例,按照不同方案口服他汀类药物,并同时检测术前及术后1d、3d、7d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术后血脂值,并进行系统比较。结果术前(CRP)水平、血脂值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破裂导致炎症因子、血小板及凝血系统被激活,急性继发血栓形成,闭塞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从而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前强化口服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术后血脂水平,增加斑块的稳定性,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口服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予口服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预测价值。方法收入5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7例,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急性时相hs-CRP含量。研究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水平与Gensini评分关系。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水平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AMI组与UA组相比,AMI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组(P<0.05)。相关性检验显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水平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rs=0.859,P<0.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检测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7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26例)、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脂、肝功等指标.结果:①3组病例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和20 mg治疗组治疗后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③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下降更明显,与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利,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疗效.方法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B组(30例)为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为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就诊时的血清高敏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5),B、C组治疗2周后血清高敏CRP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以C组作用更明显。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RP水平增高,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均行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方案,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阿托伐他汀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厚度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斑块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降脂、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厚度,阻断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  相似文献   

11.
王可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163-16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强化他汀治疗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他汀治疗组在PCI前7d使用阿托伐他汀40mg/d的治疗,对照组在PCI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两组患者其他常规治疗相同。比较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和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PCI术后血中CRP含量均明显增加,治疗组在术后3d和术后1周时表现出血中CRP含量快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安全性良好,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具有降低PCI术后炎症反应的可能,而减少术后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10mg/d进行抗炎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24h内和1周后分别测定其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1周后测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介素-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介素-6水平,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至我院治疗的8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含量明显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时,使用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控制炎性因子水平,改善临床表征,并且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及治疗的患者肾脏保护的作用。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他汀组(n=38)和对照组(n=38)。阿托伐他汀组于使用造影剂碘海醇前48~72h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不给予他汀类药物。所有患者均给予水化治疗。两组患者术前血肌酐水平和尿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4h和72h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水平,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术前和术后24h和72h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肌酐及尿素水平较术前均有所升高,术后72h肌酐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但上述所有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均较术前升高,对照组较他汀组升高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13.15%)高于他汀组(2.63%)(P<0.05)。结论造影剂可造成轻微的肾功能损害,术前48~72h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肾脏从而减少造影剂肾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君蓉  李小明 《安徽医药》2013,34(9):1321-132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时均空腹24 h抽取静脉血液待查。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但不使用降脂类药物;观察组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两组患者用药2周后分别测量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TC、TG、LDL-C、HDL-C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临床治疗后,hs-CRP与IL-1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hs-CRP与IL-18水平,且不良反应小,对临床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住院的6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分为两组,A组应用他汀类加常规治疗,B组不用他汀类治疗(阿托伐他汀)。出院时测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值,出院与入院时C反应蛋白浓度两组均显著降低,阿伐他汀组显著低于非阿伐他汀组。结果:他汀类药物有抗炎作用,可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的C反应蛋白,从而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在ACS中早期应用有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院后给予他汀类药物,对照组不给予,其余治疗完全同治疗组.观察两组血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 他汀治疗组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除了常规用于降血脂治疗,还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佟彤 《北方药学》2018,15(5):75-7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对血清脂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被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3月~2017年2月被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3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给予阿托伐他汀,研究组在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缬沙坦,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血清脂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对血清脂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对血清脂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30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随机分入阿托伐他汀组及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阿托伐他汀组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连续应用10d后对血浆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BNP和hs-CRP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BNP和hs-CRP水平,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