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临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术后出现再出血的3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再出血的1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临床对策。结果两组患者之间高血压病程、凝血功能(PT-INR、APTT)、发病后第1次手术时间不同、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血压不同(均趋势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后,发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机及围手术期血压和再出血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手术时机及围手术期血压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于晓忠 《河北医药》2014,(19):2953-295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诱发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0例根据是否出现术后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32例和对照组268例,比较相关数据。结果再出血组血肿量>60 ml、血肿形态不规则、凝血功能异常、血压急升>50 mm Hg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出血至手术时间<6 h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2组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提示再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较明显。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很多,与血肿量、血肿形态、凝血功能、血压、手术时机等均有相关,临床应综合各类原因实施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展开多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发生术后再出血症状的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展开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得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出血位置、手术时机、术中止血是否彻底以及术后血压波动等因素有关(P<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知,患者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为手术时机、术中止血是否彻底以及术后血压波动等(P<0.05)。结论为有效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临床医护人员就应选择最佳手术时间,在手术过程中做好彻底止血工作,并在术后对患者血压进行合理控制,从而促进其预后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方法对15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23.1%(15/65),病死率60.0%(9/15);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结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明显的波动是造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妥善止血、术后积极控制血压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通过手术治疗的71例脑出血患者,对其中的9例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术后再出血12.7%(9/71),再次血肿清除7例,再出血患者死亡4例,昏迷3例,神志转清醒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严重影响预后,导致再出血最主要原因是手术中止血不彻底,临床上可通过显微镜或内镜辅助下止血、尽可能选择首发症状7~24h内进行手术、手术后保持麻醉平稳及有效控制血压进行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9.63%,经CT检查均为原出血部位再出血,且患者病死率61.54%.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等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方式、出血部位无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之间时间、术前血肿量、血肿形态、术后血压控制、凝血功能及术后躁动情况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以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本组死亡6例(21.43%);其余患者随访半年,按ADL分级为I级3例(10.7%)、Ⅱ级10例(35.7%)、Ⅲ级7例(25%)、Ⅳ级2例(7.14%)。结论:通过分析得出术后再出血主要原因为手术时机把握不当、术中操作欠细致、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等。在临床治疗中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轻柔准确操作彻底止血和术后维持血压平稳是减少和避免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病情况及预后,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清楚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98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者的原因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2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发生率21.2%,死亡20例,死亡率47.6%.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病率高、患者多预后不佳.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但术后再出血病死率极高.手术时机的选择及超早期止血治疗、术中妥善止血、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保持血压平稳等综合治疗是减少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高血压性脑出血行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方法随机将住院病历完整的2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后10d内是否再出血分为非出血组和出血组,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原因。结果术后再出血与高血压病程、首次出血量、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手术方式和术后血压控制有直接关系。结论临床医生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有效采集病史,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科学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规范手术的各项操作规程,将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在理想状态,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几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苗磊  石枫  赵俊山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82+185-182,18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查找引起再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结果:186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22例,再出血与患者血压、手术操作、手术时机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认识,积极制定防治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再次出血的治疗,分析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03年9月~2011年3月采用微创钻孔穿刺引流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再次手术清理血肿,观察疗效分析原因。结果 48例再出血患者经过治疗,37例止血效果良好,7例效果一般,4例效果较差。术后随访半年,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评估:1级5例,2级14例,3级11例,4级10例,5级3例。2例3月后死于MODS。结论围手术期基础疾病治疗,术中和术后血压控制是减少和治疗微创术后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 ICH)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24例H ICH的临床资料,分为发生早期再出血组和未发生早期再出血组,124例H ICH中27例发生了早期再出血。分析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血肿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9个因素对早期再出血的影响。结果发生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发生早期再出血组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血肿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仅术前GCS评分和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因素被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作为有意义的因素(P<0.001)。结论术前GCS评分和术后血压是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最具参考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徒手锥颅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对徒手锥颅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头皮出血10例;硬膜外出血4例;穿刺通路出血9例;再出血24例;颅内感染1例;低颅压3例;气颅5例;死亡2例。结论徒手锥颅微创引流术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脑血管造影条件不完善情况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59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与同期收治的1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从年龄、血肿部位及形态、出血后血压变化及应用甘露醇是否有效几方面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我们发现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平均年龄低,出血部位多在皮层下,形态不规则,呈弧形凹入或尖角形,出血后血压正常或一过性收缩压增高,用甘露醇后可下降。结论在基层医院,无脑血管造影条件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术前可根据患者年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以及出血后血压升高用甘露醇是否有效做出初步判断,术中多数可确诊。治疗上需根据患者意识情况和血肿量多少选择是否保守或手术。手术治疗是可靠的方法,但由于手术前无脑血管造影,术后致残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创与传统手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作用,以明确哪种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恢复效果更佳。方法 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微创组41例,传统手术组37例,均于手术后第3天进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指标检查,对比2组疗效。结果微创组术后第3天肾素、血管肾张素Ⅱ、醛固酮分泌均较传统对照组少。结论微创手术创伤及术中出血少,患者适应性强,术后血压调节系统肾素-血管肾张素-醛固酮系统恢复也较快。  相似文献   

16.
邱翔  刘伟  刘冰  杨廷舰 《安徽医药》2018,22(4):674-67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与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4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治疗组(内镜组)以及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术后半年的GOS预后评分.结果 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开颅组.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半年后GOS预后评分显著优于开颅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治疗能显著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提高血肿清除率,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观察血压的波动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结果9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及积极的控制血压等治疗后痊愈出院有42例,好转出院继续康复治疗有17例,病情危重家属要求自动出院8例,病情危重转ICU病区继续治疗8例,死亡15例。结论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与血压的波动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及时准确地监控血压对判断病情及正确实施治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定向软通道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B组)、定向软通道吸引术组(C组)各3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临床疗效比较,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优于A、B组(P<0.01),C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死亡率方面均优于A组、B组(P<0.05或P<0.01)。术后再出血情况各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定向软通道吸引术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去骨瓣开颅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