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fMRI脑功能成像评价针刺内关穴的即时效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人相关脑功能区兴奋性的影响,对15例急性脑基底节区梗死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针刺双侧内关穴,分别于针刺前、后行静息态fMRI脑功能成像扫描,获取两组被试静息态的fMRI数据,通过后处理软件得到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不同脑区的脑功能激活图像。【结果】患者针刺后,在右侧枕叶和左侧顶叶存在正激活,而左侧运动区有负激活。健康人针刺后,在双侧顶叶和枕叶出现正激活,在双侧额叶出现负激活。【结论】针刺内关穴对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的脑功能活动激活区域表现存在差异,提示针刺内关穴对机体病理与生理状态下fMRI脑功能成像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初步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进行平衡针针刺前后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与左侧杏仁核表现为显著联系的脑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10例平衡针治疗好转的患者,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丘脑、脑干、腹前核、腹外侧核、额内侧回、额上回、额叶眶上回、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海马回、扣带回、岛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结论:杏仁核是内源性痛觉调制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静息脑功能成像技术对杏仁核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平衡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初步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进行平衡针针刺前后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与左侧杏仁核表现为显著联系的脑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10例平衡针治疗好转的患者,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丘脑、脑干、腹前核、腹外侧核、额内侧回、额上回、额叶眶上回、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海马回、扣带回、岛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结论:杏仁核是内源性痛觉调制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静息脑功能成像技术对杏仁核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平衡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4.
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l为探索脑工作机制和规律提供了一新思路和方法.其中联合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探讨研究精神障碍性患者静息态功能连接与解剖连接的关系方面有一定临床价值.本文就功能磁共振在常见精神障碍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王建萍  汪涛  戚乐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1):161-163,20
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是严重肝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进展成为显性肝性脑病。目前,临床上尚无诊断这一疾病的“金标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是一项基于静息态功能网络研究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反映自发神经活动,研究方法包括局部功能、功能连接和复杂脑网络。rs-fMRI技术因其检查方便、患者配合度高等优势,在MHE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已成为热点。本文就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及其在MHE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边缘区在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1例左侧壳核软化灶导致右侧躯体偏身疼痛患者及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手工勾画边缘区蒙片,进行全脑基于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计算。结果 左侧边缘区功能连接较健康对照显著下降,主要位于双侧尾状核头、壳核及左侧苍白球。结论 边缘区可能参与人类疼痛调节,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成像(MRI)研究近年来发展迅猛。静息态脑功能MRI是基于静息态下血氧水平依赖检测功能相关脑区低频波动信号,研究静息态脑网络,静息态脑功能MRI(rs-f MRI)比任务相关脑功能磁共振更简单易行,一致性更高。目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方法较多,包括低频振幅、比率低频振幅法、局域一致性、种子点相关分析、独立成分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及复杂脑网络研究等。该文对rs-f MRI的不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荡振幅(ALFF)方法,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后的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用1.5T磁共振成像仪采集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治疗前、后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和数据处理工具箱脑成像分析软件对静息态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用ALFF分析比较氟比洛芬酯治疗前后大脑自发性活动的低频振荡振幅的差异。结果 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后的患者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低于给药前,疼痛有明显缓解(P=0.000)。在静息状态下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后的患者与给药前相比,其右背外侧前额叶、双侧内侧前额叶和右中扣带回区域的ALFF值均降低(P=0.000)。结论 氟比洛芬酯的镇痛作用存在中枢作用机制,抑制因为慢性疼痛刺激引起的脑功能活动异常部位,从而减低疼痛,但具体的中枢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病因病机及针灸防治的优势,认为毒损脑络、督脉瘀滞是其主要病机,治以健脑通督、益髓开窍法,针灸干预应建立临床疗效多维结局指标评价体系,采取社区防治模式、长时程针灸综合干预方法,并引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研究针灸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fMRI)技术,通过与正常人对比,观察原发性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改变情况,探讨其脑活动的神经机制.方法 对2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与20例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静息态磁共振扫描,使用ReHo算法对比分析MRI数据,观察两组被试血氧水平依赖...  相似文献   

11.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D)患者脑默认网络结构的变化.方法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9例临床确诊PTSD患者和10名正常自愿者静息态脑功能数据,并运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ICA)分离出每例受试者的脑默认网络,将其结果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以持久而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也是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己受到国内外的充分肯定,但其中枢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普遍认为是通过调节边缘系统皮质纹状体丘脑神经通路来实现。近年来有学者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中枢机制进行了研究,笔者拟从抑郁症的相关脑功能网络异常和针灸治疗抑郁症脑功能网络两方面的f 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显示目前针灸治疗抑郁症脑功能网络仅局限于单个或多个独立的脑功能网络,尚未形成科学、规范、完整的脑功能网络机制。笔者建议应着重研究脑功能网络之间的整合作用机制,同时要深入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脑功能网络的f MRI机制,以期能进一步证实其稳定性及可重复性,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做指导。  相似文献   

13.
脑肿瘤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肿瘤之一,常需手术治疗,功能磁共振成像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方案的制定。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成为脑功能区定位的常用方法。主要分为任务态(task-state, ts-fMRI)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rs-fMRI)。ts-fMRI可以有针对性观察肿瘤所在特定区域的脑功能情况,但操作复杂,重复性不够理想,而rs-fMRI因其操作简便,且可能更接近大脑的真实运作方式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静息态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rs-fMRI)在脑肿瘤术中的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14.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fMRI)是基于静息态下血氧水平依赖检测功能相关脑区低频波动信号,用于静息态网络的研究,rfMRI比任务相关fMRI更简单易行,一致性更高。本文将综述rfMRI的网络基础、特点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静息态fMRI影像,分析脑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12年2月-2012年12月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及深圳市人民医院心理门诊确诊为抑郁症患者28例进行磁共振检查,使用西门子公司1.5T磁共振,分别于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并分析信号变化情况。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颞叶、双侧楔前叶、右侧眶额叶、右侧扣带回前部、扣带回后部皮质、双侧背外侧额叶及右侧枕叶视区的增高信号能够恢复到正常信号水平。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脑功能异常变化是可逆的,静息态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很好地评价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探讨脑干梗死后脑功能网络变化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19例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9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所有被试者静息态f MRI数据。运用DPARSFA软件对数据进行后处理,运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观察脑干梗死脑区活动情况,分析桥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FF的相关改变,运用Rest1.8软件进行双样本t检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干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FF显著降低区域包括扣带回、两侧顶下小叶、两侧楔前叶、小脑及右侧海马,ALFF显著增高区域包括两侧额上回、中央前回(背侧额前叶)、左侧丘脑及尾状核。结论:脑干梗死后脑功能网络活动存在异常,背侧额前叶及丘脑活动升高,提示脑干梗死后脑功能网络的重构或代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和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银针刺激后相关的脑功能活跃区,探讨针灸疗效与脑梗死后功能重组关系.方法:采用GE1.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fMRI检查,比较银针刺激前后患者的fMRI异同.结果:该组患者银针刺激后较刺激前脑功能活跃区、面积显著增多(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银针刺激后脑功能活跃区、面积增加与脑功能重组有关.  相似文献   

18.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是研究静息状态下自发脑功能活动的重要手段。近期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对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利用rs?fMRI进行检测,可发现其多个脑区的自主神经活动性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性等脑功能属性与正常人不同,对其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非常有帮助。本文主要介绍rs?fMRI技术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脑梗死(cerebral infra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灶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1]。我科自2010年4月开始采用高压氧内头针治疗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失眠是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生理心理性疾病,严重失眠可导致相关脑区的功能改变。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是目前脑功能研究的主要手段,其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局部脑区数据分析法(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比率低频振幅)和脑区之间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法(独立成分分析、种子点功能连接分析、向中心度分析、体素镜像同位分析、图论分析)。该文总结了rs-fMRI分析方法在失眠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失眠脑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